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市畜禽粪便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基于GIS下采用权重线性加和模型(WLC),综合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因子.对北京市畜禽粪便土地利用的适宜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10个郊区县适合施用畜禽粪便的耕地面积为1605.3 km2,占耕地总面积的35.3%,主要分布在北京市的南部、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聚类分析将全市郊区划分为东南部、北部、西南部和中部4个区域.东南部和中部远郊平原区比较适合发展畜禽养殖业,目前的养殖量与最大承载量之间尚存在一定空间;但是由于城镇化的加快,可施用粪便的农田与居民区的安全距离成为影响粪便施用的主要因素,需要结合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避免畜禽粪便土地利用的污染风险.北部和西南部远郊低山丘陵区应适度控制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由于北部区县(延庆、怀柔、密云和平谷)河流密集,并分布有北京市的主要地表水源,故与水体的安全距离对该地区的耕地施用粪便有重要影响;应控制和减少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同时建立滨岸缓冲带来控制畜禽粪便土地利用对水体的进一步污染,以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使用生态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以大连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为例分析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地使用生态适宜性 ,引入了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 ,通过绘制区域的分区位势图来指导区域的规划布局 ,探讨了区域环评中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技术,将邛海流域环境规划的成果及流域的基础信息通过人机交互平台的建立而直观展示出来,提供一个数字化的流域基本信息及规划方案的查询检索平台,利于邛海流域的环境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八门湾为例,利用GIS分析手段,基于Markov预测结果分析,从土地利用适宜性原则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约束条件,运用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域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和模拟。结果表明,防风林、天然林和红树林等天然植被和功能性植被的面积将有所增加;养殖水面、果园和水田等农业生产性用地将有所减少。表明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土地利用进行控制,能够在不影响当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改造规划的多因子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清市土地利用分布为例 ,在完成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适宜性参评因子空间数据库基础上 ,集成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数模型和地块紧凑度模型 ,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控制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土地适宜性多因子空间分析 ,模拟大农业 (耕地、林地、园地 )各目标用地条件下各地块土地使用适宜度 ,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 ,得到单目标土地改造方案 ;再经模型优化和综合比较得出多目标土地利用改造规划可选方案。计算结果表明 ,福清市土地资源中开发改造为新耕地的潜力极有限 ,而用于开发改造新林地和园地的土地尚有226 80km2 和36 34km2 ,为福清市土地利用改造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东北农田畜禽粪便施用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工业基地.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增速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畜禽粪便产生量也快速增加.如何合理处置和利用畜禽粪便对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GIS平台,从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对东北三省畜禽粪便农田施用的适宜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东北三省78.9%的耕地适宜施用畜禽粪便,总面积为211942.7km2,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省的大部分地区.总体来看,与居民区、水体和道路之间的禁施距离,是限制东北三省畜禽粪便耕地施用的关键因子,降雨量差异是影响耕地施用畜禽粪便适宜性地区差异的主要因子.结合适宜施用畜禽粪便的耕地面积和现有畜禽养殖水平,以畜禽粪便排放P2O5为评价指标,36个城市的养殖可发展潜力从四平市超出耕地负荷181.3万头到齐齐哈尔市1120.3万头的盈余,差异较大.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区域还有284.2万头的养殖发展空间,西部地区的辽宁中部和吉林中部近一半城市畜禽养殖量已经超过耕地可承载能力,而典型山区林区的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相对较小(25.2万头的盈余量),应该适度控制和调整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文和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并且从规划方面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三江平原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测定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以及E280值、E250E365和E240/TOC比值,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DO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土壤DOC含量变化明显,土地开垦耕作是导致土壤DOC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湿地土壤的开垦耕作,不仅导致土壤DOC数量的减少,而且DOC的质量也在下降.土壤DOC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R2=0.66),与游离态轻组有机碳的相关性更强(R2=0.84),与土壤重组有机碳呈明显的负相关(R2=0.52).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为规划环评),是指在宏观结构方面及规划布局方面所做的土地利用设计与规划对生态和环保的潜在影响进行的预测性评估。文章从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出发,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讨论了水文模型的分类系统之后 ,论述了当今 (半或准 )分布式水文模型迅速发展的原因 ,展示了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在水文模型研究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工程地质及重要生态敏感点等多项评价因子,从国家(及地方和行业)规定的标准、背景和本底标准、类比标准以及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等方面讨论了评价标准的建立过程。采用多边形法,以所有评价因子的图层叠加后形成的最小图斑作为评价单元,避免了网格法中规则网格的划分不易完全与土地的均质条件及各影响因素的实际分布相符合的缺点。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得的因子权重对每个单元用于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将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与区域建设用地规划作对比分析,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其规划布局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基于上述评价标准的生态适宜性分析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SEA)。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盐渍土改良区耕地土壤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以山东禹城市为例, 进行了盐渍土改良区耕地土壤适宜性评价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Delphi法结合筛选参评因素,用层次分析法(AHP) 确定其权重,建立了土壤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比较空间插值方法后,采用反距离加权(IDW)空间插值技术,获取了研究区土壤适宜性等级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禹城市耕地土壤适宜性总体状况良好,Ⅰ、Ⅱ等级面积占27.24%;Ⅲ、Ⅳ等级面积占45.48%,Ⅴ、Ⅵ等级面积占27.28%。耕地土壤适宜性等级分布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由地势较高的河滩高地向地势较低的洼地过渡,土壤适宜性变差;土壤适宜性等级分布同时受引黄灌溉的影响,在引黄干渠的低洼处,土壤适宜性差。该研究探索了盐渍土改良区耕地土壤适宜性的评价技术方法,对盐渍土改良区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土壤改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AGNPS在我国东南亚热带地区的检验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AGNPS(A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Model)模型所需的水文和地形参数,并通过实地调查及专题制图等手段获取AGNPS模型所需的土地利用、土壤质地及施肥水平等其它参数,最后利用监测降水,实测水文参数、营养盐及沉积物负荷等验证AGNPS模型在我国东南亚热带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环境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技术的不足,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为研究区域,构架常州市环境风险源管理与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在风险源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结合常州市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常州市环境风险源基础信息数据库;整合安全应急处置实时信息系统和常州市环境风险应急系统以及环境风险源基础信息数据库得到常州市环境风险源管理与事故应急处理系统;最后,依托软件开发技术,综合以上系统得到常州市环境风险源评估、安全事故管理与应急处理通用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和GIS的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干旱地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定量研究生态环境调控的理论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它们的结合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时空变化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以及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处理。本文针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问题。提出一种RS和GIS支持下的生态环境调控量化研究方法,包括基于RS和GIS的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量化指标体系、生态环境调控管理模型、调控方案优选与实施。并介绍一个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16.
基于“3S”的红树林资源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论文研究了“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进行红树林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以SPOT和Landsat7ETM+为信息源,经预处理后在GIS支持下进行目视判读和编制工作手图,实地采用GPS实测和目测勾绘修正小班界线,进入林内调查林况因子。结果表明,群落类型调查精度为100%;小班面积平均误差、小班周界平均位移、小班中心位置平均相对位移分别为11.8%、18.3m、13.1%,远小于常规方法(1∶10000地形图目测勾绘)的76.6%、108.7m和274.9%;效率比GPS实测高2.04倍,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方法调查中存在的红树林空间位置和分布境界线定位准确性差、面积精度低,一般航天遥感调查分类精度低和GPS方法效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机动车尾气扩散模型为核心,采用集成微观交通仿真平台PARAMICS和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模拟系统(UTESS)的方法,将交通仿真技术与GIS技术应用到机动车尾气污染扩散模拟中。以广州市为例,给出了该系统的验证过程与应用实例。文章通过模拟道路下风侧接受点逐时的CO与NOX浓度进行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5.1%和15.6%;应用实例采用UTESS模拟路网上空10m高度的CO浓度分布,模拟结果较好的反映了不同路段交通流对CO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udy carried out for controll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SP) in a medium-sized watershed covering 1.47 × 104 km2 in Southeast China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upled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curve number (SCS-CN), nutrient loss equations, and 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model (AnnAGNPS). 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derived from GIS and environmental models, five control division units were generated for NSP control in Jiulong River watershed, namely, controlling unit for soil losses, controlling unit for livestock breeding and soil losses, controlling unit for excessive fertilizer use and livestock breeding, controlling unit for soil losses and fertilizer use, and controlling unit for excessive fertilizer use and soil losses. This study proved that integrating GIS with environmental models can be adopted to efficiently evaluate major sources and contributors of NSP, and identify the critical source areas of NSP, which enables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by further control division units developed through such study fo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induced by NSP in the Jiulong River watersh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9(4): 119–124 [译自: 环境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空间选址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域分异规律和吸引力模型为理论基础,提出基于GIS的城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选址的空间评价模型,利用第三代GIS地理数据库模型Geodatabase实现了该方法.以珠江三角洲某城市为例,将该市划分为46个镇级基本单元,应用情景分析方法生成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2个空间选址方案并进行了空间评价;为了进行对比分析,还构建了传统的费用模型进行了评价,两者结果一致.进一步的空间分析表明,该市医疗废物数量空间分布和密度空间分布和较优方案具有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