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希望、应对方式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多重中介效应。方法:选取10~15岁留守儿童381名(男生191名,女生190名;小学生234名,初中生147名),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儿童希望量表(CH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希望、应对方式及生活满意度进行测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结果:相关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的SSRS、CHS、SWLS总分与SCSQ的积极应对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28~0.43,P0.001),与SCSQ的消极应对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r=-0.19~-0.14,P0.01)。通径分析发现,社会支持通过希望、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RMSEA=0.03,GFI=0.99,NNFI=0.98);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中介效应95%水平的可信区间为0.002~0.348,表明存在多重中介效应。结论:本研究提示希望与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在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应对倾向在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流动儿童500人(男244人,女229人;小学生284人,初中生189人;年龄10~17岁),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社会支持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测量,考察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并采用通径分析分析评估应对倾向在其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RSCA得分与SSRS、SCSQ得分均呈正相关(r=0.38、0.42,均P0.01);SSRS得分与SCSQ得分呈正相关(r=0.23,P0.01)。应对倾向在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16.3%。结论: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及应对倾向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发挥积极应对倾向的作用来提升其心理韧性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亲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住院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80例住院早产儿母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早产儿母亲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083,-15.450,-12.377,-8.377;P0.001);本研究80例住院早产儿母亲积极应对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54,6.071;P0.05);住院早产儿母亲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69,-6.271,-7.055,-5.043;P0.001);住院早产儿母亲的坚韧、力量、乐观及心理弹性总分与消极应对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637~-0.868,P0.05),与积极应对得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4~0.807,P0.05)。结论:住院早产儿母亲心理弹性水平较差,且对社会支持利用度不够。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度为影响其心理弹性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可通过社会支持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自我隐瞒、自我表露、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自我隐瞒量表、自我表露指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测量工具对482名大学生的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定,并通过路径分析考察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并不高(36.5±7.4),男生的孤独感得分高于女生(37.4±7.5/35.4±7.3,F=8.25,P<0.01),年级差异不显著(P>0.05)。回归分析显示,自我隐瞒、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和社会支持能有效预测孤独感(β=0.207、-0.218、0.157、-0.380),可解释总变异的37.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我隐瞒既直接影响孤独感,又通过消极应对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孤独感,自我表露仅通过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孤独感。结论:自我隐瞒、自我表露、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孤独感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干预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特点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幼儿教师617名,用幼儿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测查。结果: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得分在幼儿园性质(t=-3.215),收入(F=16.411),职称(F=3.999)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相关分析显示,幼儿教师应对方式2个因子的得分与职业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14~0.37,P0.01或0.001)。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的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因子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38,0.092;P0.001或0.05)。结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存在显著的幼儿园性质、收入与职称差异;应对方式尤其是消极应对方式对职业压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我院110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情况,并根据SSRS得分分为社会支持较低组(SSRS得分均分)及社会支持较高组(SSRS得分均分),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差异,并经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110例患者SSRS平均分为32.05分,并将SSRS总分32.05分患者纳入社会支持较低组,共61例;SSRS总分32.05分患者纳入社会支持较高组,共49例。两组性别、年龄及肝硬化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较低组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均低于社会支持较高组(P0.05)。社会支持较低组心理弹性(各维度CD-RISC评分及CD-RISC总分)及积极应对SCSQ评分均低于社会支持较高组(t=-14.672,-13.856,-15.395,-24.406,-10.247;P0.05),消积应对SCSQ评分高于社会支持较高组(t=21.196,P0.05)。社会支持与CD-RISC总分及各维度评分、积极应对SCSQ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53,0.652,0.677,0.734,0.526;P0.05),而与消积应对SCSQ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45,P0.05)。结论: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积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临床应积极改善患者社会支持状况,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四川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网络行为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以及二者相互影响关系。方法:抽取2所农村中学的2745例初一和高一学生,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分别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自尊和社会支持程度,问卷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网络行为情况,通过非递归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心理健康和网络行为的效应及二者相互关系。结果:心理健康量表平均得分为(2.1±0.7)分,其中学习压力感(2.4±0.9)分、情绪不稳定(2.4±0.8)分、焦虑(2.4±1.0)分三个维度得分较高。长时间上网行为率为32.8%(899/274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越大的青少年MMHI得分越高(β=0.058、0.058,P0.001),男性、年龄越大的青少年长时间上网行为越多(β=-0.171、0.149,P0.001)。SES得分和SSRS得分与MMHI得分负向关联(β=-0.300、-0.263,P0.001),并通过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间接负向影响网络行为(βi=-0.074、-0.065,P0.010)。MMHI得分正向影响长时间上网行为(β=0.246,P0.001);长时间上网行为也正向影响MMHI得分(β=0.008,P0.001),但影响力较弱。结论:农村青少年总体上心理健康问题较轻,网络行为较普遍,心理健康低水平与长时间上网行为互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硕士生特质应对方式在自我接纳与特质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040名硕士生,采用自我接纳量表(SA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特质焦虑问卷(T-AI)评估其自我接纳、特质应对方式与特质焦虑。结果:(1)女生在消极应对方式方面的得分高于男生(t=-2.60,P0.05),城市学生自我接纳得分高于农村学生(t=-2.37,P0.05);(2)自我接纳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r=-0.57,P0.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0,P0.001);特质焦虑得分与自我接纳(r=-0.61,P0.001)、积极应对方式(r=-0.49,P0.001)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8,P0.001);(3)自我接纳直接预测特质焦虑(β=-0.61,P0.001),又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预测特质焦虑(β=0.34,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8%;又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间接预测抑郁(β=-0.25,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5%。结论:硕士生特质焦虑与自我接纳、特质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特质应对方式在自我接纳与特质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太原市3所大学的3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人际信任(t=4.221,P0.001)和支持的利用度(t=-3.375,P=0.001)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t=2.268,P0.05)、社会支持总分(t=2.292,P0.05)在是否婚恋上存在差异;孤独感在年级上存在差异(F=3.17,P0.05);②人际信任总分和社会支持得分存在负相关(R=-0.21,P0.05),和孤独感得分呈正相关(R=0.32,P0.05),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01);③通过逐步回归,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预测孤独感29.6%的变化量。结论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两两呈显著相关,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孤独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孤独量表(UCLA)对菏泽学院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孤独感状况不容乐观,孤独感总得分为(42.12±8.291)分,高分组占64.1%,中间组占20.1%,低分组占15.8%;②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423,P0.001)、与消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r=-0.137,P0.01),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r=0.470,P0.001);③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孤独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效应,积极应对方式解释量为29.66%、消极应对方式解释量为2.947%。结论:家庭亲密度对孤独感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家庭亲密度对孤独感的预测是部分通过应对方式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80后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并以291名1979年及以前出生的个体为对照群体。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451名80后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80后和对照群体的幸福感总分没有显著差异(t=1.21,P=0.23),但比对照群体更多使用消极应对方式(t=-2.08,P=0.04);280后幸福感性别差异不显著(t=0.02,P0.05),但女性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3消极应对和幸福感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幸福感均存在显著正相关;4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总分对80后幸福感均有预测作用,联合解释幸福感28.2%的变异(t=4.14,P0.001)。结论 "80后"群体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7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均值3(t=28.18~56.42,P<0.001),并在人性与爱(4.17±0.54)、正直与勇气(4.13±0.52)、正义与合作(4.00±0.54)3个维度上得分较高,在自我管理与谦逊维度上得分较低(3.62±0.57);2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城乡两个变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性别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3.067,P<0.01);除自我管理与谦虚这一维度外,其它维度在年级上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F=3.060~11.210,P<0.05);3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r=0.283~0.380,P<0.05)、领悟社会支持(r=0.210~0.311,P<0.05)存在极其显著正相关,正直与勇气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r=-0.098,P<0.05);4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对积极心理品质总均分及各维度均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正直与勇气、人性与爱、正义与合作、灵性与超越、积极心理品质总均分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对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及总均分的累积解释度为9.5%~19.2%。结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良好;积极应对方式与领悟社会支持对积极心理品质有一定正向预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对积极心理品质有一定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独父母的心理弹性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6个城区的失独父母422名,使用基本信息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和失独相关信息,采用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RTSCA)、多维度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量心理弹性、主观社会支持和客观社会支持水平。结果:RTSCA总分与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和失独时间正相关(r=0.12、0.13、0.15,P<0.05或P<0.01);MSPSS中的家庭、朋友、其他支持维度得分和SSRS中的客观情感支持维度得分均与RTSCA总分正相关(r=0.32、0.30、0.23、0.14,P<0.001或P<0.01)。控制了失独相关变量和人口学变量后,家庭支持维度得分正向预测RTSCA总分及内控性、应对能力、乐观性和接纳性维度得分(β=0.20、0.14、0.17、0.15、0.22);朋友支持维度得分正向预测RTSCA总分及内控性、乐观性和支持利用能力维度得分(β=0.14、0.14、0.16、0.19)。结论:失独父母的心理弹性与自身人口学特征和社会支持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幼儿教师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中文版(WHOQOL-BREF),对贵州省403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未婚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已婚幼儿教师(t=-5.43,P0.001),公立幼儿园教师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私立幼儿园教师(t=3.30,P0.01);幼儿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的婚姻与幼儿园性质差异;②高社会支持组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组(t=5.67,P0.001);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及总分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结论幼儿教师社会支持各维度中主观支持是预测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为进一步研究和提升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孤独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医学生教育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手机依赖指数(MPAI)、UCLA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9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的MPAI平均得分为(42.82±11.30),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得分(t=1.975,P0.05);农村学生得分要高于城市/城镇学生得分(t=2.056,P0.05);不同年级及专业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生MPAI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孤独感呈正相关(r=0.31,0.29;P0.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不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表明,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10.8%。结论:孤独感、消极应对方式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孤独感能够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层公务员的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的相关因素。方法:在甘肃省某市12个乡镇招募基层公务员300名,使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意向量表(ISC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量表(SSRS)、专业心理求助自我污名量表(SSOSH)进行评估。结果:受教育程度为大专者的ISCI得分高于硕士及以上者(P<0.001),收入水平越高者ISCI得分越低(均P<0.05)。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积极应对得分、SSOSH得分与ISCI得分正向关联(β=0.39、0.25、0.42),年龄、客观支持得分与ISCI得分负向关联(β=-0.36、-0.29)。结论:基层公务员中女性、采用积极应对、污名化水平越高越倾向于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年龄越大、客观支持水平越高越不愿意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6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78例脑瘫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脑瘫患儿父母PTGI总分为(59.68±9.83)分,处于中等水平;高分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及积极应对得分高于低分组(t=4.073~7.928,P0.05);高分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低分组(t=3.725,P0.05);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253~0.476,P0.05);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总分与消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性(r=-0.208,P0.05)。结论:脑瘫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社会支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与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208名精神科护士作为研究组接受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测查,研究其压力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能力的特点。结果①不同压力应对方式的护士,积极应对组在领悟社会支持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消极应对组(t=10.12,P0.001);②研究组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和压力应对方式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67,P0.001);③不同学历的护士其压力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12.63,18.14;P0.01),学历越高,个体压力应对方式越积极,其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也越强。结论高领悟能力有利于精神科护士塑造更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留守妇女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留守妇女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河北省选取留守妇女341名,用农村生活满意度问卷(CL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单个施测。结果:受教育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的留守妇女,其CLSQ得分越高(均P0.05)。留守妇女的CLSQ得分与SSRS得分、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33、0.31,均P0.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留守妇女的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1.77%。结论:留守妇女的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密切相关,留守妇女获得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其采用更积极的应对方式来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社会支持、就业评价与大学生焦虑状况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价问卷(SSRS)、自编就业认知评价问卷、状态焦虑特质量表(STAI)对325名大学生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 ①男、女生在积极评价、中性评价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t=-2.229,-1.979;P<0.05),在特质焦虑维度上也有显著差异(t=-2.726,P<0.01);②消极的就业评价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214,0.287;P<0.001),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状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142,P<0.001;r=0.123,P<0.05);③社会支持、积极的就业评价对大学生焦虑状况有显著的联合预测作用,其中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焦虑状况有极显著的预测效应(β=0.254,P<0.001;β=0.176,P<0.05).结论 大学男生比女生对就业有较低的积极评价和中性评价,而特质焦虑得分高于女生.客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与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呈正相关;消极的就业评价与大学生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就业评价能够很好的预测大学生焦虑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