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10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监测是我院临床药学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本研究对自愿呈报的涉及抗感染药物的ADR报告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信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提高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徐州市抗感染类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进一步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寻求解决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2011年1~12月徐州市ADR监测中心筛选有效的2429例抗感染类药物所致ADR,利用Excel表格统计和手工筛选方法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评价。结果引发ADR的抗感染类药物涉及14大类79个品种。严重的ADR发生率为1.89%;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3.37%;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结论抗感染类药物的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规范抗感染类药物的应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禁忌证及用法、用量,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和预警工作,以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3.
510例抗感染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骏  王越 《中国药事》2004,18(5):314-315
抗感染药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品,对其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调查,是提高医疗质量,规范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为了解这类药品ADR发生情况,探讨发生因素,现对江苏省2002年1月~12月收集的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佛山市中医院18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及表现。方法 对我院收到的18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不含输液)有10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70例,占37.6%;中药注射剂51例,占27.4%。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最高,占80%。在ADR累及的器官中,皮肤、黏膜反应比例最高。结论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2009—2011年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确保医院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我院2004年建立ADR监测中心,现就我院2009-2011年收集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抗菌药物是医院用药的主体,其使用和耗资高居医疗费用的榜首。在治疗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同时,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呈上升趋势。本研究对2008—2011年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东莞站收集的6 716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不良反应80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沈斌  沈鸿  蒋利亚 《中国药师》2009,12(4):488-490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嘉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年收集的809例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发生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曲松钠;与合并用药有关的ADR占总例数的40.30%,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其次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结论:加强抗感染药临床合理应用,重视ADR监测工作,保障公众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及临床治疗药物品种不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为了寻找发生ADR的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现将我院2010年收集并上报的31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抗感染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引起ADR发生的因素.方法:对2008~2009年我院上报的442例抗感染药致ADR病例报告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65种,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ADR类型为...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24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抗感染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规律。方法 :收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2 4 8例进行汇总分析 ,了解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年龄分布、药物不良反应史、不良反应表现和发生时间等情况。结果 :10a以下和 6 0a以上的发生不良反应 12 3例 ,占 5 0 % ,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既往有药物不良反应史病人 6 3例 ,占 2 5 %。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 ,共 15 7例 ,占 5 8.4 %。给药方法上以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为主 ,共 199例 ,占 80 %。结论 :从 2 4 8份不良反应报告中显示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以老年和小儿居多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 ,且在 1d内出现居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咸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上报的317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36.28%)最易发生ADR;静脉滴注(89.27%)ADR发生率最高;ADR主要发生在用药31~60 min;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头孢类,其次是喹诺酮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损害最多见。结论 医院重视抗感染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合理性,加强用药监测,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鄂州市中心医院抗菌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与用药频度(DDDs)相关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该院2011年9月—2016年8月收到的抗菌药致ADR报告录入Microsoft Excel 2000软件,对抗菌药的类别、药品名称、临床表现、DDDs及ADR构成比(B)与DDDs排序比(A)的比值(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151例ADR,涉及10类抗菌药,前3位的分别为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用药频度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抗真菌药的B/A值大于1。ADR构成比前4位的分别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头孢美唑和头孢替安,用药频度前4位的依次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地嗪钠、阿奇霉素和头孢美唑,头孢地嗪钠、甲硝唑、阿奇霉素的B/A值大于1。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发生严重ADR的几率较高,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替安发生新的ADR几率较高。结论 抗菌药致ADR发生率与DDDs基本相符,应警惕ADR发生率较高的药品,如头孢地嗪钠、甲硝唑、阿奇霉素等。  相似文献   

13.
马鞍山市51例抗菌类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汪荣华  钱崇付 《安徽医药》2005,9(2):156-157
目的了解抗菌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中心收集到的51例抗菌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病历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共有19品种,其中喹诺酮类(21例,41.2%)、大环内酯类(15例,29.4%)、头孢菌素类(5例,9.8%)、青霉素(5例,9.8%)、氨基糖苷类(3例,5.8%).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上海市监狱总医院抗感染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羁押人员合理用药和药物警戒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0月呈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感染类药物ADR病例,应用帕累托图分析法研究导致ADR的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的主要及次要因素.结果 共收集158例抗感染药...  相似文献   

15.
方静  周学琴 《安徽医药》2007,11(4):377-378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1日~2006年9月30日收集到的28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6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生素136例,占47.55%.中药注射剂98例,占34.27%.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65例,占92.66%.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8年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报的162例抗感染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整理,从患者年龄、药品品种、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162例ADR中,中老年患者较易发生ADR,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根据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用药监管力度,重点监护特殊人群用药,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上报的4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9例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中,男性发生率(57.9%)高于女性(42.1%);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4.5%);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64.3%)。结论通过多种途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奉贤区中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到的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总数的62.8%(93例);其次为中成药,占总数的21.6%(32例)。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占95.9%(14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充分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力度,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辽宁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辽宁省肿瘤医院2011—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29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9例ADR报告中,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184例,80.35%),其中50~59岁最多(100例,43.67%);静脉滴注给药最易引发ADR(328次,91.11%);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肿瘤药物,顺铂为致ADR最多的药品(63例,27.51%);血液及造血系统受累居首位(119例,51.97%)。结论 临床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为合理用药与患者安全做出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院182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收集到的182例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2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生素127例,占69.8%;中药注射剂23例,占12.6%。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60例,占87.9%。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监测,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