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科于1974年6月起用醋酸可的松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穴位注射,获得一定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应用本疗法有完整记录者共28例,其中接触性皮炎13例,湿疹6例,药物性皮炎5例,自体敏感性皮炎2例,慢性荨麻疹2例。均为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278-280
目的观察河南省平顶山矿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皮肤斑贴试验结果,分析致敏原,为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330例,采用皮肤斑贴诊断试剂盒进行斑贴试验,分析过敏原分布情况。结果 33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应用45种标准系列抗原斑贴进行试验14 850贴次,阳性反应953次,其中,斑贴试验阳性率排名前5位的变应原分别为:氯化镍(45. 15%)、十二醇硫酸钠(38. 79%)、氯化钴(25. 76%)、硫酸镍(20. 00%)和重铬酸钾(15. 45%)。33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皮肤斑贴试验阴性74例,阳性256例,阳性率为77. 58%(256/330)。256例皮肤斑贴试验阳性患者中,女性159例(77. 94%),男性97例(76. 98%),男性与女性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皮肤斑贴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281,P> 0. 05)。结论河南平顶山矿区过敏性皮肤病的致敏原主要为氯化镍、十二醇硫酸钠、氯化钴、硫酸镍和重铬酸钾等,分析该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致敏原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我科病房于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3月间 ,用甘利欣治疗 17种 16 2例皮肤病患者 ,男 93例 ,女 6 9例 ;年龄 4~ 78岁 ,平均 42岁 ;住院天数 3~ 72d ,平均 2 2d。其中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85例 (湿疹 31例 ,过敏性皮炎 10例 ,药疹 18例 ,荨麻疹 16例 ,异位性皮炎 10例 ) ;红斑鳞屑型皮肤病 49例 :包括银屑病 2 9例 (寻常型 2 5例 ,脓疱型 1例 ,红皮病型 1例 ,关节病型 2例 ) ,多型红斑 10例 ,玫瑰糠疹 10例 ;血管炎性皮肤病 6例 (过敏性紫癜 3例 ,变应性血管炎 2例 ,Sweet病 1例 ) ;病毒性疾病 16例均为老龄…  相似文献   

4.
背景:最近,对斑块型银屑病T细胞浸润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主题。有趣的是,对斑块型银屑病和其他炎性皮肤病皮损内T细胞浸润的疾病特异性组成的分析和比较却很少。目的:比较斑块型银屑病与异位性皮炎及扁平红苔藓的T细胞亚群、表皮增生和角化。患者和方法:分别对未治疗的6例斑块型银屑病、6例异位性皮炎和6例扁平苔藓患者进行活检,然后对T细胞亚群(CD4+、CD8+、CD45RO+、CD45RA+、CD2+、CD25+),一种表皮增生标记(Ki-67)和一种角化标记(K10)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定量。结果: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发现大量CD8+T细胞(52±13细胞/m m…  相似文献   

5.
扑尔敏(又名马来酸氯苯吡胺)。在临床主要用来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我们用于治疗失眠,观察了一组病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观察人数共65例。其中住院25例,门诊40例;男45例,女20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4岁;  相似文献   

6.
李艳锦 《中外医疗》2014,33(2):76-76,78
目的探讨百康过敏原检测机生物共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皮肤门诊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930例,所有患者均首先使用百康过敏原检测机进行过敏原的检测,并使用百康过敏原检测机进行生物共振脱敏治疗。结果930例患者中,痊愈701例(75.38%),显效129例(13.87%),有效73例(7.85%),无效27例(2.90%),总有效率为89.25%,复发率为22.37%。其中荨麻疹患者680例的总有效率为88.53%,复发率为22.69%;神经性皮炎患者130例的总有效率为91.54%,复发率为18.40%;湿疹患者70例的总有效率为95.71%,复发率为25.71%;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00%,复发率为23.40%。不同类型过敏性皮肤病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康过敏原检测机生物共振治疗过敏性疾病无需药物治疗。患者无创伤,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1957年的流行病期间(主要是在9、10月间),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工业区,一个普通的对过敏性特别感兴趣的医师,发现了34个患亚欧甲型流感的病人,这些病人可以分为三祖:第一组124例是以前有流行病史的,(55例有呼吸困难,30例得过过敏性鼻炎,20例患过荨麻疹或是血管神经性水肿,13例有呼吸系统过敏,6例有离位湿疹或是接触性皮炎)。第二组在同一家庭里没有患过过敏性疾病的59例。第三组161例既往没有个人或是家庭过敏性疾病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和tIgE、sIgE在过敏性皮肤病患儿中的意义。方法对27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的外周血采用BC-6800血细胞分析仪和DX-Blot 45过敏原检测系统分别进行EOS、tIgE及sIgE水平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最常见的过敏原分别为吸入性过敏原中的屋尘螨/粉尘螨,食入性过敏原中的牛奶,婴儿组过敏性皮肤病发生率最高。特应性皮炎患儿树花粉组合、屋尘螨/粉尘螨、屋尘、矮豚草、花生、鸡蛋白、虾、蟹、龙虾/扇贝、鳕鱼、鲑鱼、黄豆的sIgE与EOS间存在相关性(均P<0.05)湿疹患儿各过敏原与EOS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荨麻疹患儿各过敏原中仅鸡蛋白与EOS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进行过敏原检测回避致敏物对疾病防治有临床价值过敏性皮肤病中EOS和sIgE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的皮肤病发病率较高。本文对我科 1997~ 1999年应用西咪替丁治疗 90例老年皮肤病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90例患者年龄 50~ 81岁,男 53例,女 47例,湿疹 21例,药疹 6例,荨麻疹 25例,接触性皮炎 18例,老年瘙痒症 20例。就诊时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瘙痒、红斑、丘诊、糜烂、渗出、浸润肥厚、脱屑。 (2)治疗方法。西咪替丁 20mg/kg,每日一次;加入 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疗程 1~ 2周,治疗期间避免刺激性食物。 (3)疗效判定标准,详见表 1。 治疗后的情况为:经 1~ 2周的治疗,皮损情况改善 90%以…  相似文献   

10.
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煜林  朱薇  罗虹 《广西医学》2008,30(1):28-30
目的 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3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中有1~13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23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总阳性率为77.8%.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以蛋清/蛋黄(59.9%)最多见.结论 测定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水平对过敏性皮肤病诊治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银川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并找出致病危险因素。方法 对15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符合国际接触性皮炎检测(ICDRG)标准系列斑贴试验和过敏性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中,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88.2%,阳性率居前5位的过敏原依次为对苯二胺(42.1%)、十二醇硫酸钠(23.7%)、秘鲁香脂和硼酸(16.4%)、卡巴混合物(15.8%)、硫酸镍和对叔丁基酚醛树脂以及三氯生(15.1%);丙二醇和巯基混合物斑贴试验的阳性率男性比女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年龄组十二醇硫酸钠、脂肪酸硫酸钠、亚乙基二胺阳性检出率≥4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史和更换护肤品是银川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2.568(1.081~6.099)和7.257(2.467~21.343)。结论 对苯二胺是银川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最常见的接触性过敏原,家族史和更换护肤品是银川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分析对1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的结果,为对此病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及脱敏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对其进行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本组10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主要为异位性皮炎、湿疹、荨麻疹患者)进行屋尘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40%(屋尘是本组患者的主要过敏原),进行花粉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25%(进行树枝花粉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9%,科学黑草花粉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6%、进行艾蒿花粉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10%),进行尘螨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21%,进行霉菌过敏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为14%。观察组患者进行上述过敏原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显著(P<0.01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触吸入性过敏原是诱发或加重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潜在因素。屋尘是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的主要过敏原。进行过敏原检测在防治过敏性皮肤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64例肺功能不全的肺癌患者进行了外科治疗。其中原发癌60例,转移癌4例。术前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25例,肺功能改善。64例中肿瘤切除60例(93.8%),手术死亡1例(1.6%)。随访1~5年56例,死亡7例,生存49例。其中原发癌45例,生存1年,3年、5年分别为20例、19例和6例;转移癌4例,生存1年和2年各2例。近期结果满意。术后生存或死亡均与肺功能不全无直接关系。手术前后肺功能研究表明多数患者肺功能受损程度无明显变化,仅2例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曲安奈德益康唑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湿疹皮炎患者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霜外搽,2次/d;观察3周,并记录皮损变化情况。结果:2周后,总痊愈率为51.1%(23/45),总显效率为31.1%(14/45),总好转率为15.6%(7/45),总无效率为2.2%(1/45),总有效率为82.2%(37/45);湿疹组痊愈率为64.0%(16/25),神经性皮炎组痊愈率为35.0%(7/20)。3周后,总痊愈率为62.2%(28/45),总显效率为26.7%(12/45),总好转率为11.1%(5/45),总无效率为0.0%(0/45),总有效率为率为88.9%(40/45);湿疹组痊愈率为72.0%(18/25),神经性皮炎组痊愈率为50.0%(10/20)。治疗2周与3周后,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湿疹组与神经性皮炎组之间,痊愈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曲安奈德益康唑霜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疗效好,起效快,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右江医学》2016,(5):530-535
目的通过对三种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湿疹及过敏性皮炎)儿童进行皮肤变应原检测,了解这三种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应用皮肤变应原点刺试剂盒对诊断为荨麻疹、湿疹或过敏性皮炎的236例儿童(年龄≤14岁)进行31种变应原检测分析。结果 2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中,检出1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的患儿233例,占98.73%,2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的患儿230例,阳性率为97.46%。变应原中,粉尘螨、屋尘螨、蟑螂阳性率最高,依次为65.25%、60.59%、54.66%。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90,P=0.001)。桃子、番茄、牛肉、海虾、粉尘螨、蒿属花粉的阳性率在三种过敏性皮肤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色市儿童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的常见食入性变应原为海鲜、牛奶、蛋类、茄子,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97.46%的受检患儿存在2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反应,发生吸入性过敏的概率大于食入性过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各种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与其他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收集从2009年8月-2009年11月间,来我院门诊就诊且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病例217例,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了相关性调查.结果 过敏性结膜炎男女患者比例相当,无统计学差异; 平均年龄35.61+15.61岁,其中以30-50岁最为常见,占80.2%.217例患者中只有过敏性结膜炎而无其他过敏性疾病者117例,占53.91%;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共100例,占46.08%;合并支气管哮喘22例,占10.13%;这其中19例同时合并过敏性鼻炎,占总人数8.75%,仅3例单纯哮喘而无鼻炎,占1.38%;合并过敏性皮炎13例,占5.99%,其中接触性皮炎8例,占3.68%,剩下5例为荨麻疹,占2.30%,其中有2例同时合并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及过敏性结膜炎.结论 过敏性结膜炎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已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过敏性结膜炎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哮喘等疾病有密切关系,是特应性综合征(Atopysyndrome)的临床特点.提示眼科医生诊治过敏性结膜炎的同时,勿疏忽其他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皮肤病接触变应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过敏性皮肤病病人接触变应原特点。方法采用瑞典进口斑贴试验试剂盒对40例过敏性皮肤病病人进行斑贴试验。结果40例病人中阳性者25例,阳性率为62.5%。阳性率较高的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甲醛,斑贴阳性的病种有面部皮炎、湿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结论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多种形态,过敏原主要为日常生活类物质,易于被医、患双方所忽视,临床医师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信阳地区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的常见致病因素。方法 :用IQ标准系列斑贴试验试剂盒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3 85例患者中阳性者 2 64例 ,阳性率为 68 5 7% ,其中接触性皮炎组斑试阳性率为 188/ 2 3 6( 79 66% ) ,湿疹组斑试阳性率为 76/ 14 9例 ( 5 1 0 0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3 46,P <0 .0 1)。结论 :硫酸镍、硫柳汞、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是该地区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类皮肤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9.
1980~1984年,笔者应用噻哌及尿激酶膀胱内灌注预防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共50例,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2例,女8例。年龄34~77岁。单个肿瘤35例,多发肿瘤15例,最多1例达13个,部位多位于两侧壁,其次为膀胱底部或顶部。病理分期:(T_0)13例,(T_1)30例,(T_2)7例。细胞分级Ⅱ级42例,Ⅲ级8例。手术方式;单纯肿瘤切除44例,膀胱部份切除6例,其中1例合并右侧肾盂癌,同时进行了右肾、右输尿管全部切除。  相似文献   

20.
背景: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皮肤的恶性上皮瘤,很少发生在黑色皮肤人种。常并发一种获得性或先天性的癌前皮肤病。作者报道塞内加尔的80例非洲黑色人种鳞状细胞癌患者。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从1980/99年医学领域中所有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的患者。结果:收集了80例癌症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7(1~85)岁,性别比是1.35(46例男性和34例女性)。65%患者证实有癌前皮肤病。获得性癌前皮肤病有热烧伤瘢痕(15例)、慢性盘状红斑狼疮(6例)和慢性崩蚀性溃疡(4例)。遗传性癌前皮肤病有白化病(6例),着色性干皮病(5例)和疣状表皮发育不良(1例)。遗传性皮肤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