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抑制素β基因多态性与孕妇子痫前期易感性及新生儿围生结局关系.方法 选取子痫前期孕妇185例,另选同期正常孕妇120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该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各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观察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抑制素β基因rs505922位点共检出CC、CT和TT等3种基因型.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内CT和CC基因型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均高于T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素β基因rs505922位点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密切相关,CT和CC基因型加重了子痫前期的程度,该位点可能是子痫前期孕妇发病的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rs2270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SNP敏感性分子开关方法,检测225例肺癌患者和128例健康体检者ATM基因rs227060多态位点等位基因以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特点;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统计分析rs22706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结果:rs227060多态位点共检测出CC,CT,TT三种基因型和C,T两种等位基因,其在肺癌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为:CC基因型17.3%与29.7%、CT基因型61,4%与59.3%、TT基因型21.3%与11%,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ATM rs227060基因型的多态性分析过程中发现:吸烟史在肺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肿瘤家族史在肺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CC基因型作为对照,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是携带CT基因型个体的3.49倍(OR=1.829;95%CI:1.045~3.199).结论:ATM基因rs22706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存在相关性,且携带TT基因型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D40-E1SNP和E4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在鄂西北部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CD4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浆可溶性CD40水平的关系。方法 318例汉族人,其中男性187例,女性131例;平均年龄31.2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测序的方法,CD40-E1SNP和E4SNP并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血浆可溶性CD40浓度,并与文献报道不同种族人群比较。结果鄂西北地区汉族人群CD40-E1SNP基因型频率:CC型29.2%,CT型54.1%,TT型16.7%,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6.3%、43.7%,这种多态性分布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英国、波兰比较,发现不同种族间CD40-E1SNP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CD40-E1SNP各基因表型之间可溶性CD40含量分别为:CC(57.3±6.6)pg/mL,CT(34.2±4.5)pg/mL,TT(28.8±4.2)pg/m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在实验中未检测到CD40-E4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结论鄂西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CD40-E1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其基因型在不同种族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可能影响CD40的表达,而不存在CD40-E4SNP单核苷酸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45(T/G)位点与宁夏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1例正常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测定代谢参数.结果 2型糖尿病组SNP45位点GG基因型频率和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脂联素基因的SNP45多态性位点与宁夏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相关;GG基因型者具有2型糖尿病高易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rs501120位点不同基因型糖尿病合并初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再发生状况,以了解rs50112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程度及斑块不稳定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初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02例,采用TaqMan-MGB探针检测rs5011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从中选取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TT型、TC型与CC型病例各205例,随访观察3年,调查不同基因型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发生状况.结果 TT基因型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发生率较CC型显著升高(TT vs CC,OR=1.7,95%CI:1.1~2.7,P=0.02),TT基因型人群心肌梗死发生率较CC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 vs CC,OR=1.9,95%CI:1.2~3.2,P=0.00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去除混杂因素后,TT基因型人群对比CC基因型人群仍有显著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发风险(OR=1.6,95%CI:1.05~3.6,P=O.03).结论 rs501120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程度及斑块不稳定相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急性心肌梗塞患者C反应蛋白(CRP)基因启动子T-757C多态性。方法以160例AMI患者(AMI组)和182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RP基因T-757C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的TC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31.2%∶41.3%,P<0.05),TT和CC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并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基因T-757C多态性TC基因型与AMI的发生仍呈显著性相关(OR=1.650,95%CI:1.031~2.640,P<0.05)。结论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中,CRP基因启动子T-757C多态性与AMI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重性抑郁症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法,检测254例抑郁症患者和231例正常对照者的NET基因rs5569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①NET基因rs5569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携带rs5569TT基因型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睡眠障碍分值显著高于携带CC、CT基因型患者。携带rs5569CC基因型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精神性焦虑因子分值显著低于TT、CT基因型患者。结论:未发现中国南方汉族人群NET基因rs5569多态性与重性抑郁症存在关联但NET基因rs5569多态性可能与症状群中睡眠障碍和精神性焦虑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代谢型谷氨酸受体-3(mGluR3)基因多态性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入院一周内评估362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DNA测序技术检测上述患者mGluR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74622和rs6465084的基因型;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性别患者上述两多态性位点及其联合作用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rs274622和rs6465084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携带rs274622罕见基因型CC者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和兴奋因子分、抑郁因子分均高于常见基因型TT携带者[(46.80±13.03)VS.(32.92±7.65),(20.00±5.15)vs.(12.35±5.26),(6.60±2.16)vs.(3.99±1.72);均P<0.05];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携带rs274622罕见基因型CC者抑郁因子分高于常见基因型TT携带者[(8.00±3.61)vs.(4.93±2.27),P<0.05];相对于TT_AA基因型组合,女性患者的抑郁因子分在CC_GG基因型组合中存在显著的统计学联合作用(CC_GG:12.00±1.00,TT_AA:5.02±2.35,β=6.96).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mGluR3基因遗传多态性可能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部分临床症状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180名壮族人和170名汉族人的TGF-β1基因-509C/T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人群TGF-β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在壮族人中CC基因型占41.1%、CT基因型占46.1%、TT基因型占12.8%;在汉族人中CC基因型占28.9%、CT基因型占52.9%、TT基因型占18.2%.两组人群TGF-β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壮族与汉族人群TGF-β1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福建莆田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基因(APN)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子痫前期(pre-eclampsi-a)及其血脂水平的关联性。方法研究对象516例,包括对照组260例,子痫前期病例组25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鉴定APN基因启动子-11377C/G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APN基因启动子-11377C/G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和GG+CG基因型频率在子痫前期病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病例组内GG+CG基因型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血浆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值均高于CC基因型(P〈0.05)。结论 APN基因启动子-11377C/G位点GG+CG基因型与子痫前期及其血浆TG、TC和LDL水平升高关联,C-G多态性提高了子痫前期合并血脂代谢紊乱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基因启动子区-14 bp及-220 bp锌指蛋白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zinc finger protein,VNTR-ZNF)多态性与天津市汉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易感性及血脂水平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2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和220名健康对照进行ABCA1基因-14 bp C/T以及VNTR-ZNF位点ACCCC插入和缺失检测,探讨不同基因型与血脂水平及CHD易感性的关联.结果 ABCA1基因-14 bp位点多态性检测显示,全部检测人群中CC基因型占42.7%,CT型占51.5%,TT型占5.8%.CHD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非携带者(P<0.05).ABCA1基因VNTR-ZNF位点全部检测人群中基因型分别为插入型6.2%,缺失型43.8%,插入及缺失型50.0%.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各基因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A1基因-14 bp及VNTR-ZNF位点多态性与CHD发生无相关性.-14 bp位点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汉族人群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多态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及叶酸水平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扩增技术(PCR-RFLP)分析宁夏地区汉族202例冠心病患者及199例正常人群MTHFRC677T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叶酸、VitB12浓度。结果 (1)病例组与对照组MTHFRC677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型23.3%vs20.7%、CT型52.3%vs54.5%和TT型24.4%vs24.8%,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2)冠心病患者组中MTHFR基因C677TCC基因型患者血浆Hcy浓度(10.84μmol/L)较T基因携带者(12.24μmol/L)低(P<0.01)。CC基因型患者血浆叶酸浓度(5.38μg/L)较T基因携带者(3.72μg/L)高(P<0.05)。结论 MTHFRC677T的3种基因型频率在宁夏汉族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c...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a)启动子区-418位点和-38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比较种族间单核苷酸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探讨它们对血脂的影响及同冠状动脉疾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分析方法,检测了中国湖北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的156名健康者及56例CHD患者和65例无血缘关系的非洲贝宁黑种人的Apo(a)启动子-418位点、-384位点单核苷酸的基因型,并对作为酶切底物的PCR产物进行了T-载体法克隆测序。同时,测定血清脂蛋白(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AI及ApoB浓度。结果:(1)在对照组中Apo(a)启动子区-418位点只存在等位基因A,未见等位基因G,只有AA基因型,-384位点只存在等位基因C,未见等位基因T,仅有CC基因型;CHD组中,-418位点仅检出1例突变型(GG型),-384位点只有CC型,未发现突变基因T。(2)贝宁黑种人组中,-418位点检出两例突变型(GG型),其他均为AA基因型;-384位点只存在等位基因C,也未发现突变基因T,只有CC基因型。(3)测序结果表明对照人群中Apo(a)基因启动子区(-541--341)序列与GenBank所公布的序列是一致的,并且-418位点碱基为A,-384位点碱基为C。结论:汉族人群中Apo(a)基因启动子区-418位点和-384位点碱基突变率较低,不构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脂质水平及CHD未显示相关性;贝宁黑种人-418位点具有多态性;在种族间的SNP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明凯华  李艳  张平安  熊小泉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3):31-33,F0004,F0006,F0008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基因启动子-2123位点多态性在中国湖北地区汉族正常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中国湖北地区170名汉族人群P-选择素基因启动子-2123位点多态性,探讨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特点。结果:中国湖北地区人群P-选择素基因启动子-2123位点各基因型频率CC型8.20%,CG型37.60%,GG型54.10%。等位基因频率C为27.10%,G为72.90%。与欧洲国家人群相比,该位点多态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P-选择素基因启动子-2123位点多态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5.
PTPN22基因多态性与自身免疫甲状腺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检测PTPN2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中国人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的相关性, 并研究CTLA- 4基因SNP与PTPN22 SNP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231例AITD患者, 其中Graves'病(GD)149例, 桥本甲状腺炎(HT)82例和131例健康对照者PTPN22基因 1858 C>T及CTLA- 4基因49A>G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ASP-PCR技术分析PTPN22基因启动子-1123G>C的基因型.结果:(1)PTPN22基因的 1858C>T位点不存在多态性;(2)PTPN22基因-1123G>C SNP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在G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和0.013, OR值分别为1.44和2.33);(3) CTLA- 4基因 49A>G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在AITD组与正常组间有明显差异;(4)与携带PTPN22的G等位基因及CTLA- 4的AA基因型者相比, 携带PTPN22CC基因型与CTLA- 4 AG或GG基因型者发生GD的OR值=3.31(95%CI: 2.69-8.89).结论:PTPN22基因启动子-1123G>C SNP与GD的发生相关, 其CC基因型与CTLA- 4基因的G 等位基因对GD的发生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国湖南汉族人群FGA-128C/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中国湖南汉族194例脑梗死患者和114名与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进行FGA-128C/G基因多态分析,并经基因测序证实.结果 在中国湖南汉族人群中,FGA-128C/G存在CC、CG基因型,未发现GG基因型;两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水平在两种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血浆Fg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Fg水平与FGA-128C/G基因型无关(P>0.05),而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079,-0.534).结论 中国湖南汉族人群存在FGA-128C/G基因多态性;FGA-128C/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血浆Fg水平增高无显著相关性,可能不是湖南汉族人群脑梗死的遗传易感基因;年龄和性别是湖南汉族人血浆Fg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柳州市苗族女性叶酸代谢过程中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c.66AG多态性位点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CT、c.1298AC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柳州市818例苗族女性为对象,采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利用Taqman-MGB技术对MTRR与MTHFR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并与已报道的其它地区不同民族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柳州市苗族女性MTHFR c.677CT多态性位点CC、CT、TT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2.49%、25.43%和2.08%;MTHFR c.1298AC多态性位点AA、AC、CC的基因型频率分别53.18%、39.36%和7.46%;MTRR c.66AG多态性位点AA、AG、GG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0.12%、41.93%和7.95%。柳州市苗族女性的MTHFR 677TT低于海南黎族、海南汉族和郑州汉族(P值均0.05)。MTHFR1298CC的频率低于海南黎族(χ2=22.366,P0.05),高于郑州汉族(χ2=32.363,P0.05),与海南汉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291,P0.05)。MTRR 66GG纯合突变基因型频率低于海南黎族(χ2=9.150,P0.05),与海南汉族和郑州汉族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州市苗族女性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MTRR与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IFN-γ和 IL-4 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及血浆IFN-γ、IL-4和IgE的相关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00例哮喘儿童和122例对照儿童IFN-γ基因-179G/T、 IL-4 基因-33C/T和-589C/T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检测IFN-γ基因+874A/T位点基因型;毛细管电泳法检测IFN-γ基因CA重复序列基因型;ELISA法测定血浆IFN-γ、IL-4和IgE。结果: 100例哮喘儿童和122例对照儿童IFN-γ基因-179位点均为GG纯合子,未检测到突变基因型。IFN-γ基因+874A/T位点和CA重复序列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874位点多态性与血浆IFN-γ水平相关,AA基因型IFN-γ含量低于AT基因型(P<0.05)。 IL-4 基因-33C/T和-589C/T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哮喘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33和-589位点TT基因型外周血IL-4和总IgE浓度均高于CT基因型,只有-33位点与血浆IL-4水平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IFN-γ基因+874A/T和CA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与儿童哮喘无相关性,+874A/T位点多态性与IFN-γ水平相关。 IL-4 基因-33TT和-589TT基因型可能为儿童哮喘的易感基因型,-33位点多态性与IL-4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APOA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APOA5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heartdisease ,CHD)的相关性、与血脂关系及其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POA5与APOA4交界区域的T/C单核苷酸多态。结果 T/C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等位基因T、C频率在CHD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0 .43 5、0 .5 65和 0 .3 74、0 .62 6。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T/C基因多态性基因型频率 ,等位基因T、C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且基因型CC的冠心病患者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患者 (P <0 .0 1)。中国人T/C单核苷酸多态位点T、C等位基因频率与欧洲白人比较 ,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 ( 0 .3 74vs 0 .663、0 62 6vs 0 .3 3 7;P <0 .0 0 1)。结论 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CHD存在相关性 (P <0 .0 5 ) ,患者组CC基因型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P <0 .0 1)。  相似文献   

20.
EGLN1基因两个位点多态性与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坡  范杰  席焕久 《解剖学报》2013,44(3):419-422
目的 探讨西藏藏族人群EGLN1基因2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79200(C/T)、rs480902(T/C)多态性与高原低氧适应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世居西藏拉萨藏族150人及辽宁汉族150人的血样,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
术检测EGLN1基因2个SNP位点,分析其多态性特征。结果 rs479200位点等位基因C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71.33%和38.17%,
rs480902位点等位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66.67%和3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rs479200位点TT、TC和CC基因
型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6.67%和56.67%、29.33%和33.33%、64%和10%,rs480902位点TT、TC和CC基因型频率在藏族人和汉族人分别为
60.67%和9.33%、30.66%和28.67%、8.67%和62%。两位点TC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和CC基因型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
结论 EGLN1基因rs479200(C/T)和rs480902(T/C)SNP位点多态性与西藏藏族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存在相关性。rs479200位点的CC基因型和
rs480902位点的TT基因型可能更有利于适应低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