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目前普遍应用的BP算法存在学习速度慢和容易陷入网络瘫痪的缺陷,建立基于单参数动态搜索算法的快速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训练精度.应用该模型对浙江省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指标进行预测,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是京津冀环首都生态屏障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屏障区内村庄进行生态化评价是指导屏障区内村庄生态化建设的主要依据.根据天津市双城绿色生态屏障区内规划保留村庄的实际调研情况,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市政工程规划、村域空间环境、能源与生态环境四方面构建天津市绿色屏障区内村庄生态化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影响因子权重计算,对现阶段天津市双城绿色生态屏障带内规划保留村庄的生态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村庄风貌、生态设施建设、居住满意度、生态环境治理是影响天津市生态屏障区内保留村庄的生态化水平评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带来的"非生态化"现象随之凸现,这使得旅游产业生态化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旅游产业生态系统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来构建旅游产业生态化系统,并以作为旅游产业生态化发展示范区的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提出了构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静脉产业园区是我国一种新近兴起、前景广阔的产业空间。本文首先结合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现状,将静脉产业园区划分为生活垃圾类、工业固废类和机电类三种。然后,针对每种静脉产业园区的运输特点、环境影响、建设条件等,结合建设实践深入探讨它们的建设选址要求、用地规模预测和空间布局模式,从而构建起相对完善的园区规划研究框架,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提供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系统的产业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生态理论基础上,对产业生态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微观层面上实施清洁生产,在中观层面上构建生态工业园区,宏观层面上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确定有限目标和开发重点,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之上。本文运用系统科学和科技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提出了选择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重点的四项原则:整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中心化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多指标评价体系;并作为应用实例探讨了湖北省应重点开发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这可以为国家或地区制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论基础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南昌水专学报》2018,(1):78-83
集群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基于对近年来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政策的梳理,归纳出集群政策的"促进对话与合作"、"拓展需求"、"提供智力支撑"、"促进国际联系"、"完善集群框架"5个维度;并依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政策有效性评价方法,实证研究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整体上集群政策有效性达56.28%;政策维度层面是"完善集群框架"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最好,而促进国际联系方面的政策有效性最弱,其他3项政策的有效性一般。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产业生态化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其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能源与水的消费效率、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率、废弃物的排放效率"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客观反映了该区产业生态化效率水平及问题。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效率水平仍不高,原因是缺乏生态化的观念、政策不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生态链条没形成。因此,要从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的财税及金融政策、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产业生态化的行政管理体系等方面破解该区产业生态化难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学原理建立我国五类地区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协同评价模型,分析了影响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三化"协同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类地区信息化、工业化、生态化整体系统协同度明显优于其他几个地区,但在融合上还需要继续推进,生态化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类地区信息化、工业化发展对生态化影响很大,其生态化水平落后于三类、五类地区;三类、四类、五类地区需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0.
园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聚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对两型社会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国内外的代表性园区都有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或者教训。湘潭工业园区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园区定位模糊、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关联性差、聚集效应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在借鉴国内外因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湘潭园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株洲市低碳发展的基础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历年的统计数据,对株洲市2005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株洲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水平,重化工业比重较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低碳技术不足,但企业节能潜力较大,可以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重化工业尽快向技术集约化的结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我国保护城市工业遗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出分析的前提下,借鉴了生态因子的评价方法,建构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方法,用以综合评价城市工业遗产,着重解决城市工业遗产的认定与分级,明确城市工业遗产的具体保护对象,最后提出了针对不同的保护级别.选择合理的保护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株洲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征出发,对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株洲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调整优化的产业结构的基本方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是表明城市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重要手段。基于株洲城市环境质量抽样调查的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株洲城市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系统,对株洲城市环境质量等级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株洲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传统工业型城市——株洲市为例,引入“城乡统筹发展度”概念,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方差法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定量测定了株洲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基于评价结果,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制约株洲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经济因素是株洲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制约因素,社会因素与人口因素次之,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资源型重工业城市生态压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公共因子和权重。采用抚顺市2000-2009年生态压力指标数据,分析和评价了该市在此期间的生态压力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抚顺市的生态压力从2000年的-1.089增长到2009年的1.363,城市生态压力整体呈增大趋势,尤其是2006年以后,生态压力接近线性增长;人口密度、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城市生态压力指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工业是株洲的特色所在,株洲工业园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转型压力很大、造血功能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因此,株洲工业园区要实现升级发展,必须突出园区的集聚效应,以大园区集聚大产业,以大项目推动大集群,以大招商谋划大发展,以大服务构筑大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田心社区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轨道科技城南部,具有明显的厂办社会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老旧社区开发建设的进行,田心社区面临着公共开敞空间功能未能真正实现、慢行系统未能形成等问题。在田心社区的交通系统开发设计中,重新制定社区巴士"主环+五射"的规划路线,并对商业区进行人车分流设计;利用社区复杂的地形,采用多层次街道组合方式,设置复合道路和跨街天桥,建立流畅的立体慢行系统。开敞空间设计中,在田心电力机车厂主入口前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大型开敞空间,采用简洁布置方式,设计质朴、开阔的广场空间;发挥社区原有地形的高差和穿插关系,营造立体的街道空间;街头绿地规划合理利用现有闲置的街头空间形成绿地,将原有绿地与后形成的绿地连成一片。  相似文献   

19.
无障碍设施的应用及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不仅有益于株洲市顺应老龄化社会趋势,而且有利于彰显株洲市城市建设的人文关怀精神,还有助于完善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应对全球化挑战.通过对株洲市主城区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内无障碍设施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株洲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还存在无障碍交通设施中存在危险障碍、公共建筑内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公共信息无障碍设施存在空白区域等问题.对株洲市无障碍设施的再设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综合考虑设计概念的延伸及设计细节的考量、设施的统筹设计和协作互补、设计的前瞻性等因素,将城市无障碍设施有效衔接起来,最大化地发挥其功能及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次产业分类法,根据近年来统计数据,从南通产业经济现状入手,分析其内部结构,并运用偏离—份额模型,评价基于长三角的南通三次产业结构优劣及竞争力状况,认为南通在长三角具备区位上的比较优势,但产业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起消极影响.随着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战略的实施,南通应抓住发展机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