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FIPEC 试验装置对FEP 通信电缆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全尺寸试验研究。通过测试通信电缆在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产烟速率、燃烧增长速率指数及火焰蔓延距离等参数研究其火焰蔓延情况,同时对影响电缆火焰蔓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点火源功率对FEP 通信电缆的火焰蔓延影响较小;电缆的排列方式和热边界条件是其影响FEP 通信电缆火焰蔓延的重要因素。同火源功率下,间隔排列比接触排列的火焰蔓延速度更快,其火灾危险性要大;同火源功率下,在钢梯后增加不燃背板比未加背板安装的火焰蔓延速度要快的多,其火灾危险性要大得多;FEP 通信电缆燃烧性能可达到GB 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的B1 级。  相似文献   

2.
介绍FIPEC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该方法可同时测出电缆或光缆燃烧性能的热释放、产烟特性以及火焰蔓延程度等综合性能,其测试结果更接近电缆或光缆在实际火灾中的燃烧情况。探讨比较FIPEC试验装置与我国现行标准对电缆或光缆燃烧性能的检测,得出结论认为,FIPEC试验方法相比国内现行检测电缆和光缆燃烧性能标准的试验方法是更加具有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其测试更加精确,对燃烧性能等级的评价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3.
从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的必要性出发,详细介绍我国首次发布的国家标准GB 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的编制背景、编制原则、特点及主要内容: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等级、燃烧滴落物/微粒附加分级、烟气毒性附加分级、腐蚀性附加分级。  相似文献   

4.
介绍电线电缆燃烧特点与其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及试验方法。结合GB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和GB/T31248-2014《电缆或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火焰蔓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的试验方法》,对比了新标准分级体系与原有GA306系列标准对电线电缆制品燃烧性能分级要求、试验组合、评价方式、指标范围等方面的异同,介绍新成束燃烧试验方法的测试模式和主要采集参数。以典型常见电线电缆制品为例依据新标准进行了成束燃烧试验,就新旧试验体系下可能获得的差异化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隔离型阻燃电缆的结构及性能:采用创新型的阻燃材料填充及隔离,使得电缆线芯绝缘受到完整保护而难以参与燃烧反应,不仅可满足GB/T 18380.33-2008/IEC 60332-3-22:2000《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3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A类》中成束阻燃A类每米试样非金属材料体积7 L的要求,也能顺利通过国家标准GB 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B1级试验。  相似文献   

6.
参考国内外现有标准,分别采用IEC标准、英国标准和GB 31247对阻燃耐火电缆进行验证试验,对电缆燃烧时的发热、产烟、完整性等指标进行定量分级,评价阻燃耐火电缆的性能,制定新的分级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阻燃电缆中聚烯烃类电缆在产烟速率和产烟总量方面表现较好,PVC类电缆则在热释放速率、热释放总量和燃烧增长指数等指标方面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家标准GB/T 18380.12-2022/IEC 60332-1-2:2015《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 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和GB/T18380.22-2008/IEC 60332-2-2:2004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22部分:单根绝缘细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扩散型火焰试验方法》,对单根电线电缆垂直阻燃性能测试方法进行溯源分析,特别对引燃源及其位置进行详细解读,归纳分析试验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均有各自关于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分级方法,欧盟颁布了建筑材料(或制品)燃烧性能分级方法(EN13501-1),它是对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的一个新发展,它比较科学和系统地对燃烧性能,包括烟密度和燃烧滴落物,进行了分级。  相似文献   

9.
简述我国与欧盟电缆燃烧性能分级体系并分析两种体系的差异,我国分级标准在附加分级上增加了产烟毒性分级。对分级体系中的试验方法标准及其关联性进行溯源分析,明确相关标准间的关联和沿袭。随着耗氧理论的广泛应用,大量传统的燃烧试验数据已被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等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对材料燃烧特性内涵的理解和定义也从仅指火焰蔓延、火焰传播扩展到燃烧过程的热释放速率、热释放量、烟浓度和燃烧生成物的毒性等。因此人们在线缆的阻燃技术开发研究中,除了考虑降低线缆的火焰传播速度外,还同时考虑如何降低燃烧中烟的浓度以及烟气产生的毒性。日前常见的阻燃线缆有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体育场馆超大空间的结构特点,分析影响自然排烟因素以及烟气蔓延情况。介绍烟气流动特征,分析自然排烟系统性能方法,描述了烟气层的相关计算机模拟计算,汇总分析了不同火灾场景条件下烟气蔓延过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烟气蔓延过程中的受力,以双岛式站台为例分析烟气运动情况,根据烟气分布对探测器布局进行合理布置.设置火源功率为2 MW,以FDS模拟烟气运动.选用吸气式探测器类型为FCS-320-TM,采用Ⅰ型管道布置形式,采样孔孔径从远端依次为6.8、5.0、4.2、3.4、3.0 mm.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的国 家,其长隧道数量和长度跻身世界前列。据统计,火灾中85%的 人员死亡是由热烟气造成的,目前隧道中采用较为广泛的排烟系 统有纵向排烟系统、集中排烟系统和横向排烟系统,而针对长隧道 来说,我国广泛采用的是竖井式纵向通风,因此,研究纵向通风与 竖井排烟综合效应下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特性及温度分布规律具有 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1:10 缩尺寸竖井隧道模型,主隧道长度 16.5 m,宽度1.3 m,高度0.65 m;竖井通过排烟横通道与主隧道 连接,排烟横通道设置在主隧道侧面中部,尺寸为1.2 m 长、0.6 m 宽、0.4 m 高;竖井横截面为半径0.6 m 的1/4 圆,高4.6 m。在 竖井隧道模型中开展了一系列油池火实验,选取2 种方形燃烧池 (20 cm×20 cm、23 cm×23 cm)作为火源,设置2 个纵向火源位置 (位置A:火源中心线与排烟横通道中心线距离0.375 m;位置B: 火源中心线与排烟横通道中心线距离1.375 m),7 种纵向通风风 速(0,0.18,0.27,0.35,0.44,0.52,0.69 m/s),定量分析不同工 况下温度分布及烟气逆流长度。研究结果表明:当无纵向通风时, 火焰与隧道地板垂直,且呈轴对称形态;当有纵向通风时,火焰向 下游偏移,且纵向通风风速越大,火焰向下游偏移越明显;当纵向 通风风速为0 m/s 时,由于竖井的存在,火源上、下游两侧烟气温 度分布并非对称,火源下游(竖井侧)烟气温度下降速度较快,与单 洞隧道烟气温度分布明显不同;随纵向通风风速增加,烟气逆流长 度和烟气温度减小,而最大温度偏移距离整体呈增加趋势;当无量 纲纵向通风风速v′<0.19 时,主隧道最大温升△Tmax 与Q2/3/ Hef 5/3 呈正比,而当无量纲纵向通风风速v′>0.19 时,主隧道最大 温升△Tmax 与Q? /(vb1/3Hef 5/3)呈正比,但常数系数均小于Li 等预 测模型中的常数系数;竖井隧道内无量纲纵向烟气温度分布符合 Fan 和Ji 等建立的纵向温度衰减模型,衰减系数k′在1.36~1.63 范围内变化,但其值明显大于单洞隧道纵向温度衰减系数k′;另 外,当火源位于位置A 时,最大烟气温度低于火源位于位置B 时 的最大烟气温度,无量纲纵向烟气温度衰减速度慢于火源位于位 置B 时衰减速度。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Shopping Mall的几种排烟方式,提出保证人员生命安全且能节省造价及空间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利用锥形量热仪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了典型变压器油在3种不同外加热辐射通量下的燃烧特性和烟气危害性。重点对比了凝固点不同的KI25X和KI50X变压器油的燃烧过程和火灾危险性。结果表明,外加热辐射通量和变压器油的类型均会对燃烧特性和火灾危险性产生影响。随着外加热辐射通量的增加,两种变压器油的点燃时间均缩短,HRR、生烟率及CO的浓度峰值随之增加。当外加热辐射通量提高至35 kW/m2时,KI50X变压器油火灾的蔓延速度更快,释放出的毒性气体浓度更大,此时其火灾热危险性和烟气危害性相较更大。  相似文献   

16.
Generation and Transport of Smoke Component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Smoke is a mixture of gases, vapors, and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or aerosols. The nature of the aerosol component of smoke ca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its deposition in the fire environment and in its lethal and sublethal effects on peopl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about smoke aerosol phenomena that affects smoke toxicity: soot generation, fractal structure of soot, agglomerate transport via thermophoresis, sedimentation, and diffusion, agglomerate growth through coagulation and condensation, and the potential for the aerosols to transport adsorbed or absorbed toxic gases or vapors into the lungs. Tables are included for measured smoke yields and 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s, equations and references are provided for the smoke agglomerate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wall loss, and key literature references are provided for adsorption of irritant gases on soot particles and water droplets and the toxicity of nanosize particles.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介绍了舞台自然排烟排烟口面积的计算及排烟口风量计算。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隧道火灾安全体系研究方面的需要,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隧道试验台为对象,进行了比例模型隧道火灾试验,并利用Fire Dynamics Simulator(FDS)软件对该实验在不同纵向风速控制条件下的火灾烟气层沉降速度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通过试验与模拟结果的对比,给出了不同纵向通风速度下,隧道火灾时烟气层沉降速度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烟气分层化临界风速这一概念,为隧道火灾的控制、救援和人员疏散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双层隧道具有空间利用率高,通行量大等优点,但由于顶部空间有限,多采用侧向排烟的方式控制隧道火灾时烟气的蔓延.以某越江隧道为例,采用火灾动态模拟软件FDS,改变排烟口数量、面积、间距,设计6个火灾场景,定量分析侧向排烟口的设置对机械排烟效果的影响.分析各排烟口流量、流速,分析隧道内温度分布、能见度分布.结果表明:在火源功率20 MW、无纵向风条件下,排烟口面积、排烟口开启数量以及排烟口间距都在火灾发生初期对烟气的蔓延起控制作用;提出在排烟口面积为4 m2、排烟口间距为90 m、火灾时开启4个排烟口时,排烟效果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