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喷墨打印的输出质量与保存时间受墨、纸纤维、浆、涂浆和PH值的影响,因此,在打印时要根据文件的实际用途选择纸张和墨。  相似文献   

2.
目前,档案部门保管的数码打印影像文件耐久性令人担忧,喷墨打印影像的质量和长久保存性受纸张和墨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在打印时要根据文件的实际用途选择相应的墨。  相似文献   

3.
输出墨量的正确控制是影响印刷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分析油墨转移过程中,输出墨量、回流墨量和消耗墨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输出墨量并不等于承印物消耗的墨量,墨键开度的设置不应该正比例于版面覆盖率分布,橡皮布的油墨传递率的变化需要等量地增减输出墨量来适应.  相似文献   

4.
目前,档案部门保管的数码打印影像文件耐久性令人担忧,喷墨打印影像的质量和长久保存性受纸张 和墨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在打印时要根据文件的实际用途选择相应的墨.  相似文献   

5.
陈琳 《影像材料》2003,(2):56-57
自数码影像技术诞生之日起 ,人们就一直在寻找数码影像的理想输出途径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实践 ,基本达成共识———数码影像银盐相纸化是数码影像输出的理想途径之一。数码影像银盐相纸化 ,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数码影像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使相纸感光 ,然后用通常冲洗工艺 (如RA - 4 1工艺 )冲洗加工得到彩色照片。数码影像银盐相纸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首肯和青睐 ,是因为在众多的数码影像输出形式中 ,它具有独到的优势。  优势一 :能得到更高质量的彩色影像目前用于打印照片的喷墨打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 ,尽管所标打印分辨率很高 ,然…  相似文献   

6.
陈琳 《影像材料》2001,(3):9-13,24
数码影像世纪末的数码影像技术就像装上了风火轮 ,发展异常迅猛。“温故而知新” ,了解 2 0世纪末的数码影像新技术 ,有助于我们对数码摄影的发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完整的数码影像体系包括数码影像获取、数码影像加工处理和数码影像输出运用 3大方面。数码影像的获取设备主要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和扫描仪 ;数码影像加工处理设备为计算机 ;数码影像输出呈现设备有打印机、数字印相机、数字彩扩机、光盘刻录机、投影机和照排机等多种。世纪末 ,数码影像技术的新发展主要反映在数码照相机的发展和打印机的发展上。下面重点回顾这两类设备…  相似文献   

7.
几种数码彩扩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照相机》2003,(7):26-27
数码影像体系由影像获取、影像处理、影像输出3大部分组成,近二年影像获取技术与设备、影像处理技术与软件的发展都相当快,影像输出技术发展似乎相对迟缓,而数码影像银盐相纸化,即采用数码彩扩设备输出数码影像,使得数字影像输出产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基于荧光基Clapper-Yule光谱模型的墨层厚度变化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荧光纸基会吸收紫外线,激发可见蓝光或可见紫色荧光,而影响墨层厚度,为此基于荧光纸基的Clapper-Yule光谱反射色彩预测模型,考虑了荧光纸张的光学特性、光在荧光纸内部横向传播等特性,采用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方法,通过印刷品光谱反射率反映荧光纸基的墨层厚度变化量。该模型可为彩色印刷品的呈色规律分析和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谢永忠 《照相机》2000,(3):9-10,12
1前言 现在,在摄影领域已不再是传统相机一统天下了,除传统胶片相机外,还有APS相机,更有数码相机。随着数码相机的日渐流行,有关数码相机,数码图像输出设备的分辨率的概念及度量也搞得人们眼花缭乱。在传统胶片相机中,一般以照相分辨率来度量相机成像质量,而数码相机除本身的分辨率外,图像质量还受到扫描仪、打印机或显示器等设备的分辨率的影响。2有关分辨率的几个概念 分辨率(Resolution):包括照相分辨率、图形分辨率、扫描分辨率和位分辨率。 设备分辨率(Device):又称输出分辨率,对传统相机而言,…  相似文献   

10.
车用燃料电池的耐久性是制约其商业化的技术挑战之一。对近年来出现的关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耐久性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耐久性研究的目标和研究方法及进度。目前研究耐久性的主要方法有加速实验法和实际运行实验法,影响燃料电池耐久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运行参数、冰点以下的环境以及启停循环等。燃料电池耐久性研究的重点是通过研究关键部件在上述影响因素下的退化机理,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尽快实现燃料电池的商业化。  相似文献   

11.
曾台英 《影像技术》2011,23(1):29-33
本文在介绍了喷绘原理与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环境因素、图像前处理、设备关键单元、油墨、承印介质及两者之间的成像适性对喷绘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从分析结果来看,要获得好的喷绘质量,在设备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其中喷墨墨水和承印介质良好的匹配性最为关键,同时兼顾其它各因素及因素之间对喷绘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响胶印图像质量各因素中的纸张与油墨各项性能对胶印图像饱和度、光泽度、耐磨性等所起作用大小的情况。方法使用2种油墨对3种牛皮纸进行胶版印刷(简称胶印),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纸张平滑度、光泽度、表面孔隙情况、油墨粘度、颗粒大小等因素对所得图像色彩饱和度、光泽度以及墨层的耐磨性的影响情况。结果纸张光泽度和表面平均孔径大小对印刷图像质量的影响作用较大,对纸张平滑度和孔隙相对深度的影响作用较小,对油墨各项性能的影响作用最小;胶印图像的饱和度、光泽度以及耐磨性(饱和度变化)与纸张平滑度、孔隙相对深度以及光泽度的相关性较大,而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相对较小。结论在胶印过程中,改善纸张的光泽度、平滑度,或者适当调节纸张表面平均孔径和孔隙相对深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陆勤  陈琳 《影像技术》2005,(3):40-43
分辨率的匹配与均衡是数字影像高质量表现的关键。均衡匹配的方法是根据应用需要倒推获取加工该采用的分辨率以及辅之以必要的插值处理。确认输出设备是连续色调的还是非连续色调的,对分辨率的均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万民兵  朱浩岩 《包装工程》2012,33(17):114-117
通过分析胶印中纸张对油墨的吸收特点,基于图像分析法对反映墨点质量的面积扩散比、边缘粗糙度、圆度和保真度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利用Media Cybernetics公司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获得了实验数据。通过对4种铜版纸的实验数据分析,对铜版纸胶印墨点质量进行了评价,并通过与密度和色度测试结果对比,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夏京瑞  周奕华  钱俊  张文菡 《包装工程》2016,37(9):129-133,155
目的综述细胞打印用压电式喷墨头的研究进展。方法从压电式喷墨头的角度出发,总结压电式喷墨头中影响细胞打印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喷墨腔内部的压力波形态、压电陶瓷驱动器、喷墨头内部流体动力学特征以及喷嘴几何形状设计等对压电式喷墨头喷射行为的影响,同时针对各因素对细胞打印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讨论。结论研究成果对当前普通桌面打印机如何改进应用于细胞打印,优化细胞打印用压电式喷墨头的设计方案以及促进细胞打印的应用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和可控散斑打印技术实现纸弹性模量的非接触测试。方法由于纸是可打印材料,可利用打印机将设计制作的高质量散斑图打印在纸试样的标距两端,在单轴拉伸过程中,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试标距线应变,将应变值与拉伸机得到的应力值进行线性拟合,即可计算得到纸的弹性模量。结果利用文中方法测试定量为80 g/m~2牛皮纸的纵向弹性模量3个试件平均值为1900MPa。结论通过对模拟图像参数的合理设计,使纸张具有高质量的散斑图,并且印刷油墨对纸张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小。将提出的方法用于测量牛皮纸的弹性模量,3个试样的测量结果偏差很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纸张数字印刷工艺及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改梅  王丽平 《包装工程》2010,31(1):90-92,118
设计了数字印刷原稿,通过改变数字印刷的参数得到印刷样张,从实地密度、相对反差、叠印率、网点增大等方面,研究油墨浓度、激光强度两个因素对印刷质量的影响。油墨浓度和激光强度对印刷质量的影响曲线,为数码印刷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郑亮  周颖梅 《包装工程》2011,32(11):76-80,107
通过分析相变喷墨工作的原理,同时根据ISO 13660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及计算方法,选取记录点直径、圆整度、长宽比,线条宽度、线条边缘模糊度、线条边缘粗糙度等,作为质量检测要素。利用CCD捕获图像质量要素并使用图像质量分析与评价软件,客观、定量地分析了相变喷墨打印质量。测量结果表明:相变喷墨在普通纸张上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打印结果;记录介质表面平滑度对相变喷墨打印的线条质量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墨点保真度的喷墨印刷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墨点质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墨点保真度为评价标准的质量分析方法。介绍了基于最小覆盖圆的墨滴的理想面积,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计算机图像分析法,给出了基于图像分析法的喷墨印刷质量评价方法。为喷墨印刷质量检测提出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此方法较传统质量分析法更为直接,适合于任意的喷墨印刷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