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等长度导管在梅毒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梅毒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外周留置针进行输液,研究组采用中等长度导管进行输液,比较两组穿刺前、后生活质量与睡眠障碍评分,统计两组穿刺次数、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穿刺前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穿刺前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穿刺前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的生活质量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穿刺前后研究组睡眠障碍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穿刺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睡眠障碍评分比较,不具有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穿刺后,对照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较穿刺前显著上升,且对照组与研究组的睡眠障碍评分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穿刺次数为1(1,1)次,少于对照组的3(2,4)次,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3(11,14)d,长于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等长度导管在临床麻醉输液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麻醉手术中心的40例急性胆囊炎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20例。A组在超声引导下放置中等长度导管作为静脉输液工具,B组常规放置外周短静脉留置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导管平均更换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麻醉前A组的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的导管平均更换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留置期间,A组的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麻醉中,使用超声可视化技术放置中等长度导管作为输液工具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
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是乳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合理的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然而化疗药物(细胞毒性药物)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的各阶段,影响蛋白质和DNA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同时高浓度的药物所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及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损伤血管,直接造成机械性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痛苦,甚至是恐惧。所以对于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化疗提出了挑战。我科开展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行乳腺癌化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4.
输液疗程3 d以上的住院患者一般选择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置管术,以减少因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害和患者痛苦.目前常用的外周浅静脉置管部位为上肢,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 d[1].采用上肢浅静脉穿刺留置法容易发生阻塞、渗漏和静脉炎,并经常出现非正常拔管,致使留置针留置时间不长,往往达不到规定的留置时间.同时由于老年重症患者长期卧床,身体营养状况差,血管细、弯、滑,可供使用的血管较少,更应注意血管部位的选择.为了寻找重症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的理想部位,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笔者对156例在急诊ICU住院的重症老年患者采用头皮静脉穿刺留置法,并与上肢浅静脉穿刺留置法进行自体对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科从2008年5月开展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经外周浅静脉置管于上腔静脉),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24~85岁,平均54岁,均是肿瘤患者,其中1例需用脂肪乳,1例需用甘露醇,其余患者均需化疗,使用导管为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常承受静脉炎及渗透性损伤的痛苦.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还能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环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从而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由于导管开口于中心静脉,管口周围的血流量比末稍静脉大,压力高,液体容易输注,而对刺激性的药物输注时血管壁不会造成伤害,目前广泛用于临床[1].  相似文献   

7.
反复多次静脉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化疗药物大多刺激性大,如不慎漏出血管,轻者可出现局部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引起皮肤及组织损伤,甚至影响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因此,癌症患者的血管选择非常重要。2006年1~8月,我科在癌症病人静脉化疗过程中,部分采取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途径输注并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2007年8月起将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技术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4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2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52~78岁。均为神经内科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19例,脑  相似文献   

9.
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采用无芯穿针通过插管鞘置入导管[1]。因其操作安全,可留置时间长,它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因化学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置管成功的关键是肘部静脉要充盈,对于肘部静脉较细的患者,穿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指经皮穿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使导管尖端到达中心静脉(上、下腔静脉)的方法[1].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快速扩容、中心静脉给药、术后营养支持、监测中心静脉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然而,如果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不当,将会发生渗血、脱管、疼痛不适等并发症.目前,中心静脉导管的主要固定方法为缝合固定于穿刺点临近部位皮肤,以防止导管脱落及意外拔出.导管固定装置是一种新型固定粘贴材料,主要运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中.我科自2010年1月开展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以来,将导管固定装置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固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采用外周静脉穿刺给药因反复穿刺的机械刺激及局部药物外渗而易导致外周静脉及组织坏死。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可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5天-1年的治疗通道。我科自2003年12月-2005年10月对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导管术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肘前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使导管头端到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PICC置管操作快速、方便;维护简单,不限  相似文献   

13.
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长期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预防周围静脉化疗引起的静脉炎及药物渗漏引起的组织坏死等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0年8月-2003年1月16例肿瘤术后病人,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化疗。结果本组病人16例均回血良好,管道通畅。化疗期间无1例发生药物渗漏现象。留置导管期间2例病人发生穿刺处红肿,1例在置管后1个月时无意中拔出,1例主诉穿刺侧上肢酸胀感,1周后自行缓解。无1例发生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结论掌握好局部解剖位置和穿刺技术可以保证置管成功,严格规范的护理操作和正确的冲管技术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堵塞的关键。PICC方法是一种安全的化疗途径,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中心静脉置管是危重患者输血、输液、静脉内营养支持、给药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的重要诊治措施,适用于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及时调节补液量,控制液体平衡,可使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10%以下。中心静脉置管具有保留时间长、安全、无痛苦等优点,临床运用广泛。在结核病患者中也逐步运用了此项技术,结核病患者病程长、特别是结核脑膜炎患者,每日多次、定时、快速  相似文献   

15.
16.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采用经皮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于上腔静脉的技术。中心静脉置管术现被临床广泛使用,尤其是运用于肿瘤化疗患者。肿瘤化疗患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静脉化疗给药,容易造成外周血管硬化,脆性增加,导致药液意外渗漏的发生率为0.1%~0.6%。对中心静脉置管的固定,临床上多采用缝线固定  相似文献   

17.
肿瘤病人经常需要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多次静脉穿刺后,使末梢静脉穿刺越来越不易操作,给护理工作带来困难,给病人造成痛苦,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方法之一。2001年7月-2005年1月,我科对28例肿瘤患者实施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在通过外周静脉置入特制导管,使药物直接进入较大血管的一种护理静脉输液手法,在临床工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受到医护人员的推崇[1]。PICC能够超长时间的留置于患者体内,对于需要反复静脉穿刺的患者无疑是一种福音。笔者所在科将PICC导管应用于长期化疗患者,进行了如下对比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5年3月入院需  相似文献   

19.
静脉化疗中的血管防护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肿瘤的治疗中,采用静脉给药化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而抗肿瘤药物多为细胞毒制剂或生物碱制剂,长期反复大量使用会对穿刺部位血管产生刺激性损伤,形成化学性静脉炎。这些静脉损伤一方面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另一方面也给护士再次穿刺造成一定困难,使化疗难以顺利进行,所以,化疗时如何加强对血管的防护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肿瘤化疗的疗效、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经过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其头端送入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主要用于需7 d以上静脉补液的患者和需要多次化疗的患者,一般可留置1年左右。置管时间长,感染的机会就增加,感染是PICC置管最严重的并发症。骆小京和康继红[1]报道导管的感染率为3%。因此,导管的感染防治极其重要,本文就PICC导管感染的诊断标准、原因分析、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