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介绍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肝细胞体外温孵法、离体肝灌流及器官组织切片法。其中,肝细胞体外温孵法是当今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的热点,对新药研究与开发及正确指导临床合并用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将对其进行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大鼠肝微粒体代谢酶P450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六味地黄丸、西咪替丁和苯巴比妥钠给大鼠灌胃。连续7d后,腹腔注射非那西丁。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样,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探针药物非那西丁的浓度,估算比较其探针药物的t1/2。结果:生理盐水组、西咪替丁组与六味地黄丸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1);苯巴比妥钠组与六味地黄丸组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大鼠肝微粒体代谢酶P450活性在六味地黄丸作用下会得到一定增强,但对大鼠的实验结果是否适用于人体,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肿瘤新药对甲基苯磺酰胺(PTS)肝代谢过程中对大鼠CYP3A2,CYP2D1,CYP1A2的影响,P-糖蛋白抑制剂对PTS代谢的影响,PTS合并用药时的代谢变化。方法♂Wistar大鼠分组ip苯巴比妥,酮康唑和维拉帕米连续给药3 d后肝灌流PTS 25μmol·L-1,比较空白组与各处理组PTS代谢变化。♂Wistar大鼠分组ip PTS 33和99 mg·kg-1·d-1连续给药4 d后分别肝灌流CYP3A2,CYP2D1底物右美沙芬和CYP1A2底物非那西丁。比较空白组与PTS处理组对CYP3A2,CYP2D1,CYP1A2活性的影响。体外实验右美沙芬40μmol·L-1和非那西丁20μmol·L-1与不同浓度的PTS在空白微粒体中温孵。PTS与不同浓度依托泊苷(VP-16),氟尿嘧啶(5-FU)在空白微粒体中温孵。结果苯巴比妥诱导组PTS代谢加快,酮康唑组代谢减慢。右美沙芬和非那西丁代谢在温孵反应中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别。依托泊苷体外实验中抑制PTS代谢达50.7%,氟尿嘧啶对PTS代谢没有影响。结论大鼠原位肝灌流是良好的整体器官药物代谢模型,是体外实验有力的补充。PTS大鼠肝代谢与CYP450相关。PTS代谢不影响CYP3A2,CYP2D1,CYP1A2活性。P-糖蛋白抑制剂不影响PTS在实验条件下的代谢。合并用药的依托泊苷对PTS肝代谢有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藏药余甘子鞣质部位对大鼠肝微粒体代谢酶P450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ocktail”探针底物与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通过HPLC同时测定6种探针药物氨苯砜、氢溴酸右美沙芬、香豆素、非那西丁、氯唑沙宗、甲苯磺丁脲的代谢消除率,评价余甘子鞣质部位对P450酶中CYP3A4、CYP2D6、CYP2A6、CYP1A2、CYP2E1、CYP2C9亚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余甘子鞣质部位对P450酶影响较小,CYP3A4,CYP1A2的IC50值超过200μg·mL-1,CYP2C9的IC50值超过500μg·mL-1。结论:藏药余甘子鞣质部位对肝P450酶活性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5.
表小檗碱是黄连中一种主要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多种重要的药理活性。该实验利用体外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采用LC-MS/MS分析鉴定表小檗碱体外大鼠肝微粒体(RLM)共孵育后的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通过同时测定美托洛尔、氨苯砜、非那西丁、氯唑沙宗、甲苯磺丁脲的含量变化,评价不同浓度表小檗碱对大鼠肝微粒体CYP2D6,CYP3A4,CYP1A2,CYP2E1,CYP2C9亚型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小檗碱在大鼠肝脏可发生Ⅰ相和Ⅱ相代谢,从表小檗碱的大鼠体外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鉴定出2个Ⅰ相代谢产物和3个Ⅱ相代谢产物;表小檗碱对肝脏CYP2D6酶呈显著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5.22μmol·L-1,而对CYP3A4,CYP1A2,CYP2E1,CYP2C9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提示表小檗碱可能存在基于CYP2D6酶的药物相互作用。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表小檗碱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杜乐梅  付淑军  吴增光  胡鹏  刘昌孝  何新 《中草药》2019,50(23):5760-5766
目的基于体外代谢模型对黄独素B的代谢稳定性、主要CYP450代谢酶表型及其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黄独素B分别在人肝微粒体(HLM)和大鼠肝微粒体(RLM)中共同孵育,采用UPLC-MS/MS检测孵育液中剩余的黄独素B含量,分析其在HLM和RLM中的代谢稳定性。利用10种重组人CYP450酶(1A1、1A2、1B1、2A13、2A6、2B6、2D6、2C9、2C19、3A4)分别与黄独素B共同孵育,确定其代谢酶表型,结合大鼠离体肝灌流模型对黄独素B的主要代谢酶表型进行确认。此外,分别对HLM和RLM孵育体系中的黄独素B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分析,考察黄独素B在HLM和RLM中代谢产物的区别。结果在HLM和RLM中,黄独素B的转化率分别为37%、59%,经HLM和RLM代谢的体外半衰期(t1/2)为97.4、52.3 min,推算得到的HLM和RLM中的固有清除率(CLint, in vivo)为8.23、23.9 mL/(min·kg),肝清除率(CLh)为5.89、16.8 mL/(min·kg),由此可知黄独素B在RLM体系中的代谢转化速率较HLM中快。黄独素B体外代谢酶表型结果可知其I相代谢是由多个CYP同工酶介导的,包括3A4、2C19、2C9、1A13及1A1,其中CYP3A4对黄独素B的代谢起主导作用;肝灌流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酮康唑给药剂量的增加,对肝脏中CYP3A4的抑制作用增强,黄独素B在肝脏中的代谢减少,在灌流液中的剩余量增加,印证了CYP3A4对黄独素B的代谢作用。此外,2种肝微粒体孵育后的黄独素B都只产生了1个代谢产物(M1),为黄独素B去甲基化产物。结论黄独素B在RLM中的代谢转化速率较HLM中快。黄独素B的主要代谢酶表型为CYP3A4,其在HLM和RLM中产生的代谢物均为去甲基化产物。  相似文献   

7.
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参与人体许多内,外源性物质(包括药物)的分解和代谢,本文综述了P450酶系在体内的分布。结构。功能成分,命名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在大鼠肝微粒体系统中的代谢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离体和整体实验来研究川芎嗪(TMPz)代谢转化过程,探讨参与TMPz代谢的CYP450亚酶,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TMPz的UV-HPLC检测方法,测定大鼠血浆和肝微粒体温孵液中TMPz及代谢产物,分析TMPz代谢消除率与各诱导和抑制剂之间的相关性;Nash法测定肝微粒体温孵液中ERY N-脱甲基酶活性,探索其与代谢物生成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测定DEX,Ket在体诱导或抑制后,大鼠血中的TMPz药物浓度,计算和比较药动学参数。结果:特异性CYP3A诱导剂DEX组中TMPz代谢物生成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主要诱导CYP2B的PB,β-NF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强效的CYP3A抑制剂Ket则显著抑制TMPz的代谢;TMPz的代谢速率与CYP3A的特征性ERY N-脱甲基反应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在体诱导或抑制后TMPz的药动学参数中DEX组的CL(s)大于对照组,t1/2小于对照组;而Ket抑制的CL(s)小于对照组,t1/2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3A是介导TMPz生物转化的CYP450亚酶,川芎嗪与CYP3A酶抑制或诱导药合用可能存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考察芦荟大黄素在大鼠肝微粒体外代谢的主要条件,研究CYP450酶对芦荟大黄素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只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苯巴比妥钠组,对空白对照组(0.5%CMC-Na溶液,10 ml/kg,ig)和PB组(苯巴比妥钠,75.0 mg/kg,ip)进行大鼠肝微粒体的诱导和制备,再将芦荟大黄素与大鼠肝微粒体进行体外孵育代谢,-80℃终止反应,三氯甲烷提取样品。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HPLC-FLD)测定芦荟大黄素含量,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70:30),激发波长435nm,发射波长515nm。结果:测定方法专属性,回收率高,日内和日间精密度良好,稳定性好满足生物样品检测要求。以芦荟大黄素代谢消失率计,在肝微粒体蛋白浓度为01.0mg/ml范围内成线性增加趋势,1.01.0mg/ml范围内成线性增加趋势,1.02.5mg/ml趋势不明显;孵化时间02.5mg/ml趋势不明显;孵化时间030min成线性增加,且高于60%。芦荟大黄素代谢消失率随其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达到一定浓度后成降低趋势。芦荟大黄素低、中、高浓度在PB、CMC-Na肝微粒中代谢消失率比较均为PPB-CMC-Na<0.01。结论:芦荟大黄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体外代谢具有酶促动力学特征,CYP450酶对芦荟大黄素的代谢起促进作用,苯巴比妥钠诱导的CYP450亚型酶参与了芦荟大黄素的代谢。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5,(5)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在体外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型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丹参注射液分别与5种CYP450亚型酶(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3A4)的特异性探针底物非那西丁、甲苯磺丁脲、奥美拉唑、右美沙芬与大鼠肝微粒体进行孵育,采用UPLC-MS/MS法测定对应5种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4-羟基甲苯磺丁脲、5-羟基奥美拉唑、右啡烷、N-去甲右啡烷的含有量并计算其IC50。结果丹参注射液对CYP1A2、CYP3A4的IC50值均大于100μg/m L,对CYP2C9、CYP2C19和CYP2D6的IC50值分别是3.32、16.44、0.30μg/m L。结论丹参注射液对CYP1A2、CYP3A4没有抑制作用,但对CYP2C19和CYP2C9分别有弱和中等抑制作用,对CYP2D6表现出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调血脂药物及其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 述。结果 由于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针对调血脂的治疗靶点,也有许多药物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结论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较为有效、不良反应较小的调血脂药物仍为他汀类药物,因此开发针对多靶点的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 的调血脂药物对于广大医药工作者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宁青  韦英杰  王丹丹  贾晓斌  谢林 《中草药》2015,46(8):1231-1236
根据相关研究及国外有关文献资料,对斑马鱼药物代谢的实验方法、代谢类型及适用性进行归纳和总结.斑马鱼较成功地模拟了哺乳动物I相代谢、II相代谢、肠道菌群代谢及多途径整体代谢,适用于微量单体化合物及其组合物的在体代谢研究,有利于代谢产物的简单、高效富集,具简单、高效、低成本、化合物用量少(毫克级)等优势,是一种早期、快速预测微量成分在体代谢的极具前景的模式生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眼部给药需综合考虑药物在眼部的吸收、分布、代谢及药物的生物化学特征,以改善药物的生物药剂学特性,使药物按预想的途径更准确地进入靶区受体部位。本文对近年眼科给药新剂型,如胶体给药系统、凝胶给药系统、植入剂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4.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中草药》2006,37(5):641-647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将中药或天然药物经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或单体采用不同的载体制成的制剂,能直接定向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内。按载体分类综述了近年来的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等几类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此外,由于中药对肠道疾病的特殊作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也是中药靶向给药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试探阶段,目前的研究大多数以天然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而用中药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及复方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靶向给药系统是中药制剂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温敏凝胶释药模式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敏凝胶因具临界相转变温度而被作为能达到定点、定时、定量释药目的药物控释体系的载体之一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随着温敏凝胶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其释药模式及机制被不断提出和发现,不同释药特征的释药模型也相继建立。温敏凝胶释药模型、模式及机制的研究透彻将使温敏凝胶在医药、生物等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多成分药物代谢可以界定为以多成分中各成分间转运蛋白及药物代谢酶相互影响为核心,以多成分同时测定为原则,以多成分环境影响每一成分代谢变化为重点的研究方向;完全区别于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研究。多成分药物代谢学术思想创新在中医临床药学研究中贯彻,将中医临床药学的整体辨证思维与药物代谢化学的具体分子思维结合,通过多成分间相互作用及其动态过程的阐述,可从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角度证明多成分药物代谢与中医临床药学的密切关联。因此多成分药物代谢可发展成为中医临床药学研究的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枳实为传统中药,具有兴奋或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胃肠道及心血管类疾病。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活性组分之一,量较高。讨论了枳实中二氢黄酮类成分体内外吸收代谢以及对其他药物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其功效机制以及药物配伍时的相互作用,为提高枳实活性成分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Drugs and other chemicals that do not occur in mammalian systems are metabolized by a wide variety of enzymes. Reactions catalyzed by these enzymes have been classified into two general phases. Phase I reactions include oxidations, reductions, and hydrolyses, whereas Phase II reactions are broadly defined as conjugation reactions and include glucuronidation, sulfation, acylation, methylation, and conjugation with glutathione. The mechanisms of these biotransformations are outlined to demonstrate how both non-toxic and toxic metabolites are produced. The mammalian metabolism of acetaminophen, a widely used mild analgesic, and R-(+)-pulegone, the major constituent terpene of pennyroyal oil, will be discussed to illustrate specific features of mammalian drug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19.
孙欣光  张洁  庞旭  陈晓娟  张涛  刘曙晨  余利岩  马百平 《中草药》2020,51(11):3078-3089
黄酮苷是自然界中多种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癌、抗氧化及抗菌活性等。根据苷元与糖的连接形式,黄酮苷又可以分为黄酮O-苷和黄酮C-苷。黄酮苷在体内的代谢主要以胃肠道水解和肝脏代谢为主,胃肠道中水解葡萄糖、木糖、鼠李糖等糖基产生次生苷或苷元,肝脏则主要对入血的黄酮苷或苷元进行葡萄糖醛酸化、甲氧基化等II相代谢反应。对常用中药淫羊藿EpimediiFolium、甘草GlycyrrhizaeRadixetRhizoma、黄芩ScutellariaeRadix、陈皮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大蓟Cirsii Japonici Herba、知母Anemarrhenae Rhizoma、葛根Puerariae Lobatae Radix等的黄酮类化合物体内代谢及体外肠道菌群转化进行综述,并对其代谢规律进行总结,以期明确黄酮苷的体内代谢规律,为科学阐释以黄酮苷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发挥药效的体内物质基础及基于黄酮苷体内代谢产物的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近年来红细胞(RBC)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评述。结果与结 论RBC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后,能把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包载到细胞内,制备成载药RBC,载药RBC作为新型给药系统,比其他药物载体有许多优点,有深远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