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的学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学术著作质量不佳,其原因是我们一直未能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建立起真正的学术标准。因此,只有真正理解学术一词的意义,以此为标准进行学术工作和学术评价,才能有高水平的学术。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讨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提出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报告》,与会常委同志都发表了重要意见,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就进一步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了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应该掌握的各项重要原则和方针。这是继2003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意见》以后,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的最重要意见。中央文件和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关于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话,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纲领性文件。为纪念“5·19”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一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06年5月19日召开座谈会,重温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回顾一年来贯彻会议精神的情况,为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指示精神而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冷溶同志在会上发表了《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主题讲话(全文另发)。本刊摘要发表座谈会发言如下: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论史风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廉敏 《学习与探索》2007,(2):214-218
史论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一种体裁。它由先前附缀于史书的论赞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史学门类,一直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而在明代,史论似乎突然间喷涌而出,成为学界公认的一个独特的史学现象。本文拟从"明代史论"的提出、明人对史论的态度以及后人对明代史论的评价三个角度,通过切实丰富的史料,来增进对明代史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唐代长安的重牡丹风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证了唐代长安开始种植牡丹的时间,描述了长安城中自上而下栽种及赏玩牡丹的盛况,并分析了唐代长安形成重牡丹风气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佐虓 《学术交流》2006,(6):142-144
陶渊明的诗文与高洁的人格在当时就为人们所称赞,这与他儒道杂糅的思想和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他的诗文为人们描述了一个令人神往的田园世界,他的人生与心路历程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后代作家更是从他那里寻找到了精神上的力量。可以说,陶渊明为中国传统隐逸风气的形成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6.
学术转载是以公正为基本要求的学术活动,其不公正现象与学术失范有关,其价值准则与学术规范表现为内在的吻合。公正的学术转载依赖于学术转载的公正机制。学术转载过程公正是学术转载结果公正的保证。建立学术转载的公正机制应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现有学术转载的程序模式;二是引进监督机制;三是建立学者型编辑队伍;四是制定和完善学术转载的技术规范;五是改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术精品与学术大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学术“精品”与“大家”的内涵、知识经济时代学术精品生产的特点和机制,以及学术大家成长的环境,提出要建立利于学术精品生产和学术大家成长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学术话语的本质出发,阐释社会学术文化观念和社会建构论思想。把学术文化当作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离散的语言技能,恢复了社会语境对于理解和重构学术文化的重要性。社会建构论认为,学术知识,乃至社会现实本身,是通过人们之间的日常交往用话语构建的。学术话语并不是客观现实的表征,而是个体之间的对话。学术话语不仅在学术共同体中构建知识,还代表不断地寻求学科的地位和声望。学术话语研究必将对政治、经济语境和国际学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商传 《学习与探索》2012,(5):139-149
晚明是一个竞奢时代,其竞奢之风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与晚明商品化生产发展相始终。明代奢靡之风肇始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与"乡里人民"经济状况的改善,给人民的生活享受提供了条件,明代社会风气随之发生变化。从成化到正德的数十年间,是明朝士大夫们最感优异的时代,无论是政治生活还是物质与文化生活都十分惬意,随之社会生活中奢靡之风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其实明朝中叶以后,人们不断批评奢靡,但几乎所有人又都在享受奢靡,似乎批评奢靡成为一种不可少的程式,而并非一定要去改变这种现象。这也是晚明奢靡风气不可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应麟为宋末一代大儒,了解其学术渊源对我们把握王应麟的整体学术情况及宋末理学发展极为必要.本文论述王应麟的学术渊源,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详细分析前人之观点,指出其得失;二是在全面考察王应麟的学术著作及其文集的基础上,从师承、思想及学术特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王应麟的学术渊源主要来自吕祖谦,同时又兼综各家之说.  相似文献   

11.
刘丽 《学术交流》2007,(9):183-185
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进行学术研究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和道德要求。加强学术引证与学术注释的规范,矫治文献引用的失德行为,是学术界和出版界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改进出版物的注释体例规范,坚持出版社三审制度,推广论文发表专家匿名评审制度。同时,各刊社之间加强横向联系,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媒体进行客观公正的批评与监督,加强对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2.
郑大华 《浙江学刊》2004,(3):147-153
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问",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问家.但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较多的是他挑起1923年的"科玄论战",成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对他的学术和政治活动研究不多.实际上,他对儒家思想的阐发,对西方学理的输入,对治学方法的重视,促进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的转换,加快了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接轨的步伐,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孙诒让学术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诒让是晚清浙江一位极有成就的语言学家、典章制度专家。本文从他的为学次第与治学方法入手,对他一生的学术成就作了全面的论述和精当的评价。作者认为,孙诒让既是清儒主流中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现代学术研究(如甲骨文研究)领域里的一位开山大师。他不但以乾嘉治经之法与永嘉通经致用之说的精神相结合,在典章制度研究方面作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而且把他所接受的“新知”与近代新发现的材料结合起来,在语言学研究等方面为后人开了许多路向、许多法门,其思想方法已较清儒大大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
学术不端受人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术不端者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人们一直以来对于科学研究求真务实行为寄予期待,因此对于频发的、超越道德底线的学术不端难以接受。学术社团是学者的自发组织,在保护组织成员利益的同时,更应本着对科学负责的态度,肩负起发展学术、保持科学纯洁性的历史使命。在预防学术不端、倡导学术道德的过程中,学术社团应该在明确规范、认定成果、保障法律赋予权益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是我国封建时代后期很有成就的史学理论家和方志学家。他一生编修过《和州志》、《永清县志》、《亳州志》、《湖北通志》等许多部志书。在他修纂方志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方志学理论,特别是对于方志中纪传人物之理论贡献,实有筚路蓝缕之功。所以梁启超称:“方志学之成立,实自实斋始也。”言之有实,唯虚言之务去,是章学诚对于志书纪传人物的第一要求。在章学诚之前,方志虽不乏佳作,  相似文献   

16.
人文社会科学以它特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引导和规范人的行为的功能,教育和管理社会组织的功能在社会中发挥着它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都有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考核的各项制度和标准,但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结合作者近几年开设“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课程的实践,提出了目前我国高校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在高校中开展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安宁 《社科纵横》2008,23(8):140-141
本文在简要地论述了中国高校的学术生态状况之后,提出了高校学术生态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根源乃是因为这些高校缺乏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文中最后提出几项改善高校学术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应有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是推动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从伴生评价转向自主评价,从形式评价转向内涵评价,从行政思维转向学术思维,从管理评价转向发展评价,从单维评价转向多维评价是我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制和机制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董爱玲 《社科纵横》2010,25(10):9-10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马克思的思想及其贡献,做出了两个方面的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能够延及今天,很大程度上不是靠众人的政治态度,而是靠马克思主义原初的学术力量。在今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应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来看待中国化理论的学术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已作为一项重要的学术议题而受到愈来愈广泛的关注。其中有待进一步思索和追究的问题是:这一议题的实际生成和展开究竟意味着什么?应当在怎样的视域中揭示其本质并引申出进一步的结论?该议题在其本质定向中将提出何种思想任务?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揭示,亦即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之当代建构的核心之点,在于当今的学术话语如何能够深入于我们的历史性实践所开启的特定内容之中,从而使这样的内容能够被真正的思想所把捉,并能够以学术的方式被课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