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光寿 《治淮》1991,(8):29-30
水土流失不仅毁坏土地资源,带来严重的泥沙淤积,恶化生态环境,还引起洪、涝、旱灾,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我国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加剧,与水土流失灾害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淮河上游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分析研究水土流失灾害,探讨减灾战略和对策,对淮河上游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一、水土流失的危害破坏土地资源。淮河上游大面积分布低山丘陵,目前有坡度大于25°以上的坡耕地近百万亩,土壤年侵蚀模数达10000吨每平方公里以上。坡上水冲,沟地沙压。信阳地区平均每  相似文献   

2.
汶川8.0级特大地震引发的大量山地灾害造成了严重水土流失,属于暴发性水土流失范畴。准确把握暴发性水土流失的成灾特征是生态重建的前提。结合汶川地震灾害调查和资料调研,揭示出汶川地震灾区暴发性水土流失的类型、强度、规模、分布以及后期演化等成灾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的生态重建、灾害监测治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体现了灾害与环境认识统一、灾害治理与生态保护相关联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8月 2 2日至 2 4日 ,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和长江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武汉成功召开。来自国家水利部、中国土壤学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及有关的科研人员百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主题 ,就水土流失区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水土流失规律及水土保持原理 ;山地洪水、泥沙灾害与水土流失 ;江河洪水、泥沙灾害…  相似文献   

4.
水土流失是引发山洪灾害、导致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山洪灾害的危害程度,结合山洪灾害和水土流失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理可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减轻山洪灾害损失和促进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的作用。基于全国山洪灾害项目以及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的数据,分析了山洪灾害与水土流失的特点和防治现状,探讨了二者的关系,提出统筹水土保持与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二者的防御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分析山洪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之间的联系,在界定山洪灾害概念、分析我国山洪灾害基本特点、简述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及取得的成绩、阐述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后,从山洪灾害与水土流失的概念、影响对象、防治措施体系、措施受益对象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山洪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并从主管部门、水利部门内部的条块分割等方面,提出了目前山洪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指出山洪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对于山丘区自然灾害防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工作应抓住国家发展机遇,统筹规划山洪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的工作,切实促进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灾害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人琼  杨勤业 《人民黄河》1996,18(11):16-20,38
黄河流域主要自然灾害可以概括为6类,即决溢洪水灾害、地震灾害、旱涝灾害、暴雨地质灾害、土地退化灾害和其他它灾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灾害环境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如建立节水型社会、黄河水沙调控系统及枯水高速机制等。黄河中游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治理的基本模式是社会进步措施与技术措施相结合在黄河下游洪泛高危险区,应制定详细的防迷减灾规划,设法提高洪泛区的排涝能力,建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是世界性环境的问题,为保证经济、生态持续协调发展,各国政府都在制定法规、增加投入,动员当地居民采取多种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灾害。但水土流失是受人为、自然等多种因素影响的资源环境灾害,而人为活动是诱其发生的主导因素。因此,防治水土流失灾害也要采取综合措施,并将水土保持和发展当地生产结合起来,既治理水土流失又增加农民收入。实践证明,单一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是难以长期奏效的。印度尼西亚政府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推行了旨在治理水土流失同时增加农民多种收入的农业生产保护贷款计划,这是一条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土流失灾害,文章详细分析了水土流失灾害形成的原因,系统评价了其存在的危害性,并结合工作实际经验阐述综合治理。提出保护、防治措施和相应综合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9.
河道山地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山洪、水土流失等严重危害着河道周边公路、铁路、桥梁、大型水利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快速识别已发生的河道山地灾害意义重大,而传统巡检方式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和滞后性,迫切需要新方法来替代。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具有局部感知、参数共享、池化等多个特性,相比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具有更强大的特征学习和特征表达能力。在深度学习开源框架下,利用大量河道山地灾害图片数据完成了Caffenet等多个深度模型的训练,并结合迁移学习方法,使河道山地灾害识别准确率最终达到90%以上,为河道山地灾害快速识别、群防群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胡嘉 《四川水利》2006,27(2):46-47
攀枝花市宝鼎矿区煤炭采空区是水土流失重灾区。为解决煤矿造成的水土流失灾害等问题。攀枝花市水土保持工作者加强对煤矿的监督管理,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解决了矿区水土流失治理的经费问题,使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水土保持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我国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水土流失对耕地资源、旱涝灾害、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介绍了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凌河治理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洪旱灾害频发、防洪体系不完善、管护体系不健全、治理与保护管理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凌河生态治理采取了主行洪区整治、堤防和险工护岸、人工湿地、完善管护体系、完善监测站网体系等相应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达州、巴中)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有些区域性水土流失已成为当地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主要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及类型,提出治理该地区水土流失灾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陕西的自然条件潜在着许多水土流失因素,如果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不加改善,严重的水土流失将使生态失调,灾害频仍,生产低下。过去,陡坡开荒,广种薄收,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既摆脱不了贫穷落后,又加剧了水土流失。建国后,我省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由于认识不足,工作不力,管理制度不健全,严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面治理,老水土流失大量减少;可是一面又在破坏,人为新水土流失不断产生和发展,已取得的治理成果又被新水土流失所抵消或降低。据统计,全省增加新水土流失面积约  相似文献   

15.
佳木斯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佳木斯市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侵蚀、毁坏幼苗、冲沟发育吞噬农田、水库河道淤积、旱涝灾害等一系列危害,分析了水土流失产生的人为与自然因素,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水土流失是佳木斯市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文章依据佳木斯市的实际情况,论述了由于水土流失的危害,造成了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毁坏种子与幼苗、冲沟发育吞噬农田、水库河道淤积、河流侧向侵蚀塌岸、旱涝灾害加重、生态恶化、制约经济的发展等一系列事实。  相似文献   

17.
日本处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汇带,火山地震频繁发生.在气候上日本处于大陆性气流与海洋性气流的交汇带,多台风、梅雨和暴雨.在这两大因素的作用下,日本成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频繁的国家,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日本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山洪灾害和水土流失的治理,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小流域众多,山高坡陡、降雨集中,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山洪灾害频发。通过以遂昌县刘家等6条小流域为例,分析总结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山洪灾后重建中的作用,拓展了传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思路及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张力  朱思蓉 《人民长江》2007,38(10):17-18
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详细分析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和标准,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建设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数据库,将全国山洪灾害纷繁复杂的信息,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水土流失、社会经济、灾害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和规划成果,进行高度概括,设计并建立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数据库,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信息系统的详细设计提供规范和总控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可为防治水土流失灾害和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多源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ArcGIS平台的空间分析与数据管理等功能,获取南、北盘江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地形坡度等数据,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得到南、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成果。结果表明,2021年南、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共23 966.97 km2,以轻度侵蚀强度为主,流域东北部水土流失较西南部严重;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占总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90%以上,各等级园、林、草植被覆盖度均以轻度和中度侵蚀水土流失为主,整个区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6~35°的坡度等级上。整体而言南、北盘江局部区域水土流失问题仍然突出,需以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手段改善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