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严波 《江苏纺织》2014,(6):52-53,56
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对面料舒适性和美观性的需求,开发新的交织物是纺织业重要的课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毛纤维纱线和棉纤维纱线交织物及其生产方法。它解决棉纤维纱线与毛纤维纱线交织时在织造准备、后整理生产上的差异,使得当棉纤维纱线作为经纱时不需要采用传统浆纱机上浆,同时交织物在后整理时不需要进行碱丝光处理,避免浓碱对毛纤维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BluePel是一种生物可降解的绿色环保型纤维,它以涤纶为基质,在纺丝的过程中加入了可降解添加剂Ecoone,使纤维可以生物降解。为了将BluePel纤维更好地在服用方面运用,设计了6种不同规格,不同组织的BluePel/棉纤维交织面料,将BluePel/棉纤维交织面料与纯BluePel面料进行悬垂性、透气率和褶皱回复弹性等性能测试,分析了织物组织、经纱线密度对BluePel/棉纤维交织面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印染》2021,(6)
为阐明棉纤维无定形区结构变化与防皱性能的构效关系,以1,2,3,4-丁烷四羧酸(BTCA)作整理剂,对经过不同碱丝光处理的棉织物进行防皱整理。结果表明:碱丝光使棉纤维结晶度指数(CI)降低,当丝光时间大于30 s后,CI变化趋于平缓;纤维横截面由腰子形变为圆形,纱线整体均匀度提高。与未碱丝光处理织物相比,碱丝光处理的织物经BTCA整理后,酯键交联程度较高,撕破强力提高较大。这证明棉纤维的防皱性能与无定形区密切相关,无定形区比例、均匀度和取向度的适当提高有利于克服BTCA整理织物的强力损失。当NaOH质量浓度为200 g/L,碱丝光时间为20 s时,整理织物折皱回复角达到252.0°,撕破强力保留率为69.30%。  相似文献   

4.
结合毛纺散纤维染色后再进行纺纱的工艺特性,采用具有广谱抗菌性能和安全性能的抗菌剂(Hei Q Pure TF)对染色后的棉纤维进行抗菌整理。通过对浸渍方法、脱水、烘干等纤维抗菌整理工序的工艺优化,使生产中抗菌剂用量高、纤维带液率不稳定等技术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并对经抗菌整理的棉纤维进行纺纱生产,测定了纱线产品的抗菌和耐洗性能。结果表明,经抗菌整理后的棉纱产品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细菌减少率大于90%,产品具有抗菌和耐洗效果。棉纤维抗菌整理的成功开发实现了毛纺散纤维抗菌整理的工艺突破,拓展了毛纺企业开发功能性纺织品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竹丽明 《印染》2009,35(19)
针对棉粘提花交织物中棉纤维和粘胶纤维组分在耐碱性、强力和染色性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采用碱氧冷轧堆、短蒸复漂及淡碱丝光工艺进行前处理,活性染料卷染,再进行柔软和定形整理.试验结果表明,染整加工后的棉粘提花织物上染率高,匀染性好,光洁度高,手感丰满,成品尺寸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徐宏  李达  张正松 《纺织导报》2016,(10):138-140
本文在防透涤纶长丝的研发基础上,优化防透单纤维的截面结构,以及防透涤纶长丝的复合结构和规格;制得了防透涤纶短纤维与棉纤维等亲肤性好的其他纤维的混纺纱线,由该纱线作为经纬纱织造、或由该纱线与防透涤纶长丝交织,制得兼顾防透视效果和服用舒适性、符合医护人员使用习惯的白色服装面料,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夏季衣着暴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粘藻纤维具有高吸湿性、高透气性、抗菌保健性、生物降解性与相容性等优良性能,结合采用与不同纤维的纱线交织、织物组织变化、纱线结构变化开发了粘藻纤维针织系列产品,介绍了其产品设计思路、针织及后整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竹炭纤维针织内衣面料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竹炭纤维的性能和种类,包括黏胶型和涤纶型竹炭纤维.将蜂窝状微多孔的涤纶型竹炭纤维与棉纤维混纺,并以该混纺纱线和另外一种混纺纱线(棉与纽代尔)及氨纶交织生产双层结构针织内衣面料.阐述了混纺纱纺纱、织造、染整工艺和面料的性能指标.重点介绍了织造中所使用的原料配比、机器的参数、织物组织结构和编织过程中的技术要点以及染整工艺流程和染整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点,对竹炭纤维的产品开发与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活性/中性染料对棉锦交织物同浆双氰胺催化固色技术.分析了双氰胺催化剂用量、碱剂、汽蒸时间等因素对棉锦印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氰胺催化固色技术解决了印制棉锦织物时棉纤维和锦纶纤维上染pH值条件相悖的问题,实现了在弱碱性条件下活性染料和中性染料分别上染棉和锦纶纤维,提高了染料在棉锦交织物上的得色率和染色牢度,减少了沾色.  相似文献   

10.
弹力机织面料在印染加工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在保证面料弹性的同时对棉纤维进行前处理的问题。特别是生产棉与不同纤维交织混纺类经纬双弹面料,需要兼顾不同纤维特性,采用最适合的印染加工方法,确保多纤维染色效果和弹性不损伤。  相似文献   

11.
探讨棉锦纶长丝蚕丝交织嵌条提花织物的生产工艺。首先对锦纶长丝进行络丝,单独整经,控制好相对湿度;在浆纱工序虽为异经产品仍采用锦纶长丝和棉纱进同一浆槽的工艺;在织造工序采用分纱式储纬器、分绞棒和橡胶边撑;染整采用两正两反烧毛工艺和酶退浆、氧漂工艺,可顺利在棉织设备上开发棉锦纶长丝蚕丝交织嵌条提花织物。织机效率达到91%,产品下机质量达到美标4分制标准,布面风格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羊绒类多组分纤维纱线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人们绿色环保的健康消费观念,满足市场对多组分混纺纱的需要,适时开发了山羊绒系列多组分混纺纱.文章以长绒棉、山羊绒、Model、粘胶纤维、玉米纤维5种纤维纺制14.7tex针织用纱为例,介绍了上述5种纤维的主要特性,以及纺纱生产中的主要工艺参数、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超细亚麻/绢丝/精梳棉混纺针织纱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珏 《上海纺织科技》2006,34(11):83-84
改性亚麻纤维细软、蓬松.可以满足高支混纺纱的纺纱要求。使用改性亚麻与绢丝、精梳棉混纺,可获得全新效果的混纺纱,使亚麻织物趋于高品质和轻薄化,提高了亚麻织物的附加值。文章就超细亚麻/绢丝/精梳棉混纺针织纱的生产工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集聚纺针织纱的质量指标并节省设备投入,从配棉、分梳、工艺参数及新型器材应用四个方面分析了生产纯棉集聚纺针织纱应注意的环节及针织纱生产中的共性特点和突出的个性问题及控制方法。指出:合理配棉是稳定集聚纺针织纱质量的基础,加强分梳是纺好纱的关键,优化工艺参数是纺好纱的重要手段,应用新型器材是提高纱质量的主要途径;只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原料、设备特点,及时调整上车工艺设置和器材配置,就一定会生产出令客户满意的优质原纱。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半精纺毛棉丝混纺衬衣面料的开发过程及其纺纱工艺、织造规格设计以及整理工艺要点。该产品充分利用了半精纺技术和半精纺原料使用多样性的特点,将羊毛、棉和绢丝3种性能优良的天然纤维进行混纺织造。着重探讨了毛、棉和绢丝混纺休闲衬衣面料的整理新工艺:介绍了气流洗特点及使用气流洗工艺改善半精纺衬衣面料手感的工艺过程及工艺要点;详细介绍了运用新型低温潮交联整理技术提高半精纺衬衣织物抗皱性能的工艺过程及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16.
PLA纬编针织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兵 《针织工业》2006,(8):40-42
介绍了PLA纬编针织面料的设计方法及原理。采用PLA短纤纱和棉纱交织生产了法式罗纹织物和双面网眼织物,对其编织工艺和染整工艺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采用14.69 tex(40S)黏胶基罗布麻与黏胶混纺纱(30∶70)、14.62 tex黏胶基羊毛蛋白与精梳棉混纺纱(60∶40)和14.58 tex精梳棉纱,在28针/25.4 mm的PL-KD型双面针织机上,开发复合抗菌保暖功能的双罗纹针织面料。详细介绍原料选择、编织工艺和染整工艺,并测试面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服用性能及抗菌、吸湿发热保暖、抗静电、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开发的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吸湿发热、蓄热保暖、透气、透湿、抗静电、防紫外线等功能,可广泛用于秋冬季薄型保暖服饰,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8.
蒋红  蒋岩 《染整技术》1996,18(3):15-17
真丝复合丝牛仔织物是牛仔面料中的高档产品。它以棉纱为芯,桑蚕丝包复在芯线外层,形成独特的真丝复合丝新材料。本文以织物的失重率、断裂强力、柔软性、同色性等为考查指标,通过对影响中性纤维素酶及中性蛋白酶整理真丝复合丝牛仔织物的各种因素的研究,优化了一步法生化洗真丝复合丝牛仔面料的整理工艺,探讨了酶与蚕丝及棉纤维的反应机理,并用扫描电镜测定。整理后的真丝复合丝牛仔面料的服用性能也作了试验和检测。  相似文献   

19.
棉竹涤混纺针织纱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竹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环保纤维,与棉纤维和涤纤维混纺后可用作夏季面料的针织用纱。对棉纤维竹纤维涤纶纤维混纺针织纱的混和方法、纺纱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提高成纱质量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