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人们对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新的阻断剂的研究不断深入。RAS最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为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特别是近 10年来 ,对AngⅡ的产生途径、受体亚型及其在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不同水平上阻断RAS的异同、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1 AngⅡ的产生途径血管紧张素原首先在肾素的作用下降解为血管紧张素Ⅰ(AngⅠ ) ,除肾素外 ,toinin及组织蛋白酶亦可将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Ang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再将AngⅠ降解为AngⅡ。目前认为[1,2 ] 由组…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是一种哺乳动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Zn2+依赖型羧二肽酶,为膜整合的单链糖蛋白,它是肾素-血管紧张素(rein angiotensin system,RAS)系统的关键酶,通过RAS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可以水解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n Ⅰ,AngⅠ)、产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ACE同时也是激肽酶,这2种作用均有强烈的缩血管升压作用[1],以维持血压、电解质和体液平衡、心血管系统发育和结构重塑.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是2000年由国外学者发现的一个新的蛋白质-锌金属蛋白酶,主要由心脏、肾脏、睾丸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因其含有一个HEXXH锌结合体,并在这一结合体附近与ACE高度同源,故称为血管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2,ACE2)。ACE2的基因ace2含有18个外显子,17个内含子,定位于Xp22,已知的ACE2蛋白序列由805个氨基酸组成。与ACE不同,ACE2是羧肽酶,从底物C末端去掉一个氨基酸残基,水解血管紧张素I(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分别生成AngⅠ-9、AngⅠ-7,而不能裂解缓激肽或典型的ACE底物Hip-His-Leu。ACE2的作用也不能被血管转换酶抑制剂抑制。ACE2的特性尚不清楚,但初步的生化特性显示其在心血管系统中有重要功能。主要为:①心功能基本的调节剂。②高血压相关基因。③参与RAS系统的调节。ACE2是心血管系统的关键调节剂,同时也是可能的治疗目标,因此,特异性影响ACE2产生的药物,以及缓冲血管紧张素Ⅱ活性的药物可能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经典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由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AGT)、肾脏近球细胞合成的肾素、肺血管床内皮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组成。在众多的血管紧张素家族成员中,AngⅡ的作用最为重要。在循环系统中,AngⅡ可与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及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AT2R)结合发挥作用,其中AT1R的作用更为广泛和重要。过去认为,RAS为人体内重  相似文献   

5.
沈梦蝶  王梦瑶  孟立娜 《浙江医学》2018,40(14):1641-1643,1650
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血管紧张素1-7[Ang(1-7)]的发现,临床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肠道系统中亦有RAS成分表达,其中ACE2、Ang(1-7)可通过调控肠上皮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发挥减轻肠道炎性损伤的作用。探索ACE2、Ang(1-7)在肠道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对肠道炎症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ACE2、Ang(1-7)可能成为治疗肠道炎症的新干预靶点。本文就ACE2、Ang(1-7)在肠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肾脏中的分布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兵民  朱妙珍 《医学综述》2001,7(4):212-21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受体(ATR)等六大成分组成,其中AngⅡ为主要的生物活性肽。传统上认为RAS属于内分泌系统,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许多组织存在RAS各个成分的表达。肾内局部RAS的存在已得到证实。RAS在肾脏疾病中几乎涉及到肾脏疾病过程中的每一方面。RAS激活后引起动脉血压及肾小球内压上升,从而导致肾脏疾病的进展,近年来研究显示RAS也存在非血液动力学作用如影响系膜细胞外基质的事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本文旨在阐述ATR特别是AT2R在肾脏中的分布及功能。  相似文献   

7.
郭玥 《医学综述》2012,18(2):186-189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RAS系统的成员之一,可催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生成血管紧张素(1-7)[Ang(1-7)],构成[ACE2-Ang(1-7)-Mas]轴,发挥舒血管的生物学效应,同时维持AngⅡ与Ang(1-7)的动态平衡。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RAS系统被激活,ACE2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都发生了改变,对疾病发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现就ACE2的特征及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 angiotensin system,RAS)是机体内集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于一体的重要系统,具有调控心血管、肾脏、神经内分泌功能以及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的作用.该系统是由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 、肾素(reisn) 、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 、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Ang Ⅱ)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等组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学创新》2015,(36):143-14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血管紧张素(1-7)-Mas[ACE2-Ang(1-7)-Mas]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新成员,ACE2通过水解血管紧张素Ⅰ(AngⅠ)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而产生Ang(1-7),Ang(1-7)可以通过缓激肽、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些信号通路发挥扩张血管、抗心室重塑、抗心律失常、抗炎、抗增生等作用,达到保护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效果。本文将对ACE2-Ang(1-7)-Mas在心血管及神经系统中的分子机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nl,RAS)是体内一组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或拮抗AngⅡ受体,可以在RAS的不同水平阻断Ang Ⅱ的作用。其中,ACE抑制剂(ACE1)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AngⅡ受体拮抗剂也开始应用于临床,它与ACE1一样,除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外,是否对糖尿病肾病也有保护作用,现复习有关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一个同源物,它能将血管紧张素Ⅱ转化为具有舒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机体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级联效应,共同调控着血压和体液平衡。其主要成员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在不同的组织中发挥作用,但在肾脏的功能是最主要的,新成员AngⅡ衍生肽在某些酶的催化下不仅与AT1、AT2受体结合,也能与新的受体如MAS和AT4等结合,使经典RAS的走向发生改变。对于RAS的老成员如肾素、肾素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等,以前认为它们只具有酶的活性,其实它还能作为由外而内的信号传导分子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而且,RAS在不同的组织中不仅具有内分泌功能,它还进行自分泌、旁分泌和细胞内分泌并调控局部AngⅡ的合成,在肾内主要以这些方式调节血压和肾脏的功能。近年发现,ACE2/Ang-(1-7)/Mas轴等有很多的保护效应,这将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新药的开发提供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1~7)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冲  叶增伟 《医学综述》2009,15(17):2568-2570
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终末活性产物,主要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作用下生成。其具有扩张血管、保护内皮细胞、抗高血压、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功能等一系列与血管紧张素Ⅱ相拮抗的作用,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新靶点。作为血管紧张素Ⅱ的内源性拮抗因子,目前认为血管紧张素-(1~7)主要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结核蜡酸合酶发挥心血管调节作用。关于其胞内信号转导机制还不甚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新成员,主要通过调节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参与血压调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或活性异常不仅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的降压疗效相关,因而成为高血压防治的新靶标。本文将综合阐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参与血压调控的机制,并且分析以该支路为靶标的高血压药物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循环和肾组织局部RAS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和靶点。方法:6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牛黄降压丸组,养血清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同时选取10只WHY大鼠作为对照组。给药8w后,用仪器SN-695B型放免γ测量仪以放免的方法测定血浆和肾脏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结果:使用各组药物后,肾组织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变化显著,养血清脑颗粒中剂量组AngⅡ含量和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模型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养血清脑颗粒高、中剂量组醛固酮含量比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很可能是通过在肾组织内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其降压作用和肾脏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孙红周  卞钊 《医学综述》2007,13(5):382-38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机体调节血压和肾脏排钠的重要功能系统,其效应分子血管紧张素Ⅱ主要包括两种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血管紧张素Ⅱ的主要功能是通过AT1受体介导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T2受体有拮抗AT1受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血管舒张方面。近几年来研究表明AT2受体的微血管舒张作用是通过缓激肽相关或无关的方式产生NO来介导。虽然AT2受体在肾脏的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血管系统都存在表达,AT2受体刺激诱导肾脏的缓激肽(bradykinin)/NO通道,但很少有关AT2受体调节肾功能和钠外排方面有价值的研究。现就近年来对AT2受体在血管舒张和肾功能的影响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多成员系统及各成员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RAS)[1]是维持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及心血管稳态的重要调控系统,从它的发现和确定它在心血管功能调控中的核心地位到现在的六十多年内,对RA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阐明这个内分泌轴中的各成员的代谢过程,以及它们各自精确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哮喘发生的关系,为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复制小鼠哮喘模型,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坎地沙坦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采集小鼠血清,测量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与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的含量;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PCR观察RAS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在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AngⅡ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坎地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各组小鼠血清中AngⅠ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AT1R和ACE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坎地沙坦组AT1R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ACE无明显变化(P>0.05)。AT2R蛋白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ACE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坎地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AT1R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坎地沙坦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AT2R mRN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坎地沙坦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各组AGT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在小鼠哮喘发病过程中,RAS活化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并且AT1R拮抗剂坎地沙坦可以逆转ACE、AT1R和AT2R表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1-7)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信号通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1-7)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重要的终末活性产物,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血管内皮、舒张血管、抑制心肌重构、保护肾脏等生物学作用,凭借的信号转导通路包括增强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活性、负向调节AngⅡ/AT1受体激活的c-Src及其下游靶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耐力的相关性。方法以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8例长跑运动员以及6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型,紫外线吸收法测定ACE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结果运动员组II基因型频率为0.529,I等位基因频率为0.72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333和0.575),差异有显著性(χ2=4.732、7.316,P<0.05)。运动员组DD型ACE活性和血浆AngⅡ浓度较II型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3.93、5.15,q=2.557、5.501,P<0.05)。结论优秀运动员运动耐力可能与ACE基因I等位基因相关,ACE基因II型运动员可能有更好的训练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