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目的研究甘草和大戟配伍的体外肝毒性。方法采用显微观察法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甘草单煎液、大戟单煎液、甘草一大戟合煎液和甘草一大戟单煎混合液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并比较大戟单煎液、甘草一大戟合煎液和甘草.大戟单煎混合液相当浓度下细胞毒性的大小。结果大戟单用及大戟与甘草配伍均有细胞毒性,且呈剂量相关性;与大戟单煎液相比,甘草一大戟单煎混合液细胞毒性无明显差异,甘草一大戟合煎液细胞毒性减小。结论甘草和大戟配伍导致大戟的体外肝毒性减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药效学角度探讨甘草-大戟配伍禁忌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即大戟单煎液组、甘草单煎液组、甘草-大戟(1:1、2:1、3:1)合煎液组和对照组,分别ig等体积大戟单煎液(0.24 g/kg)、甘草单煎液(0.72 g/kg)、甘草-大戟1:1合煎液(甘草0.24 g/kg、大戟0.24 g/kg)、甘草-大戟2:1合煎液(甘草0.48 g/kg、大戟0.24 g/kg)、甘草-大戟3:1合煎液(甘草0.72 g/kg、大戟0.24 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大戟、甘草单煎液剂量设置参考《中国药典》规定的人口服剂量,根据人和大鼠体表面积比例进行换算。观察大鼠的排尿量、尿液中总蛋白含量、排便量、小肠推进率,考察甘草对大戟峻下逐水作用的影响。结果 与大戟单煎液组比较,甘草-大戟合煎液组大鼠的排尿量和排便量减少,小肠推进率降低,尿液中总蛋白浓度升高,其中,甘草-大戟(1:1、2:1、3:1)合煎液组大鼠的排便量均显著减少(P<0.05、0.01),甘草-大戟(1:1、3:1)合煎液组大鼠的排尿量显著减少(P<0.01),甘草-大戟(2:1、3:1)合煎液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甘草-大戟(2:1、3:1)合煎液组大鼠尿液中总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 甘草与大戟配伍可明显拮抗大戟的利尿和泻下作用,影响大戟的峻下逐水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海藻、大戟、甘遂和芫花分别与不同剂量的甘草配伍对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进行分组。小鼠分别ig给予海藻甘草、大戟甘草、甘遂甘草或芫花甘草合煎液1次,分别于给药后20,60,30和20min后,再ig给予5%印度墨汁混悬液0.2ml。给予墨汁20min后处死小鼠,测定小肠推进率(IPR)。结果大戟甘草合煎液组小鼠在总给药剂量0~30g·kg-1范围内且总给药剂量一定时,随甘草剂量的增加小鼠IRP降低(R=0.7853,P<0.05)。芫花甘草合煎液组总给药剂量低于5g·kg-1时,小鼠IRP未见明显变化;总给药剂量>5g·kg-1且一定时,小鼠IRP随甘草呈剂量依赖性增加(R=0.8414,P<0.05)。海藻甘草合煎液和甘遂甘草合煎液组海藻和甘遂与甘草配伍比例的变化对IRP无明显影响。结论在一定的总给药剂量范围内,大戟甘草合煎液对小鼠肠功能的影响与配伍比例密切相关,甘草剂量增加时小鼠肠功能减弱。芫花甘草合煎液对小鼠肠功能的影响也与配伍比例密切联系,甘草剂量增加时肠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当归与赤芍配伍前后及配伍方式对热毒血瘀证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清IL-6、TNF-α的影响。方法 1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当归单煎液高、中、低剂量组,赤芍单煎液高、中、低剂量组,当归-赤芍合煎液高、中、低剂量组,当归-赤芍单煎合并液高、中、低剂量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第12天采用角叉菜胶(carrageenan,Ca)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制备大鼠热毒血瘀证模型,检测其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炎性因子(IL-6、TNF-α)。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当归-赤芍合煎液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变形指数(P<0.05或P<0.01),可显著增加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1),同时显著降低IL-6水平与TNF-α水平(P<0.01)。结论 当归-赤芍药对以合煎的方式配伍,能够明显改善Ca-LPS诱导的热毒血瘀证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异常变化,同时可调节炎性因子水平的异常升高,效果优于单味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四逆汤中附子配伍不同药味前后,汤液中酯型生物碱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附子单煎液、附子干姜合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和四逆汤中单酯型生物碱及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的含量.结果 附子配伍不同药味之后,苯甲酰乌头原碱等3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升高,依次为四逆汤>附子甘草合煎液>附子干姜合煎液>附子单煎液;仅在附子单煎液中检出次乌头碱,其浓度为0.11 mg·g-1,而在附子干姜合煎液、附子甘草合煎液、四逆汤中均未检测到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结论 附子在配伍其他药味后,单酯型生物碱成分的含量升高、双酯型生物碱成分的含量减低,为“附子无干姜不热、干姜缓附子之毒”与附子-甘草“相畏/相杀”减毒配伍“毒减而效不减”提供了依据;四逆汤组单酯型生物碱成分的含量上升幅度最大,体现了全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通,共奏回阳救逆之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芍药甘草汤中自组装纳米粒(SGD-SAN)形成对甘草主要成分体外释放和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制备甘草单煎液(GSD)、芍药单煎液(SSD)、芍药-甘草单煎混合液(MSSGD)和SGD(即芍药、甘草合煎液),并对其中的SAN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中7种主要成分(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研究草乌配伍贝母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测定草乌、贝母单煎液及其合煎液对乳鼠心肌细胞的毒性损伤,对乳酸脱氢酶(LDH)、钙离子(Ca2+)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影响。结果草乌、贝母单煎液及其合煎液均可不同程度使细胞递质中LDH和Ca2+含量显著升高,SDH活性显著降低,且草乌、贝母配伍应用后较单用草乌或贝母毒性明显提高。结论草乌配伍贝母后可使其毒性作用明显增大,证实了“草乌反贝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19,(3):379-383
目的研究附子-甘草合煎液及单煎后合并液对离体大鼠心脏的作用及其物质基础。方法使用低钙K-H液灌流制备离体大鼠衰竭心脏模型。用附子单煎、附子-甘草合煎及单煎后合并水提液分别对离体心脏进行干预。采用左室内压(LVSP)、左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_(max))为指标,观察药物对离体大鼠心脏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运用总量统计矩法研究附子单煎,附子、甘草合煎及附子、甘草单煎后合并液的HPLC指纹图谱及变化,探讨其作用的物质基础。结果各组在给予药液灌流10 min后,各指标的恢复率均有所升高。其中附子生药量为0.1和0.2 mg时,附子配伍甘草后各指标的恢复率均高于附子单煎液;在附子生药量0.4、0.8或1.6 mg时,附子配伍甘草后各指标的恢复率均低于附子单煎液。附子-甘草煎液指纹图谱的统计矩参数如下:附子-甘草合煎液总量一阶矩(λ_(T,i=1))的加合性为100.95%,总量二阶矩(σ_(T,i=1)~2)的加合性为96.55%,平均加合性为70.13%;附子-甘草合并液λ_(T,i=1)的加合性为97.55%,σ_(T,i=1)~2的加合性为96.92%,平均加合性为95.45%。结论若附子、甘草按1∶1配伍,在附子生药量为0.1和0.2 mg时,配伍甘草能够增加其强心作用;在附子生药量为0.4、0.8或1.6 mg时,配伍甘草则减弱其强心作用。附子-甘草合煎液与合并液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周丽  杨钟鸣  高家荣  夏伦祝 《安徽医药》2011,15(12):1480-1482
目的考察当归与丹参配伍前后阿魏酸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丹参不同配比条件下,阿魏酸在单煎液、合煎液及混合液中的含量,比较配伍前后该组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合煎液中阿魏酸的含量高于混合液中的含量,当归与丹参按5∶5配比的合煎液中阿魏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当归单煎液及混合液中的含量。结论当归丹参配伍对阿魏酸溶出有较大影响,该影响主要在煎煮过程中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狼毒大戟与大枣合煎前后提取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比较2种提取液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UPLC-DAD方法,对狼毒大戟配伍大枣合煎液与单煎液中的上述2个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柱(2.1 mm×100 mm,1.8 μm),0.1%甲酸水与色谱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5 μL。结果:这两个化合物在测定的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r>0.998 4),方法的回收率在92.6%~103.4%之间。狼毒大戟配伍大枣合煎液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煎液。结论:狼毒大戟与大枣合煎可降低有毒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的入血成分,比较配伍前后血中移行成分的变化特征。方法大鼠ig给予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提取物,收集血浆样品并采用UPLC-QTOF/MS法鉴定入血成分,由半定量分析比较配伍前后血中移行成分的变化。结果检测配伍组20个成分,均为来自于生川乌的原形成分,配伍组中双酯型生物碱的相对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中苯甲酰乌头原碱的相对质量分数显著降低,醇胺型生物碱中宋果灵的相对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其他没有显著性变化。结论生川乌配伍白蔹、白及能够改变其血中移行成分的体内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生川乌瓜蒌不同配伍比例醇提液中乌头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比较瓜蒌对其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灵敏、专属、快速的测定大鼠血浆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ig生川乌与瓜蒌1∶0、6∶1、1∶6配伍醇提液,在不同的时间点采血分析,经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药动学参数tmax和t1/2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生川乌与瓜蒌6∶1配伍组tmax显著减小(P0.05),生川乌与瓜蒌1∶6配伍组tmax显著增加(P0.01、0.001),且t_(1/2)显著降低(P0.05、0.01),提示生川乌与瓜蒌不同配伍比例影响了3种生物碱的吸收和消除过程。结论生川乌与瓜蒌配伍影响了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动学过程,配伍比例是其配伍禁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黄芪水煎液中黄酮类成分HPLC-MS鉴定方法。方法黄芪水煎液采用C18固相萃取小柱获得黄酮类化学成分。采用HPLC-DAD-MS的方法对黄芪水煎液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定性研究,对比所建立化合物库的化学成分与实测的化学成分质荷比信息以及化合物的裂解规律确定各化学成分。结果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对黄芪水煎液所含黄酮类成分进行快速鉴别。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信息确定了黄芪水煎液所含22个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结构信息。结论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可快速对黄芪水煎液所含黄酮类成分进行表征,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制川乌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抗炎药效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比较制川乌标准煎剂及配方颗粒对其抑制作用。结果 在抗炎药效等效性研究中,在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22.51%~38.65%共同效应范围内,1/2、1、2倍临床等效剂量(195.00、390.00、780.00 mg/kg)制川乌标准煎剂等效于0.07、0.20、0.46倍临床等效剂量(27.36、77.67、178.29 mg/kg)制川乌配方颗粒所产生的抗炎效应,制川乌配方颗粒等效剂量DEE制川乌配方颗粒=-22.950+0.258× DEE制川乌标准煎剂R2=0.958,r=0.979,P<0.01),回归系数b0=-22.950,95% CI为(4.549,41.351),与总体均值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数项b1=0.258,95% CI为(-0.218,0.299),与总体均值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制川乌配方颗粒与制川乌标准煎剂药剂量在1/8~1倍临床等效应剂量范围内(48.75~390.00 mg/kg)具有可比性,制川乌配方颗粒的等剂量效应EED制川乌配方颗粒=2.963+1.573×EED制川乌标准煎剂(R2=0.923,r=0.961,P<0.01),回归系数b0=2.963,95% CI为(-5.373,11.300),与总体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数项b1=1.573,95% CI为(1.230,1.915),与总体均值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抗炎方面制川乌配方颗粒和制川乌标准煎剂的等效应剂量不具有等效性,制川乌配方颗粒等效应剂量较制川乌标准煎剂小。在抗炎方面制川乌配方颗粒和制川乌标准煎剂的等剂量效应不具有等效性,制川乌配方颗粒等剂量效应较制川乌标准煎剂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山东市场上桔梗饮片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进行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并考察了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二氧化硫残留、增重等项目.结果 不同批次桔梗皂苷D含量差异较大,少数批次二氧化硫超标严重.结论 本研究可以为评价山东市场上桔梗饮片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人体肠道菌群体外生物转化大黄过程条件及成分变化。方法 采集3名健康儿童(1~3岁)新鲜粪便制备菌群悬液;以活菌数保持最多为依据进行初始培养基的选择;按照初始培养基中原有的0.5%碳源和0.5%氮源的添加量,进行不同碳源/氮源组合,依据活菌计数结果判断最优组合;通过指纹图谱技术筛选菌群体外培养条件,包括大黄添加方式(大黄粉或大黄水浸液)、转化时间(24或48 h)、氧需求(有氧或无氧);基于LC-MS代谢组学进行转化前后成分分析,采用SIMCA软件(V16.0.2)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差异代谢物分析采用MetaboAnalyst 5.0。结果 菌落计数和指纹图谱结果显示,蔗糖/大豆胨为改良YCFA培养基最适组合,粉状大黄为添加方式,培养基与大黄粉最适添加体积质量比为32∶1,有氧培养24 h为最优生物转化条件。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主要代谢产物共计763种,数目较多的代谢物类别分别为脂质和类脂质分子(244种)、苯丙烷和聚酮化合物(138种)、有机杂环化合物(101种)、有机酸及其衍生物(92种)和苯类(59种);转化前后代谢物PCA图能良好区分,确定18种关键差异代谢物,山柰酚-3-O-刺槐二糖苷和薯蓣皂苷上调最明显。结论 采用指纹图谱技术联合代谢组学方法揭示了大黄在菌群生物转化前后存在的成分差异,通过菌群生物转化可提高大黄活性成分的溶出和转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三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筛选三七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构建三七“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靶点,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使用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MOE软件对有效成分与潜在靶点作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三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活性成分8个、有效药物靶点33个,其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细胞趋化因子2等靶点基因可能起着关键作用。GO富集分析选取43个条目,主要包括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膜筏、膜微区等细胞组分;内肽酶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了涉及炎症、细胞凋亡、代谢、免疫、肿瘤等102个条目,其中IL-17信号通路起着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三七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三七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何首乌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用作补益良药,在《中国药典》中有两种药物形式,即生首乌和制首乌。但是,在体内外甚至临床使用中,两种药物形式都可能导致药物诱导的肝损伤。何首乌相关的肝毒性正成为一个安全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何首乌引起的肝毒性具体表现在免疫应激反应、氧化应激与线粒体功能紊乱和影响代谢酶的功能和表达。对何首乌肝毒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人参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靶标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人参活性成分及其所对应的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靶标.利用Venn在线工具获得人参活性成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共同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人参、活性成分、靶标间相互作用网络关系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