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营养状况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49例COPD患者根据其营养状况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再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观察指标包括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结果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组比较,MVV、FVC、PEF、FEV1等反映呼吸肌的指标相差非常显著(P<0.001),且两组在COPD病程同一阶段(肺气肿、肺心病)肺通气功能各值比较也显示营养不良组呼吸肌力等指标比正常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COPD合并营养不良对与呼吸肌有关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道阻力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中的临床应用 ,目前国内文献报道较少。为探讨COPD患者气道阻力测定的生理与临床意义 ,我们对 149例COPD患者进行了气道阻力与肺通气功能测定 ,分析其气道阻力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测定对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 :⑴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慢阻支组 ) 2 0例 ,其中男 18例 ,女 2例 ,年龄 2 8~ 71岁 ,平均 (54 0± 9 8)岁。⑵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慢喘支组 ) 18例 ,其中男 6例 ,女 12例 ,年龄 2 8~ 70岁 ,平均 (4 5 6± 10 0 )岁。⑶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 51…  相似文献   

3.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慢性呼吸衰竭及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探讨应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东莞市人民医院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撤机法撤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撤机。对比两组患者撤机情况、并发症发生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直接撤机成功率(92.50%vs.80.00%)、无创辅助撤机率(5.00%vs.12.50%)、重新插管率(2.50%vs.7.50%)、总撤机成功率(97.50%vs.92.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呼吸机相关肺炎和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能较准确判断患者呼吸功能状态,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撤除时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27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对照组,治疗7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血液淋巴细胞总数(TLC)及T细胞亚群等的变化。结果EN组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IgA、IgG浓度、CD3(%)、CD4(%)及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EN组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IgA、IgG浓度、CD3(%)、CD4(%)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01)。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及时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综合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呼吸困难信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探讨当前COPD患者呼吸困难现状。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东莞市大岭山医院门诊进行诊治的110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困难信念问卷(CBBQ)评分与疾病分期、呼吸困难量表(m MRC)评分、BODE指数等资料关系的分析。结果疾病分期对CBBQ评分具有重要影响,m MRC评分、BODE指数是影响患者CBBQ评分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恐惧活动维度。结论 COPD患者存在恐惧运动与恐惧呼吸困难等呼吸困难信念,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呼吸困难信念的管理,纠正患者避免活动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雷翠芳 《医疗装备》2021,(3):181-182
目的 探讨早期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行无创机械通气(NPPV)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医院行NPPV的64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肺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呼吸功能指标、NP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策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2月机械通气治疗COPD发生呼吸衰竭患者110例,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等治疗,分析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并及时判定COPD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病因,预防医院感染,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110例患者中成功脱机、拔管、康复出院106例,治疗成功率为96.36%;上机时间为(7.2±2.2)d;脱机成功者机械通气前后72h血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经序贯通气(有创通气转无创通气)达到康复,直接脱机93例与无创通气辅助13例脱机前各种临床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浅快呼吸指数(R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心率、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恰当机械通气策略,能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多排螺旋CT肺通气功能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我院将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肺通气功能成像检查,将其作为A组,另取40例健康人员进行上述检查,作为B组,观察2组体检人员的Cvin(最大吸气末异常容积)、Cvex(最大呼气末异常容积)、Cvin%(最大吸气末异常容积占肺总容积百分比)、Cvex%(最大呼气末异常容积占肺总容积百分比)及全肺E/L等指标.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Cvin为(2585.42±735.21)cm3、Cvex为(1238.23±484.42)cm3、Cvin%为(35.76±6.23)%、Cvex%为(24.03±5.33)%及全肺E/L为(6.78±7.48)%,与健康人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肺通气功能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9.
蒋玉明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189-1190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4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PH、PaO2及PaCO2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联合通气模式(SIMV-PSV),观察组采用ASV,比较两组HR、BP、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流速(Exp Flow)、吸气流速(Insp Flow)、呼气阻力(Rexp)、吸气阻力(Rinsp)、呼气时间常数(RCexp)、吸气时间常数(RCinsp)、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结果、撤机成功率和舒适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VT、RR、RCexp、Insp Flow对照组分别为(441±26)ml、(18.5±8.2)次/min、(1.3±0.4)s、(32.6±1.9)L/min,观察组分别为(667±15)ml、(13.2±0.9)次/min、(2.5±0.3)s、(38.4±3.9)L/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204、5.565、20.785、11.578,均P<0.05);舒适度优良率对照组84.00%,观察组9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8,P<0.05)。结论 ASV模式能够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RR、耗氧量及呼吸功,提高VT,操作简单,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Oga  T.  Nishimura  K.  Tsukino  M.  Hajiro  T.  Sato  S.  Ikeda  A.  Hamada  C.  Mishima  M.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04,13(6):1109-1116
Long-term changes in health status have been less evaluate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n comparison to the changes in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 (FEV1). Accordingly, we examined the clinical course of health status as well as pulmonary function in COPD patients, and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in health status and the change in pulmonary function in a 3-year longitudinal study involving 224 patients with COPD. Health status using the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Questionnaire (CRQ) and pulmonary function were measured at baseline and every six months over three years. We used the random effects model for the slopes to estimate the longitudinal changes. A total of 147 patients completed the 3-year study. The dyspnoea, fatigue, and emotional function domains of the CRQ declined slowly but significantly over 3 years (p = 0.001, 0.003, and 0.004, respectively) with a mean decline rate of 0.08/year. This means that it would take about 6 years to reach the minimal important change of 0.5 on the CRQ. The mean decline in post-bronchodilator FEV1 was 60 ml/year. None of the changes in any of the domains of the CRQ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in pulmonary function. We have found that, in comparison to the decline in pulmonary function, health status evaluated by the CRQ declined significantly but very slowly in three of four domains over three years in patients with COPD. Furthermore,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in health status and the change in pulmonary fun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 PEF、 FEV1/FVC)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FVC、 PEF、 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功能、症状及整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与无创正压通气(NIPPV)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PAV或NIPPV通气模式治疗COPD患者各40例,观察并比较不同通气模式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O2、PaCO2)及呼吸力学变化,包括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气道峰压(PIP)和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Ti/Ttot),并计算平均吸气流速(VT/Ti)。结果与NIPPV通气相比,PAV通气时COPD患者的PIP、VT和VT/Ti明显降低(P〈0.05),MV和Ti/Ttotal明显增加(P〈0.05)。PAV组连续3d夜间通气时间大于3h者为65%(26/40),而NIPPV组仅为20%(8/40),显示PAV组夜间连续通气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与NIPPV通气模式相比,PAV通气模式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峰压,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明显增加,通气依存性好。  相似文献   

14.
蔡宗洋 《现代保健》2014,(33):112-1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69例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36.09%(61/169);性别、合并症、住院时间、吸烟、抗生素滥用、侵入性操作、糖皮质激素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卧床、近期感染和营养不良程度不同等在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抗生素滥用史、低蛋白血症和糖皮质激素应用史等是COPD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与滥用抗生素、低蛋白血症、呼吸机辅助呼吸和糖皮质激素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4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稳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分别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暑生活质量,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经面罩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出13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面罩无创通气(BiPAP无创正压通气).结果:治疗24h后两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呼吸频率均明显好转,P<0.05;治疗24h后的PaCO2、PaO2和呼吸频率对比,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24h后的p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治疗3d、治疗7d后的呼吸困难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可快速缓解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换气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三种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的优缺点。方法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PSV组(n=20)、SIMV组(n=20)和NAVA组(n=20),比较三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失败率、再插管率、撤机时间、撤机后并发症、撤机后ICU停留时间等。结果①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2)NAVA组撤机成功率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增高(P〈0.05);撤机失败率和48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撤机时间、撤机后ICU停留时间均比PSV组、SIMV组明显缩短(均P〈0.05);(3)PSV组和SIMV组在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失败率、48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撤机后ICU停留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组在撤机后严重并发症如死亡、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VA模式在COPD患者撤机过程较SIMV、PSV模式更接近生理,撤机成功率更高.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78例COPD患者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药物敏感性测定提示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14.9%,其次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分别是24.8%和28.2%;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阿米卡星、氨曲南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有较高耐药率,为48.5%~74.8%.结论 COPD患者肺部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与年老体弱,广谱抗菌药物及激素应用、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及呼吸机使用有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耐药严重,病死率高,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