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混合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交流电动机调速领域,大容量多电平变换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改善系统性能,各种各样的多电平拓扑结构被提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混合级联式多电平拓扑结构,该结构将传统的H桥逆变器(主逆变器)和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从逆变器)结合起来,串联为电动机供电,而这其中仅仅只有主逆变器需要电压源.这种新型的拓扑结构由于增加了从逆变器作为辅助单元用于能量存储,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一定程度上实现电动机的四象限运行.相比传统的H桥逆变器,该拓扑可以减少输入电压源的数目;当电动机以稳定速度运行时,从逆变器可以为负载提供无功能量.该拓扑结构在电力机车和大型舰船推进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单相多电平逆变器空间矢量调制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空间矢量调制引入单相多电平逆变器之中,提出了单相多电平空间矢量调制技术.根据单相多电平逆变器的一般模型,给出了其空间矢量图,推导了单相多电平空间矢量调制技术的调制原理.以混合级联七电平逆变器为例,采用单相多电平空间矢量调制,实现了两种调制算法的仿真和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单相多电平空间矢量调制技术将复杂的开关状态...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混合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给出了逆变器的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逆变器能够以较低的开关频率输出接近于正弦波的电压且只有很低的共模电压。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混合级联不对称多电平逆变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型混合级联不对称多电平逆变器,这种多电平逆变器由多个不对称四电平逆变器级联在一起构成,输出电压由其级联单元的输出叠加而成.相对于传统的级联多电平拓扑,在得到相同输出电平的情况下,该拓扑需要较少的开关器件,因此可以简化电路结构.但是该拓扑需要特定的独立直流电源.实验室构建了一台单相混合级联不对称七电平逆变器,并采用消谐波混合不对称调制方法对其进行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正弦脉冲宽度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数字化实现问题,分析常规载波调制SPWM算法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编码与轮换的多电平SPWM调制策略。通过对正弦调制波的提取变换,进行单载波"量化"调制,并采用脉冲编码与轮换控制技术,对"量化"后的信号进行脉冲编码和脉冲轮换,均衡各逆变单元的输出电压与输出功率,以及单元内部电容电压。仿真结果表明,与同相层叠载波SPWM调制策略相比,该调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和更小的计算量;另外,控制算法的消耗资源对比分析表明,所提的控制算法较常规的SPWM算法更节省硬件资源。  相似文献   

6.
选取级联型多电平拓扑作为中高压变流器的拓扑结构,对多电平逆变电路及其PWM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级联型9电平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采用新型CO-SFO-PWM技术进行级联型9电平逆变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PWM技术不仅在低调制度下可明显改善输出波形,而且在高调制度下同样可获得较低的THD的输出波形,并且提高了直...  相似文献   

7.
针对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的空间矢量控制方法。这种方法基于空间矢量理论确定与参考电压矢量误差最小的电压矢量,它能够在接近基频的开关频率下输出接近正弦波的电压。仿真结果证实了空间矢量控制所具有的一系列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8.
混合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的原理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混合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混合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传统的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合级联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其相应的混合调制控制策略,针对传统的多电平逆变器存在开关器件电压应力过大的问题,提出了高电压低频阶梯波和低电压高频PWM相结合的混合调制控制策略,并对其逆变系统进行DQ变换建模及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振兴  张代润  张峰 《电源世界》2011,(2):34-37,48
本文研究了一种二极管箝位型混合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的混合调制方法。逆变器由一个二极管箝位型逆变器和一个H桥单元级联组合而成,每个单元采用不同的独立直流电源,此结构还可以扩展到与多个H桥单元级联。相较于传统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在输出相同电平的情况下,这种逆变器使用较少的开关器件和较少的独立电源即可实现,从而简化了电路,降低了成本。由于使用了混合调制方式,可以使二极管箝位型逆变器工作在低频状态,而传统H桥逆变器工作在高频状态,从而可以在不同逆变器中使用不同的开关设备,并可以有效避免功率倒灌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的改进PWM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由于其显著特点,受到了电力电子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通过对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几种典型控制方法的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改进多载波脉宽调制(PWM)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改变载波的幅值,使级联逆变器的各个逆变单元开关规律相同,并使所有的开关器件的损耗一致,有利于保证逆变单元使用寿命的一致和提高整个装置的可靠运行性能。研制了一套串联2单元5电平逆变器,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实现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级联多电平逆变器不仅能够实现各级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提高光伏利用率,而且具有系统开关损耗小、能量变换效率高以及并网电流谐波含量低等优势,在大规模光伏并网系统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备受青睐。综述了近年来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成果,依据各个级联单元的调制比配置方式不同,将变换器的功率平衡控制策略分成了三类,在分析各类控制原理和特点基础上,推导出了系统功率平衡控制策略的约束条件公式,进而指出了级联多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夏守行  朱飒飒 《电源学报》2020,18(6):139-145
把传统级联型三相多电平逆变器的H全桥单元,改为半桥单元,可减少一半的功率器件数和两个主电源。分别分析了倍压、等压电源供电情况下的SPWM调制控制方法,以及调制结果。利用等能量和等电量方法,解出电源功率分配比和倒灌功率比。倍压电源供电逆变的倒灌功率,可通过增大电源电容量和PWM软件算法,使倒灌功率的影响减至很小。等压电源供电逆变,利用循环脉冲控制,可使除公用电源外的级联电源功率达到均衡。  相似文献   

14.
级联H桥多电平并网逆变器的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型预测控制由于具有动态响应好、电流跟踪能力精确等优点,现今它已在功率变换器领域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控制技术。采用一种改进型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主要研究级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的模型预测并网控制,解决多电平并网逆变器计算量大、难以在线实施控制的缺点。以dSPACE/DS1104作为控制器,级联H桥7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为硬件平台,通过实验验证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在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上的优越性能,分析不同功率因数下并网逆变器对电网电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嵇保健  洪峰  张广明 《高电压技术》2011,37(7):1798-1804
采用不同级联单元构建的复合型结构成为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电路重要的研究与发展方向。为此,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复合型级联多电平双buck逆变器结构。该逆变器引入双buck电路作为基本组成单元,由双buck电路和桥式电路级联构成,发挥各自优点;并采用开环工频控制和滞环电流脉宽调制(PWM)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案。其中,双buck电路...  相似文献   

16.
阶梯波合成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功率均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指出在波形质量要求相同的条件下,III型级联多电平逆变器所需级联单元个数最少。接着讨论了3种级联多电平逆变器功率均衡问题,指出I型级联单元数低于7时,宜采用循环脉冲实现功率均衡,高于7时,宜采用调整开关角的方式实现功率均衡;II型级联多电平逆变器只能通过调整开关角实现功率均衡,由于开关组合方式冗余,II型存在多组功率均衡方程组,而通过计算发现,2单元III型级联多电平逆变器无法实现功率均衡。最后通过一台单相容量为2 kVA的原理样机对3单元II型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均衡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7.
一种快速的多电平空间矢量调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针对电平数目较多的多电平逆变器在空间矢量调制时出现的空间矢量定位困难和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坐标轴沿坐标原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45°的快速空间矢量调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快速性,易于实现,电路输出的电压相量轨迹基本逼近标准圆,输出电压谐波较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它可以由任意个任意类型的H-桥单元级联构成。各个H-桥通过设置合适的直流电压比,可以得到最大电平数的输出。相对于传统的级联型拓扑,在得到相同输出电平的情况下,新拓扑可以使用较少数量的开关器件和较少数量的独立电压源,从而简化电路,降低成本。本文以两电平H-桥(2-H)和飞跨电容型三电平H-桥(3-H)级联构成的拓扑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采用混合调制的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该优化拓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