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炎性指标在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5—2017年初诊的4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治疗前血清炎性指标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 sIL-2r)、IL-6及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铁蛋白、血β2微球蛋白(beta2-microglobulin, β2-MG)、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水平,对比不同分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别。结果 初治未达完全缓解组患者炎性指标CRP和IL-8较完全缓解组显著增高;在合并B组症状患者中,炎性指标sIL-2r、IL-6、TNF-α和CRP均有显著增高,血β2-MG、LDH、铁蛋白也明显高于无B组症状患者;高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患者中,炎性指标sIL-2r、IL-6、CRP和肿瘤负荷指标血β2-MG、铁蛋白、LDH均明显增高。炎性指标与肿瘤负荷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患者合并B组症状,体内IPI分期越高,肿瘤负荷越高,炎性指标越高,炎症反应越激烈。炎性因子可作为IPI的补充,成为预测患者预后分层和选择治疗方案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3):25-29
目的 研究初诊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的Th1/Th2细胞因子谱的水平,了解其在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30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采用CBA技术测定其初诊时及治疗后的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谱,对比我院30例健康体检者,探讨细胞因子谱的临床意义。结果 ①30例初诊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IL-2、IL-6、IL-10、TNF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②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组IL-2、IL-10、IFN-γ水平高于LDH正常组(Wilcoxon W值分别为102.500、89.000、95.500,P值分别为0.021、0.004、0.009);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组IL-2、IL-4、IL-10、IFN-γ水平高于β2-MG正常组(Wilcoxon W值分别为76.500、77.500、69.500、63.500,P值分别为0.026、0.029、0.011、0.005);高危组[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即FLIPI)评分3~5分]IL-2水平明显高于低中危组(0~2分)(Wilcoxon W=125.000,P=0.010);③30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经治疗后,其IL-2、IL-6、IL-10和TNF水平较初诊时明显下降。结论 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初诊时的外周血IL-2、IL-6、IL-10及TNF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且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和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叶萍  黄伟林  郑力 《重庆医学》2013,42(15):1706-1707,1710
目的通过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检测,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静止期组11例,进行期组19例)和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血清IL-17、IL-23、IL-6和TGF-β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进行期组和静止期组血清IL-23、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期组血清TGF-β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7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银屑病患者间,血清IL-17、IL-23、IL-6和TGF-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24,P<0.05);而血清IL-17、IL-6、TGF-β与PASI均无相关性(r=-0.118、r=-0.043、r=-0.203,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3、IL-6和TGF-β水平升高,且IL-23水平与PASI呈正相关,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但与银屑病病情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与乳酸脱氢酶(LDH)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按临床症状分为A、B组,按骨髓涂片分为淋白组、骨髓浸润组及无骨髓浸润组,比较各组及不同预后血清β2-MG与LDH水平。结果不同临床分期血清β2-MG与LDH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血清β2-MG与LDH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1)。淋白组、骨髓浸润组及无骨髓浸润组血清β2-MG、LDH水平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后不同疗效组之间血清β2-MG、LDH水平差异显著,治疗后CR组、PR组血清β2-MG、LD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清β2-MG、LDH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1、0.924(P<0.05)。结论血清β2-MG和LDH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症状、临床分期、骨髓浸润及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疗效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费晓莉  陶黎  熊梅  何东  林娟  侯铮 《重庆医学》2021,50(2):275-279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62例(MM组)和健康体检者28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37、VEGF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LDH、β2-MG水平,比较两组及国际分期体系(ISS)不同分期、不同疗效MM患者各指标水平,分析血清IL-37和β2-MG的相关性.结果 MM组患者血清IL-3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VEGF、LDH、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ISS分期MM患者血清IL-37、VEGF、LDH、β2-MG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Ⅲ期MM患者IL-37水平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VEGF、LDH、β2-MG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MM患者血清IL-37水平升高,VEGF、LDH、β2-MG水平降低(P<0.05);化疗后评估疗效,完全缓解MM患者血清IL-37水平高于部分缓解(PR)、疾病进展(PD)患者,而VEGF、LDH、β2-MG水平低于PR、PD患者(P<0.05);MM患者血清IL-37与β2-MG水平呈负相关(R2=0.737,P<0.05).结论 MM患者血清IL-37、VEGF、LDH和β2-MG水平变化与肿瘤负荷、疾病分期、近期疗效相关,可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利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On-line Hemodiafiltration,以下简称联机OL-HDF)清除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白细胞介素(IL)-1β、IL-6、C反应蛋白(CR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2例,分别进行OL-HDF(OL-HDF组)、高通量血液透析(HPD组)和常规血液透析(CHD组)治疗,观察3个月。选取20名健康体检人群为正常对照组。透析前和每月透析后采患者静脉血测定IL-1β、IL-6、CRP水平,以观察不同透析方式对细胞因子的清除效果。同时比较患者血IL-6水平与血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各组中均未能检测到血IL-1β水平;各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IL-6、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OL-HDF组透析后血IL-6、CRP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1);患者血IL-6水平与血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77,P<0.01)。结论联机OL-HDF对毒素清除较其他透析方式更安全有效,是尿毒症患者的最佳透析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濮红梅  尹忠诚  刘秉成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70-1371,1419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例M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聚砜膜分别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与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测定其透析前后的血浆IL-10、IL-6、hs-CRP的水平;同时选择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HFHD组、LFHD组透析前IL-10、IL-6和hs-CRP的血浆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F-HD组透析后IL-10、IL-6、hs-CRP的血浆水平与透析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FHD组透析后IL-10、IL-6和hs-CRP的血浆水平均显著高于透析前(P<0.05);HFHD组与LFHD组透析后IL-10、IL-6和hs-CRP的血浆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HD患者存在血浆IL-10、IL-6和hs-CRP水平的异常增高,HFHD未升高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是目前较好的血液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8.
2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勉  刘应才 《重庆医学》2011,40(1):53-54,10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因子-κB(NF-κB)活化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探讨CHF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心功能Ⅲ、Ⅳ级CHF患者25例,健康者25例,分离PBMCs,加入脂多糖(LPS),经体外培养24 h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阳性细胞率。结果 CHF组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HF组NF-κB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PBMCs NF-κB阳性细胞率与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00 1;r=0.53,P<0.000 1;r=0.55,P<0.000 1)。结论通过NF-κB活化途径而刺激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诱导心肌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内皮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高脂模型(B)、GSPE预防干预(C)组,分别饲喂标准、标准+1%胆固醇、标准+1%胆固醇+1%GSPE的颗粒饲料。于实验开始前1d和实验后第1、2、4、8、12周末取空腹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用EI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①IL-6水平:与B组比较,C组IL-6吸光度在8周时明显降低(P<0.05),12周时差异更加明显(P<0.0001);②CRP水平:与B组比较,C组CRP含量在l周末明显降低(P<0.0001)并维持至实验结束;③效应与时间的关系:B组IL-6与时间呈高度相关性(r=0.70314,P<0.0001),C组IL-6与时间无相关关系(P=0.2513)。B组、C组CRP与时间均呈高度相关性(r=0.99047,P<0.0001;r=0.74777,P<0.0001)。结论:GSPE具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内皮炎症因子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影响及与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证型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荧光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水平,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SLE患者外周血中TGF-β、IL-17水平,用CBA流式蛋白分析系统检测外周血中IL-10、IL-6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Treg低于静止期、正常组(P<0.01);与静止期比较,活动期IL-10、IL-6显著升高(P<0.01);热毒炽盛型外周血Treg低于阴虚内热型(P<0.05),而外周血IL-10、IL-6高于阴虚内热型(P<0.01);Treg水平与IL-10、IL-6、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P<0.05),SLEDAI与IL-10、IL-6呈正相关(P<0.01),SLEDAI与TGF-β呈正相关(P<0.05),TGF-β与IL-17呈正相关(P<0.01)。结论:患者外周血中Treg、IL-10、IL-6水平的变化,可作为SLE活动性的指标;Treg、IL-10、IL-6水平可能是SLE患者出现不同中医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浆IL-3和IL-8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3(IL-3)和IL-8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发病机制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0例AA患者(AA组,其中PIG-A基因突变组14例,无PIG-A基因突变组16例)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中IL-3和IL-8的水平。结果: AA患者血浆中IL-3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PIG-A基因突变组AA患者,其血浆IL-8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有PIG-A基因突变组(P<0.01);PIG-A基因突变组血浆IL-8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A组IL-3和IL-8水平作相关分析,显示二者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A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IL-8的分泌异常可能在AA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特别是IL-8的过高分泌可能与AA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并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IL-6的浓度。方法 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群共218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牙周炎患者的血清中IL-33、TNF-α、IL-6的浓度。结果 与健康人群相比,中度及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IL-33显著降低(P <0.01),而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TNF-α显著升高(P <0.01),中度及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IL-6浓度显著升高(P=0.042,P <0.001)。结论 血清中TNF-α、IL-6浓度与牙周组织炎性反应呈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提示牙周炎活跃期的一个信号分子,而IL-33浓度与牙周组织炎性反应呈负相关关系,在慢性牙周炎病理过程中可能具有保护协调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10(IL-10)及IL-10受体(IL-10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
细胞微球捕获技术检测血浆IL-10 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IL-10R表达水平。共检测40 例SLE 患
者和20 例正常对照者。以SLE 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判定SLE 疾病活动性。结果狼疮肾炎(LN)患者血浆IL-10 表达水
平较正常对照者高。各细胞亚群表面的IL-10R 表达水平在SLE 和正常对照组中相似,但是,LN 患者的CD4+和CD8+T 细胞表面
IL-10R 表达降低。血浆IL-10 水平与SLEDAI没有相关性,而CD4+T 细胞和CD8+T细胞的IL-10R1表达水平与SLEDAI 呈明显
负相关。结论IL-10 及其受体在狼疮肾炎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夏秋季花粉症(pollinosis)患者血浆类胰蛋白酶(Tryptase), IL-8,IL-12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夏秋花粉症患者37例,正常对照23例.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L-8, IL-12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水平, Unicap系统检测血浆类胰蛋白酶. 结果: ①花粉症患者血浆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56,P<0.05);②患者血浆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患者血浆Tryptase和Eotaxin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④患者血浆Tryptase,IL-12和Eotaxin三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Tryptase与IL-8也无相关性(P>0.05),而IL-8与IL-12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IL-8与Eotaxin间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 结论: 花粉症的发生与肥大细胞及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有关,其发病亦与Th1细胞下调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和实体瘤骨转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MM组37例,其中临床Ⅰ期7例,Ⅱ期8例,Ⅲ期22例;实体瘤骨转移阳性对照组8例和正常对照组17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和IL-6的水平。结果:MM组和实体瘤骨转移组血清VEGF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MM组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实体瘤骨转移组(P<0.05)。随着临床分期增加,VEGF和IL-6水平呈递增趋势,VEGF水平在Ⅲ期高于Ⅰ期组和Ⅱ期组(P<0.05),IL-6在Ⅱ期组高于Ⅰ期组(P<0.05)。各骨损评分组间IL-6水平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VEGF与血肌苷,尿轻链λ存在密切的关系(P<0.01);IL-6与血钙,C反应蛋白存在密切的关系(P<0.01)。IL-6水平在临床参数C反应蛋白、血钙、β2微球蛋白异常组高于其正常组(P<0.05);而VEGF水平在血肌苷、血轻链λ、尿轻链λ的异常组高于其正常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VEGF和IL-6水平对于MM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分期、骨损程度和病情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Interleukin-23 (IL-23) is a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that is thought to be centr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he serum 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分析其与免疫球蛋白E(IgE)、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关系,探讨IL-2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血浆IgE水平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IgE升高组(n=46)和IgE正常组(n=32);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另外选择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IL-22、IgE水平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NO,比较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IL-22水平、FEV1和FENO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外周血中IL-22水平与IgE、FEV1和FEN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者外周血血浆IL-22和FE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临床缓解期患者IL-22和FENO水平低于急性发作期,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IgE升高组患者血浆IL-22水平高于IgE正常组(P<0.05)。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IL-22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关系(r=-0.3653,P<0.05;r=-0.2672,P<0.05),与FENO无相关关系(r=0.0119,P>0.05;r=0.0598,P>0.05)。结论:IL-22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并可能加剧肺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8,IL-10水平,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IL-10低于正常人P<0.005。血清胆红素含量愈高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愈低,血清IL-8水平愈高P<0.05而IL-10则愈低P<0.01。重型乙型肝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组,重叠肝炎病毒感染组血清IL-8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IL-10则明显降低P<0.01。死亡病例比生存者血清IL-8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0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检测血清IL-8水平对评估重型乙型肝炎病情严重性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L-6和IL-18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39例SLE患者血浆的IL-6和IL-18水平。结果血浆IL-6的水平在SLE患者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SLE患者的IL-6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之间呈正相关(r=0.74,P<0.01);SLE患者血浆的IL-18水平增高,且活动期组较非活动期组增高更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SLE患者的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49,P<0.01)。结论SLE患者血浆IL-6、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并且与SLE的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4例SLE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0和IL-18的水平,其中SLE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分为活动组(56例)和缓解组(48例),比较各组结果的差异,并分析SLEDAI与IL-10和IL-18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18.25±3.66)、(582.61±65.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2.36)、(186.24±60.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活动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25.98±4.75)、(683.72±62.48)pg/ml,高于缓解组的(14.67±3.21)、(493.51±69.17)p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0和IL-18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