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的基础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作物种质资源学是以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理论、遗传变异的同源系列定律和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及社会发展的协同演变学说为基础,依托遗传多样性、遗传完整性、遗传特异性与遗传累积性技术体系,研究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与利用的科学,涵盖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保护、评价、研究、创新与共享服务的理论、技术、管理及其体系。本文构建了作物种质资源学理论框架,对基本概念和特征特性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作物种质资源学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是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方面,是深入挖掘、广泛利用作物种质资源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情况进行了回顾,总结了鉴定评价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完成了近20万份的作物种质资源(约占保存总数的50%)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初步鉴定评价;作物种质资源品质鉴定评价内容涉及面广、鉴定的品质性状变异性大、多样性丰富;提高了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标准化程度。此外还介绍了国际上有关品质性状鉴定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国内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鉴定评价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中国作物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已收集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并在水稻、小麦、玉米、甘蔗、茶叶、油料、花卉等资源的利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在分析云南作物种质资源利用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云南作物种质资源在育种、科研、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利用途径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作物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鉴定评价: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型是作物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后呈现出来的性状,包括形态学、生育期、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作物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经过数千年在世界不同区域驯化利用中的人工选择,形成了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构成育种家选育作物新品种的物质基础。认识和发现作物种质资源表型的多样性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鉴定,特别是培育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下环境的品种,更需在大量种质资源中发掘和利用抗旱、耐热、抗病虫、水肥高效利用等特性的材料。作物种质资源各类表型性状的鉴定需要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多年多点的鉴定可以准确观察鉴定性状的变异水平或表达稳定性,是育种家准确选择和利用性状的重要依据。作物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鉴定主要采用田间鉴定、设施鉴定、仪器分析、感官鉴定的方式。近年来,作物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鉴定已从单一环境、低通量、粗放型鉴定转变为多年多环境、重点性状、高通量精准型鉴定。随着组学技术、智能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物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鉴定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形成作物育种中重要性状准确快速发掘与应用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本文综述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按农艺学和用途可将中国作物分为8大类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饲用和绿肥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和林木作物。汇集了中国作物总计有840种(类),涉及栽培物种1251个和野生近缘植物物种3308个,它们隶属176个科和619个属,这充分说明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物种多样性相当丰富。依据中国作物的类型或变种多和性状变异幅度大,阐明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高效利用、创新、分类和遗传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中国作物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已收集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并在水稻、小麦、玉米、甘蔗、茶叶、油料、花卉等资源的利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将在分析云南作物种质资源利用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云南作物种质资源在育种、科研、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利用途径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学说是关于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发展的理论.一方面,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种植不同的作物或不同类型的作物会导致形成相应的饮食习惯与人文环境;另一方面,饮食习惯与人文环境又会对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产生深刻影响,甚至可以引领其演变.其遗传基础是作物在传播和改良过程中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对彩色营养功能小麦需求越来越大,彩色小麦遗传研究越来越深入,彩色小麦品种越来越多,但我国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家底不清。为了满足国内外对彩色小麦营养遗传育种方面的迅猛需求,本文综述了彩色小麦基因和种质资源育种利用进展,首先介绍了彩色小麦基因来源的种质资源,其次介绍了彩色小麦染色体组及系谱,第三是首次全面总结了我国彩色小麦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的进展。我国近24年来审定了61个彩色小麦品种,其中紫(黑)粒品种50个,蓝粒小麦品种10个,绿粒小麦品种1个,还育成了19个彩色小麦种质新资源,其中近4年是我国彩色小麦品种审定最多的年份。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是我国4大彩色小麦育种和产业化基地。彩色小麦品种大部分来源于彩色小麦和普通小麦杂交,彩色小麦基因主要来自于小麦与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偃麦草、黑麦、赖草等远缘杂交。有48个彩色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4%,4个彩色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18%,4个彩色小麦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超过10 min。针对彩色小麦遗传育种和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建议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要遵循“有差异,就选择;能遗传,可定向;有价值,就保藏;需鉴定,要精准;扬其长,广利用”的基本原则。以上资料将为我国彩色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大量有用信息和基因种质资源,推动我国彩色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物野生近缘种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物野生近缘种将是保证下一世纪粮食充足的重要因素。近30余年来国际国内非常重视作物野生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的研究。我国作物野生近缘种特别丰富,同时受威胁非常严重。因此,加大力度开展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保存技术、种质创新和利用的研究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0.
“九五”期间,国家将“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该计划的完成,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使中国拥有作物种质资源达37万份。跃居世界第二;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的241份优异种质已在当前的作物育种和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并获得“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通过考察,抢救了三峡、赣南、粤北等山区一批珍、稀、优种质和近缘野生植物;五大作物种质资源指纹图谱绘制,重要性状基因的标记,以及库存种质保存理论和方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中国栽培稻和小麦核心种质建立的原则和方法。作物种质特性分布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种质特性分布图的绘制,为种质特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九五”期间,国家将“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该计划的完成,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使中国拥有作物种质资源达37万份。跃居世界第二;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的241份优异种质已在当前的作物育种和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并获得“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通过考察,抢救了三峡、赣南、粤北等山区一批珍、稀、优种质和近缘野生植物;五大作物种质资源指纹图谱绘制,重要性状基因的标记,以及库存种质保存理论和方法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中国栽培稻和小麦核心种质建立的原则和方法。作物种质特性分布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种质特性分布图的绘制,为种质特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总结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近十年来取得的进展,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制定未来发展战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决定于2011年9月召开全国作物种质资源学术研讨会暨遗传资源分会第六届会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评估与核算的维度与要素的分析,提出了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与核算理论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起了包括作物种质资源的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算和质量指数核算、个体核算和总体核算、数量向量核算、质量向量核算在内的多维度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核算体系。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向量核算,首先建立种质资源的账户,以反映资源的增减量,通过作物种质资源的现行市场或既往市场价格构成因素,采取对比法、成本法和收益还原法等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价值核算;作物种质资源的质量向量的核算评估,包括质量因子核算以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具体采用DTOPSIS法进行多效应作物种质资源基准价值核算,运用统计学的方差分析方法和分子水平上遗传多样性相关参数的度量,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体系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评估与核算的维度与要素的分析,提出了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与核算理论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起了包括作物种质资源的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算和质量指数核算、个体核算和总体核算、数量向量核算、质量向量核算在内的多维度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核算体系.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向量核算,首先建立种质资源的账户,以反映资源的增减量,通过作物种质资源的现行市场或既往市场价格构成因素,采取对比法、成本法和收益还原法等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价值核算;作物种质资源的质量向量的核算评估,包括质量因子核算以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具体采用DTOPSIS法进行多效应作物种质资源基准价值核算,运用统计学的方差分析方法和分子水平上遗传多样性相关参数的度量,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建设国家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与生产发展现状,分析建立国家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圃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国家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圃,加快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作物稀有种质资源和野生近缘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项目于2012-2014年已对贵州省21个县(市)进行了系统调查。系统调查的21个县(市)均有少数民族集居,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在世代相传中赋予了当地作物种质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并且,当地的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正因为这种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各异的民族文化,造就了这里丰富的作物稀有种质资源和野生近缘植物。本次调查获得的作物稀有种质资源和野生近缘植物,对作物的分类研究和新品种选育以及商业开发,将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与云贵高原相连 ,具有多样化的地形和亚热带气候 ,农作物类型丰富。本文回顾近 5 0年来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和现状 ,从作物的种类、分类学、评价鉴定利用情况 ,以及同工酶分析等基础研究 ,与中国起源有关的作物野生近缘种反映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广西农作物资源的多样性迅速减少 ,本文对原地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8.
关联分析在作物种质资源分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发掘优异基因资源是作物种质资源分子评价的重要部分,对作物育种尤其是分子育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连锁不平衡(LD)的关联分析是基因发掘也是等位基因发掘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介绍了关联分析的基本理论、策略、特点及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其在作物种质资源新(等位)基因发掘中的发展趋势及展望。可以预见,与传统QTL作图及功能基因组学相整合的关联分析必将大大加快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进程,实现我国种质资源优势向基因资源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种质改良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种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独特的属性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作物种质资源的改良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本试图综合前人成果,对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作物种质资源改良中的应用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棉花种质资源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研究,最终目的是为育种者提供遗传多样性丰富的亲本材料.建国以来,我国在棉花种质资源收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几十年来用于种质资源研究的方法却举步不前,这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不协调.根据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以及当前生产需要,及时调整棉花种质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种质资源研究是今后棉花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