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王永光 《中国医刊》2005,40(8):47-49
微创医学体系包括理论系统、临床系统和教育与培训系统[1].在微创医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并真正能够实施微创医学教育与培训体系,是发展微创医学的根本保证和关键因素之一.在实践中,建立微创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则是非常困难的;比起实现微创医学理论在医院中的真正实践则是更为困难,因为其将可能牵涉到整个国家医学教育体系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专科医师培养体系的变革.由于医学教育不能够满足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医学教育改革已经被国家教育部提到了重要议程,实现"以器官或系统教学"的医学教育改革思路已经提出.然而,实现这一改革思路的必要物资条件是在医院内要具有"合并有内科、外科的科室".  相似文献   

2.
微创医学理论体系的推广是发展和不断完善该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如何推广实践,将需要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在一家医院可以按照该理论全面、整体地进行医学模式转变和医院结构体系变革:如临床结构体系上,合并同一解剖系统的内外科病房与门诊进行全面“中心化整合”;医疗流程与管理上,实施新的“中心化阶段性重叠式医疗与管理模式”,从而在医疗上实现“医生围着病人转,方法根据病情选”的新模式,如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基础上建设北京微创医院。这是一种有效和全面验证与实践的途径之一。在目前情况下,绝大多数医院尚不具有在整体上进行医院全面变革的条件,不能全面实践微创医学理论和医院结构体系整体变革。此时,如何推广微创医学理论成为其扩大实践的一个问题。以设立“项目”为手段,通过建立区域内一种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疾病治疗模式,具体实践微创医学理论的“中心化阶段性重叠式医疗与管理模式”,从而寻找出一条验证微创医学理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新途径。本文系统介绍按建“项目”的思路所建立的以消化道出血为基本病,“中心化阶段性重叠式医疗与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新模式一北京消化道出血微创救治项目。  相似文献   

3.
论微创医学理论实践化中的人事架构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光  何兴图 《中国医刊》2004,39(10):45-47
微创医学理论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即从理论的建立到在该理论指导下建立新型微创医院(医院的名称不一定称谓为微创医院,但其实质内涵必须是一个以微创理念为指导、"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主体"、以微创医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心化"的微创临床体系为架构的医院[1]),实际上是对传统医学体系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新洗牌"或重组.理论上,建立该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是建立为微创医学理论和微创医学临床架构系统[2],实践上,实现该体系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微创医学人事架构体系、医院运营管理架构,落实微创医学理论和微创医学临床架构系统.微创医学人事架构体系是客观实现微创临床体系的人员保障体系,也是微创医学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微创、微创外科与微创医学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王永光 《中国医刊》2004,39(1):57-59
[编者按] "微创医学体系"是一个建立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基础上并与该模式充分相适应的新体系.她碰撞着目前的医学模式,有可能对医院的专业分工、科室设置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微创医学"是一个新的概念,已明显有别于现代的单纯"微创"技术.微创医学及体系的概念由王永光医生等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最早提出.  相似文献   

5.
论中心化建设微创医院中的几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创医学体系的最终建立是一个科学创新过程,完整的过程包括系统理论建立和具体实践.在从理论到其实现的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和理顺各方面的关系,统一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发展微创医学、建立新型医疗模式服务,将对于微创医学理论的客观实现、对于理论的实际操作以及微创医学体系的最终实现有重要意义.在从理论走向具体实践过程中,即在微创医学理论体系指导下建立微创医院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对微创医学认识的不同,一定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问题,充分阐明各种关系,将有利于调动全体共同完成这一医学体系的建成[1].  相似文献   

6.
论微创医学指导下构建"民营"医院的思路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永光 《中国医刊》2005,40(11):53-54
医院,任何一家称之为医院的医疗机构都应该按照办医院的规律进行构建与运作.微创医学新局面全面形成的重要前提是其能够在各种所有制医院内应用与实践.在我国现行医疗环境情况下,要达到微创医学理论全面应用,就必须通过改造现有公立医院、改造现有民营医院以及新建医院(公立或私立)的途径来实现.不同所有制下在微创医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微创医院的难度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微创医学体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毛泽东在1930年1月5日写下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不朽的著作,为指导中国革命从弱到强、从失败走向胜利、从局部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到全中国革命的最终成功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微创医学体系从理论建立到实践成功,整个过程是一次社会实践、对医学实践也许是一场变革[1].  相似文献   

8.
一个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积淀,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在人类的知识长河里,终将昙花一现。基于微创观念和微创技术形成的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医学新概念——微创医学理论(2003年,王永光),转眼间已经过了第十个春秋;伴随该理论"应运而生"的医学新刊物--(微创医学》杂志(2006年),也已出版发行了7个年头,可谓"弹指一挥间"!2013年,是"微创医学理论体系"提出并实践的十周年。十年前,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研究通讯》首次发表了"微创医学初探"(2003年)的中文文章,  相似文献   

9.
2004年,在微创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开始了以微创医学为基础和追求、以微创理念为指导、以探索和创新为动力的全面变革,并更名为北京微创医院。其任务和使命在于:在微创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医院整体上的“推倒糊,重洗牌”机制变革,要实现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微创,而不仅仅是单纯地用微创技术去实现对患者生理单一微创的既有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三级综合性医院,1200余员工,900张床位)在由被裘法祖院士誉为"微创医学第一人"的我国学者、本刊执行主编王永光教授所创立的微创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微创医学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结构体系、变革医院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1.
段华 《北京医学》2014,(11):889-892
一个多世纪以前,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曾经预言:“医学干预首先必须尽可能无创伤,否则,治疗效果可能比疾病的自然病程更差”。进入21世纪,以生物医学、器官移植与微创治疗为标志的革命性变革正在创造着现代医学的崭新格局,改变着临床医疗的思维方法。微创理念、微创技术与微创治疗已经广泛融入了外科学治疗的各个领域。正是在微创医疗的强劲东风中,迎来了妇科微创时代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现如今,微创意识已经成为妇科临床的共识,微创诊疗已经深入到各级医疗机构并成为常规项目,以宫腔镜为代表的经自然腔道手术和以传统腹腔镜为主体,与之相互交映的单孔腹腔镜、免气腹腹腔镜、微型腹腔镜、机器人腹腔镜以及经自然腔道等微创手术,正在逐步成为新世纪妇科医师的必备技能。  相似文献   

12.
论微创医学实践中客观问题的决策与决策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创医学理论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1,2],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现实问题.对于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决策,决策依据如何,将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实践的推进和结果,尤其是对于架构调整以及重大问题的决策更为重要,因为其中更牵涉到"人心"的敏感问题.在微创医学实践中,任何一项重要决策,比如中心化分配制度的调整、中心化病区的调整、中心化医疗流程再造等都会对整体推进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的钟声,在满载着收获的幸福中走来;悸动的心,澎湃着一曲笃定昂扬的歌儿,那是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地探索微创医学体系者的铿锵律动!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微创医学理论与实践走出国门的开启之年。微创医学国际化,是微创  相似文献   

14.
微创医学理论在医院内、在医务人员具体临床工作上得以真正实践与应用,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北京微创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已经充分地印证了这一观点,随着医院中心化建设不断实质性推进与深入,所遇到的难题则越来越大,问题的范围也逐渐从医院走向医院上级行政管理机构,走向专业医师培训与教育计划,走向医学生教育的途径与方向等具体牵动传统医院管理、医学教育与培训等实质问题,甚至法律问题。如何继续探索微创医学的实践化,则是我们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必须在更广泛和更宽的空间内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在微创医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微创医学是21世纪的医学!微创医学体系中,微创理念始终贯穿整个医疗实践的全过程,而微创技术则是实现微创理念的具体手段与途径.系统发展和全面应用微创技术是发展微创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仅有微创理念而无微创技术,则无法实现理念;仅有微创技术而不具备微创理念,则最终难于实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主体"的微创医学思想."微创"哲学上的一个相对概念,是贯穿于医学发展整个历史的、始终如一的理念,采用微创技术完成微创化诊断与治疗病人是未来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和最重要的方向之一[1,2].  相似文献   

16.
王永光  杨国利 《中国医刊》2004,39(10):48-49
由中国同济大学、中国医师协会、德国汉堡大学、北京微创医院主办,国家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健康报>及<中国卫生>杂志、<中国医刊>及<中国临床医生>杂志、<医学与哲学>杂志协办,北京微创医院暨同济大学北京微创医院(筹)、同济大学微创医学研究所、同济中德微创技术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事业发展部共同承办的"第一届北京 CBD 国际微创医学论坛暨第三届国际微创技术演示会"于2004年8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论坛有两个会场:主会场在北京长安大饭店,分会场设在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会场与分会场间通过互联网进行音像信息的实时传输.  相似文献   

17.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蓦然回首间,《微创医学》杂志已走过了五个春秋,创下了骄人的成绩,并逐渐成为微创医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充分地展现了我国微创医学技术新进展、新动态、新成就!2010年,微创医学理论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实践化成果。  相似文献   

18.
《微创医学》2021,(1):F0002-F0002,F0004
《微创医学》(CN45-1341/R,ISSN 1673-6575)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专科性学术期刊,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信息研究所主办、同济大学微创医学研究所协办。本刊的办刊方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办刊宗旨推动我国微创医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微创医学理论和诊疗水平,促进学术交流,更好地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服务。  相似文献   

19.
微创医学理论与实践--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光 《中国医刊》2005,40(1):51-53
微创医学(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ine, MIM),作为一新的医学体系[1,2],从理论体系的建立到理论实践的完成[3]是最终实现探索出一种新医学智慧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20.
鼠岁新开,飞雪迎春到! 回首过去的一年,"微创、微创外科、微创医学"概念的争论与研讨依然持续存在,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在不断地得到推广与发展.与此同时,惑解"微创"的声音、反对"微创"的语气也逐渐强劲,作为新生事物的微创医学正面临着经风雨、历寒霜的非常时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