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病情况及其与哮喘控制的相关性。方法对6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首诊时及规范治疗三月后完成自设问卷、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评分量表(HADS)和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调查问卷。结果治疗前有抑郁焦虑情绪患者比例高,治疗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者明显降低(P〈0.01);规范治疗后ACT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ADS评分与ACT评分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常见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抑郁量表(HAMD)选取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98名,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非心理干预两组,对治疗前后HAMA、HAMD量表评分及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中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评分、ACT评分、FEV1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干预组患者的HAMA、HAMD量表评分、PC及NC评分、ACT评分与干预前及非干预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理干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HAMD量表评分、PC及NC评分、ACT评分、FEV1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HAMA量表评分及ACT评分在常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有助于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舟山海岛地区成人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本地区哮喘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舟山医院门诊及住院的确诊为成人支气管哮喘的2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问卷调查形式,用哮喘控制测试(ACT)评估患者控制水平,根据ACT评分≥20分将患者设为哮喘控制组(131例),<20分为哮喘未控制组(158例)。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特征、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情况及ICS用药的依从性,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 289例患者中,达到哮喘控制状态131例,哮喘控制率为45.3%,ACT评分为(18.10±6.06)分。哮喘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比较,居住地、职业、合并症、发病季节、ICS治疗及ICS用药依从性与哮喘控制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BMI、文化程度、病程、吸烟、诱发加重因素(食用海鲜)及遗传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舟山海岛地区成人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仍未达到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理想目标,应针对影响哮喘控制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本地区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门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104例,患者填写ACT表,上午进行肺功能测定,分析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与A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T评分<20分患者与ACT评分≥20分患者FEV1%pred分别为(62.22±15.91)%和(89.85±1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V1%pred<60%患者、60%≤FEV1%pred<80%患者及FEV1%≥80%患者的ACT评分分别为(9.62±3.52)、(15.91±3.12)、(20.59±2.31)分,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657,P<0.01).三者间两两比较,P值均<0.05.ACT评分与FEV1%pred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20,P<0.01).结论 ACT评分与患者的FEV1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肺功能测试的补充,有助于指导哮喘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止喘颗粒治疗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支气管哮喘慢性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止喘颗粒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平喘对症等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止喘颗粒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ACT评分和生活质量改变,观察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CT积分及哮喘发作控制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的疗效,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喘颗粒治疗缓解期肾阳虚型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症状,控制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减缓疾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芳香温通中药罩鼻疗法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慢性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鼻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平喘对症等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芳香温通中药鼻罩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ACT评分、生活质量改变情况和一年内哮喘复发情况,观察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CT积分、哮喘发作控制和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的疗效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芳香温通中药罩鼻疗法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鼻塞、流涕及过敏等症状,减少复发次数,从而减缓疾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互联网医疗对支气管哮喘儿童防治效果。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德州市某医院进行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互联网医疗,比较2组儿童出院后3、6、12个月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ICS治疗依从性评分、肺功能指标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4岁支气管哮喘儿童病例9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7、48例,2组儿童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6、12个月观察组ACT评分、ICS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儿童不同时间点ACT评分、ICS治疗依从性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ACT评分下降(P0.05)。出院后6、12个月观察组FEV1、PEF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儿童随着出院时间延长FEV1、PEF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互联网医疗对德州市支气管哮喘儿童具有很好促进治疗效果,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诱导痰白细胞分类计数、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测试(ACT)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哮喘组),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4例(对照组).测定对照组空腹血清hs-CRP和哮喘组经甲泼尼龙治疗5~7d前后的空腹血清hs-CRP.超声雾化4.5%氯化钠获取诱导痰,分别计算对照组、哮喘组治疗前后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巨噬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测定对照组、哮喘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哮喘组进行ACT评分.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血清hs-CRP与诱导痰白细胞分类计数、肺功能指标及ACT评分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CRP和诱导痰EOS%评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炎性反应水平的效能.结果 哮喘组有2例患者诱导痰失败排除本研究.哮喘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8(2.12~11.12)和1.48(1.03~4.81) mg/L比3.40(2.02 ~ 8.91) mg/L,H=18.939,P< 0.01],哮喘组治疗前血清hs-CRP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治疗前,哮喘组血清hs-CRP与诱导痰EOS%呈正相关(r=0.849,P=0.000),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负相关(r=-0.617,P=0.000;r=-0.559,P=0.002;r=-0.398,P=0.036),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511,P=0.005).血清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hs-CRP与诱导痰EOS%、肺功能、ACT评分具有良好相关性,是评价支气管哮喘系统性炎性反应水平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6,(6):796-797
目的评价延续护理对院外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1天及出院后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哮喘控制情况(ACT)以及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ACT、生命质量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ACT得分、生命质量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实行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症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联合小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FeNO)水平及反流体征评估量表(RF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7~2019-07我院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儿6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试验组(n=30)、对照组(n=30)。两组均予以哮喘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采用法莫替丁+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反流体征严重程度(RFS评分)、哮喘症状评分、痰嗜酸粒细胞(EOS)水平、FeNO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RFS评分、哮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痰EOS水平、FeNO水平、血清IL-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小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儿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反流、哮喘症状,降低呼吸道炎症水平,且不影响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和肺通气功能。[方法]对入选的无其他心肺疾病、糖尿病和职业病的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单纯支气管哮喘组(单纯哮喘组)和合并变应性鼻炎组(鼻炎组)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问卷形式调查哮喘控制情况,以肺功能仪测定肺活量(VC)、一秒呼气/用力肺活量(FEV1%)和最大分钟通气量(MVV),建立个人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鼻炎组126例,占45.8%,其发作频率、近1年住院次数和每次住院天数均高于单纯哮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控制测试分值差于单纯哮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炎组VC、FEV1%和MVV均低于单纯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的控制情况影响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肺通气功能,临床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支气管哮喘患者有无合并变应性鼻炎并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2.
侯静  辛洁  刘秀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8,(23):5480-548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及其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44例,按照有无合并MP感染分为非MP感染组(89例)和MP感染组(5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1例设为对照组,观察血清RBP、IgE、IL-4水平及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化,分析血清RBP、IgE、IL-4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及痰EOS、A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P感染组患儿血清IgE、IL-4水平高于非MP感染组,RBP水平低于非MP感染组(均P<0.05);非MP感染组患儿血清IgE、IL-4高于对照组,R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组患儿ACT评分低于非MP感染组,痰EOS高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ACT评分低于对照组,痰E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血清IgE、IL-4水平与FVC、FEV1、FEV1/FVC及ACT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痰EOS呈正相关(P<0.05);RPB水平与痰EOS呈负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gE、IL-4水平升高,RBP水平下降,MP感染能够加重血清IgE、IL-4升高程度,降低RBP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李小芬 《现代养生》2023,(2):117-119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针灸辨证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呼吸内科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采用随机信封法结合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片、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联合针灸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呼吸功能、免疫功能、生活质量评定量表(AQLQ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评分)、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呼气流速峰值(PEFR)、气道阻力(RAW)水平、IgA、IgG、IgM水平及AQLQ各维度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CT评分、MVV、PEFR、IgA、IgG、IgM水平及AQLQ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W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7%)低于对照组(1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  相似文献   

14.
陈明云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731-373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32例过敏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分为16例对照组、16治疗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其应用呋麻滴鼻液滴鼻并给予患者联合应用酮替芬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其进行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过敏性鼻炎体征评分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过敏性鼻炎体征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及肺功能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下呼吸道综合的治疗措施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肯定,可对患者的肺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格日乐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12):771-771,76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哮喘患者健康教育和管理现状。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100例哮喘患者分成坚持治疗组和不能坚持治疗组。分析两组哮喘发作次数,临床症状及ACT评分情况。结果坚持治疗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为(0.74±0.38)次/年,ACT平均分值20分。临床症状好转。不能坚持治疗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为(2.8±O.3)次/年。ACT评分平均为16.3分。临床症状反复发作。两组P〈O.05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对于基层医院应该加强医生培训,提高患者依从性,使绝大多数哮喘患者积极参加随访,坚持治疗,降低哮喘患者发作次数,ACT评分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以慢性咽炎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耳鼻喉科就诊的108例以慢性咽炎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抑制剂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于入组前完成反流问卷评分.治疗上嘱改变生活方式,给予促胃动力药物莫沙必利及慢咽舒宁颗粒,持续2个月.抑制剂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 mg/次,2次/d,治疗2个月.观察指标为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反流症状指数(RSI)及各组症状得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个月后,抑制剂组显效率为53.7%,总有效率为90.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2%、7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RSI及各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抑制剂组的RSI为(6.3±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剂组典型反流症状、咽反流症状及喉反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后两者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改善以慢性咽炎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咽喉反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河南省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现状,评估当地哮喘的控制状态。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0年1—6月抽取河南省5000户住户,19878人。组织、培训专业调查组,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进行人户调查,对哮喘患者进行详细问卷调查,利用哮喘控制评分(ACT)评估疾病控制状态。结果全省共回收有效问卷19861份,其中哮喘患者145例,患病率为(0.73±0.12)%,男女患病比为1.3:1。城市居民哮喘患病率为(1.10±0.23)%,农村患病率为(0.48±0.1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3,P〈0.01)。患者中规律药物治疗者仅占35.86%(52例)。经ACT评估,规律治疗患者完全控制者占38.46%(20/52),未接受规律治疗患者完全控制者占30.11%(28/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t9〉0.05)。结论河南省哮喘总体患病率较低。大部分患者未接受规律的治疗.并且治疗方案疗效总体欠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5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现状,建立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机制。方法选取2017-03/2018-02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56例65~80岁老年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在其知情同意情况下收集其一般资料,并且调查疾病控制水平、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以及哮喘管理情况,按照ACT评分差异分为控制良好组与未控制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与各调查指标,分析哮喘控制水平影响因素。结果疾病控制水平与ACT评分具有一致性(Kappa值为0.93);控制良好组BMI(23.05±2.46)低于未控制组(24.26±2.58)(t=3.704,P0.05),疾病认知程度评分、本科及以上、无吸烟史、规律应用复合糖皮质激素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未控制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史(OR=3.191,95%CI:1.302~5.487)、未规律应用复合糖皮质激素(OR=4.223,95%CI:1.624~8.172)、疾病认知程度低(OR=4.406,95%CI:1.402~8.319)均为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5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情况并不理想,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吸烟史、未规律应用复合糖皮质激素以及疾病认知程度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8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48例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同时应用肺功能检测对气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观察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哮喘患者管理中的价值.结果:在接受治疗后,48例患者的哮喘控制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患者PEF、PEF%预计值、ACT评分、FVC、FVC%预计值、FEV1、FEV1%预计值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前后所得数据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测试(ACT)应用于哮喘患者管理中,能够全面准确的反应患者的病情,评估患者哮喘的控制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哮喘患者的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吸入剂对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 50/250 μg,1吸/次,2次/d.试验组28例,在吸入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每个鼻孔各1喷,50 μg/喷,2次/d,治疗时间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能显著提高ACT评分,患者的FVC、FEV1亦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联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比单纯治疗支气管哮喘能显著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