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症(P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及单纯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2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按如愿先后顺序分为A组12例,采用溶栓加抗凝治疗;B组7例,采用单纯抗凝治疗。观察疗效并于6个月后复查肺功能、CT、MR、心功超声、放射性核素肺扫描,判定肺栓塞对远期肺功能的影响和慢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形成等改变。结果A组有效率75%,6个月后复查肺功能正常;B组有效率64%,6个月后复查肺弥散降低28.3%。2组均无慢性肺栓塞及肺动脉高压形成。结论溶栓加抗凝疗法治疗PE优于单纯抗凝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析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原因,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 经过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对比性治疗.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取规范化治疗.经过3周的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气和肺动脉压.结论 经过对比性治疗得出,采用规范化治疗的治疗组其肺动脉压以及血气等情况的改善均比对照组显著.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肺动脉高压,缓解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疾病,它以肺血管阻力不断升高为主要特征并最终引起右心衰竭和死亡。近年来,在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的研究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将有助于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2):257-260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复杂的闭塞性血管疾病。近十年的研究发现,PAH发病机理是基于肺内动脉血管壁抗凋亡和增殖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血管收缩。虽然对于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它仍然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肺动脉高压在肺外组织出现病变包括右心室、骨骼肌、免疫系统以及骨髓等,使人们意识到PAH可能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但目前应用于治疗PAH的药物都是局限于其舒张血管的特性。本文就PAH治疗的新近研究成果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说起肺动脉高压,可能很多读者都比较陌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疾病,也不知道它有哪些危害,更不知道如何检查治疗.下面我们就简单地谈谈有关肺动脉高压的一些基本知识,给大家做一个科普宣传. 从人们熟知的血压谈起 所谓血压,就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也是血液流动的原动力,其成因是血管的回缩和大动脉的回弹.平常我们所说的高血压,指的是主动脉里的血压高了,而肺动脉高压也与高血压类似,指的就是肺动脉里的血压高了.所以,在以往的文献中,肺动脉高压也被称为“肺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高压或称肺高血压症系指肺动脉压超过正常而言。若肺动脉收缩压>30毫米汞柱、舒张压>15毫米汞柱、平均压>20毫米汞柱时即为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的诊断近年来有很大进展。有条件的医院能进行三腔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及肺楔压时诊断容易确定,若不能检查右心导管时可采取非侵袭性方  相似文献   

7.
肺心病是由肺、胸疾病、肺血管病变或呼吸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肺动脉高压,而导致右心室扩大与肥厚的一种疾病。为探讨有效降低肺动脉压而又无明显副作用的药物.我们对44例慢性肺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住院患者.应用氨氯地平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体内血管内皮扩张因子,NO吸入可选择性地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动血脉氧合,常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本文结合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和NO作用机理,以及NO吸入用于治疗心脏手术病人肺动脉高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主要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重症之一.我院自 1997年以来,对 30名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了系统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5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2008年6月—2009年11月15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15例患者行CT肺血管造影,全部明确诊断为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主要是胸闷、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其次是晕厥,下肢疼痛肿胀;血气分析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其中12例患者D-二聚体监测阳性,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四肢血管彩超检查都有一定的异常;其中12例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11例治愈,1例死亡,余3例仅给予抗凝治疗。结论 CT肺血管造影能明确诊断,危重患者及高危险患者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四肢血管彩超、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等全面综合分析能有效提高肺栓塞诊断率,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肺动脉平均压、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0.83%,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率37.5%,总有效率87.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7,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O.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动脉平均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均优于各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治疗后各指标比较,治疗组仅氧分压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平均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诺普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总结16例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术后循环系统监护.术后护理重点为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处理高血压;严密观察胸腔引流量和颜色,及时发现出血征象;术后早期保持患儿安静,积极防治肺高压危象;严格控制出入量,加强营养支持,注意保暖及预防感染.16例患儿除1例因术后持续肺动脉高压家长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外,其余15例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正>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指孤立的肺动脉血压升高,而肺静脉压力在正常范围,所以,需要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正常才能诊断[1]。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特征是肺动脉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因右心衰竭死亡。右心衰竭是所有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致残、致死的共同途径,而肺动脉高压是右心衰竭的最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诊断治疗棘手。本文从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学特点、形成机制以及治疗方  相似文献   

14.
洪霞  陈丽敏 《中国校医》2012,26(10):776-77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及动脉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平均肺动脉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平均肺动脉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右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张淑娟  王小亮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72-1473
尘肺病人由于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活性物质增多,使肺血管收缩,血压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积极治疗肺动脉高压对改善尘肺病例症状、体征很关键。自2007--2009年我院使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124例尘肺患者以降低肺动脉高压,在改善病例症状、体征等方面,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肺动脉内反复栓塞和血栓形成以及肺血管床的重塑而造成的肺动脉压力异常增高。肺动脉血栓内膜切除术(pulmonary thromboendart erectomy,PTE)是CTEPH的首选。药物局部溶栓治疗也可以使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压力随时间下降[1]。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国际上多个关于肺高压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指南也把肺动脉内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列为不适合行PTE术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2-3]。现阶段人们对  相似文献   

17.
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及分类:可根据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病理生理和病理改变进行分类,现分述于下。一、按临床病因分类: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一)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为发病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可能由于原发性肺小动脉痉挛,和进行性肺小动脉的中层肥厚、内膜增生、胶原性血管病变、复发性微小动脉血栓引起。可根据临床病情、体征、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素通气/灌注扫描等检查除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而诊断。依据这些检查,常仍难将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慢性反复性肺血栓栓塞、肺静  相似文献   

18.
江敏 《中国卫生产业》2012,(30):133-133
目的研究分析各类影响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总结并分析来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20例肺动脉高压患儿,对120例患儿的胎龄、主要症状、检查结果、疗效等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患儿胎龄、主要合并症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愈患儿出院73例,好转出院21例,治疗效果较差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5例,死亡11例。早产儿治疗有效率为66.7%。结论新生儿肺动脉高压与早产联系不密切。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有膈疝、胎盘异常、肺发育不良等的患儿治疗疗效较差;合并有湿肺的患儿疗效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 7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并比较不同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肺舒张压和肺收缩压等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肺舒张压和肺收缩压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高原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干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珊珊  石坤  周同甫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651-2653
高原性肺动脉高压是指正常人移居高原后由于低压性缺氧,引起肺小动脉功能及器质性改变致使肺动脉压力增高。早期高原性肺动脉高压系因急性缺氧引起的肺小动脉收缩,长期慢性低氧则引起心室肌及肺血管重构,最终发展为难治性梗阻性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