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局 世代交替 享和三年(1803年)十一月十七日 御城棋赛中的对局 安井 仙知 黑棋 本因坊元丈 仙知40岁( 764~1837) 元丈29岁(1775~1832) 第一谱:出其不意 这是在元丈接任掌门之后五年二人的对局。据对现存棋谱的考证,这是二人的第三次交手。第一次是在元丈接任掌门前的宽政八年,结果是元丈中盘胜:此外,在宽政九  相似文献   

2.
在第八局的前一年,知得接任了第八代掌门人,改名为仙知。所以,本局是元丈与知得以仙知的名义所下的第一盘棋,因为此后二人再无对局,所以这也是最后一局。此时,二人均已过不惑之年。也许是有意将精力倾注于培养后来人,故过早地离开“第一线”。在此后至告别棋坛为止的二十年的岁月里,二人一直向后来者展示着不断进取的围棋技艺。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的不断收集和整理,目前,元丈与知得的对局所保留下来的棋谱已经达到八十多局。在明治末期,是五十局;在昭和初期,据称有六十局;在昭和三十年的时候,达到了七十七局。尽管所发现的对局数量有所变化,但是二人旗鼓相当的战绩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4.
本因坊家与安井家在此,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一下十九世纪初期的“四大家”掌门人的势力分布情况。本因坊家和安井家的时任掌门人均为八段准名人,并且分别指定元丈和知得为继位人,可以说是家门昌盛得到了保证。无论在何种时代,爱好者总会向拥有明星棋士之处集中。  相似文献   

5.
即使是从现代围棋的角度来看,元丈、知得的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在此后的二百年间,围棋的布局理论以及定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由于“贴目制”的实施,现代围棋与古代围棋有了质的变化,所以,无法对两者进行直接比较,但是,在古代围棋中,无论是中盘的战斗,还是终  相似文献   

6.
李春光 《武当》2012,(3):26-28
见天真·拳谱·六合自古无双传多少元妙在其间倘若妄传无义人招灾惹祸损寿年武艺都道无真经任意变化势无穷岂知悟得婴儿顽打法天下是真形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墙倒容易推天塌最难撑雨洒尘灰净风顺暮云回熊出洞虎离窝硬掤摘豆角犁耕之项将有所去虎闭其食将有所取势正者不上势远者不上知远知近知老知  相似文献   

7.
此功法以修性为主,并能强身健体,具有医疗保健的作用。人的肉体与心灵是统一的,如果心灵性不好不好,则会带采烦恼和忧虑,致使肉体产生疾病。所以明日人主,净化心灵,有一颗无私的爱心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套功法,每一个动作都不同,从起步到结尾,每个动作都连接得越来越难,领悟得也要越来越深。知一而行二,功法中的每个初作都是一个含义,越来越深。你领悟了一,才能领悟到二,一步一步与动作递增,思想境界越来越高,最后完完全圭地融合于自然,回到了一个纯洁无假的、温暖的、真与爱的世界。这就是此功的目的。这是一仅深奥的功,…  相似文献   

8.
《体育博览》2008,(10):44-45
学开飞机和学开车一样.按部就班得有点无聊。前提是梦想、身体健康、鼓鼓的钱包,过程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把规范动作训练成神经元的条件反射,最后就可以领证了。经过几十个小时的培训,地球人都能学会。  相似文献   

9.
常言说得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门球竞技中双方围绕攻防争夺战,都采用打击对方有生力量,兼顾得分的战略,达到夺势的目的。关键在于谁能抢得先机。一、得势要先知势知势是得势的前提,知势就是要知  相似文献   

10.
高中山 《武当》2008,(2):43-45
(接上期) 第二部分 性命双修 【原文】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即安。故曰:“食其食,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故躬,小人得之轻命。  相似文献   

11.
(一) (四) 年近古稀近黄昏,志趣晚来情更深, 邮花方寸欣慰乐,情操陶冶葆青春。 (二) 高价购邮人笑痴,内寓百科人不知, 斗室自赏夕阳乐,四海漫游无限趣。 (三) 挂剑襄平居,无官一身轻, 寂寞无所事,集藏结深情。 邮花方寸小,智海溶其中, 万国佳品赏,大千世界行。 潜心细研索,得文乐无穷, 有成不自满,示知须谦恭。 全国评先进,浪得此虚名, 夕阳不枉度,老来更情钟。 满头白发叹飘萧,诗书邮花茗茶浇, 夕阳应惜垂老福,岁月当知不轻饶。 身虽带病志尚健,邮诗常伴心乐陶, 闲理方寸自寻乐,粗茶淡饭亦佳肴。 注:襄平为辽阳市古名称。 作者辽宁·于占元…  相似文献   

12.
谁的嘴最脏?     
说自己从来没骂过人,就像说自己从不说谎一样不可信。没文化的人骂人,有文化的人也骂人。有人骂得高妙,让被骂之人半天后才想起来自己被骂了,暴跳如雷时发现骂者早无踪影;有人骂得粗俗语言集中在腰带以下部位,直接后果是被人扇了大耳贴子。鲁迅、李敖都是骂坛高手,但他们都没有把骂人上升到理论高度。将骂人的技法上升到理论层次者,唯有梁实秋。梁实秋的骂人理论有十条:知己知  相似文献   

13.
练拳三要义     
练习拳术套路,都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循序渐进过程。应理、法、术、功并学同练,必知必懂三项要义,就是练"形"明劲功夫的要义,练"法"暗劲功夫的要义,练"功"灵劲功夫的要义。每项要义理法技艺层次不同,练习侧重点及要领也有所区别。拳学之道,古至今来,自有真传正脉,初学必先授之以形,续而授之以理,形中寓法,法中见术,术中得功。拳学之道,当知其理而明其法,行真宗正途,不可为旁门所惑,得师真传当踏实习练,不可这山望着那山高,门未进略得一二,即东抓西找或不辞而去,此种人终生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14.
刘铁成 《武当》2011,(10):9-11
(接上期)二、三元连中,一气太玄世传的丹道流派虽多,然莫不以三元丹法为纲宗。所谓三元者,人元金丹,地元神丹,天元大丹者也。历史明载,古来三元丹法得其全者有二人,一为纯阳祖师吕洞宾,一为武当张三丰祖师。三丰祖师得三元丹法之大成而创法武当,  相似文献   

15.
李春光 《武当》2012,(4):34-35
习艺三知·原文·一曰知明手何为明手或比刀比枪比棍比拳真正精神饱满劲力充足内容充实勇猛短毒一见间不觉令人退避三舍二曰知明眼大凡见人比枪比刀比拳比棍或于十目不合或于十三格有违即急为指点曰此枪刀拳棍出自何人当时为何样今差之毫厘后必廖之千里一经改正不觉令人悚然服之三曰知明目何为明目其于历代刀枪拳  相似文献   

16.
张玲 《健身科学》2008,(11):38-39
米饭,国人的主食,几乎天天与其"亲密接触"。可你想过没有:米饭为何能讨这么多人的"欢心",使其对家庭餐桌的占有率达到80%以上?为什么人们"百吃不厌",以致它能稳坐主食宝座数千年呢?要知其中的玄机,得从大米的奥秘说起。  相似文献   

17.
棋迷俱乐部     
棋经十三篇得算篇第二得算第二: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故计定于内而势成于外。战未合而算胜者,得算多也。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战已合而不知胜负者,无算也。《兵法》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由此观之,胜负见矣。棋经十三篇权舆篇第三权舆篇第三:权舆者,谟棋布置,务守网格。先于四隅分定势子,然后拆二斜飞,下势子一等。立二可以拆三,立三可以拆四;与势子相望,可以拆五。近不必比,远不必乘。此皆古人之论,后学之规,舍此改作,未之或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航海手记木狐浪很高,几乎要…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2003,(4):9-9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掤逼揽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桩根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相似文献   

19.
话说第十二世本因坊丈和运用种种谋略,继元丈之后兵不血刃地登上了名人棋所的宝座,时为天保二年(1831)。安井家的掌门人知得和井上家的十一世幻庵因硕,虽然气得发昏,但木已成舟也别无办法。知得年纪大了,门下后辈又不得力,更无打倒丈和雄心。唯有幻庵因硕,自觉被愚弄,心不甘服,便决心要在棋盘上打败丈和,出口恶气。殊不知,幻庵此念一出。竟送掉了心爱弟子赤星因彻的性命,演出了一场千古绝唱。 幻庵苦心策划了四年,好容易才使幕府元老中最有势力的松平周防守同意在他的官邸举行一次“名手大会”。会后有宴,宴后有赛。这…  相似文献   

20.
俞大猷 《精武》2007,(7):19-21
自序猷学荆楚长剑,颇得其要法。吾师虚舟赵先生,见而笑曰:若知敌一人之法矣,讵知敌百万人之法本于是乎?猷退而思,思而学,学而又思,思而又学,乃知天下之理原于约者,未尝不散于繁。散于繁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