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冠心病证候分布和证素的特点及差异。方法:15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来自长沙、太原和新乡3个不同地域,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证候和证素的判定,并对不同地域冠心病患者证候和证素情况进行描述和对比研究。结果:整体分布情况表明,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素中,本虚中以气虚为主,阴虚、阳虚次之;标实中以血瘀为主,痰浊,气滞次之。地域差异较明显的证型为寒滞心脉证和气滞心脉证;证素方面,除阳虚外,其它均有较明显的地域差异性,标实的差异性大于本虚。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候和证素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证素尤为明显。这种差异可能与各地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下的患者人群体质和生活习惯相关。通过本研究提示文献归纳研究不能代替流行病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A影像表现。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寒滞心脉、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心阴亏虚和心阳亏虚等7个证型。分析冠状动脉CTA影像特点。结果:心外膜脂肪体积(EAV)心血瘀阻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积分(CACS)除气滞心脉证与心气亏虚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CTA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献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地域性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域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公开发表的有关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并按照不同地域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型在不同地域的分布特征.结果 1006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排名前8位依次为: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阳虚衰、心气不足、气滞血瘀.不同地域证型分布,东北地区多见气虚血瘀证;华北地区多见痰瘀互结证;华东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和气虚血瘀证;华中地区多见气虚血瘀及气阴两虚证;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结论 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实证多见于痰阻心脉、心血瘀阻,虚证多见于气阴两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多见,不同地域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脉CTA)影像表现。方法将冠心病组患者100例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寒滞心脉、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心阴亏虚及心阳亏虚7个证型,同时选取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冠脉CTA影像特点。结果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及心阴亏虚证候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分别占中医证型的前3位。冠心病组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7种证候分型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A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对于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的诊断分析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辨证分型研究概况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概括和分析近年来冠心病辩证分型的情况,为冠心病科研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3年来(1997-2009)冠心病辨证分型情况,研究①冠心病各复合证出现的频数、比例和统计学差异,②冠心病各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数、比例和统计学差异。结果:复合证和证候要素出现频数前5位的分别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气亏虚及血瘀、痰浊、气虚、阳虚、气滞。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型与心阴亏虚型,血瘀型、痰浊型与阴虚型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以复合证为单元和以证候要素为单元的辨证分型,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但主要辩证类型相同,反应的疾病本质一致。  相似文献   

6.
50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其与证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研究体质与证候的关系,为冠心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王琦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病理体质中,瘀血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气郁质、平和质、特禀质;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阴亏虚证等证候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瘀血质与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气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痰湿质与痰阻心脉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阳虚质与寒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和心阳亏虚证显著相关,阴虚质与心阴亏虚证、心气亏虚证显著相关,气郁质与气滞心脉证显著相关。结论瘀血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冠心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征,完善其常见证候的诊断标准.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长沙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开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应用聚类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在冠心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研究症状的组合规律;②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冠心病证候的主次症状,寻找出冠心病常见证候共性的和特异性的症状指标;③初步拟定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寒凝心脉证、气滞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7种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结论: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现代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所建立的冠心病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减少了"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较为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8.
研究近10年国内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域的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分开发表的有关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的文献,并按照不同地域进行归纳总结后发现,1006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排名前8位依次为:痰阻心脉、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阳虚衰、心气不足、气滞血瘀。不同地域证型分布:东北地区多见气虚血瘀证;华北地区多见痰瘀互结证;华东地区多见痰阻心脉证和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的规范及心气亏虚证量化诊断方法。方法:本研究搜集了冠心病心绞痛相关20年的论文,3 090例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运用频率、排序、logistic逐步回归法最大似然法模型等统计方法,初步确定冠心病心绞痛最常见证型:心气亏虚证、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心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寒滞心脉证、心阴亏虚证,而心阴亏虚证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证型中较少见。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法选定相关因素;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1-2]对相关因素进行赋分;应用最大似然判别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并对建立的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亏虚证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心气亏虚证的中医证候量化诊断相关因素为胸闷、心胸隐痛、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倦怠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赋分为2~13分;心气亏虚证的诊断阈值为28分;经进行回顾性检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25%、87.14%、83.37%、63.32%、90.68%。结论:以症状出现频次为基础,建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量化标准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毛静远  牛子长  张伯礼 《中医杂志》2011,52(11):958-961
目的对冠心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时段研究,以揭示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970-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维普资讯(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及不同时期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08篇,总病例数34 640例。冠心病证候分布以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气不足、气滞血瘀、阳气亏虚、寒凝心脉、痰瘀互结等为常见证型,相关证候要素以血瘀、气虚、痰浊、阴虚、气滞、阳虚为多见,本虚中以气虚为首(18 949例次占24.10%),标实中以血瘀为首(22 101例次占28.10%)。心血瘀阻及痰浊内阻证在197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10年3个时间段所占比例呈逐步增高趋势,气阴两虚证则逐步降低。结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多见,血瘀、痰浊等标实证候要素及相关的证候类型近年来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主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资料来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以"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胸痹"、"心痛"、"胸痹心痛"一次检索;以"证"、"辨证"、"证候"、"证型"、"临床研究"二次检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公开发表相关文献。初检992篇中文文献,阅读文献题名摘要及全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排除843篇,确定纳入149篇,各证型有具体病例数据文献50篇,共记录病例11542例。[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制定"冠心病心绞痛文献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编号、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出版时间、期刊来源、诊断标准、样本量、中医辨证分型等字段,采用双录入方法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证型例数频率。[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各证型发病率由高到低前六位分别为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心气亏虚证、心阳亏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证型发病与地域差异有关。[未来展望]未来有必要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运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开展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规范化及其流行病学的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0例和对照组10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Gensini积分来分析胸痹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对照组中以气虚、阴虚、心虚及脾虚为主要证候。冠心病组不同组别中低积分组以气虚、血瘀、阴虚、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而高积分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其中血瘀、痰湿、阳虚及肾虚证候明显多于低积分组。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气虚、血瘀证候的病人比例最高,气虚血瘀型是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和分析14家临床协作单位经验辨证的结果,探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采集的经验辨证结果,对其命名进行规范后,借助EpiData3.1软件,运用SPSS16.0进行频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规范经验辨证后证候名称,共有39个证候类型,总频数924次.其中频率大于3%的证候有9个: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水饮内停证、痰浊证、心血瘀阻证、血瘀水停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证,合计频率76.84%;其中气虚血瘀证(174例,18.83%)、气阴两虚证(154例,16.67%)远多于其他证候类型.肾精亏虚证、血虚证、脾胃亏虚证、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心虚胆怯证、湿毒浸淫证、痰湿阻络证、肾阳虚证出现频次为1,故而为不常见证候.在规范后的证候命名基础上,提取病性类证候要素16个,总频数为1 740次;病位类证候要素9个,出现总频数为1 397次.其中频次排在前6位的病性类证候要素是:气虚、血瘀、阴虚、水停、痰、阳虚,它们的合计频率95.46%;其中证候要素气虚(497例,28.56%)、血瘀(448例,25.75%)远多于其他病性类证候要素类型.频次排在前4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心、肾、脾、肺,合计频率占89.26%;其中证候要素心(578例,41.37%)远多于其他病位类证候要素类型.结论冠心病慢性心衰的多中心横断面经验辨证结果,初步反映出冠心病慢性心衰最常见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于江  肖虹  刘宇 《中国中医急症》2021,(2):227-229,27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IN)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临床病例共466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与非C1N组,记录患者基础资料、生化、手术、中医四诊、辨证分型等相关信息.观察分析CIN患者的中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调查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的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建立临床调查表(CRF)及ACCESS数据库;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填表培训,经一致性检验通过,查阅病历填写CRF,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155例,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显示,CHF患者中证素出现频率较高的前4位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其中气虚证出现在82.5%的CHF患者中。临床实际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显示,155例CHF患者中共出现63种证型,其中只出现一次的有47种证型,而出现频次超过10次的仅有4种证型,重复率均较低。分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研究显示:心衰患者以虚实夹杂居多。从水饮证、气虚证、血虚证、血瘀证、阴虚证、痰阻证、阳虚证到气滞证,LVEF值呈现依次升高的趋势;从水饮证、气滞证、气虚证、阳虚证、痰阻证、血瘀证、阴虚证到血虚证,LVDd呈现依次减小的趋势,水饮证和气虚证在LVEF和LVDd都列于左室功能较差的位置。按分类证型研究,有气虚证与无气虚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有水饮证与无水饮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研究显示临床实际证型复杂多样,分布趋于分散,缺乏规律性。结论:CHF常见证素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分类证型以虚实夹杂居多;临床实际证型缺乏规律性。中医证候与左室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虚证与水饮证是反映左室功能下降的重要证素。中医证候诊断亟待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了解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05例,分析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四诊指标变化情况,证型相兼、虚实的变化规律。结果冠脉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介入治疗后胸痛、胸闷、脉涩等均显著改善,神疲乏力、纳食减少、脉细等显著性增加;术前实证所占比例最大,术后本虚标实证所占比例最大。结论介入术对冠心病辨证分型的影响为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提示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补气活血、标本兼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中西医易患因素的743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743例福建省直机关干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了冠心病的中、西医易患因素。多元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总胆固醇、吸烟、超重、舒张压、皮质醇及中医衰老指数、气滞、血瘀、气虚、心虚为冠心病的主要易患因素。有关西医易患因素的结果与国内外目前的认识基本一致。此外,还筛选出了一批中医易患因素,且是西医易患因素所不能替代的。提示冠心病的发病既有西医易患因素,又有中医易患因素。因而宜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冠心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特征的文献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崔英子  邓悦 《环球中医药》2012,(12):889-892
目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970~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临床上常见的证候类型为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等证型。上述证型在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中的分布比例各有侧重,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以气虚血瘀、痰浊壅盛最为常见,心肌梗死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而心力衰竭以阳气亏虚最为多见。在相关证候要素的分布中,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排名前三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痰浊。心力衰竭的证素排位为阳虚、气虚、血瘀、痰浊。结论发现"本虚标实"仍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多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ABI及PWV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确定为冠心病的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仪的血管功能性指标ABI、PWV,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冠心病患者中,痰浊血瘀型23例,气滞血瘀型22例,气虚血瘀型24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31例,四型中ABI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PWV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PWV异常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类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差异。方法:对600例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进行中医体质标准进行体质类型的判定,同时对不同体质类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同体质类型和危险因素情况进行描述和对比研究。结果:血瘀体质CHD心血瘀阻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糖尿病、TG、LDL-C、E3/4、E4/4、E3/4+E4/4,痰湿体质CHD心血瘀阻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体重、吸烟、糖尿病、TG、LD-C、E4/4、E3/4+E4/4,气虚体质CHD心血瘀阻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TG、LD-C、E3/4+E4/4。结论:不同体质类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危险因素有一定差异,并和基因型的分布有一定关系,可根据不同体质因素、基因型的类别结合危险因素的情况预防和提高CHD心血瘀阻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