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河断裂带后期大型右旋走滑运动在地质上表现为: 北段-滇西北的正断裂陷南东向伸展变形和中南段的右旋剪切断错. 通过对剑川、弥渡东南、元江、元阳等典型断裂段中新世以来地层变形与断裂活动关系的研究, 认为红河断裂带于中新世以来有过2期正断剪切为主的断裂右旋活动. 对采自上述典型断裂段内与断裂右旋剪切活动相关的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简称FT测年, 下同), 同时以所测单颗粒年龄及围限径迹长度, 选择Laslet退火模式完成样品所经热历史的反演计算得出: 断裂带在(5.5±1.5)和(2.1±0.8) MaBP, 有过2次明显的断层剪切错动. 断裂中南段元江-元阳—带在3.6~3.8 MaBP及1.6~2.3 MaBP发育2期山体快速隆升, 这与红河断裂中新世末以来存在上述二次右旋正断位错事件相对应.  相似文献   

2.
潮汕平原北西向断裂左旋走滑运动的地貌证据和速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处粤东的潮汕平原发育北西向与北东向两组活动断裂.经航片仔细解译,发现黄岗水断裂和丰顺-汕头断裂的部分段落呈明显水系左旋位错现象.野外调查证实了沿该两条断裂的地貌体位移,并选择3处位移点作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对被位移地貌体进行了采样测年.经计算,黄岗水断裂和丰顺-汕头断裂的全新世左旋走滑运动平均速率分别达1.11±0.09~2.69±0.24 mm/a和3.26±0.26 mm/a.这些较强活动的北西向断裂延伸入海与海域水深40~50m处的北东向牛山岛-兄弟屿-南澎列岛强活动断裂的交汇处是发生强震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3.
出露于红河-金沙江走滑断裂带及其两侧的碱性和偏碱性岩,主要为钾玄岩系列的火成岩,时代为第三纪其地球化学特征具俯冲带钙碱性系列与板内碱性系列的过渡性质,岩浆起源于软流圈的顶部软流圈物质的横波速度和厚度可能是岩浆活动出现与否的地球物理标志,出现火山活动地区的软流留物质的横波速度较低红河-金沙江走滑断裂带慢源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引起的岩石图下软流圈物质的运动有直接关系,在南北向的会聚过程中软流层物质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火成岩的性质与其所处的特殊构造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通过走滑活动断裂断错冲沟形成变形角研究冲沟形成年代,进而探讨断裂活动特征的方法。并以天桥沟-黄羊川断裂东段为例,对变形角大小和冲沟形成年代及冲沟水平断错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关系密切。最后论述了变形角用于走滑活动断裂研究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龙陵-瑞丽断裂带附近的构造地貌与断裂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ALOS全色、ASTER多光谱遥感影像和SRT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解译,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时差分GPS测量,对龙陵-瑞丽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的构造地貌和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遥感解译、构造地貌和地震地质调查的结果认为,龙陵-瑞丽断裂带是一条以左旋走滑作用为主的断裂,在晚第四纪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并确定了龙陵-瑞丽断裂带各活动段落的空间分布情况。选取朱家寨一带开展了探槽挖掘工作。探槽很好地揭露了基岩中发育的新鲜断层面和晚第四纪冲洪积层,但是未发现断层错动晚第四纪沉积物的迹象。采集了冲洪积层底部的植物化石进行了14C测年,结果为(1150±30)a BP。据此推测,从距今1150年以来,龙陵-瑞丽断裂带活动断层在北段未再发生过破坏性古地震事件。综合分析1976年龙陵地震的发震特点,认为1976年发生在龙陵的大地震未发生在龙陵-瑞丽断裂带上,其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分布特征表明地震活动与NNW向展布的新生断裂带活动有关,这很有可能造成了NE向龙陵-瑞丽断裂带晚第四纪构造活动性减弱。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疆天山博阿断裂晚第四纪右旋走滑运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军  汪一鹏  李莹甄  姜慧  向志勇 《地震地质》2003,25(2):183-194,T001
利用遥感资料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并结合气候地貌事件的分析 ,对斜切北天山、长逾70 0km的博阿断裂 (博罗科努 -阿齐克库都克断裂 )的右旋走滑运动进行了定量研究。该断裂分为西部NW向断裂和东部NWW向断裂。西部NW向断裂长近 2 5 0km ,向西北延伸进入哈萨克斯坦 ,右旋走滑速率可达 5mm/a ;由 4~ 5个断裂段组成 ,其上发育 3~ 4条古地震或历史地震形变带 ,显示具有发生 7.5级地震的能力。东部NWW向断裂右旋走滑速率 1~ 1.4mm/a ;其上发现小规模古地震形变带 ,显示具备发生 7级左右地震的能力。该断裂与山前的逆冲推覆构造之间构成典型的挤压区应变分配形式 ,即在斜向挤压作用下 ,变形分配为山前的逆冲推覆构造和山内的走滑断裂  相似文献   

7.
海原走滑断裂带及其尾端挤压构造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左旋位移总量及全新世滑动速率,对海原走滑断裂带东南端发育的尾端挤压区的构造特征及地壳缩短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走滑断裂带的走滑量与端部挤压区地壳缩短量之间的转换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红河断裂带第四纪右旋走滑与尾端拉张转换关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虢顺民  向宏发 《地震地质》1996,18(4):301-309
红河断裂带早第四纪以来发生的大规模右旋走滑运动,导致断裂北段尾端的质量亏损,形成了拉张区。右旋走滑量为7.1km左右,拉张区右旋方向上的扩张量为5.35km左右,二者相互转换的量级是基本一致的,从而定量地证实了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红河断裂带东南的延伸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河断裂是中国华南与印支地块的分界线, 莺歌海盆地的一号断裂是红河断裂向东进入南海的延伸部分. 根据新的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和盆地模拟技术的研究认为, 红河断裂是沿着越东断裂向南延伸, 在越南南部海域进一步分为两支断裂: 一支是卢帕尔断裂, 它继续向南延伸并消失于西北婆罗州之下; 另一支是廷贾断裂, 它继续向东南方向延伸可达文莱-沙巴地区. 指出, 万安盆地和位于南沙地块上的沉积盆地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 越东断裂和廷贾断裂的连线应是印支地块与南沙地块的分界线, 它们同属陆缘断裂, 并总体表现出以走滑断裂为主的特征, 而卢帕尔断裂应是印支地块上的板内超壳断裂. 重建了红河断裂和南海扩张的演化历史, 所获得的认识对邻区构造演化的理解及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红河断裂带南段(元江—元阳一带)穿经盆地内的“中谷断裂”,是一条新构造期明显活动的主平移断裂。它的新近活动将中新世红河盆地一分为二,右旋切错至倮头山—大曼迷一带。与此相伴,山前断裂则以正断活动为主。沿“中谷断裂”高角度切错中新统的剪切走滑断面,被断错的中新世条形盆地内发育轴向NE的挤压褶皱及压缩变形的空间变化特征,下中新统、中上中新统、上新统及第四系的分布依次自SE向NW有序迁移且在“中谷断裂”的东北盘节节错后分布等,均表明红河断裂南段中新世以来自SE向NW的不断破裂扩展和右旋走滑位错;区段内中下中新统较厚的山前磨拉石沉积建造、卷入“中谷断裂”剪切变形的强度中新统明显强于上新统等表明,红河断裂南段大规模的右旋走滑运动应发生在中中新世前后,其FT年龄约为距今13.7Ma;根据切错的中新统的平面尺度、用平衡剖面法恢复压缩前盆地的长度和由断层变形带宽度等计算,求得红河断裂带南段中新世以来大型右旋位错总量介于62~69km,中值为65km。研究资料还表明,红河断裂右旋走滑运动作为一个过程,经历转换活动期(N1)、右旋走滑初始期(N21)、大型右旋走滑期(N31—N21)和右旋走滑扩展期(N22—Qp1)等多个发生、发  相似文献   

11.
鲜水河断裂带的现今水平形变及构造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鲜水河断裂带水平测距的新成果,讨论该带现今构造运动的动态特征。在分析水平形变的基础上,联系表层构造形变和区域背景,探讨地块沿断裂带运动的模式。认为该带的现今运动主要表现为断裂带两侧地块往东南的同向不等速滑动,其地表形变效应则与左旋走滑相一  相似文献   

12.
业成之 《地震地质》1990,12(3):275-281
本文依据现今区域水准测量资料及跨断层位移测量资料阐明祁连山北缘断裂带现今活动特点是以近南北—北东向的挤压并兼有右旋走滑的水平活动方式为主,在玉门一张掖段并伴有近似反对称的升降运动,最大垂直形变梯度R为0.2毫米/公里·年左右,跨断层基线测量的缩短速率为0.2—0.5毫米/年。在河西走廊内部,受次级构造运动的影响也存在有局部的隆起、拗陷的升降运动及断裂活动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TheRedRiverfaultinsouthwestChina,aboundaryfaultbetweentheIndochinaplateandthe Yangtzeplate,haslongbeenatopicofgeneralinterest.Manystudieshavebeendoneonthegenesis,evolutionandtectonicchangesinthehistoryoftheAilaoshan RedRivertectoniczoneinterm…  相似文献   

14.
Nine earthquakes with M≥6 have stricke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since the historical records, including the 1652 Midu M7 earthquake and the 1925 Dali M7 earthquake.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no earthquake records of M≥6 on the middle and southern segments of the Red River Fault, since 886 AD. Is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as a boundary fault, a fault zone where there will be not big earthquake in the future or a seismogenic structure for large earthquake with long recurrence intervals?This problem puzzles the geologists for a long time. Through indoor careful interpret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detailed field geological and geomorphic survey, we found a series of fault troughs along the section of Gasha-Yaojie on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the length of the Gasha-Yaojie section is over ten kilometers. At the same time, paleoseismic information and radiocarbon dating result analysis on the multiple trenche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geological evidence of seismic activity during the Holocene in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相似文献   

15.
李永强  毕磊 《地震研究》1992,15(3):240-246
本文通过对红河断裂北段相态汞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表生条件下土壤汞主要以氯化汞和硫化汞存在。可用土壤相态汞进行活动断层勘查,其中反映较好的有气态汞、总汞、氯化汞和硫化汞。红河断裂上部较高的气态汞含量反映其强烈活动性。本文最后讨论了表生条件下土壤相态汞的可能转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岩FT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红河断裂带中南段18个糜棱岩、12个角砾岩、10个碎裂岩和8个砂砾岩的显微结构详细观察,部分典型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简称FT测年,以下同),获得了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活动转换过程中微观特征的变化:糜棱岩的微结构特征显示红河断裂带早期断层活动为左旋走滑,糜棱岩和未变形的砂砾岩FT年龄均>20Ma,表明这期间红河断裂带曾发生一次构造热事件;碎裂岩和角砾岩的微结构特征显示红河断裂带后期断层活动为右旋走滑,微结构特征不同的碎裂岩和角砾岩的FT年龄可分3个时段(9.9~12.7,6.8~8.4,2~4.6MaBP),表明红河断裂带中新世以来曾发生3次断层位错事件  相似文献   

17.
红河断裂深部震源环境介质力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建国  汪良谋 《地震地质》1993,15(2):131-137
应用震源波谱分析对红河断裂带深部震源环境介质力学性质和地质资料的研究,证明在弥渡以南的红河断裂深部存在有利于蠕滑活动的环境介质条件,从而对红河断裂地震活动的不均匀性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的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首山-罗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最外侧的一条断裂带,其空间分布、深部结构、运动学特征以及变形机制对研究青藏高原东北角弧形断裂系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横穿牛首山-罗山的4条地震反射剖面的解释及断裂带部分地区大比例尺的构造地质填图,发现牛首山-罗山断裂带具有不连续性与分段性。断裂带南段罗山断裂以正花状构造为特征,显示断裂具有右旋走滑性质;中段牛首山东麓断裂可能并不存在,该区以强烈的褶皱变形为特征;北段三关口断裂则以左旋走滑为特征。牛首山-罗山断裂带的这种不连续性和分段性反映了断裂带的不同构造部位在青藏高原向NE方向扩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变形样式。  相似文献   

19.
试论安宁河断裂带新活动的分段性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荣昌  黄祖智 《地震研究》1989,12(4):337-347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对安宁河断裂带的野外调查资料,结合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断层带中断层泥SEM特征分析,着重讨论了安宁河断裂带活动性的分段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资料表明,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强弱与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严格受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强度、活动方式的制约。研究活动断层的活动分段性,对判定地震危险区及工程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