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九峰为今孟河学派之滥觞,其辨治哮病有独到的体会。治病从核心病机入手,提出"伏风"在哮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用药精当,重视扶正补肾,强调培中运土。发时治标、缓时治本,全程序贯,药养兼济,重视瘥后扶正补养,随机应变,法度合辙,为后世临床辨治哮病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探讨奚九一治疗脉管病辨病思想。认为其具体表现为:辨疼痛;辨肢体形态;辨皮肤色泽;辨溃疡;辨坏疽;因邪致瘀,祛邪为先;分病辨邪,分期辨证。  相似文献   

3.
叶青  周洁 《江苏中医药》2014,46(7):16-17
袁灿兴教授对治疗头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辨标重视风邪,辨本多从肝论;临床多采取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并重视兼症的治疗;善用虫类药,借虫类搜剔钻透,使络畅风散,邪去正复。临床验之,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张仲景痰饮学说理论体系及其辨治痰饮病的特点。方法:首先探讨痰饮和痰饮病的本义、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其次是发掘张仲景辨治痰邪的贡献,再次是从张仲景诊籍一则分析其辨治痰饮病的特点。结果:张仲景辨治痰饮自成体系,既重视治疗原则,又注重配伍组方,总以消除痰饮,恢复脏腑气化的生理功能为治疗目的。根据痰饮独特的发病和病因病机特点,张仲景善于运用辛温祛邪大法,同时,兼顾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具体情况采用方药加减。结论:张仲景重视辨治饮邪而忽略痰邪,其辨治痰饮病诊籍的核心内涵是辨证论治。张仲景辨治痰饮来源于实践,升华为理论再指导实践,这是其强大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程志鹏  张继东 《河北中医》2020,42(5):650-653
张继东教授认为,中医、西医治疗慢性胃炎各具优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体现了中医学术的与时俱进;提出慢性胃炎初期主要病机为中焦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调;主张治疗慢性胃炎实证时莫忘保护胃气,使攻邪而不伤正;重视慢性胃炎治疗中情志的调畅和饮食的调摄;强调临床防治慢性胃炎须结合患者先天禀赋及自然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灵台教授肝病用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丹 《河南中医》2009,29(6):545-546
王灵台教授治疗肝病,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治肝实脾,运化中州;注重平衡,调和矛盾;善用石斛,顾护阴液;温病邪伏,透邪外出;治随证变,效亦更方。善用全瓜蒌、大黄、五味子、仙鹤草、酸枣仁治多种肝病。  相似文献   

7.
王海萍  白震宁 《陕西中医》2012,(10):1373-1374
运用中医药疗法对肿瘤手术后并发症进行调治,常能取得较好疗效。白教授对这类疾病的调制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辨虚实分阶段,把握标本缓急;辨别病邪性质,处以恰当治疗;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机转化;重视养正除积,调理脏腑气血。  相似文献   

8.
从脏腑病位、邪实偏胜、疾病发展阶段三方面探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临床辨治本病应定病位,辨脏腑盛衰,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明病机,辨邪实偏胜,从瘀血、气、痰、毒邪论治。分阶段,辨寒热虚实,即病之初期,肝郁热盛,治以疏肝清热为主;病之中期,正虚邪实,治以扶正祛邪为主;病之末期,正气大虚,治以扶正气为主,忌一味猛攻。  相似文献   

9.
李中梓重视经典,立论平正,提出的诸多理论对如今的临床疾病辨治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且在喘病的辨治中亦有独到见解。本文通过对李中梓《医宗必读》《里中医案》二书中辨治喘病的典型医案及相关论述进行总结、整理,以探析其治喘学术特色,主要包含辨证特点与施治特点两方面。辨证上,李中梓指出辨喘尤急,首分虚实;辨喘勿拘于肺,治病求本,重视脾肾。施治上,李中梓认为治实喘攻邪而勿忘固护正气;虚喘补益应予足疗程,勿求速成;治喘重视本元,多用温补,注重病后调摄;重视药物炮制及服药方法。李中梓治喘见解独到,可为现代临床治疗喘病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闵教授在治疗血液疾病中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对脾肾虚弱的补益调理,同时结合壮医药特色补虚治疗及"通龙路"、祛毒邪的方法进行辨治,处方用药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为中医药治疗血液病开创了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朴炳奎治疗乳腺癌的经验。乳腺癌的发生多由正气不足,邪客乳络,或情志内伤,气滞血瘀、邪毒内蕴而发病。肝、脾、肾功能失调是主要病机,痰、瘀、毒是主要致病因素。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注重辨病;综合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注重综合治疗;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注重扶正。临床善用对药和引经药。  相似文献   

12.
杜亚康 《陕西中医》2006,27(10):1261-1262
目的:总结张世峰主任医师治疗杂症的经验。方法:结合典型病案总结其临床经验理论。结论:其经验有四点:重视调补脾胃;久病宜扶正气;毒药攻邪;辨证辨病兼顾。  相似文献   

13.
宋绍亮教授临证中对于抗磷脂综合征合并脑梗死的诊治有独到经验。宋教授认为本病根本病机为邪毒内伏,瘀阻脑络,其中邪毒内伏为发病之关键。治疗则注重在辨病基础上辨证治疗,重视雷公藤的使用,主张清解伏邪,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14.
整理、分析近十年中医辨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相关文献,由春温病伏湿谈起,着眼邪正相争,从发热病的中医治疗经验中归纳"非典"辨治规律,提出中医辨治"非典"当透邪化浊、及时扶正、顾护阴液等多方兼顾,并将分期治疗、分证用药的治疗原则贯穿始终,同时重视饮食、合理调护。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汲取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立足于临床实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证辨治要点作了论述.认为辨证要领为明辨寒热病性,识其错杂转化;区别邪正虚实,分清兼夹主次.临床治疗要把握复法、复方的应用,遣药重视温通辛散和虫类搜剔,注意辨病与辨证的结合及病位所在选药.  相似文献   

16.
辨舌是叶氏《温热论》的重要内容,其有"必验之于舌"之明训。舌诊对辨别病邪性质、病位、邪正盛衰,指导辨证救治都有一定意义。1辨病邪性质温病病因甚多,但归纳起来不外温热类病邪与湿热类病邪,《温热论》辨病邪性质首重舌苔,其论及的舌苔  相似文献   

17.
对于Hunt综合征(亨特面瘫),急性期及时有效的治疗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因此,如何把握这个关键治疗时期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针灸临床辨治本病的重中之重。以辨病、辨病位、辨病性为辨证要点,探讨本病急性期的针灸辨治思路:一方面紧扣急性期属实证、热证的病性特点,于耳后痛剧处行刺络拔罐及雀啄灸以驱邪泻热;另一方面,根据急性期主责于少阳的病位特点,重视循经远取少阳经穴疏风泻热、通经活络以兼顾病位、病性。如此通过针灸早期干预、综合施治,令“邪去正安”、病势大衰则预后自佳。  相似文献   

18.
周学平  汪红 《中医药学刊》2001,19(2):135-136
在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汲取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立足于临床实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证辨治要点作了论述,认为辨证要领为明辨寒热病性,识其错杂转化;区别邪正虚实,分清兼夹主次,临床治疗要把握复法、复方的应用,遣药重视漫爱辛散和虫类搜副,注意辨病与辨证的结合及病位所在选药。  相似文献   

19.
张振千  李忠业 《四川中医》2008,26(11):36-38
咳嗽是肺脏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反应,久咳不愈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相当棘手.咳嗽久治不愈责于外内合邪、正虚邪恋,其病性为正虚邪实,其病位主在肺胃.辨证时从体质分析内因,从内因推求外邪,治疗时应分清邪正虚实,宣通利窍,辨证与辨病相参.  相似文献   

20.
咳嗽变应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是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易迁延反复,中医称为"咳嗽".王成祥教授认为本病多为表里相因,虚实错杂.临床诊断应注意辨邪气属性、辨痰液性质、辨病位;治疗上分清标本缓急,并全程重视疏风散邪,宣降肺气,斡旋中焦,扶正祛邪等治法,使邪去正安,体现了中医病证结合与辨证论治的思想,为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