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40倒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确,应用安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春梅  陈建权 《河北中医》2012,34(3):384-386
目的观察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40例加用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40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确,应用安全,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后比较两组NIHS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头穴透刺、普通针刺和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方面对头穴透刺的脑保护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透穴治疗组40例(透穴+药物)、普通针刺组40例(针刺+药物)、药物对照组40例,并采用卒中量表(NDS)对病人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头穴透刺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疗前明显改善,与其它两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穴透刺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5.
谭朝坚  李里  李金香 《中医研究》2007,20(12):50-52
目的:探讨通腑开窍法针刺治疗脑梗死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后(恢复期)伴便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取内关、人中、三阴交等穴,施以捻转提插泻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刺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均用平补平泻法。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难度、便意、总分积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组积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腑开窍法针刺治疗脑梗死后便秘的患者具有良好的通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井穴刺络对针刺治疗急性缺血中风偏瘫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井穴刺络法能否加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偏瘫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将急性缺血中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井穴刺络加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和醒脑开窍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的变化。结果:①Fugl-M 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手臂、腕部、手、脚4部分FMA总分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臂、腕部、脚3部位积分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手指运动功能评分中,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积分评价: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而缺损积分减少值(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及SS-QOL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分比较中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井穴刺络对针刺治疗急性缺血中风偏瘫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主要在改善手指运动功能方面及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药物组,每组各20例;3组均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针刺1组加用传统针刺法,针刺2组加用醒脑阴阳透刺法;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评定,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3组组内比较均能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P<0.01);组间比较,两个针刺组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且针刺2组优于明显针刺1组(P<0.01)。(2)3组组内比较均能明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BI)计分(P<0.01);组间比较,两个针刺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针刺2组优于针刺1组(P<0.05)。结论:醒脑阴阳透刺法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鹰  温屯清  曾亮  周昊  罗全 《中医药导报》2007,13(5):27-28,62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加减合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肾虚痰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予地黄饮子内服,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7例予拜阿司匹林口服,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饮子加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医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综合疗效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Fug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arth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可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感觉能力及生活能力,减轻神经缺损程度,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需要进行溶栓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指南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组间差异明显(P 0.05);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统计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在NIHSS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早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在远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上优于单用阿替普酶治疗。  相似文献   

11.
时晋泰  王中琳  吴宣美 《陕西中医》2021,(12):1783-1785
目的:探究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71)和对照组(n=71)。研究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4.51%,研究组总有效率95.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T、FIB水平、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DS、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NDS评分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联合基础降压药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患者9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自拟养阴平肝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中医证候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13.
头穴透刺结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出血2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头穴透刺结合康复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计算器随机法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结合康复组(A)、康复组(B)、西药对照组(C)。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2.9%,愈显率为75.0%,B组为84.6%,愈显率为69.2%,C组为75.9%,37.9%,A组、B组与C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0.05),A组和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头穴透刺结合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出血临床疗效,降低急性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IL-6、IL-8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探讨针刺对IL-6、IL-8的调节作用。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针刺加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两组治疗药物相同。结果治疗前,两组IL-6、IL-8显著升高,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显著相关性。治疗后,两组自身前后对照IL-6、IL-8的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8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IL-8水平的下降与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IL-6、IL-8在急性脑缺血损伤的病理变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针刺可以促进IL-6、IL-8的调节,有助于改善脑缺血急性期的炎性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透刺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透刺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3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透刺温针灸组)150例和对照组(透刺不温针灸组)150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总有效率优于透刺不温针灸。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针刺方法。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12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发病1星期内针刺比1星期后针刺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针刺选穴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症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症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醒脑开窍组穴和失眠经验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醒脑开窍组穴配合药物治疗,连续治疗8星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会成 《中医药学刊》2010,(5):1113-11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服中药汤剂及配合针灸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7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针灸在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对炎性因子及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浆IL-1β、Hcy、PAF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BDNF、VEG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4周时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4.44%,对照组22.2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而言联合温针灸可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功能,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