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简易腹膜透析在危重肾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淮  郝丽  何衡杰  刘桂凌 《安徽医学》2010,31(3):231-232
目的探讨简易腹膜透析在危重肾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单腔、双腔血透导管应用于有血液透析(HD)及腹膜透析(PD)置管术相对禁忌的肾衰竭患者共7例。分别观察愈后、导管保留时间及并发症。结果3例ARF患者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1例A/C患者病情缓解暂时摆脱透析,2例最终进入维持性透析阶段,1例自动出院。导管保留时间为2-23d,无一例出现导管相关性严重并发症。结论血透导管运用于急诊PD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可广泛应用于危重肾衰竭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诊腹膜透析导管的使用.方法 选择26例急性中毒患者,用单腔静脉导管代替腹膜透析导管进行腹膜透析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腹膜透析治疗26例中,24例治愈,2例放弃治疗,疗效良好,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用单腔静脉导管进行急诊腹膜透析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慢性肾衰竭患腹膜透析(PD)的手术置管方法,病例选择,手术置管注意事项及PD方案的实施。方法:选择2000年元月至2004年元月笔手术植腹膜透析管的肾衰竭患;具备明确的肾脏替代治疗指征;患及其家属愿意选择PD;无PD禁忌症;PD可能给患带来更大的益处;或存在血液透析绝对或相对禁忌症。采用直形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Baxter公司新近推出的PD双联系统装置及外科开放式手术植管法。结果:实施手术植PD管24例,其中终末期肾病(ESRD)15例,急性肾衰竭(ARF)9例。手术植管地点分别在本院、外院(包括乡镇卫生院)手术室及外院病房内。有的患病情危重手术植管时仅能取半卧位。但手术置管均获成功,引流通畅,未发现手术切口感染。讨论:对于ESRD患应坚持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原则,对住院的ESRD患,应由患、家属及医生一起作出最适合患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对某些ARF、家属及医生一起作出最适合患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对某些ARF、ESRD,腹膜透析可能更具有优越性。而且PD不受时间、地点、空间及环境的影响,PD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植管方法及PD操作易于掌握,但具体手术细节尚有一定的技巧。如何进一步做好PD工作,这就要求医务人员既要掌握K/DOQI指南的内涵也要树立PD治疗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腹膜透析管在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应用的疗效。方法:对7例心脏外科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腹膜透析管进行间歇性腹膜透析治疗,并记录和监测循环、代谢指标。结果:所有病例都能超滤出多余的水分,经腹膜透析1~3d后尿量恢复正常,急性肾功能不全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被纠正,出院时心、肾功能均正常。无死亡病例和并发症者。结论:中心静脉导管代腹膜透析管能达到常规腹膜透析效果,可明显改善心、肾功能,而且方法简便、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5.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近年来,我们用腹膜透析(PD)方法治疗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13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1993年一1998年,我科为1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进行了腹膜透析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6岁,平均(8.522.阿岁。原发疾病为:毒章中毒5例;鱼苦胆中毒4例;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例;肾病综合症1例;氨基糖式类抗菌素肾损1例;败血症1例。l.2临床表现13例患儿均为少尿型ARF,其中少尿3例,无尿Ic例;合并心衰,急性肺水肿9例(69.2%);高血压6例(…  相似文献   

6.
随着血液透析疗法的开展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预后已有所改观 ,但对复杂危重的ARF者 ,血液透析是禁忌证。为此 ,我们采用床旁急诊植管行腹膜透析治疗复杂危重ARF 4 5例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择 1996年至 2 0 0 1年行急诊腹膜透析患者 4 5例 ,分两组。A组 :2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腹膜透析(PD)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PD技术治疗ARF 52例,其中并发急性肺水肿29例(55.8%)、高钾血症32例(61.5%)、昏迷16例(30.7%)、多脏器功能衰竭(MOF)6例(11.5%)、高分解ARF 3例.结果46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88.5%).结论PD不需要特殊设备,技术简单,安全可靠,不仅适用于无并发症的ARF患者,而且也适用于并发急性肺水肿、高钾血症、脑水肿、MOF、高分解型ARF及幼儿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对16例ARF患者进行腹膜透析,采用Baxter标准透析液和Tenckhoff单cuff直管,抵达膀胱直肠窝内,进行腹膜透析,结果:14例治愈,治愈率(87.4%),结论:腹膜透析治疗ARF疗效可靠,早期透析可减少死亡率,腹膜透析设备简单,不改变血液动力学,心血管稳定性好,特别适用于基层以及儿童患者血管通路难建立及心脑血管功能不稳定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腹膜透析 (PD)治疗急性肾衰竭 (ARF) ,探讨PD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意义。方法 选择 2 1例ARF患者进行PD ,观察尿素氮 (BUN) ,血肌酐 (Scr)的变化 ,并与经内科治疗的 2 3例ARF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经PD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者 2 0例 ,治愈率 95 .2 4 % ,死亡 1例 ,病死率 4 .76 %。对照组治愈 1 3例 ,治愈率 56 .52 % ,死亡 1 0例 ,病死率 43 .4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χ2 =6 .832 ,P <0 .0 1 )。结论 PD治疗ARF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设备简单 ,方法易掌握 ,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对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心脏手术后ARF患者26例,采用2.5%葡萄糖透析液行PD。观察透析前和透析后24、48、72、96h时尿量、超滤量、电解质、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变化。结果PD时间3~16d,26例患者中23例患者肾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自动放弃治疗。23例患者经PD治疗后,尿量逐渐增加,BUN、Cr明显低于PD前(P<0.05)。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D安全、经济、有效,是心脏手术后治疗ARF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D)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AKI行PD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存活组及死亡组,观察PD治疗前两组开始透析时间及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PD治疗后患儿血钾、血肌酐及中心静脉压均有改善(P<0.01),死亡组开始腹膜透析时间明显延后(P<0.01).结论 PD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AKI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年龄及开始透析时间可影响患儿预后,尽早开始PD治疗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汤力  曹雪莹  谭妮娜  陈香美 《北京医学》2011,33(11):893-894
目的 观察应用大剂量静脉铁剂治疗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1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PD)患者,采用足量低分子量右旋糖酐铁静脉滴注补铁,每次500 mg,1周1~2次.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的变化.结果 治疗8...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23年Ganter首先将腹膜透析(PD)应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自1946年开始应用间歇性腹膜透析(IPD)作为尿毒症的治疗方法。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的生物半透膜性质,在腹腔内输入透析液,通过腹膜与血液进行透析,使体内积蓄多余的水,电解质,尿素,肌酐及一些中分子毒素,和某些药物均可透过腹膜。我院心脏中心于2001-2006年收治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经腹膜透析治疗度过急性肾衰竭期,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腹膜透析(PD)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年龄3个月至2岁的21例患儿。应用外科手术置入腹膜透析管进行PD,同时综合治疗,包括强心、利尿、呼吸支持等。结果 PD治疗4 h后,患儿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明显改善,治疗16 h后基本正常。术后行PD治疗8~36 h,平均(22±14)h。透析期间主要并发症为切口及腹腔感染和引流不畅,均对症处理。结论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尽早应用腹膜透析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与常规开放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腹透中心进行的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进行的开放手术腹膜透析置管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腹腔镜下置管手术患者的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伤口渗血对照组11例,观察组3例(P=0.035);导管堵管对照组9例,观察组2例(P=0.039);导管移位对照组8例,观察组1例(P=0.033),两组并发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置管腹膜透析病员术后恢复时间短,短期并发症少。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比常规开放手术有明显优势,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王晓刚  李秋  李永柏 《重庆医学》2003,32(6):674-675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时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 对26例ARF采用血液速析(HD),3例ARF患儿应用腹膜透析(PD)治疗,1例采用HD PD治疗。结果 ARF患儿透析后血BUN、Cr显著下降,同时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纠正或改善。ARF患儿经过透析后25例临床治愈,血BUN、Cr恢复正常,4例明显好转出院。结论 (1)HD和PD是ARF患儿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2)HD和PD可改善ARF患儿危急的状况,但ARF患儿预后与ARF发病年龄、原发疾病严重程度、ARF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诊断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选择等密勿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方便腹膜透析 (CAPD)操作 ,减少腹腔感染率 ,更有利于家庭腹透析技术的开展 ,自行研究设计一种新型腹膜透析液体外引流装置。方法 :本装置是由三通管 ,双腔引流管 ,双腔引流三通管 ,腹膜透析管连接管穿刺针 ,腹膜透析液袋管 ,腹膜透析液袋 ,腹膜透析液共同构成 ;上述配件采用机加工制造模具 ,所用的材料是医用高分子生物材料加工而成。结果 :本项目是前一项目“多微孔腹膜透析管的研究”(已在临床应用 1 5年 )的配套产品。讨论 :双腔管袋腹膜透析液体外引流装置是一次性应用的腹膜透析消耗品 ,该装置操作比常规 CAPD装置更简…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是用人工方法来代替失去的肾脏功能 ,清除代谢产物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以维持病人生命。其方法是将腹膜透析管的一端放入腹腔最低处的膀股直肠窝 (女性为子宫直肠窝 ) ,然后从另一端注入腹透液。现腹膜透析多采用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 (CAPD)。我科自 1989年至 2 0 0 1年 ,共做腹膜透析 2 0 6例 ,其中有 5例做了二次置管 ,重新置管率 2 .4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 0 6例腹膜透析病人均为各种原因所致慢性肾功不全 (尿毒症期 ) ,5例二次置管病人中 ,2例为大网膜包裹腹透管 ,1例为纤维蛋白凝块堵塞腹透管 ,1例出现…  相似文献   

19.
腹膜透析治疗小儿急性肾衰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腹膜透析(PD)治疗小儿急性肾衰(ARF)32例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小儿ARF治疗率达68.7%;病死率占31.3%,并对小儿ARF影响预后的因素,腹透的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腹膜透析(PD)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目前有效的方法之一。PD导管的主要功能是保证透析液可以无障碍地持续双向流动,临床上因大网膜包裹,腹透管移位,腹膜炎后堵管,造成PD管路障碍,透析液引流不畅,不能进行腹透治疗[1],而重置导管,这样会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使病死率升高。重视导管的护理,可以大大降低甚至避免腹膜透析再次置管。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3~2008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行腹膜透析的患者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5±17)岁,腹透时间6~54个月。患者均采取手术切开法放置腹透管,腹部切口选择在旁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12 cm,切口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