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8.8%,高血压患者1.6亿,目前高血压的控制率仅6.1%。我国面临的高血压及其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的负荷的挑战严峻。如何贯彻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临床试验的新证据,制定治疗控制高血压的新策略,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2.
评估血小板反应活性的药效学和转化研究结果已凸现了目前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中存在的局限性。根据转化研究得出的数据呈现出强有力的证据,不支持目前大规模临床试验中所采用的“一刀切”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一方面血小板反应性极低的患者可能发生出血;而另一方面,血小板反应性高的患者则可能出现缺血性事件。目前的临床证据建议,将治疗期间出现的血小板高反应性作为冠心病患者治疗标准中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和血栓形成,而血小板的活化是其病理生理变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循证医学即认真、慎重地将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佳的证据用于处理个别的病人。循证医学的过程包括提出具体临床问题、寻找证据、评价证据的科学性和应用证据解决病人问题四个步骤。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部分是评价证据的科学性和可用性。那么,如何评价治疗性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如何为病人选择正确的治疗措施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陈晓文综述戚文航审校血小板的活化在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阿斯匹林、噻氯匹定等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防治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不少新的该类药物进入了临床试用阶段。其...  相似文献   

6.
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合理评价和选择抗高血压药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是循证医学的基础,也是制定指南的重要依据,而指南又是我们临床实践的金标准.迄今为止,上百项大型高血压RCT的结果为高血压的干预提供了两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基础,因血栓形成而加剧并导致一系列组织病理和功能损害的一组疾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治疗应该针对多个关键环节联合用药。经皮冠脉介入(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治疗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药物治疗仍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即使成功介入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仍需坚持药物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获取,使得近年来冠心病药物治疗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抗栓和调脂治疗中的概念不断更新,针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新型药物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常和高血压同时并存,这是因为血压的升高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事实上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是血压正常者的3~4倍,而全球60%~70%冠心病患者有高血压、49%的心肌梗死病例由高血压引起。因此,冠心病患者的降压问题值得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9.
血栓形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血栓事件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残率及死亡率非常高,抗栓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基石。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但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多变,抗栓的策略也不相同,目前还没有针对所有人群的统一抗栓治疗方案。本研究将对特殊人群冠心病的抗栓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钺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958-959
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这类疾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近年来对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了大规模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使我们能更客观与可靠地评估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一些新的特异的抗血小板药物已试用于临床。这对于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保护人民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发生的成因主要由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形成及破损。在此基础上 ,血小板发生活化并介导血栓形成 ,因此抗血小板药物在 ACS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抗血小板药物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临床类型,包括ST段抬高ACS和非ST段抬高ACS,主要发病机制是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发生坏死。因此,在ACS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3.
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并彻底革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然而,由于纳入和排除标准严格,随机对照试验通常无法提供准确的疾病负担或长期预后情况。相反,登记处研究却能反映疾病治疗的真实情况。鉴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therothrombosis,AT)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影响和现有随机对照试验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5月-2012年8月78例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实施PCI手术治疗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42岁~69岁(56.3岁±11.5岁)。随访1年内,无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85.90%(67/78),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14.10%(11/78);11例患者共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25件,其中6例出现多种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急性亚急性血栓、死亡及脑卒中发生;性别、血脂异常临床分型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总体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介入途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多于经股动脉介入途径 PCI(χ2=4.128,P=0.042)。结论冠心病伴血脂异常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总体安全有效,不同介入途径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的首要死因。其中,半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所致。现已经阐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激活、黏附和聚集,致使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ACS发病的关键机制。因此,抗血小板是ACS药物治疗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大量临床试验的展开和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抗血小板治疗领域取得许多新的突破。1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16.
霍勇  孟磊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6):1286-128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诱发的急性血栓形成是冠心病发病的两个主要的病理生理因素,血小板是惟一参与这两个病理生理过程的细胞,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关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相继发布,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更新。本文主要评述近年来新发表的有关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及其带来的启示。1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心…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模式的特征是根据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证据制定临床诊治指南。临床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再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和修订临床指南,从而为疾病的诊治制定一个最佳方案。高血压的治疗是现代医学模式的一个典范,迄今为止,全世界高血压临床研究已有40余个。入选的高血压患者达20余万例,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来,介入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必须理性地认识到,包括介入治疗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在内的血运重建措施只是缺血性心脏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绝非其全部。更为重要的是,COURAGE研究显示,对于危险水平相对较低、病情较为稳定的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的优势可能仅限于改善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关于抗血小板治疗的“桥接”话题,作为本《共识》的执笔人之一,北京人民医院的孙艺红教授指出:“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如面临外科手术或有创操作,为避免严重出血并发症,可能需术前停用抗血小板治疗。原则上,治疗策略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血栓风险、出血危险、手术的部位和性质等,由多学科共同协商决定。对极高危患者,尤其是置入支架数周内的患者,外科术前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具有一定风险。通常可采取桥接治疗,即停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后给予短效抗栓药物,其中替罗非班可作为选择之一,尽管没有临床研究证据。对于等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高危冠心病患者,通常在术前需停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此时建议给予替罗非班作为桥接治疗。替罗非班应在术前4小时前停用,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术前8小时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统称为抗栓治疗,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h/Ⅲa受体拮抗剂,常用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肝素以及华法林。高血压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抗栓治疗是冠心病预防中的主要手段。多年来,对于哪些高血压患者应该应用抗栓药物一直存在争议。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