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姚莉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1(2):978-979,1018
在IPv6各种方案中,翻译机制可以实现IPv4和IPv6的互通。IEFT提出了多种翻译机制的实现方案.本文基于IEFT提出应用层翻译机制,利用Java语言实现了支持HTTP协议的翻译网关。  相似文献   

2.
朱田  田野  马迪  毛伟 《计算机应用》2013,33(4):926-930
IP地址安全一直是互联网面临的核心问题,在IPv6过渡时期,多种IP地址分配方式,IPv6过渡技术和IP欺骗引起的IP地址不确定性向IP地址资源安全提出了挑战。新兴IPv6家庭网络、小企业网、校园网与传统IPv4网络互联互通的IPv6翻译场景是典型的IPv6过渡场景,然而,传统的IP追溯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IPv6翻译场景。基于这种现状,提出一种IP追溯方案来解决IPv6翻译场景下的IP追溯问题,该方案打通了IPv6翻译网关,实现了目的网络对源网络的可知性,进而保证了互联网的IP地址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3.
IPv4与IPv6相互转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IP是互联网基础协议,IPv4协议的缺陷逐步暴露出来,而IPv6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IPv4协议与IPv6协议不相同,如果两种网络互操作,必须进行相互转换。IPv4与IPv6转换技术主要分为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和翻译技术。  相似文献   

4.
IPv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互联网IP技术,作为网络基石的IPv4,逐渐暴露出很多难已克服的问题和缺点.IPv6则是下一代的IP协议,注入了许多新内容,IP协议将慢慢从IPv4过渡到IPv6.本文将介绍IPv4的局限性,以及IPv6的诸多优点,展望IPv6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依照简单因特网过渡原则,通过分析IPv4到IPv6的过渡过程,得出IPv4到IPv6的互联是至关重要的。分析了传统过渡策略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指出其在过渡过程中的局限性。基于大多数互联网用户是以桩域的形式接入主干网的现状,桩域的过渡将是分散的并且难于彼此同步。给出了基于翻译的整域实现技术,介绍其实现方法,并指出其局限性,提出改进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IPv4网络到IPv6网络迁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从IPv4网络到IPv6网络迁移技术的论述,介绍了迁移技术的三大分类:隧道技术、双协议栈技术和翻译转换技术,并着重探讨了IPv6主机/路由器间通信的配置型隧道 、自动型隧道、隧道代理、IPv6 over IPv4 GRE隧道、自动6 To 4隧道技术,以及实现IPv6主机/路由器和IPv4主机/路由器间通信的双协议栈、双协议栈转换、动态IP/ICCMP转换、网络地址和协议转换、SOCKS64网关等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论述IPv6与IPv4域名服务体系的相关性,深入剖析IPv6过渡阶段双协议栈环境下的IPv6域名服务的实现和IPv6过渡技术下域名翻译的实现机制。在IPv6域名服务体系还未完备建立的情况下,采用多种过渡翻译技术实现IPv6主机的域名解析服务,以实现IPv4向IPv6互联网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8.
邻居发现协议(Neighbor Discovery Protocol,NDP)作为IPv6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取代了IPv4中的ARP协议、ICMP路由发现和ICMP重定向功能。文章分析了NDP存在的安全问题,尤其是伪造IP地址攻击,提出了一种针对邻居发现欺骗攻击的主动响应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IPv6邻接点攻击应急响应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实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下一代的IP网络将是一个以IPv6协议族基础之上的统一IP网络,本文首先介绍IPv6协议的技术特点,以及实现IPv4协议到IPv6协议的过渡,并着重描述了IPv4向IPv6的转换的NAT-PT技术实现原理及算法.  相似文献   

10.
如何从IPV4过渡到IPV6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Internet TCP/IP协议中主要协议IP协议的IPv4和IPv6以及IPv6的主要特点和优点,介绍了如何从IPv4过渡到IPv6。在CERNET2即将投入使用的今天,本文对于了解下一代互联网主要的协议及如何过渡到下一代互联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IPv4/IPv6校园网的规划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CERNET2建设的全面展开,高等院校建立IPv6校园网,积极投入IPv6的试验和研究成为必然趋势。主要研究基于IPv4的IPv6校园网规划问题,首先从技术方面,阐述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以及IPv6网络之间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所用到的双栈、隧道、NAT-PT等重要的过渡技术;然后,从规划与实现方面,研究在现有IPv4网络拓扑的基础上添加IPv6网络后的层次化网络拓扑结构,新增的IPv6网络所提供的服务以及为满足需求所选用的设备等。从而为IPv6校园网的部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IPv4向IPv6过渡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从网络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或许网络出口并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这一点上会有ISP的介入,内部网络的管理才是工作的重点。IPv6时代依旧离不开子网划分,然而IPv6相对于IPv4的变化绝不仅仅是加长了IP地址这么简单,原本的子网划分理念已经不能完全照搬到IPv6网络中。本文则着重于从IPv6相对于IPv4的革新来谈谈新环境下子网划分的问题,从而为有向IPv6过渡需求的网络管理者提供初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 IPv4 地址资源的枯竭,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IPv6 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对于运营商来说,IPv6 是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必然选择。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IPv4 和 IPv6 将在长时间内共存,这意味着运营商在向 IPv6 网络演进的同时还要继续对传统 IPv4 网络提供支持。因此,在技术演进路线选择上需要在用户体验和网络投资两方面寻求平衡。本文从平台到终端等环节阐述了广电网络运营商向IPv6过渡的规划思路及技术路线,并通过家庭智能网关在现网的测试验证了广电网络 IPv6 端到端的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14.
IPv6在校园网络中的部署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  张五红 《现代计算机》2006,(9):41-45,85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采用的核心协议,现行的IPv4向IPv6过渡势在必行.高校走在IPv6网络研究、应用的前沿.本文分析了IPv4向IPv6过渡的必然性,结合高校校园网络IPv6的现状和演变过程,提出了IPv6校园网部署的几种方式,并提供了具体的Windows下IPv6配置应用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IPv6的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面临全球IP地址耗尽的问题,人们通过采用无分类编址CIDR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等方法来推后其耗尽的日期,但最根本的办法还是IPv6。IPv4向IPv6过渡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目前,已经有数目惊人的IPv6测试网络遍布全球,有必要认真关注IPv6的动向,本文对IPv6中的验证和加密两种安全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它们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IPv6安全和其他服务互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IPv6协议不断发展,特别是IPv4向IPv6过渡的过程给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本文介绍了利用修改Linux系统内核的方法进行IPv6防火墙性能分析和安全测试的过程。在此工作基础上,可以开展IPv6防火墙的算法理论研究和性能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7.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采用的核心协议,现行的IPv4向IPv6过渡[1-2]势在必行。对IPv4向IPv6过渡过程中网络体系结构的更替进行了研究,结合高校校园网络的现状和向IPv6演变过程,提出了对校园网进行IPv6改造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王凯  朱恒军  何鹏 《计算机安全》2007,(8):36-37,52
随着IPv6协议不断发展,特别是IPv4向IPv6过渡的过程给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该文介绍了IPv4/ IPv6双栈网络安全测试系统搭建的解决方案,并对IPv4/IPv6双栈网络安全测试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LTE等新兴业务及技术的发展, IPv4地址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从移动分组域向IPv6演进过程中地址需求出发,提出解决演进过程中地址不足问题的建设方案,然后结合周边网元部署情况,提出对周边网元的改造需求。在IPv6广泛应用之前,提供了一个解决IPv4地址紧缺和电信运营商业务快速发展相互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IPv6过渡技术综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IPv6融合和涵盖了多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中的主流网络层协议.一种新的协议从诞生到广泛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对于当前Internet上广泛存在的IPv4用户群、FG应用与设备,IPv6的部署不得不考虑如何实现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本文介绍了互联网IPv6过渡的技术背景,并分别讨论了三类过渡技术:基于IPv4的IPv6网络互连、IPv4/v6透明互通和基于IPv6的IPv4网络互连的过渡技术,对每一类过渡技术中的各个主要过渡技术,详细分析了其工作机制、适用范围安全性以及优点,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过渡技术进行了综合对比.本文针对我国建设大规模纯IPv6骨干网CNGI情况,讨论了基于IPv6的IPv4网络互连过渡技术.最后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过渡机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