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铜表面电沉积Ni-Co-Fe合金镀层。通过对塔菲尔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及粗糙度的测试,研究了镀液温度、电流密度和镀液pH值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温度55℃,电流密度4.0A/dm2,镀液pH值4.0的条件下,所得镀层表面光滑,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种以亚硫酸钠-HEDP为主配位剂的无氰脉冲电镀金-铜合金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镀层表面形貌和沉积速率,并得出电流密度、镀液pH值、镀液温度和搅拌速率的影响规律及一组优选电镀工艺参数:电流密度0.3A/dm~2,镀液pH值9.0,镀液温度60℃,搅拌速率1 000r/min。另外,评价了镀层和镀液的各方面性能。结果表明:镀层仅含金、铜元素;镀层表面细致均匀,孔隙率低,平整性好,无裂纹;镀层硬度高,结合力好,耐蚀性强;电流效率高,镀液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镀液温度对脉冲电镀Zn-Ni-Mn合金镀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电镀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Zn-Ni-Mn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温度(25~40℃)对合金镀层成分、沉积速率、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镀液温度升高,Zn-Ni-Mn合金镀层中锰的质量分数降低,锌和镍的质量分数升高;沉积速率增大;镀液θ为30℃时制备的Zn-Ni-Mn合金镀层晶粒大小均匀,表面平整致密,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Ni-Sn-Mn合金镀层。利用辉光放电光谱仪(GDS)、扫描电镜(SEM)、Tafel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考察了镀液pH对镀层元素质量分数、沉积速率、表面形貌、阴极电流效率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大,镀层Sn和Ni质量分数减小,Mn的质量分数增大;镀层沉积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阴极电流效率先提高后降低;镀层在3.5%NaCl溶液中耐蚀性先增强后减弱。当pH为4.0时,所得镀层均匀致密,自腐蚀电位(-0.395 V)最正,自腐蚀电流密度(2.594×10~(-8)A/cm~2)最小,电荷转移电阻值(6 945Ω·cm~2)最大,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镀液中FeSO4的质量浓度对合金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并通过金相显微镜对镀层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采用硬度计和实验室浸泡方法分别考察了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当镀液中FeSO4的质量浓度小于2.0 g/L时,镀层的沉积速率虽然降低,但镀层的表面更加均匀、致密,表面质量更好,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也得到提高;当...  相似文献   

6.
基于提高汽车用碳素钢表面性能的考虑,在碳素钢基体表面制备了Ni-W合金镀层。研究了镀液pH值对Ni-W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液pH值为5.0~6.0时,镀层表面非常平整,几乎看不出任何的结构特征;而当镀液pH值为7.5~8.5时,镀层呈细晶团簇结构。随着镀液pH值的升高,电流效率降低,镀层厚度随之减小,显微硬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镀液pH值为6.0时,镀层的显微硬度最高(为6 454MPa),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具有最佳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在汽车用碳锰钢(16Mn钢)表面制备了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并研究了pH值对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pH值有利于增大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的沉积速率及厚度。但当pH值大于10时,镀液容易发生水解。随着pH值的增大,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中钿的质量分数逐渐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呈现出典型的颗粒结构,增大pH值有利于细化晶粒。当pH值为11时化学镀Ni-Mo-P合金镀层具有最高的显微硬度和最佳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改善化学镀Ni-P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将FeSO4加入到化学镀Ni-P镀液中.通过金相显微镜测试了FeSO4对Ni-P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镀层的显微硬度;采用电化学技术测试了FeSO4对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液中FeSO4的质量浓度小于1.0 g/L时,镀层的沉积速率虽然降...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在PZT压电陶瓷表面进行化学镀Ni-P样品,通过分析比较化学镀Ni-P镀液成分对施镀镀层的沉积速率、结合强度、耐蚀性和形貌等镀层性能的影响,研究获得较优化的镀液配方。  相似文献   

10.
镁合金化学镀镍溶液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开发出长寿命高稳定性镁合金化学镀镍溶液,通过添加硫脲、碘酸钾等稳定剂,研究了pH值、温度对镀液的稳定性能、镀速、镀层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采用称重法测定镀层的沉积速率,沉积到镀件上的镍量占溶液中消耗镍量的百分比来表示溶液的稳定性,NaCl溶液浸泡实验评定镀层的覆盖度,热震实验评定镀层的结合力,极化曲线表征镀层的耐蚀性。 结果表明,沉积速率随硫脲、碘酸钾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碘酸钾对镀速的影响不如硫脲显著。添加硫脲0.5 mg·dm-3时稳定常数最大值达89.25%,添加碘酸钾 5 mg·dm-3时,稳定常数达82.45%。采用pH值为5.0的含硫脲的镀液,(82±1)℃施镀,获得的Ni-P镀层和镁合金基体之间没有缝隙,结合紧密,而且Ni-P镀层均匀致密。硫脲不仅能提高沉积速率,而且也催化镁合金表面,提高沉积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机械泵旋片用45Mn钢板表面制备了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并研究了PTFE的质量浓度对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耐磨性、耐蚀性及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PTFE的质量浓度,有利于加快沉积速率,提高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表面呈胞状形貌,PTFE均匀分布在表面。当PTFE的质量浓度为8 g/L时,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具有最佳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12.
镁合金直接化学镀Ni-P合金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镁合金经酸洗直接进行化学镀Ni-P合金工艺。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镁合金表面经不同时间酸洗后的表面形貌及对镀层质量的影响。分析了镀液pH、温度对镀速的影响,并测试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耐蚀性。当酸洗时间为25 s时,所得到的镀层均匀致密,结合力好,耐蚀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三元合金可以进一步提高Ni-P镀层的性能.在化学镀Ni-P基础镀液中加入CuSO4,考察了CuSO4对镀层沉积速率、表面相貌、显微硬度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SO4提高了Ni-P镀层的沉积速率,减少了镀层表面的缺陷,改善了镀层的致密性和光亮度,提高了镀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乳酸、酒石酸钾钠、硼酸和柠檬酸钠等对铝合金化学镀Ni-P沉积速率的影响,并对镀层的结合强度以及耐蚀性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根据该工艺制备的Ni-P镀层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较高的结合强度,提高了基体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NaF和KIO3对Q235钢表面电沉积Ni-P合金层沉积速率的影响,并通过浸泡实验考察了Ni-P合金镀层在质量分数分别为3.5%的NaCl,10%的NaOH和5%的HCl等三种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NaF并没有提高镀层的沉积速率,而加入KIO3则提高了镀层的沉积速率.同时,加入NaF或KIO3后均能明显改善Ni-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硫酸镍、次磷酸钠、乳酸和稳定剂等对钢铁表面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并对镀层的结合强度以及耐蚀性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根据该工艺制备的Ni-P镀层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较高的结合强度,提高了耐蚀性。  相似文献   

17.
中温化学镀镍磷复合加速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平 《电镀与环保》2005,25(6):13-15
降低镀液的施镀温度是目前化学镀镍磷合金层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了中温(70℃)条件下,氯化铵、氟化钠和有机物M等对Ni-P合金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并对镀层的表面形貌、结合强度以及耐硝酸腐蚀性能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三种物质都可以作为镀液的加速剂,合理控制它们的比例所形成的复合加速剂可以使加速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而且此时的Ni-P镀层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结合强度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复合镀方法,在低碳钢基体上成功的制备出不同质量浓度钛酸钾晶须的(Ni-P)-钛酸钾晶须复合镀层。结果表明,当镀液中钛酸钾晶须为6 g/L时,镀层沉积速率及钛酸钾晶须的共析量达到最大值,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镀层在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发现复合镀层的极化电阻均比Ni-P合金镀层的大,钛酸钾晶须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9.
崔以刚 《电镀与环保》2020,(1):31-32,33
在机械传动轴用40Cr钢基体上制备了化学镀Ni-P合金镀层,并对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厚度、表面粗糙度、结构、表面形貌及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镀Ni-P合金镀层属于立方结构,结晶度较好;化学镀Ni-P合金镀层表面呈现出均匀、致密的颗粒状形貌,厚度约为6.5 pm;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位为一0.305 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36.72 ptA/cm2,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