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Schfer法测量根管弯曲半径的准确性。方法:建立弯曲根管长轴的数学模型,将弯曲根管长轴简化为依次由相切的直线l1、圆弧(半径为r、圆心角为θ)、直线l2组成的连线,将Schfer测量法应用于该数学模型,推导Schfer测量法计算公式与模型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对Schfer测量法的缺陷进行分析和修正。结果:Schfer法的根管弯曲半径计算公式仅在l2=0的情况下才能成立,l2越长其计算结果越不准确;新的测量方法改用Weine法测量根管弯曲角度,测值代入新的计算公式后能减小l2引起的计算误差。结论:Schfer测量法的准确性依赖于所测弯曲根管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Sch(a)fer法测量根管弯曲半径准确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chafer法测量根管弯曲半径的准确性。方法:建市弯曲根管长轴的数学模型,将弯曲根管长轴简化为依次由相切的直线l1、圆弧(半径为r、圆心角为θ)、直线l2组成的连线,将Schafer测量法应用于该数学模型,推导Schafer测量法计算公式与模型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对Schafer测量法的缺陷进行分析和修正。结果:Schafer法的根管弯曲半径计算公式仅在l2=0的情况下才能成立,l2越长其计算结果越不准确;新的测量方法改用Weine法测量根管弯曲角度,测值代入新的计算公式后能减小l2引起的计算误差。结论:Schafer测量法的准确性依赖于所测弯曲根管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两种根管弯曲度测量法间数学关系的推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2种根管弯曲度测量法测值(Schneider法的测值为θS,Weine法的测值为θW)间的数学关系。方法:将弯曲根管长轴简化为依次由相切的线段(长度为l1)、圆弧(半径为r、圆心角为θ)、线段(长度为l2)组成的连线,根据2测量法确定简化弯曲根管长轴测量角时不同的定点、连线方式,推导θS、θW间的函数方程以及与l1、l2、r、θ间的数学关系,分析方程与函数图形的特征。结果:θS与θW间存在以下数学关系:(1)tanθS=(1-cosθW ksinθW)/(sinθW kcosθW),k=l2/r;(2)θW/2≤θS≤θW。k取不同值时函数曲线的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θW在0,π的区间内,θS与θW间呈近似的线性关系;k越大,θS越接近θW,k越小,θS越接近θW/2。结论:Schneider法与Weine法测值间存在着复杂的函数关系,根管根尖部直段的长度(l2)与弯曲段曲率半径(r)之比值是影响2种方法测值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不锈钢K锉预备弯曲根管时根管不良形态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弯曲根管预备时根管不良形态形成的特点与规律。方法:使用手用不锈钢K锉,按逐步后退法预备8个弯曲人工根管,根管预备过程中对根管及根尖孔进行微距摄影,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对根管的形态与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选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根管预备完毕,根管弯曲角度均值从预备前的36.21°(Schneider法)逐渐减小至21.98°,弯曲半径均值从6.28mm增大至11.35mm;根管长轴发生了偏移,与预备前原根管长轴形成2个交点,3个相交区。根管的连续锥度被破坏,并出现一系列预备缺陷。结论:弯曲根管预备时,根管器械在弯曲应力与切削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动态的根管偏移,是导致一系列根管不良形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根管弯曲度的曲线分析和几何学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弯曲根管的形态学特点。方法:按照Nagy的弯曲根管分型法,将根管分为I型、C型、J型及S型共4型。从离体牙中各选1例典型者,拍摄其颊舌向与近远中向的数字化X线片(插针片);Photoshop7.0、CorelTRACE10软件对图像作预处理,UGNXV1.0软件提取根管长轴的2D曲线,根据2D曲线构建出根管长轴的3D曲线,然后对其进行曲线分析及几何学测量。结果:I型根管曲率较小,曲率波动平缓;C型弯曲根管的曲率峰值在根管中部,曲率向两侧逐渐减小;J型根管的曲率分布集中在根尖部,根管颈1/3、中1/3部为曲率平坦区;S型根管存在1个弯曲拐点,拐点两侧各有1个反向的曲率峰值。同一根管的2D根管长轴与3D根管长轴测得的几何参数值存在差异。结论:根管长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有1个曲率值与切向量,不同弯曲类型的根管,其曲率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仅以1~2个参数来衡量1个根管的弯曲度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根管弯曲度测量法的几何原理。方法:利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以及分形几何学原理与方法,对7种根管弯曲度测量法进行剖析。结果:每一种测量法在测量过程中都对根管长轴真实曲线做了不同程度的简化与理想化处理,从数学角度推断了各测量步骤及测量参数所包含的几何意义。结论:不同根管弯曲度测量法的研究侧重点与观察尺度不尽相同,因而其适用范围亦不同。  相似文献   

7.
根管弯曲度对根管锉疲劳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根管弯曲角度和弯曲半径对根管锉的致损作用.方法 采用自制模拟根管弯曲角度和半径的不锈钢管模型,用M4回旋手机(4000rpm)驱动不锈钢K锉,用16∶1减速手机(500rpm)驱动Hero642镍钛锉,共4种型号器械各12支,测定锉针在钢管模型中旋转至折断所需时间.结果 ①根管弯曲半径较小时,根管锉折断所需时间较短(P<0.05);根管弯曲角度较大时,根管锉折断所需时间较短(P<0.05).②在同一根管模型中,不锈钢K锉直径较细的容易折断(P<0.05);镍钛锉直径较粗的容易折断(P<0.05).结论 ①根管弯曲角度越大,根管弯曲半径越小,根管锉折断所需时间越短,即越容易折断;②锉针粗细的变化对不锈钢锉与镍钛锉抗弯曲折断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手用ProTaper对弯曲根管成形能力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永春  周培刚  丁月峰 《口腔医学》2007,27(10):535-538
目的评价手用ProTaper对弯曲根管的成形能力。方法将16个弯曲人工根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PT组)使用手用ProTaper按冠根向深入法预备根管,对照组(SS组)用不锈钢K锉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根管预备过程中对人工根管进行数码照相,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对根管的形态与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分析。结果PT组预备完毕时根管弯曲角度均值从预备前的36°减小到26°,弯曲半径均值未见增大,根管壁光滑、流畅,未见根管不良形态形成;SS组预备完毕根管弯曲角度均值减小到22°,弯曲半径均值从6mm增大至11mm,根管壁切削不均衡,出现了根管偏移、根尖孔拉开、根管台阶等不良形态。结论手用ProTaper对弯曲根管成形能力优于不锈钢K锉。  相似文献   

9.
根管器械在弯曲、扭转载荷下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根管器械在弯曲、扭转载荷下的应力分布。方法:将根管器械刃部假设截面为圆的金属细锥杆,利用材料力学及断裂力学的原理与方法,分别计算根管器械在弯、扭载荷下的应力分布,分析应力与根管弯曲角度、根管弯曲半径、器械直径、器械横截面极惯性距、金属弹性模量等参数的确切关系;探讨器械屈服、断裂失效的准则。结果:弯曲载荷下,根管器械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弯曲正应力σ的计算公式为:σ=Ey/ρ(E为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ρ为根管与器械在该点的弯曲半径;y为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扭转载荷下,横截面某点的切应力与扭距成正比,与到截面中心的距离也成正比,与横截面的极惯性距成反比。根管器械断裂的原因主要有2个:一是扭转超过极限扭距,器械顺着扭转的方向发生塑性扭转直至断裂,圆杆的极限扭距与其半径的3次方成正比;二是器械在循环载荷下发生疲劳损伤,最后突然断裂。疲劳损伤不仅来自弯曲循环载荷,同样来自扭转循环载荷;对于根管器械,低周疲劳损伤的危害及临床意义要大于高周疲劳。结论:根管器械在弯曲、扭转载荷下的力学分析结果对根管器械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Duan YY  Hu N  Jiang Z  Xiao XM  Su Q 《上海口腔医学》2012,21(3):279-282
目的:比较4种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模拟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40个单弯(弯曲度38.5°)树脂根管,随机编号分4组(Hero642、Protaper、K3及Mtwo)。按厂家推荐方法预备,记录预备时间,扫描仪获取图像,使用图像分析、测量软件将预备前、后的图像重叠,测量根管内、外侧壁树脂去除量、弯曲度及弯曲半径等的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K3预备速度最慢,Mtwo最快(P<0.05)。在根管弯曲起始点(BC)、根管口(O)和两者中点(HO)处内侧壁以及弯曲最凸点(AC)、HO和O处外侧壁的预备量4组间差异显著,Protaper预备后根管锥度变化最大,Hero642最小(P<0.05)。Protaper在根管弯曲段的中心定位能力最差;越接近根管下份偏移增大。K3与Protaper各1例断针,K3有2例台阶,安全性能、不良形态、根管弯曲角度及半径的改变方面,4种器械无显著差异,但预备后根管工作长度缩短,略有被拉直趋势。结论:Mtwo能快速预备根管;Protaper预备后根管锥度最明显;4种机用镍钛器械均具备良好的切屑力且维持原始根管走向。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