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果菜》2012,(9):54-54
有机蔬菜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根结线虫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就是常说的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2.
李烨 《果农之友》2009,(11):24-25
苹果在贮藏期间常发生多种病害,主要可分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于生长、贮藏条件不适或缺乏某种矿物质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则主要是由于采前微生物潜伏侵染或采后伤口侵染引起的,有效地防治这两类病害对苹果的保鲜和增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苗期常见病害主要包括水稻苗期生理性病害和水稻苗期侵染性病害,而水稻苗期生理性病害主要指水稻生理性烂秧病和营养性障碍。育秧期低温阴雨,低温前异常高温,冷后暴晴,温度过高,大风降温及寒流袭击,均有利秧苗生理性病害和苗期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今就水稻苗期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作一简析,并提出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苹果贮藏期病害大体可分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可使果实品质降低甚至腐烂,缩短贮藏寿命,加大养分损耗。  相似文献   

5.
黄瓜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由气候影响和管理不当引起的症状均属生理性病害范畴,如黄瓜"戴帽"现象、"花打顶"、生理性萎蔫、气害等。在黄瓜生产中生理性病害往往难以识别,且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因此,黄瓜生理性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容易错判误诊的蔬菜营养失调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生产中,生产者常把蔬菜生理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混淆,这种错误的判断,往往会因不对症的治疗而延误病情,造成因植株生长受阻导致的死亡减产。正确判断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对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鲜枣贮藏期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鲜枣采后贮藏期间发生的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进行了概述。贮藏期易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包括枣果的酒化、褐变和低温伤害;病原菌在田间的潜伏侵染和采后的伤口侵染是引起枣果贮藏病害的主要原因,其病原菌的种类既有真菌也有细菌。枣果病原菌潜伏侵染的病理机制是今后侵染性病害的研究热点。减少枣果的采后病害可以通过田间综合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和入库前的消毒处理等措施来解决。生物防治是控制枣果采后病害的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生理性病害又称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生长条件不适宜或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影响而造成的生长不良现象。这种病害虽无病原物,不会相互传染,但一旦发生则会造成重大损失。在陕西淳化袋料香菇最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菌丝淡化、烧菌(闷堆)、菌棒黄水、菌棒衰败和畸形菇等。  相似文献   

9.
在日光温室冬春黄瓜生产中,侵染性病害比较容易识别,1-2月份因温室内温度偏低和4-5月份温室内温度偏高,经常发生的生理性病害,却识别较困难,有时误认为是侵染性病害,施药防治无效果,既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又影响了黄瓜的品质。为有效地防治黄瓜生理性病害,笔者将近几年来发生较重的两种生理性病害的症状和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福建省葡萄生理性病害发生较为普遍。生理病害往往为侵染性病害创造发病条件或二者合一,会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现将福建省鲜食葡萄品种容易发生的生理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葡萄果实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种类多,危害重。有生理性病害,也有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如日烧、气灼以及生理性落果等;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灰霉病、穗轴褐枯病、白粉病、霜霉病、溃疡病、白腐病、炭疽病和酸腐病等,近年来病因不明的干梗缩果病发生普遍;葡萄果实病害几乎在各个生育期都有发生,由于果实病害种类复杂,给其防控带来一定困难,正确诊断葡萄果实病害,及时进行防控,对葡萄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每年贮藏的苹果约占当年总产量的15%,苹果在贮藏期间常发生多种病害,发病率一般10.6%~20%,严重的可达30%~50%。苹果在贮藏期间常发生霉心病、青霉病、轮纹病多种侵染性病害,以及水痘病,痘斑病、缩果病、密果病等生理性病害。其中许多病害通过采收前加强田间管理,完全可以预防或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13.
西瓜苗期生理性病害是指西瓜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因为温度、湿度、土壤、光照等环境条件不良和栽培措施不当导致生理障碍而引起的生长异常症状。西瓜苗期生理性病害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导致幼苗细弱、僵化或死苗,并易诱发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且一旦发生,治疗恢复较为困难,常对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西瓜苗期生理性病害防治应以做好预防为主,加强苗期管理,避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迪轩 《蔬菜》2010,(2):26-28
<正>蔬菜采收以后,在分级、包装、贮藏、运输及产品销售等过程中所发生的病害叫采后病害。分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两大类。蔬菜采后品质恶化主要是侵染性病害引起,一般采后腐烂率为10%~25%,高的达30%~50%。防治的关键是搞好预防。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我国柑桔果实贮藏期病原性和生理性病害共25种。根据侵染特性把主要病原性病害分为产后侵染为主和产前产后均可侵染但以产前侵染为主两大类。后一类病害发生比例明显增加是当前贮藏病害发生流行的新动态。近期,我国桔果防腐保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是防腐保鲜技术已经普及,药剂品种结构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基本上与国际接轨,防腐效益显著。文中根据本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平菇畸形菇的产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玲娣  王谦 《食用菌》2006,28(4):63-64
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遭受其他有害微生物的侵染,使其菌丝体或子实体正常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干扰和抑制,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畸形、枯萎甚至死亡等生理、组织及形态上的异常现象,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对此,称之为食用菌病害。而由环境因素引发的病害称为生理性病害。畸形菇是平菇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甚至完全丧失商品价值。这种病害主要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少数是由菌种退化、变异、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果蔬成熟衰老和抗病应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果蔬病害是造成采后损失的重要原因,果蔬病害可分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大量研究表明,采用外源NO处理采后果蔬能够起到较好的防腐保鲜效果。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和作者的研究工作,概述了NO在果蔬保鲜和调控果蔬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总结和展望了NO对果蔬贮藏期间病害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与侵染性病害一样,生理性病害也是薄皮甜瓜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如果防治不及时,同样会给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薄皮甜瓜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作简单介绍,供广大甜瓜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内外鳄梨Persea americana Mill.果实上发现的真菌、细菌及生理性病害;就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侵染流行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番茄生理性病害田间简易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生理性病害是指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缺少某种营养元素、受不良环境条件影响或栽培管理不当,导致生理障碍而引起的异常生长现象。番茄生理性病害在番茄栽培过程中发生较为普遍,并且往往能诱发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因此,及时识别和防治番茄生理性病害是促进番茄生产,提高菜农收益的重要环节。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与试验,将番茄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田间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