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3)
<正>"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的确,生活中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提供了鲜活的教育资源。新课改也倡导品德教学要回归学生生活,尤其强调现实生活在儿童品德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所以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生活,品德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让思想品德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一、把学生的生活引入品德课堂教材不是唯一的,它仅仅是我们手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却是我们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34)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主旨是要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参与身边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有关《品德与生活》的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学会正确待人处事方法,正确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学习中,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形式,设计许多教学活动,这样反而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一些教师在课堂中一味讲解课本知识,不关心学生是否理解吸收了这些知识,这样的教学也是没有意义的。本文认为,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必须要把握教学的一个"度",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9)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回归生活"也是这次课程改革中最主要的(或最根本的)改革,是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21世纪世界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在品德教学中我们更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那么,我们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如何做到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呢?一、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的起点教学不能满足于间接的经验和虚拟的沟通,因为知识的建构有赖于既有知识和直接经验的支撑。而品德教育要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学生的体验活动,或者组织模拟活动,引导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3)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挖掘数学知识,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内在内容,捕捉各种"生活数学",勾勒出种种"生活画面",设计层次"生活情境",让"教材"变为"学材",让教师教学有新意,让学生学习有创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0)
在小学教学中设立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课堂回归生活。本文就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生活化进行思考论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6)
地理教学是一门理性的科目,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运用地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学以致用,是当下学生学习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兴趣,这样引入课堂,课堂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可见,生活是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主要途径。正如杜威说的:"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正>一、将学生现实生活引进品德课堂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学《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课时:课前,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6)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8)
<正>"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元素与教学的有效融合。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忽视生活元素的融入,因而英语课堂缺乏"生活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调动起来,对知识的理解也难以深入、到位。为此,教师要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打造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推动教学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