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提高火力密度和作战效能,结合一维修正弹"打远修近"原理,基于外弹道理论,建立了舰炮一维修正弹多发同时弹着模型和火控算法,仿真计算表明舰炮一维修正弹能够通过增加不同的射程扩展量确定不同射角和控制阻力环不同张开时刻相配合,实现单炮多发同时弹着射击。丰富了单炮多发同时弹着射击理论。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评估中口径火炮反导限时毁伤能力,建立中口径火炮远距离多发空中同时弹着数学模型和近距离层层拦截数学模型,给定拦截时间,引入限时毁伤概率仿真计算不同射速、不同弹种下的反导毁伤概率.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拦截距离的增加,弹道修正弹反导优势较常规弹明显;多发空中同时弹着拦截模式可提升反导限时毁伤能力;给定拦截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中口径火炮不同射速下的反导限时毁伤能力.引入限时毁伤概率,较传统毁伤概率更能准确评估中口径火炮限时毁伤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编队舰炮对岸射击过程中火力密度和打击效果,对多发同时弹着进行研究。根据编队舰炮对岸射 击特点,利用高斯中纬度公式,确定敌我相对坐标,通过解弹道方程求出各舰舰炮弹丸飞行时间,采用控制舰炮发 射顺序和发射间隔,实现多发弹丸同时命中目标,并通过解算舰炮射击诸元进行应用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研究 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为编队舰炮指挥员对岸指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对反舰导弹毁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毁伤效应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深入研究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的反导效能.对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的反导效能进行了系统的讨论,研究了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对反舰导弹的毁伤效应,计算了在一定遭遇条件下对某导弹的毁伤概率,对研究配备相应弹药舰炮的作战使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盖强  胡江 《兵工自动化》2016,35(11):4-6
为确保中大口径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对岸射击时登陆兵力的安全,必须对一维弹道修正弹的射击安全界进行研究。针对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特点,分析射击安全界的影响因素,基于解析法和简易法分别提出了射击安全界计算公式,其中解析法是利用数值积分方法来计算射击安全界,简易法是采用近似公式确定射击安全界,最后分析了地形倾斜对舰炮射击安全界的影响。该分析结果可为舰艇指挥员在对岸火力支援作战中的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同时弹着射击方式旨在提高火炮的突袭威力,其威力的提高程度取决于同时弹着的射弹数量.用经典外弹道模型对某大口径迫榴炮的主配弹种迫弹、榴弹和预制破片弹各装药号的最大射程范围进行了计算,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射程同时弹着的射弹数量;分别对3个弹种的不同装药号进行了射距5 km的外弹道计算,在满足该炮同时弹着方案选择条件的前提下,确定了严格同时弹着的射击方案.结果表明,多弹种混合同时弹着在射弹数量方面更具优势.某大口径迫榴炮由于射角变化范围大、配备弹种多,因此是比较适合采用同时弹着射击方式的炮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舰炮人工弹幕反导射击效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舰炮人工弹幕反导射击效力计算的需要,分析了舰炮人工弹幕射击的特点,建立了人工弹幕射击误差分析模型,给出了舰炮人工弹幕布反导射击效力计算方法。以某型小口径舰炮为例,仿真计算了集火射击和人工弹幕射击对6种机动导弹目标的射击效力,结果表明:对于大机动导弹目标,人工弹幕射击比集火射击在射击效力上更具优势,仿真结论与人工弹幕射击的实际特点一致,证明了射击效力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李涌 《四川兵工学报》2009,30(10):28-29
针对某型舰炮在射击过程中出现的供弹系统涌弹现象,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准确定位,并运用气体动力学基础知识,对射击过程中舰炮供气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般情况下舰炮间隔射击至少需要给供气系统充气时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舰炮一维弹道修正弹校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的作战效能,根据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工作原理,分析传统修正射击诸元方法无法适用于一维弹道修正弹的原因。将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校射分为射击诸元修正和目标位置修正2个方面,提出利用距离偏差修正目标位置参数进行校射的伪距校射新方法,并提出伪距修正量计算方式。分别对使用新方法前后的射击效能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极大地提高舰炮武器系统的射击效能,对舰炮武器作战效能的提高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预制破片弹对目标射击命中研究是射击效能评定的基础.建立了预制破片弹对导弹射击命中仿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通用性好、精度高等优点,对研究该弹种的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发射动力学理论,推导了"金属风暴"武器系统不同射序对应的系统初值,建立了"金属风暴"武器发射动力学仿真系统,仿真建立了"金属风暴"武器射序、射击间隔与射击密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为通过调整"金属风暴"武器的射序和射击间隔来提高"金属风暴"武器射击密集度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尾流自导鱼雷的射击瞄点及射击解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鱼雷发现并稳定跟踪目标尾流和节省鱼雷航程为准则,分析并计算了三波束主动尾流自导鱼雷射击瞄点与目标速度的关系,并给出了其射击诸元的解算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精度和作战效能,根据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的工作原理,分析射击误差构成和射击观测特点,将舰炮使用一维弹道修正弹射击误差分为预测误差和修正误差,提出分2步利用目标(或提前点)相对落点偏差进行射击校正的新方法,第1步校正部分修正误差,第2步校正预测误差和第一步未校正的修正误差。以某型一维弹道修正弹为例,采用Monte-Carlo法仿真10 000次。仿真结果表明,按新方法射击校正能够显著提高射击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炮兵指挥员科学运用云爆弹精确筹划火力的能力,需先摸清其射击效能。通过分析炮射云爆弹的作用机理与特点,构建营、连和单炮射击误差模型、典型目标模型和毁伤概率模型,计算出在不同射击单位发射不同弹药消耗量的情况下,对地堡群目标的可达毁伤程度。结果表明:3种射击单位对目标的毁伤概率均随弹药消耗量的增加而增大,近似呈线性关系。该分析对于炮兵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精确筹划火力、科学运用弹药和正确进行火力分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群射防空火箭炮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确立了射序优化的目标,考虑到其影响因素,编排了可能发射顺序.进行了仿真和数据处理,优选出了较好的射序.结果表明:火箭弹群组的合理构成和射序的中心对称能提高射击精度,发射箱质心位置变化历程的不同对起始扰动影响很大.此结论能够直接应用到该型火箭炮的实战中.  相似文献   

16.
针对击发机构中击针存在的不足,从碰撞力学的角度对某火炮击发机构进行碰撞分析计算。对击锤与击针的碰撞及撞击力进行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某火炮击发机构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了击锤与击针的应力、速度、位移等参数。依据仿真结果分析可知,构件相撞时细长杆更容易发生疲劳断裂,应着重对击针的危险断面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该研究对提高击针寿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于洪有 《兵工自动化》2023,42(11):18-22
为回答轻武器射表是什么、有什么用和怎么用的问题,提出一套完整的轻武器射表实战应用方法。针对实战中需要应用射表的典型案例进行解析,分析弹道偏差产生机理,并以射表数据为基础,给出射击诸元解算及修正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为提升步兵战斗人员射击技能提供有效易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多管火箭武器变射序变间隔发射技术,提高多管火箭射击精度,基于多管火箭变射序变间隔发射思想,利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对包括时钟控制模块、电源保护模块、射序射击间隔选择和控制模块在内的发射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进行了设计,研发了多管火箭变射序变间隔发火装置,实现了多管火箭变射序变间隔发射.多次试验表明,该装置具有精度高,使用方便灵活等优点.多管火箭变射序变间隔发火装置的实现为提高多管火箭射击精度提供了重要的发射和控制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绪明  侯健  郭栋 《四川兵工学报》2013,34(7):39-42,51
在某新型超高射频火炮发射装置上,进行了金属风暴武器系统的3连发和5连发射击实验,测得实验膛压数据;建立了膛内过程的经典内弹道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和相近,表明该模型用于模拟金属风暴武器系统高频连发的膛内过程是可行的;利用该模型详细讨论了射击频率的变化对超高射频武器系统内弹道性能和出炮口速度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这些规律对后续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横倾状态下速射迫击炮射击精度出现偏差的问题,通过建立速射迫击炮的坐标系,分析横倾前后速 射迫击炮的炮身状态并利用坐标变换,得出横倾状态下速射迫击炮射击偏差量的数学模型。利用Origin 软件,计算 速射迫击炮在不同距离和横倾角下射击时的方向偏差量和距离偏差量。分析结果表明,横倾造成的方向和距离偏差 量,随着射击距离和横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但对于射击精度影响程度不同;距离偏差量较小,除边界射击距离外大 部分可忽略不计,而方向偏差量较大,应予以修正。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和结果可为完善速射迫击炮射表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