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宜兴市一起腹泻、呕吐疫情的原因,为今后防控类似事件积累经验。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搜集关键信息,描述病例特征,探索危险因素;采集相关病例和环境标本开展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暴发疫情涉及病例26例,罹患率为18.98%。疫情持续17h,主要症状为腹泻(24例,占92.31%)、腹痛(21例,占80.77%)。男性罹患率为11.76%,女性为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9,P=0.033)。经实时荧光RT-PCR检测,从16份病例、2份无症状职工以及2份厨工肛拭子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GII型,经基因测序,证实为诺如病毒GII.17亚型。所有样品均未检出肠道致病菌。经采取多项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本次疫情由诺如病毒GII.17亚型引起,疑似为食物原材料受诺如病毒污染造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高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影响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 2014年11月9~27日该校共发生疑似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667例,罹患率为6.0%,18~23日为发病高峰。采集病例及厨工肛拭子及环境涂抹标本247份,其中诺如病毒核酸阳性65份。病例对照显示接触过同类病人(OR=1.41,95%CI=1.05~1.98),发病当天(OR=1.60,95%CI=1.02~2.49)及发病前天(OR=1.55,95%CI=1.02~2.37)曾经在第三食堂吃饭为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起疫情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发生情况开展调查,采集相关标本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现病例109例,罹患率为28.1%。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98.96%)、腹痛(75.00%)、恶心(68.75%)和腹泻(28.13%)。10份患者肛拭子标本中2份GII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均为参加春游研学活动的学生,高年级学生罹患率高于低年级学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发病前3 d接触患者(OR=5.52,95%CI=2.03~15.02)、直接接触呕吐物(OR=12.62,95%CI=1.2~133.16)是本次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洗手液或肥皂(OR=0.15,95%CI=0.06~0.43)是保护因素。结论该起疫情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做好病例隔离治疗,规范环境消毒,加强手卫生宣传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是预防学校诺如病毒疫情暴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调查1起小学内出现多名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事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样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武进区某小学2015年3月2日-11日,出现149例以呕吐症状为主的学生,罹患率为9.0%,3月2日出现发病高峰,病例发病急、班级分布广。现场采集患者肛拭子或呕吐物、对照及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食物和环境样本等共42份,其中2名患者肛拭子、2名患者呕吐物及1名食堂工作人员肛拭子检测出诺如病毒GII型。结论 这是1起由诺如病毒GII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暴发原因可能是由带毒食堂工作人员污染部分食物所致,以食源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1起农村学校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暴发调查,分析感染传播途径,为农村及集体单位饮用水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主动搜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对2009年9月广东省某农村中学急性胃肠炎暴发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集病例肛拭子、井水及自来水用RT-PCR方法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广东省某农村学校胃肠炎暴发的指示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9月4日,疫情历时8d,共搜索到病例108例,罹患率1.8%(108/5854);病例以学生为主(占85.2%,92/108),另有15名教师及1名校门卫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99.1%,107/108)、腹痛(82.4%,89/108)和呕吐(72.2%,78/108),82名病例病程中位数2d(P25~P75为2~3d),无住院病例;病例在班级及宿舍分布未见明显空间聚集性;学生是否在学生食堂就餐罹患率分别为1.7%(90/5418)、3.0%(2/66),教师是否在教师食堂就餐罹患率分别为7.7%(11/143)、3.5%(5/142),学生及教师有无在学校就餐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05);生活使用井水人群罹患率(2.0%,47/2324)是使用自来水人群罹患率(1.0%,14/1367)的2倍(RR=2.0,95%CI1.1~3.6)。采集9份现症病例肛拭子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RT-PCR检测,6份标本呈阳性;采集消毒前井水及井水末梢水各1份和自来水1份,其中2份井水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均呈阳性,自来水诺如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选取3份肛拭子阳性标本和1份井水进行序列测定,4份标本核酸相似性为100%,经与GenBank进行BLAST比较属于诺如病毒GⅡ-4群。结论广东省某农村学校发生1起GⅡ-4型诺如病毒感染的胃肠炎暴发,主要传播途径是因生活使用的井水受到诺如病毒污染,加强农村及集体单位饮用水管理是当前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重中之重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起学校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12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查明暴发疫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集可疑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暴发疫情共发病77人,罹患率为3.11%(77/2 476),检测15份样品,其中9份检出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0.00%(9/15),基因型均为GII型。可疑危险因素为在呕吐物附近经过、停留(OR=7.12,95%CI:4.41~11.50)和参加午晚托班(OR=4.87,95%CI:3.10~7.64)(P0.01)。结论该事件为1起诺如病毒GII型所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发生原因可能是病例在学校活动期间呕吐物污染环境引起局部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参加午晚托班可能是疫情向多个年级扩散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原因,为类似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04对成都市某中学按照病例定义开展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采集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诺如病毒,不同组别罹患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累计病例41例(20例疑似病例,16例临床确诊病例,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均为学生,罹患率1.62%(41/2 530),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和呕吐,疫情历时9.5 d,男性罹患率高于女性罹患率(χ~2=5.54,P0.05),初一年级罹患率高于其他年级(χ~2=55.89,P0.01),病例对照研究表明16日晚餐中的凉拌莴笋叶增加发病风险(OR=7.0,95%CI:1.1~58.1),该菜品由感染诺如病毒的厨师制作。可疑暴露餐次前有5名学生发病,其中1例为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6份病例肛拭子中检出诺如病毒GⅡ核酸阳性4份,15份厨师肛拭子中检出诺如病毒GⅡ核酸阳性1份。结论这起诺如病毒GⅡ型暴发疫情是2起不同传播方式的疫情同时段发生形成的,传播方式分别是人传人传播方式和经食物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1起水源性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某工厂1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病原体和传播媒介及其防制对策。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选择罹患率最高的1个车间,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调查对象的病例接触史、饮水习惯、就餐习惯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能的暴露因素。采集部分病例的粪便和肛拭子及蓄水池、直饮机、厕所洗手水等水样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09年9月21日至10月3日,该工厂共发生病例634例,总罹患率为4.39%(634/14 439),其中男性罹患率为5.35%(411/7 677),女性罹患率为3.30%(223/6 762),男性高于女性(P〈0.01)。A12栋检修科罹患率最高为21.15%(11/52),其次为A23栋总务科20.00%(4/20),第3为A15栋厨房19.57%(27/138)。回顾性队列研究共调查315人,结果显示,接触病例(RR=6.069,5%CI为3.35~10.97)和饮直饮水(RR=2.87,95%CI为1.46~5.65)是危险因素。无论是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饮直饮水,直饮水饮用量与发病之间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饮用量越大罹患率越高(P〈0.01)。共检测3份粪便1、0份肛拭子样本及13份水样,其中8份病例肛拭子样本和4份水样(2份蓄水池、1份直饮机及1份厕所洗手水的水样)中检测到诺如病毒核酸。结论该起疫情为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建议由市政水直接提供厂区一切生活饮用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哨点医院诺如病毒GII.4 Sydney变异株流行状况,以及由诺如病毒GII.4 Sydney变异株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特征。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广东省选取22家医院的门诊科室为监测哨点,将采集的腹泻病例粪便样本(共10750份)送至市级CDC,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及诺如病毒核酸检测,所有阳性样本递送至广东省CDC,并按照随机数字法抽取了855份进行诺如病毒基因分型,共成功测序样本690份。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时期内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情况。通过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13起由诺如病毒GII.4 Sydney变异株感染引起的社区暴发疫情数据,进行社区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8月首次检出诺如病毒GII.4 Sydney变异株,2012年11月检出比例为13/15。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T1时期),各月份中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3.8%(100/421)、15.9%(61/383)、19.2%(95/495),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T2时期),各月份中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7.0%(90/529)、8.7%(37/426)、11.2%(46/409),均低于T1时期(χ2值分别为6.65、9.93、10.74,P值分别为0.010、0.002、0.001)。T1时期内≥15、<15岁组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6.3%(143/543)、14.9%(113/756)(χ2=25.90,P<0.001);T2时期≥15、<15岁组阳性率分别为10.1%(52/516)、14.3%(121/848)(χ2=5.09,P=0.024)。13起暴发疫情中,食源性传播占10/13。结论广东省2012年8月首次检出诺如病毒GII.4 Sydney变异株,2012年11月起呈现社区流行,流行1年后,强度降低;由诺如病毒GII.4 Sydney变异株引起的暴发疫情主要以食源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查明1起小学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宜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饮水、饮食和接触等信息;对6个班级的263名学生进行回顾性队列调查,比较不同暴露的罹患率。采集肛拭子、呕吐物以及食物进行检测。结果共搜索到病例87例(疑似病例78例、确诊病例9例),教职工病例1例,罹患率为7.85%。女生总体罹患率(9.11%)与男生(6.72%)无统计学差异(P0.05)。32.94%的病例呕吐次数≥5;首例病例病毒携带时间7d。接触病例的罹患率为38.24%,高于未接触病例的罹患率24.05%(RR=1.67,95%CI:1.10~2.55)。在教学楼3层的10个教室中,发病的6个班级就餐时共用同一通道,而未发病的4个班级共用对侧通道。有实验室检测1名厨工和9名病例、3名非病例肛拭子检测出诺如病毒阳性。结论这是1起由人-人接触传播引起的诺如病毒暴发疫情,接触病例是危险因素。未严格隔离病人、消毒不规范导致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鉴定无锡市2016年3月 - 2018年3月急性腹泻病突发疫情中诺如病毒的感染流行情况,并对病原体进行分子特征研究。方法 对疫情上送的暴发急性病例标本,采用荧光PCR初步判定病原体,常规RT - PCR检测诺如病毒RNA聚合酶和衣壳蛋白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 在30起暴发疫情中共有162份标本经荧光PCR检测均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其中154份标本RT - PCR检测判为GII型诺如病毒,120份标本成功测序。测序结果显示,2016 - 2018年突发疫情中有5种基因型,分别是GII.P16 - GII.2、GII.P17 - GII.17、GII.4_Sydney2012、GII.4_NewOrleans和GI.6,2017年之前以GII.17病毒株流行为主,2017之后新的GII.P16 - GII.2重组株成为无锡市病毒性腹泻疫情中的绝对优势株。结论 诺如病毒是无锡市腹泻病疫情的最常见病原体,其最新的优势流行株是GII.P16 - GII.2重组株,和全国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儿童福利院诺如病毒疫情的调查分析,查找可疑病原和传播模式,为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因素。采用RT-PCR法对采集的肛拭子进行检测。结果 本次疫情从2018年4月9日开始至4月14日结束,共发现15例病例,均为该福利院儿童,儿童罹患率为65.2%。发病高峰期为4月11日,临床表现均为呕吐。调查共采集12份肛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6份肛拭子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结论 该起事件为病例缺乏管理和呕吐物处理不当引起的GⅡ型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14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苏州市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2014年发生的14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病例肛拭子、粪便、呕吐物、水、环境涂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1-2014年,苏州市共报告14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罹患率波动范围为0.89%~21.18%。14起疫情中12起(85.71%)发生于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医院、农村各1起。全年均有发生,但以寒冷季节发生较多。仅1起查明与二次供水受到污染有关,13起未证实暴发原因。核酸检测结果12起由诺如病毒GII基因组引起,2起由GI基因组引起。结论诺如病毒已成为苏州市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重要病原,托幼机构和学校是高发场所,GII基因组是主要基因组。在暴发疫情处理中,应加强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连云港市某学校一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原因和流行特征。 方法 对连云港市某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调查数据完成描述性及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采集病例肛拭子、呕吐物以及厨房冷菜、荤菜刀板涂抹样、22日三餐食物标本、直饮水滤芯涂抹样,用PCR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2018年5月22日10:00—5月24日4:00连云港市某学校3 720名学生中共计发生急性胃肠炎80例,罹患率2.15%,其中男生罹患率2.14%(52例),女生罹患率2.17%(2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部罹患率3.89%(35例)高于初中部的1.19%(24例)和高中部的2.61%(21例)。5份肛拭子、1份呕吐物以及厨房冷菜刀板涂抹样核酸检测诺如病毒GⅡ阳性。5月22日晚餐中食用京酱肉丝(含生黄瓜丝)是发病的危险因素(OR=6.00,95%CI:1.30~27.70),并且随着该菜食用比例的增加,急性胃肠炎的发病呈明显升高趋势(χ2=5.561,P=0.020)。 结论 此次疫情是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胃肠炎暴发,学校应重视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清洗、消毒工作,确保水果及凉菜的安全卫生,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学生预防传染病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南昌市某小学出现的以呕吐、腹泻为主的感染性胃肠炎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理论依据,为类似疫情现场处置提供经验。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描述其三间分布特征,调查可疑因素。采集病例的呕吐物、肛试样本;运用RT-PCR法对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此次疫情累计发生诺如病毒感染34例,历时4天,总罹患率为3.24%,采集病例呕吐物及肛试样本共13份,4份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控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H公司1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开展调查,分析感染原因和传播途径。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供水系统进行卫生学调查,对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病例肛拭子、自来水、桶装水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疫情历时4d,共搜索到病例184例,罹患率10.09%(184/1823);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100%)、腹痛(65.76%)、恶心(50.07%)、呕吐(50.35%)、发热(40.21%);市政供水进入蓄水池A、B前余氯为0.17mg/L,浊度正常;蓄水池A供应的综合楼6楼和18楼末梢水浊度分别为11.7NTU和11.5NTU,有臭味,余氯均为0mg/L;4份现症病例肛拭子和5份蓄水池A样品均检出GⅡ型诺如病毒,而桶装水和蓄水池B均未检出。食用蓄水池A水洗过的水果和用蓄水池A水洗杯子后装桶装水喝是急性胃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OR=6.295,95%CI:4.018~9.862;OR=2.665,95%CI:1.424~4.987)。结论 本次急性胃肠炎暴发是由于污水管道堵塞导致生活饮用水受诺如病毒污染引起的,应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一起胃肠炎暴发疫情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依据,同时为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提供经验。方法制定统一病例定义,开展主动病例搜索,利用病例对照研究寻找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呕吐物、环境样本等进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该公司共发现病例18例,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3月30日午餐是危险餐次(OR=6.13,OR 95%CI=1.248~30.44),其中香辣花蛤是危险食物(OR=30,OR 95%CI=5.67~158.80)。采样的16名病例中10人样品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病例的4人为肛拭子、4人为粪便、2人为呕吐物。现场卫生学调查发现,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生熟食物交叉污染或花蛤未煮熟煮透引起可能。结论该起疫情为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聚集性病例疫情,可能的感染来源是食用了受诺如病毒污染的花蛤,制作过程中生熟食物交叉污染或未煮熟煮透是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中学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探索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样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结果2011年2月14日至2月19日,该校共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478例,罹患率为6.72%(478/7 113);2月16日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初三和高二两个年级;单独在第一食堂就餐师生的罹患率为4.09%(46/1 124),单独在第二食堂就餐师生的罹患率为4.86%(61/1 256),单独在两个食堂就餐师生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集患者肛拭子15份,诺如病毒RT-PCR检测阳性8份。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供水系统受到一过性污染是本起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海市宝山区某小学一起诺如病毒引起暴发性呕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聚集性呕吐事件规范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1—31日病例的基本信息,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集病例、密接和环境相关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宝山区某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