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生态经济的资源观出发,基于准公共产品的运营规律,旅游资源的资本化可以全面盘活旅游资源的各类价值,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旅游资源资本化的市场运行应以培育旅游生态资源的各类交易平台为先导,并在建立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中介组织、构筑旅游资源损益补偿机制和旅游资源产权的制度安排诸方面进行联动。  相似文献   

2.
统筹科技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国科技资源的统筹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体制机制原因造成的.制度创新在推进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统筹科技资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故对制度创新以及统筹科技资源的制度创新路径:资源整合制度、创新激励制度、科研经费投入制度和成果转化制度等方面创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现代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狭义金融资源的角度出发,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工具来探讨重庆金融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金融资源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金融资源对促进重庆经济发展的作用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增添农村发展新动能,盘活农村资源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大,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存在着农地流转不规范、农地担保推行缓慢、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不健全、农地所有权价值难以实现等问题,农民对这一惠民政策的参与度不高.需要采取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农地担保制度,构建城乡一体的土地交易市场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创新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改革转型时期,金融的创新对经济转型的支持作用举足轻重。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驱动力,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突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问题事关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时期,在新的形势下,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民的富裕、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推动县城经济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促进实体经济质量提升与规模扩张的重要推动力,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县域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县域金融服务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创新县域金融改革,充分发挥金融要素在现代县域经济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使其在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城乡统筹步伐、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计量经济方法,考察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支持对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正规金融支持对东、中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缺乏效率,而对西部地区富有效率;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非正规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的作用效应高于西部地区.其政策含义在于,要积极规范、引导非正规金融的健康发展,真正形成富有竞争效率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充裕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角度出发,提倡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农村生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在广西隆林和辽宁阜新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与转换过程中金融的作用。认为金融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实现资源配置,由于市场机制内在的缺陷,容易造成金融资源盲目配置,进而固化或加快经济粗放发展模式,但如果能对金融进行科学引导和合理调控,则可以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形成。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规划中要发挥统领作用,金融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发挥金融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富足对资源型地区创新行为的挤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Romer的R&D增长模型的改进,在制造业部门生产函数中加入了自然资源生产要素,同时考虑了自然资源开采部门的资本成本和资源税负成本,建立了资源型地区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其进行了市场竞争动态均衡分析并求出了模型的稳态解,为资源型地区遭受的"资源诅咒"现象提出了一种机理解释,即资源富足对创新行为的挤出效应.分析表明,在不考虑资源开采部门对技术创新存在贡献的条件下,资源富足可以通过降低劳动力供给水平直接阻碍经济增长,同时还可以通过减少创新部门劳动力投入的比重使知识的增长率降低而间接阻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