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工虫草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人工虫草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fat-fed,FF)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1)建立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模型(T2DM-IR),每日给予不同剂量人工虫草多糖(200,400 mg•kg-1)治疗,连续28 d. 观察实验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的变化. 末次给药前小鼠禁食12 h,测定口服糖耐量. 随后眼球取血,检测血清胰岛素、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FF/STZ诱导的实验性小鼠,出现以腹型肥胖、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异常等T2DM-IR典型症状. 人工虫草多糖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糖尿病小鼠糖耐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同时降低血清胰岛素、TG、TC、FFA水平. 结论 400 mg•kg-1人工虫草多糖可明显降低FF/STZ诱导的T2DM-IR模型小鼠血糖与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罗格列酮的胰岛素增敏作用和胰岛素抵抗改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的胰岛素增敏作用和胰岛素抵抗改善作用。方法 大鼠尾静脉注射链佐菌素 (5 0mg·kg-1)制备IDDM模型 ,观察单用罗格列酮、单用小剂量胰岛素 (皮下注射 2 5U·鼠 -1)、罗格列酮并用小剂量胰岛素的降糖作用 ;大鼠尾静脉注射卡介苗 (10mg·鼠 -1)制备免疫性胰岛素抵抗模型 ,观察罗格列酮对模型的葡萄糖输注速率的回升作用。结果 罗格列酮 1,3 ,10 μmol·kg-13个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 8d ,均未能降低正常大鼠血糖 ,也未能降低链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 ;但在并用小剂量胰岛素条件下 ,罗格列酮 3 ,10 μmol·kg-1连续灌胃给药 8d ,能降低链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血糖 ;罗格列酮 10 μmol·kg-1连续灌胃给药 8d后 ,用正糖钳技术检测 ,免疫性胰岛素抵抗模型亚极高和极高胰岛素状态下的葡萄糖输注速率均得到回升。结论 罗格列酮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和胰岛素抵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通过给予罗格列酮片的用药对改善血糖以及对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的影响,提供临床科学参考借鉴.方法:纳入确诊2型糖尿病的70例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对疾病治疗上,治疗方案为诺和锐30协同二甲双胍,实验组为对照组用药协同罗格列酮片,对治疗3个月后的血糖(FPG、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OMA-I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比对照组指标明显更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病患,采取罗格列酮片辅助治疗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与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的降血糖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36例经双胍类及磺脲类加双胍类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罗格列酮4mg口服,1次/日,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空腹、餐后2h血糖(FBG、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餐后2h胰岛素(FINS、PINS)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等。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FBG、PBG、FINS、PINS、HbA1c。下降,IRI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副作用轻微,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罗格列酮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联合其他类型降糖药物治疗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2型糖尿病模型并观察该模型的长期稳定性。方法①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45mg·kg-1)诱导2型糖尿病的方法,测定STZ注射后72hSD大鼠的血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和胰岛素(INS)含量,并用HOMA法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将72hFBG≥10·0mmol·L-1及ISI≤正常动物均值的大鼠定为糖尿病模型大鼠;同时监测不同时间点大鼠的非空腹血糖(NFBG)、体重、饮食及饮水日摄取量的变化;②连续给予糖尿病模型大鼠灌胃(ig)苯乙双胍(75mg·kg-1)3d,研究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喂养4wk的大鼠饮食、饮水日摄取量没有明显差异;体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Z注射后72h时91·7%的大鼠达到成模标准;②该糖尿病动物模型在STZ注射后的12wk内NFBG水平一直较高(>20·0mmol·L-1);③苯乙双胍能降低该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NFBG。结论该实验建立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简单、易行,且模型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1995—1997年全国11省市调查我国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3.21%,比1980年13省市调查的标化患病率0.67%上升了48倍。其中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主要类型,其发病机理的关键是胰岛素的敏感性减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减退。降低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包括减轻体重(过多的脂肪)、适当增加运动和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业已公认,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已为长期大量的研究所证实。近年来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干预试验、前瞻性研究等方法观察胰岛素抵抗的非糖尿病者糖尿病的发病情况,结果证明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贯穿于2型糖尿病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3例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用马来酸罗格列酮,随访观察12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应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罗格列酮可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9.
刘罗坤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55-55,5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均经足量磺脲及双胍类药物联合应用3个月后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及体重指数(BMI)的改变。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BG、2hPG、HbA1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用药组的胰岛素用量较单用胰岛素治疗组明显减少。结论:罗格列酮可增加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降糖作用,减少每天胰岛素的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TNF-α的异常以及与胰岛素抵抗、BMI的关系,并分析其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检测正常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较轻组(IAI≥-4.91)和胰岛素抵抗较重组(IAI<-4.91)血清TNF-α水平并比较检测结果,分析TNF-α与IAI、BMI之间关系.结果正常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较轻组和胰岛素抵抗较重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0.18±0.02ng/ml,0.22±0.03ng/ml和0.26±0.04ng/ml,3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TNF-α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和BMI明显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增高,这种异常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尤其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过程中起着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笑春 《中国药师》2004,7(2):91-94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中80%~95%属于2型糖尿病,其持续增长的流行病学趋势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全国人群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现在约有糖尿病病人3 000万,此外,还有3 000万糖尿病前期即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这两种疾病的人数分别列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印度而高于美国.过去,胰岛素抵抗多见于中年人,当今儿童和青少年患肥胖症者越来越多,而胰岛素抵抗常见于肥胖者.以往认为,糖尿病确诊后10~15 a才会出现典型的微血管并发症,现在已认识到,在诊断成立前5~10 a微血管并发症便已存在.这或许是由于临床医生检测并发症的能力有所增强所致,但似乎也反映出该病发展进程的缩短.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世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率较高,且在发展中国家有增长的趋势。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T2DM发病的重要原因。本文就IR及与T2DM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单用胰岛素、体质指数(BMI)≥25、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胰岛素+罗格列酮)组32例,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联合罗格列酮4mg/d口服,并根据血糖水平适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胰岛素组30例,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r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糖化血红蛋白(HbA,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BMI、胰岛素用量的改变。结果治疗后4、8、12周时,2组血糖、HBA,C均下降;4周时,2组胰岛素用量均增加;8周时,2组BMI增加、TG下降,2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8周时,(胰岛素+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减少,而胰岛素组用量继续增加,治疗12周时,2组TC、TG下降,(胰岛素+罗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进一步减少、A/C、2hCP下降,I-IDL-C升高,组间同期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罗格列酮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减少胰岛素剂量,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一系列异常,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张志龙  李莉君 《中南药学》2008,6(4):488-490
目的比较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和单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分成治疗组(胰岛素加罗格列酮)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随访观察12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甘油三酯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B细胞功能指数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5),脂联素水平升高(P〈0.01)。结论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改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升高脂联素水平,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2-DM)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DM病人分为罗格列酮组(R组)和对照组(C组),随访12周,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血压、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平均日胰岛素用量等变化。结果:R组血糖水平在治疗第2周起即出现显下降,第12周时有18例病人(58.1%)空腹血糖降至7.0mmol/L以下;HbA1c在6~12周后才有明显降低,至第12周时降幅为1.5%;第12周时,R组平均日胰岛素用量较初访时减少18U,而C组则较初访时增加lOU;R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下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5.2%和9.7%,均较C组有显差异。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地在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降低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一DM病人的血糖水平,但应注意水肿和联合治疗时的低血糖现象。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81例糖尿病并脂肪肝患者与80例未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血糖, 脂,胰岛素进行测定,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体重指数(BM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型尿病并脂肪肝时IAI显著降低,而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人脂肪肝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提示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脂肪肝病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2型糖尿病(DM)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己糖激酶法、放射免疫法和乳胶凝集反应法检测51例2型DM患者NO、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GHB)及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并与3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DM患者FPG、FINS及GHB明显增加,NO与IAI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意义(P<0.001)。相关分析表明:GHB与FPG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NO与IAI呈正相关(P<0.01)。结论:2型DM存在高胰岛素血症(HINS)和IR。NO与IR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建立操作简便、条件稳定、成模率高、造模周期短、具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 6周龄大鼠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禁水禁食18 h,一次性腹腔注射1%链脲菌素(STZ)溶液35mg·kg-1,注射后继续禁水禁食1 h;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结果 STZ注射后14 d空腹血糖值稳定,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符合糖尿病标准,空腹胰岛素水平接近对照组,成模率93%,模型死亡率0%。结论成功制备了2型糖尿病模型,优化了2型糖尿病造模过程及提高了成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在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胰岛素强化治疗无效的胰岛素抵抗患者39例,采用罗格列酮增敏配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水平并比较。结果采用增敏法治疗后FBG与2hPG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罗格列酮增敏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抵抗产生的病因,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大多认为是肌体内胰岛素的接收器出现了问题,因此修复胰岛素的接收器比单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更有临床意义。其中脂肪代谢的紊乱既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起因,同时也是其结果。但近年来中医药的研究为防治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提供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有肝脏、肌肉组织、脂肪组织,因此胰岛素抵抗分为肝胰岛素抵抗,肌胰岛素抵抗,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病因多与遗传、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是不可以选择和改变的,但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是可以选择和改变的,药物影响也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受体水平的因素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受体水平的胰岛素抵抗与受体前因素、受体缺陷、受体后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