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宏观分析、理化性能分析、微观分析和断口分析,对某采气厂输气管道弯管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弯管壁厚未见明显异常,弯管内壁腐蚀严重,其中内弧侧是腐蚀最为严重的部位;失效管道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均符合20钢的要求;硬度试验表明裂纹附近的硬度较高;弯管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其中部分马氏体组织比较粗大,并含有未回火马氏体组织;裂纹扩展区表面被厚厚的腐蚀产物所覆盖,裂纹具有明显的多源特征。弯管开裂属于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管内湿H_2S气体、以及组织中存在未回火马氏体和粗大马氏体。  相似文献   

2.
常国栋  武敏 《物理测试》2022,40(2):53-56
某焦化厂煤调湿蒸汽回转干燥机管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开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EDS能谱等手段对失效钢管进行取样分析.根据宏观和微观断口形貌、显微组织、钢管的腐蚀坑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确定了钢管失效原因为应力腐蚀开裂.裂纹起源于钢管表面的点蚀坑,应力来自于钢管承受冷热交替时产生的热应力.  相似文献   

3.
常国栋  武敏 《物理测试》2006,40(2):53-56
某焦化厂煤调湿蒸汽回转干燥机管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开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EDS能谱等手段对失效钢管进行取样分析。根据宏观和微观断口形貌、显微组织、钢管的腐蚀坑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确定了钢管失效原因为应力腐蚀开裂。裂纹起源于钢管表面的点蚀坑,应力来自于钢管承受冷热交替时产生的热应力。  相似文献   

4.
316L不锈钢波纹管在装配使用一个月后发生泄漏。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化学分析仪,对失效波纹管进行了断口宏微观观察、金相组织检查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起始于波纹管内壁波峰处,其周围存在大量腐蚀产物,主要以穿晶裂纹为主,沿圆周方向穿透管壁而形成泄漏点。分析认为,波纹管失效性质为典型的应力腐蚀,失效原因为高温下波纹管内壁在海水强腐蚀性环境和较大拉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应力腐蚀开裂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渤海某油田L80油管腐蚀机理,对分析该油田油管腐蚀特点、确定油管腐蚀类型、证实井底腐蚀环境、评估油管腐蚀程度和推荐油管防腐材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L80油管宏观腐蚀形貌观察做出的初步判断,首先进行材质分析,其次进行微观腐蚀形貌分析,然后进行腐蚀产物分析,再进行腐蚀程度分析,最后进行电化学试验。结果该L80油管理化性能及金相组织符合标准,其内外壁腐蚀行为不一致,外壁以均匀腐蚀为主且腐蚀轻微,内壁有一定程度局部腐蚀且腐蚀较严重。腐蚀产物主要含有Fe、S、O和C元素,主要成分为Fe1-xSx、Fe CO3和Fe_2O_3。其外壁点蚀坑深度在15~50μm之间,内壁点蚀坑深度在80~150μm之间,内壁微裂纹宽度在20~70μm之间。CO_2分压、H_2S分压、含水率和温度对L80油管腐蚀行为有重要影响。结论该油田井底CO_2和H_2S共存,L80油管发生了CO_2/H_2S共存的电化学腐蚀,但点蚀、应力腐蚀开裂(SCC)整体上比较轻微,且L80油管表现出良好的抗硫化物应力开裂(SSC)能力。根据研究结果,推荐现场可以继续使用L80油管。  相似文献   

6.
通过宏观形貌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组织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对某600MW超临界机组汽轮机低压转子开裂的1Cr12Mo制次次末级叶片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材料塑性偏低、冲击韧性较差,在高速运行中离心力形成的拉应力和蒸汽中Cl-、S2-等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裂纹在应力集中的蚀坑部位萌生,然后从叶片出汽侧向叶片中部横向扩展,最终导致叶片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7.
用金相法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发生爆炸的高压消防气体钢瓶进行了宏观、微观形貌、材质、腐蚀产物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瓶壁内侧尤其是靠近下部的位置发现有较多腐蚀凹坑;裂纹始于内壁,向外壁发展,且断口靠近内壁表面首先开裂的区域覆盖较多腐蚀产物;腐蚀产物主要是FeCO3;内壁有较多有利于腐蚀发生的条带组织,并且在内壁上发现许多始于腐蚀凹坑的穿晶裂纹,具有应力腐蚀开裂特征;其爆炸原因主要是,由于瓶壁靠近底部的位置发生了较严重的二氧化碳水溶液下的应力腐蚀所致.  相似文献   

8.
刘爽  胡新芳  刘蕊 《热加工工艺》2014,(22):211-214
对某锅炉水冷壁管内壁腐蚀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对水冷壁内壁腐蚀产物进行化学元素分析、金相检测、SEM扫描电镜及EDS分析和XRD分析结果 ,认为腐蚀原因是凝汽器铜管发生腐蚀泄漏,使炉水质量变差。Cu2+在水冷壁内壁表面上沉积,对水冷壁管内壁保护膜产生破坏作用,导致水冷壁管内壁出现点蚀。而炉水处理过程中磷酸盐的加入,促进了Cu等金属元素在内壁的沉积,加剧了腐蚀。水冷壁内壁的腐蚀产物不断生成并附着在内壁上,既造成管壁持续减薄,又影响了管子的传热效果,使管子在运行中一直处于超温状态,组织逐渐老化。管壁的减薄和材质的老化共同导致该管子无法承受内部介质压力而发生泄漏。为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出现,制定了具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某锅炉水冷壁管内壁腐蚀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对水冷壁内壁腐蚀产物进行化学元素分析、金相检测、SEM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分析和XRD衍射分析结果,认为腐蚀原因是凝汽器铜管发生腐蚀泄漏,使炉水质量变差。Cu2+在水冷壁内壁表面上沉积,对水冷壁管内壁保护膜产生破坏作用,导致水冷壁管内壁出现点蚀。而炉水处理过程中磷酸盐的加入,促进了Cu等金属元素在内壁的沉积,加剧了腐蚀的进行。水冷壁内壁的腐蚀产物不断生成并附着在内壁上,既造成管壁持续减薄,又影响了管子的传热效果,使管子在运行中一直处于超温状态,组织逐渐老化。管壁的减薄和材质的老化共同导致该管子无法承受内部介质压力而发生泄漏。为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出现,制定了具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马燕楠  孙文 《钢管》2023,(4):50-53
在BG27CrMoV非开挖地质钻探管管体上发现一条横向裂纹。简要分析失效管的使用工况,以及失效管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腐蚀产物成分等。分析认为:该失效管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等均无异常,结合失效钻杆使用的环境及腐蚀产物中含有的FeS分析,该失效管上的横向裂纹属于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1.
通过理化性能、氢致开裂(HIC)、硫化物应力开裂(SSC)等试验及制管工艺过程对油气输送用X65级别的直缝埋弧焊管抗硫化氢(H2S)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认为应从钢板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晶粒度、非金属夹杂物和带状组织等方面提出合理的抗H2S管线材料要求,同时适当匹配焊材,采用UOE等低残余应力的制管工艺来控制焊管的抗H2S能力。  相似文献   

12.
某弯管发生刺漏现象,为明确该弯管开裂原因及失效机理,本文采用宏观分析、理化性能、微观分析、腐蚀模拟试验等手段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弯管开裂失效机理为硫化氢应力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为,该弯管热煨弯工艺不合理,导致弯曲段产生大量的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硬度较高,对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较为敏感;该弯管输送的天然气中含有...  相似文献   

13.
管道内防腐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帅  兰伟 《表面技术》2015,44(11):112-118
介绍了石油管道内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以及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协同腐蚀的机理。综述了油气管道内防腐技术,现阶段主要的处理方式是选择耐蚀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添加缓蚀剂、涂层防腐和衬里防腐。分析了各种内防腐技术的优缺点,认为管道内防腐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将基材选择、添加缓蚀剂、内涂镀层和内衬里技术进行综合,以减缓管道内的腐蚀。低碳钢表面镀镍层自纳米合金化技术,即是集中内防腐技术的综合运用,得到了表面无缝冶金结合的高耐蚀性能管材,是未来发展趋势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In one of the gas processing facilities in Abu Dhabi, UAE; a case of 316L stainless steel material failure occurred in the fractionating column due to stress cracking corrosion twice in a cycle of less than 2 yea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behavior of the 316L stainless steel in an accelerated corrosion environment and compares it with a higher corrosion resistant nickel alloy (Inconel 625). The experimental work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ASTM G36 standard, the samples were immersed in a boiling magnesium chloride medium which provided the accelerated corrosion environment and the tested samples were shaped into U‐bend specimens as they underwent both plastic and elastic stresses. The specimens were then tested to determine the time required for cracks to initiate.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work showed that the main mode of failure was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initiated by the proven presence of chlorides, hydrogen sulfide, and water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Inconel 625 samples placed in the controlled environment showed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as it took them an average of 56 days to initiate cracks, whereas it took an average of 24 days to initiate cracks in the stainless steel 316L samples.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micrographs showed that the cracks in the stainless steel 316L samples were longer, wider, and deeper compared to the cracks of Inconel 625.  相似文献   

15.
川东油气田天然气集输管道多次出现管道破裂穿孔管事故,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热重分析等方法对现场的腐蚀挂片和集输管道中收集的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集输管道虽然经过三甘醇脱水工工艺处理,仍曹受较严重的H2S腐蚀,腐蚀形态主要为局部抗蚀,集输管道中形成的腐蚀产物万分 比较复杂,主要为FeS,FeS2,Fe3S4和Fe9S8,同时存在一定量的铁的氧化物和其它化合物;管道中腐蚀产物的热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交试验法研究了CO_2环境中各因素对X90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X90管线钢在CO_2环境中腐蚀速率的影响按大小顺序是原油含水率、温度、CO_2分压、流速;X90管线钢腐蚀产物膜表面布满网状裂纹,呈鳞片状,产物膜结构疏松,对基体保护作用较弱,表面点蚀坑较多,点蚀严重,X90管线钢抗CO_2腐蚀性能较差;产物膜成分随腐蚀环境变化而不相同,所有产物中都含有FeCO_3和Fe,部分试样产物膜中还有腐蚀介质析出的碳酸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天然气管线典型管段的腐蚀特性,明确管线的腐蚀原因及机理。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管道内壁不同方位的腐蚀形貌进行表面和截面微观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和EDS方法进行成分定量分析。结合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成分、清管记录等服役状况进行天然气管线的内腐蚀特性研究。结果 CO_2腐蚀是造成该天然气管道内腐蚀的主要原因,管段12点钟方向腐蚀坑深度约为0.18 mm,3点钟和6点钟方向腐蚀坑深度均约为0.1 mm,腐蚀产物以Fe_2O_3和FeCO_3为主,6点钟方位的腐蚀产物厚度最大,3点钟方位的腐蚀产物厚度最小,3点钟和6点钟方位的腐蚀产物主要以Fe、O、C为主,12点钟方位的腐蚀产物含有S元素,同时可能存在细菌腐蚀。SiO_2是管线内残余的污泥本身所含,该管道在投入工作前可能已经发生了腐蚀。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腐蚀防控措施,采取措施后换管频率降低了56%。结论天然气管线存在的内腐蚀多为局部腐蚀,运行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避免腐蚀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普光气田集输环境,研究H2S和CO2分压及Cl-浓度对普光气田用集输管线钢L360QCS钢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失重法测试腐蚀速率,用四点弯曲法进行应力腐蚀试验,结合宏观形貌观察和扫描电镜(SEM)微观观察及能谱(EDS)分析,进行了综合研究。在H2S和CO2分压比固定的情况下,随着H2S压力升高,腐蚀速率先降后升。压力较低时,L360QCS应力腐蚀试样表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氢鼓泡,当压力升高时,氢鼓泡减少或者消失。腐蚀速率随着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达到临界值后,腐蚀速率随着Cl-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低浓度条件下,Cl-浓度的增加会促进点蚀的发生,进而诱发裂纹的产生;而当Cl-浓度增加到临界值时,腐蚀产物的沉积可以抑制点蚀的生成,从而使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8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反应加热炉前冷油三通多次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冷热物流混合造成局部温度频繁波动而产生的应力是冷油三通开裂的主要原因,硫化氢和氢气的存在加剧了腐蚀的速度.避免冷热流混合或采用改进的三通可以有效避免应力引起的裂纹.  相似文献   

20.
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油气井集输用16Mn钢弯管失效件的显微组织、宏观形貌和产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输送介质中的CO2腐蚀引起弯管内壁变形处出现腐蚀坑,并在输送压力和油、气、固多相流的冲刷作用下使弯管顶端内表面产生应力腐蚀,从而导致弯管发生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