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人面神经颅外段与腮腺及其导管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88侧尸体面神经颅外段解剖的观察测量,将面神经分为颌后段与颌前段两部。明确了:①面神经主干、分干、腺内段及腺外段分支的位置、行程和毗邻关系,②腮腺导管与上、下颊支的关系;③寻找面神经颅外段的实用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面神经出腮腺后的各分支情况,为颌面外科和头颈部美容手术等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2例(24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对面神经腮腺外段分支进行解剖观察。结果面神经颞支分支有2~4支,2支型占25.0%,3支型占58.3%,4支型占16.7%;颧支分支有2~4支,两支型占66.7%,3支型占25.0%,4支型占8.3%,其深支从颧大肌上1/2深面进入;颊支分支有2~5支,2支型占12.5%,3支型占50.0%,4支型占20.8%,5支型占16.7%;下颌缘支分支有1~2支,1支型占66.7%;2支型占33.3%;颈支恒为1支。面神经解剖时,咬肌筋膜是辨认面神经各支的重要标志。结论面神经出腮腺的分支和行程关系复杂,了解其分支、行程及其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可以减少颌面外科、头颈部整形和美容手术因神经损伤造成的面肌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测成人腮腺管与面横动脉、面神经及其分支的关系,为颌面部手术提供懈剖学依据,且为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32具,头面部标本64例,采用层次解剖法,暴露腮腺管、颈外动脉、面横动脉、面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测量。结果:腮腺管长度为21.06±9.93mm,外径为4.30±1.58mm,距离颧弓下缘14.11±9.35mm(4.88~25.12mm);副腮腺共有25例,其出现率为39.1%;面横动脉长度为25.27±17.22mm;面神经颊支中62例为双支,占96.9%,仅有2例为单支,占3.1%;面神经颊支大部分位于腮腺管浅面。结论:腮腺管位于颧弓下方,走行于上、下颊支之间,面神经颊支多数分为上、下2支,腮腺管多平行位于其深面;约有三分之一的个体具副腮腺;面横动脉大部分发自颞浅动脉。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的正常层次解剖位置,面神经下颌缘支与面动脉以及面神经颊支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为防止面侧区颌面部手术中造成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40例)成人尸体面侧区进行层次解剖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及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关数据。结果:面神经下颌缘支单干型居多,占57.5%,双干型占27.5%,合干型占15.0%;出腮腺后走行于下颌骨下缘的上方、下方及基本平行,各占65.0%、12.5%、22.5%;面神经下颌缘支经过面动脉的浅面、深面及两支经其浅面或深面夹持或环抱面动脉,然后合成1支者分别占89.5%、7.0%、3.5%。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居多,占57.5%,单干型占12.5%,三干型占27.5%,四干型占2.5%;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颊支占52.3%,位于腮腺导管下方的颊支占47.7%。结论:掌握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的走行,下颌缘支与面动脉的关系位置,颊支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以满足颌面部外科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颞支和下颌缘支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扣下颌缘支的正常层次解剖位置,为涉及颞区扣面侧区的医学整形美容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对18例(36侧成人尸体面侧区及颞区进行层次解剖寻找面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关数据。结果:测量得到面神经颞支及其分支额肌支和眼轮匝肌支与颊弓下缘及眼外眦角的长度;面神经下颌缘支与下颌缘距离值。结论:掌握面神经颞支和下颌缘支的走行及分布,在面侧区及颞区的一些整形美容外科手术操作达到满意的效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第Ⅶ对脑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包含4种纤维成分即特殊内脏运动、一般内脏运动、特殊内脏感觉和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其中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脑桥被盖部的面神经核,主要支配面肌的运动,该纤维成分即构成面神经的颅外段。面神经由茎乳孔出颅后,主干进入腮腺实质深浅两部之间,在腮腺内分支形成腮腺内丛,出腮腺后发出颞支、颧支、颊支、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颊支与腮腺导管的解剖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测分析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及其与腮腺导管之间的位置关系 ,为腮腺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5 0例成人头部标本 ,观测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行程、神经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结果 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多见 ( 60 % )。神经多行于腮腺导管浅面为主 ( 74% )。腮腺导管走行在颊支之间占大部分( 62 % ) ,导管距上颊支垂直距离约 4.73±1 .96mm。结论 面神经颊支多行于腮腺导管浅层 ,与腮腺导管关系十分密切 ,此研究为腮腺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的颅外支有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其中颊支与腮腺、腮腺导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且颊支具有层次浅显、 与其它分支之间存在较多的吻合的解剖特点,因此在腮腺和腮腺区手术、面部除皱术、面神经定位及面瘫治疗中越显其重要性.掌握面神经颊支的局部位置和层次特点使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避免损伤此神经,提高手术质量.本文是对成人面神经颊支的行程和分支类型,以及颊支与腮腺、腮腺导管关系进行解剖研究,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阔筋膜张肌瓣修复上肢的移植存活率和功能重建的满意度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教学用尸体30具(48侧)及完整下肢5侧,对阔筋膜张肌的血供、神经、肌形及髂胫束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阔筋膜张肌星长梭形,长14.5~17.5cm,宽3.6~4.2cm,厚0.8~1.2cm,髂胫束长25~28cm,宽4~7cm,厚0.5cm,由臀上神经下支支配。旋股外侧动脉分支3支型占74%,2支型占24%,1支型占2%;阔筋膜张肌由升支供血占77%,升横支共同供血占23%;升横共干占75%,升横分叉存在4种位置,近肌前缘和深面分叉的横支分支至阔筋膜张肌(12侧),也分出浅皮支(21侧)至阔筋膜皮肤。结论阔筋膜张肌瓣以升支或升横干、降支为肌、皮双血管蒂,带阔筋膜张肌神经、股前外侧皮神经,修复上肢深度烧伤,血运丰富,运动和感觉功能存在。阔筋膜瓣以横支浅皮支和降支为双血管蒂,带股前外侧皮神经,修复无肌肉缺损上肢烧伤,血运充足,感觉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3侧面神经及其分支进行解剖,其中成年人17侧,初生儿6侧;左13例,右10侧。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各分支进行“向中性”分离,同时观察各分支在面神经上,下及总干内的位置与相互关系。本研究可为面神经吻合术、神经移植术和面神经抽搐的治疗等提供面神经显微外科解剖学的有关资料,也填补了面神经解剖学的理论知识。根据我们的观察,面神经分支有三种类型。面神经颅外段有七种分支。我们将面神经分为四个观察单位进行观察,现以I型(88%)为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婴儿腮腺内血管及面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儿腮腺内血管及面神经的解剖特点。方法:采用血管乳胶灌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的方法,观察11例(22侧)婴儿腮腺内血管及面神经的走行与分布。结果:面神经主干距皮肤浅,面神经分支纤细,面神经颊支与面横动脉在腮腺前缘处相邻。结论:在临床上行婴幼儿面神经解剖术时应从面神经主干开始,二腹肌后腹的乳突附丽处是寻找主干的明确标志。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30例面神经的颞面干,它起于面神经的总干,然后分颞支、颧支和颊支。颞支的数目以3支最多,分布型式有分散型、星状型和丛状型三种,以分散型居多数。颧支平均2支,颊支多为本干的直接延续。同时还观察了颞支、颧文的起点,确定其体表位置,并观测了其直径以及与下颌骨髁状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了为腮腺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对31具成年尸体(57侧)腮腺内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如下:下颌后静脉直径5.6±1.0mm。有50侧(87.7%)下颌后静脉位于面神经上、下干(或上、中、下干)内侧;有7侧(12.3%)下颌后静脉位于面神经上干内侧和下干外侧。依据下颌后静脉横过面神经不同部位,又分成若干亚型。其中较为常见者为下颌后静脉在面神经总干分杈点与下干分支点之间的内侧横过(33.3%)。在26具双侧解剖的尸体中,有4例(15.4%)下颌后静脉与面神经关系左、右侧不同。  相似文献   

14.
腰骶干及其周围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骶干及其周围结构的特点,为腰骶干损害的诊治及相邻区域的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资料。方珐:对31具(33侧)成人尸体腰骶干及周围的结构特点进行观察,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1)腰骶干本身变异极大,单独加入骶丛的L5神经的走行方向和毗邻关系与腰骶干基本相同。(2)腰骶干最易损伤的部位是在骶骨翼上缘。(3)探查腰骶干时应注意辨认和处理髂腰动脉。(4)髂腰韧带前方是L4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和交通支的易损点。(5)L4横突距腰骶干和L5神经较远,骨折后对其造成损害的可能性不大。结论:腰骶干本身变异较大,在探查腰骶干时应以单独加入骶丛的L5神经的解剖走行为准。腰骶干、股神经、闭孔神经都有其易损伤部位,探查时应首先探查易损点。  相似文献   

15.
100 cadavers were dissected to study the anatomy of the vagus nerve to ensure precise and efficient surgery. 4 patterns differing in the number of branches were noted in the vagus nerve as it enters the hiatus. Measurements of the levels of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trunks were recorded, the anterior trunk level being slightly lower than Jackson's but the posterior trunk was also lower than the anterior one. In describing the positions of the anterior and pos- terior trunks we used a hexagram division with the esophagus at the center. Most of the anterior trunks were within the anteromiddle space and most posterior trunks in the posteroright space. The hepatic branches were clear in all except 1 cadaver, a success rate higher than in some other series. In general the anterior gastric nerve sent more branches to the stomach than the posterior nerve.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斜角肌间隙内臂丛下干与邻近组织结构及胸1神经干与第1肋的关系,为临床诊治臂丛下干卡压症提供解剖学依据。②方法在21具42侧成人标本上观测臂丛下干与邻近结构的位置关系。③结果在42侧标本的斜角肌间隙内,有33侧在前斜角肌的后内侧存在孤立的肌束,臂丛下干分别从其前下方(23侧)或后上方(10侧)通过;组成臂丛下干的胸1神经干在斜越第1肋前内侧面时部分穿行于骨纤维管内。④结论该肌束的压迫或拱抬均可成为臂丛下干受压的因素之一;组成臂丛下干的胸1神经干在越过第1肋时易受压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正常层次解剖位置,为涉及面侧区和颌下区的外科手术提供临床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30例(共60侧)成人尸体面侧区,进行层次解剖寻找面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关数据。观察了解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分支类型、走行、与面动脉的位置关系以及穿出腮腺处和与面动脉的交叉处的体表位置。结果:面神经下颌缘支为1~2支,以单干型居多,约占58%,大多行于下颌骨下缘上方约占44%,行于骨下缘下方者占5%。未发现面神经下颌缘支不与面动脉交叉,位置均在下颌体下缘上、下方约0.5cm~1cm范围内。面神经下颌缘支经过面动脉的浅面和深面者分别占89%和6%;面神经下颌缘支穿出腮腺处的体表位置分别在下颌角上方和下颌支后缘前方1cm交点附近,面神经下颌缘支与面动脉交处距下颌支后缘约4cm,距下颌骨下缘约1cm。结论:了解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毗邻和行程关系及其与周围结构的重要位置关系,为美容外科及颌面外科手术因神经损伤造成下唇及口角功能障碍提供了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观测了33具(66例)成人尸体标本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分支类型、行程、神经与面动脉的位置关系以及神经穿出腮腺处和与面动脉的交叉处的体位位置。结果:面神经下颌缘支单干型居多,占576%,双干型占257%;合干型占167%;面神经下颌缘支走行于下颌骨下缘的上方者占766%,走行于骨下缘的下方者占234%;分别走行于骨下缘的上、下方15cm范围内;面神经下颌缘支经过面动脉的浅面和深面者分别占926%和74%;面神经下颌缘支穿出腮腺处的体表位置分别在下颌角上方和下颌支后缘前方1cm交点附近,神经与面动脉交处距于颌支后缘约4cm,距下颌骨下缘约1cm。笔者建议:在颌下区手术时,切口应在下颌骨下缘下方2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