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脱壳火麻仁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二级分离火麻仁油,通过控制分离参数,分离釜Ⅰ及分离釜Ⅱ分别收集火麻仁油,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及国标方法分别分析比较其甘油三酯及生育酚组成。结果表明:分离釜Ⅰ及分离釜Ⅱ得到的火麻仁油甘油三酯及生育酚组成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分离釜Ⅰ火麻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主要包括三亚油酸甘油三酯、二亚油酸亚麻酸甘油三酯及油酸二亚油酸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为32.1%、29.8%及19.6%;分离釜Ⅱ火麻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主要包括二亚油酸亚麻酸甘油三酯、三亚油酸甘油三酯及油酸二亚油酸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为33.9%、27.6%及26.4%。火麻仁油生育酚以γ-生育酚为主,其次为α-生育酚,δ-生育酚最少,分离釜Ⅱ中火麻仁油生育酚含量高于分离釜Ⅰ中火麻仁油生育酚含量。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二级分离火麻仁油,可以初步实现甘油三酯及生育酚组分的选择性分离。  相似文献   

2.
建立同时测定火麻仁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的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WAX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氮气为载气,采用程序升温,内标法测定含量,对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等指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的含量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为火麻仁油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周永红 《中国油脂》2004,29(1):72-73
为了开发火麻仁资源,用石油醚提取火麻仁油,经皂化、甲酯化处理,GC-MS联用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出19种脂肪酸,鉴定了其中的18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9.90%.火麻仁油中脂肪酸主要以棕榈酸(8.43%)、γ-亚麻酸(1.28%)、亚油酸(58.66%)、亚麻酸(14.01%)、油酸(10.14%)、异油酸(1.21%)、硬脂酸(3.77%)、花生酸(1.0%)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04%,说明火麻仁油是一种具有营养保健价值和药疗功效的功能性油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胰脂酶水解法分析了番茄籽油脂肪酸组成和甘三脂结构,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0%,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为66.0%;根据1,3-随机-2-随机分布学说计算出番茄籽油甘三酯组成,主要甘三酯是LLL含量达22.16%、Sn-LLP 6.57%、Sn-LLO 5.64%;高效液相色谱、Rancimat仪测定番茄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34.58mg/100g;氧化稳定性值在100℃时2.03h;番茄籽油是具开发价值的食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5.
采用GC-MS分析省沽油种仁油中脂肪酸和不皂化物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省沽油种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6.68%,主要为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油中不皂化物共鉴定出6种植物甾醇、3种烯烃、1种维生素和12种烷烃类化合物,其中γ-谷甾醇、角鲨烯和维生素E含量最高,分别为411.21、257.72 mg/kg和151.94 mg/kg,经质谱离子碎片对比分析,省沽油种仁油中的维生素E为α-生育酚。  相似文献   

6.
葡萄籽油和亚麻籽油储藏期间氧化对功能性成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35℃恒温避光储藏亚麻籽油和葡萄籽油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和维生素E含量变化,探讨储藏期间油脂氧化劣变对其功能性成分影响。结果表明,经60天储藏,葡萄籽油、亚麻油过氧化值分别达241.30 mmol/kg、248.72 mmol/kg;p–茴香胺值为32.20、104.06;油脂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减少0.35%和0.41%,亚油酸和亚麻酸分别降低0.20%和0.09%、0.23%和1.04%,反式脂肪酸含量基本没有变化;维生素E含量显著降低均未检出;储藏期间亚麻籽油氧化对功能性成分影响均大于葡萄籽油。  相似文献   

7.
对黑果枸杞油中脂肪酸、植物甾醇组成及维生素A、维生素E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果枸杞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0%,其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7.9%、67.6%和4.0%;植物甾醇由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豆甾醇组成,总含量为489.2 mg/100 g;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为0.3 mg/100 g和46.3 mg/100 g。黑果枸杞油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新型植物油。  相似文献   

8.
经对油藤籽仁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其脂肪含量为48.0%,蛋白含量为29.8%,脂肪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46.0%、38.2%,尤其是亚麻酸含量与亚麻籽油相当,油藤籽仁中的矿物元素丰富,油藤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较高,为167.4mg/100 g.  相似文献   

9.
针对火麻仁油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亚麻酸含量较高的特点,对火麻仁油的精炼工艺进行了探讨。为了减少反式脂肪酸产生,在精炼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脱臭时间,降低脱臭温度。  相似文献   

10.
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的不同酯化方法与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火麻仁粗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处理,通过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甲酯化方法分别鉴定出14、11和10种脂肪酸,占火麻仁油总量的83.36%、99.63%和96.98%。甲酯化方法1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0.97%,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56%,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3.42%,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4.80%;甲酯化方法2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33%,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53%,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4.64%,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42%;甲酯化方法3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20%,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3%,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19%,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77%。  相似文献   

11.
省沽油种子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二氯甲烷提取省沽油种子油,并进行皂化、甲酯化,用GC-MS对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野生与种植两种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种类与含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省沽油种子油中含多种脂肪酸(共检出20种),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和棕榈酸,其中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8.50%(野生)和57.60%(种植),亚麻酸含量为8.86%(野生)和10.12%(种植), 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0.22%(野生)和80.31%(种植).野生与种植两种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但种植的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野生的高10.09%.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籽油的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对猕猴桃籽油的理化特性及其脂肪酸组成和VE 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猕猴桃籽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油酸 12 89%、亚油酸 12 5 9%、亚麻酸 6 3 99%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 90 % ;猕猴桃籽油VE 含量为 0 81mg/ g。可见 ,猕猴桃籽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资源  相似文献   

13.
李羽翡 《中国酿造》2014,(5):150-152
对甘肃产亚麻籽油与其它6种小品种食用油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平均值为54.1%),其次是油酸(平均值为24.25%);紫苏油、牡丹籽油、松子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其中松子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紫苏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南瓜籽油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平均含量0.106%,御米油二十碳五烯酸(EPA)平均含量0.242%。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是构成甘肃地产亚麻籽油的特征脂肪酸。甘肃产亚麻籽油的ω-3系脂肪酸与ω-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是1.6∶0.4,仅次于紫苏油,是健康饮食的高品质油脂。  相似文献   

14.
常用食用油的营养特点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用食用油有橄榄油、花生油、大豆油、茶油、芝麻油等。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不同,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近相同。橄榄油和茶油的油酸含量高达70%以上;花生油中油酸约占40%;大豆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为亚麻酸;芝麻油中亚油酸含量占到40%以上。食用油除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外,还有脂溶性维生素和一些植物化合物,一些食用油对控制脂代谢异常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测定名邛台地(四川省境内的名山、邛崃、蒲江一带)的12株野生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对主要脂肪酸组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的产量和种仁含油率存在差异,单株产量为12.95~54.00 kg,种仁含油率为37.04%~45.56%;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各脂肪酸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密切的是油酸和亚油酸,其相关系数达到-0.829;根据产量、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筛选出的川雅31、川雅21、川雅28、川雅20可作为进一步培育优良品种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牡丹籽油,经皂化、甲酯化后用毛细管GC-MS法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同时按国家标准对牡丹籽油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共有17种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83.05%,饱和脂肪酸占14.33%;牡丹籽油的酸值(KOH)为1.784 mg/g,碘值(I)为176.2 g/100 g,皂化值(KOH)为194.4 mg/g,相对密度0.930 7.说明牡丹籽是一种良好的油料资源,适宜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以籽用南瓜品种银辉一号为材料对南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的南瓜种子中可检测到8种脂肪酸,按含量高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豆蔻酸、棕榈油酸、亚麻酸。南瓜种子粗脂肪含量的积累模式呈现升-降-升的Z字型变化模式。在累积过程中除了C18∶1和C18∶2有负相关性外,其它脂肪酸相互之间显示了高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麻疯树籽油制备生物柴油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榨法提取了麻疯树籽油,用GC/MS法分析了不同产地麻疯树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检测了麻疯树籽油甲酯的理化性质,并将其与石化柴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检测了16项质量指标。结果显示,麻疯树籽出油率为39.8%,其脂肪酸主要成分是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其中含油酸46.833%,亚油酸为28.500%,棕榈酸为19.767%,合计为95.1%。麻疯树籽油甲酯密度为0.885g/cm3,十六烷值为44.81,与柴油混配后,大部分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大麦虫幼虫脂肪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解提取-气相色谱法对大麦虫幼虫脂肪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共确认了27种脂肪酸成分,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占总量的36.69%,不饱和脂肪酸(USFA)占60.29%。不饱和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39.74%,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20.51%,必需脂肪酸(EFA)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占总脂肪酸的20.38%。大麦虫幼虫油脂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凤丹’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我国不同产地牡丹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评价,对于筛选油用牡丹最佳种植地和研究其道地性具有重要意义。对7 个产地的牡丹品种‘凤丹’的籽油进行提取,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脂肪酸成分,并采用内标法对其主要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依次为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不同产地‘凤丹’籽的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差异显著,主要脂肪酸总含量为77.33~97.38 g/100 g粗提油,彬县‘凤丹’籽油中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最高;不同产地的‘凤丹’籽油中单体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显著,彬县和凤县‘凤丹’籽油中亚麻酸含量分别为38.25 g/100 g和37.50 g/100 g粗提油,显著高于铜陵等地区;而旬阳‘凤丹’籽油中亚油酸的含量(30.62 g/100 g粗提油)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主要脂肪酸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亚油酸含量与其他脂肪酸含量呈负相关,亚麻酸、油酸含量与总脂肪酸含量呈显著相关性。因此,在今后牡丹籽油的生产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之间的油品质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