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深圳市某医院2021年超长住院日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应对策略,为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提取深圳市某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出院的21587例患者住院病案首页信息,对年龄、性别、疾病分类、病例分型、手术情况、出院科室等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长住院的影响因素。结果 住院时间超30天的患者的343人,患者平均年龄50.44±18.69岁,男女比例1.93:1,平均住院日为57.17±41.18天,手术患者占比69.10%,康复科、创伤科占比最高,分别为45.77%和19.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影响超长住院的因素包括疾病分类、病例分型、术前住院日、离院方式、付费方式、出院科室。回归模型似然比检验卡方=23.417,伪R2=0.989,P<0.001。结论 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医院应全面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提高运营效率,有效控制超长住院日患者数量和住院天数,从而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曹静 《中国病案》2022,(4):57-61
目的 分析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方法 收集某院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34072例出院患者住院病案首页信息,将住院日大于等于99%分位数(P99=50)定义为超长住院日,分析474例超长住院日患者的性别、年龄、科室、疾病分类(ICD-10)的分布,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 超长住院日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87:1;年龄主要分布在60~79岁;中位住院日为76.0天;科室前3位为:肺科、骨科、康复科;病种前3位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肿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付费方式、手术、ICD-10病种、医院感染、非计划再次手术是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论 超长住院日受多种因素影响,医院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住院诊治流程,尽可能减少住院过程中低效或无效等待时间;提升诊疗水平,严格控制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手术超长住院患者特征和影响因素,为缩短病人住院日提供有效措施。方法病人信息来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统计集成,住院天数在95%~100%区间定义为超长住院日,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逐步向前模型分析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人支付方式、是否输血、输氧、术前住院日对病人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医保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管理,减少术前住院日是提高医院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超长住院日患者基本特征及住院时间影响因素,为缩短平均住院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妇女儿童专科医院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239337例住院患者出院信息,将出院患者住院日的第99位百分位数(P99=26天)定义为超长住院日,对超长住院日患者的性别、年龄、出院科室、疾病诊断及住院费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超长住院日患者共2400人,占出院总人数的1.00%;其中男性1239人,女性1161人;以≤1岁组最多,共1836例,占76.50%;出院科室主要分布在新生儿科(44.37%)、儿内科(21.71%)和儿外科(20.71%);主要疾病诊断分布以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43.21%)最多,病种以早产(极)低体重儿(21.04%)最多;疾病分类、转科、疑难病例和手术均为超长住院的影响因素。结论 积极关注低龄患者,定期监测超长住院患者情况,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病种管理,简化转科流程,完善全院疑难病例多学科诊疗,缩短手术等候及检查时间,优化临床路径管理,进而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某院普通外科患者超长住院日影响因素,为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普通外科患者住院病案首页信息,将住院日大于第95百分位数定义为超长住院,共纳入12512例患者,其中超长住院日患者592例。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7年-2020年普通外科剔除超长住院日患者后,平均住院日减少1.43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OR=2.975,P<0.001)、B、C、D型病例(OR值分别为2.052,4.092,4.962,P值均小于0.001)、输血(OR=4.570,P<0.001)、年龄(≥65岁,OR=3.627,P=0.014)、住院次数(≥3次,OR=1.569,P=0.012)和疾病分类(肿瘤,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其他;OR值分别为3.564,6.341,1.840,P值均小于0.001)是延长患者住院日的危险因素。结论 超长住院日与患者社会和临床因素有关。医院应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严格完成临床路径管...  相似文献   

6.
韩丽珍  王平根  罗文龙 《中国病案》2015,16(1):75-76,96
目的分析超长住院日患者特征,为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与社会经济效益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海南省某医院2009年~2013年间病案首页,提取住院日大于等于100天的患者资料,共计469份。采用ICD-10进行疾病分类,利用Visual Fox Pro 6.0整理数据,应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职业分布、科室分布及疾病构成情况。结果调查对象中男性所占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占68.02%,女性占31.98%。60岁~组病例数最多,共208例,且69.23%为离休人员、退休人员与干部。科室顺位前八位为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医疗保健科、骨科、呼吸内科、放疗科、烧伤与皮肤修复外科、重症医学科。疾病构成中排名前五的为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因素、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应不断加强男性公民与老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倡导离休人员、退休人员与干部合理进行医疗消费,加大重点科室与重要疾病管理力度,采取多种措施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骨科患者的住院日水平,探讨影响超长住院日的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医院骨科出院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资料,描述患者的基本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34 235例骨科住院患者,其中超长住院患者175例,平均住院日为43.73±22.52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来自外省市(OR=3.82,95%CI2.55~5.74)、付费方式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OR=2.12,95%CI1.08~4.14)或其他(OR=3.76,95%CI2.37~5.98)、住院期间转科(OR=13.78,95%CI9.11~20.84)是患者超长住院的危险因素;年龄≥65岁(OR=0.39,95%CI 0.18~0.82)、女性(OR=0.60,95%CI 0.43~0.83)是超长住院的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性别、是否来自外省市、付费方式、是否转科是骨科患者超长住院日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院2014年超长住院日患者特征,为医疗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某院2014年住院病案首页中获取资料,对提取的871例超长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长住院病例中,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保的付费方式占比最大;81.63%的超长住院病例伴随其他疾病;18.6%的超长住院病例的术前住院天数大于或等于10天;疾病构成中排名前三位的是损伤与中毒、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和循环系统疾病。结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超长住院,以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广义估计方程(GEE)探讨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济南市某三甲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全部出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采用GEE模型对超长住院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近5年超长住院日患者共计7613人次,占纳入分析人次的1.00%.超长住院日患者人数分布较高的科...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病案首页信息数据,对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整体服务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供统计分析依据。方法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结果符合条件的病例数共24,538例,患者在年龄和不同时间入院,其术前平均住院日总体上有显著性统计差异(P<0.05);5种伴随病的术前平均住院日均有显著性统计差异(P<0.05)。结论年龄与伴随疾病是术前平均住院日的重要影响因素,入院前风险评估以及医院政策制定直接影响术前住院日,所以合理配备医院资源,大力开展日间手术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术前平均住院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刘宝清 《中国病案》2010,11(12):56-56,55
目的探讨影响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因素。方法用专家评判法和相关分析法筛选指标,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结果出院人数、24小时确诊率、治愈好转率、危重病人比例、院内感染率、病床周转次数等6项指标进入多元回归方程。结论应对影响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缩短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充分利用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术前平均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术前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因素及降低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某医院2008/2012年住院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及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其对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对术前住院日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医院术前平均住院日呈逐年下降趋势。患者年龄、性别、职业、付费方式、手术类型等因素,患者等待检查、检验和手术时间以及医务人员意识对术前住院日有重要影响。结论平均住院日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医护人员教育,优化术前检查和手术流程,实行预住院制度,提高疑难病例确诊率等,有助于缩短术前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3.
昆瑜  范少真 《中国病案》2011,12(8):43-44
平均住院日是评价医院效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之一。为充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患者住院的总体医疗费用,缓解三甲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有效途径之一。找出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以便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张清淋  张国强  占强  聂贺  唐良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217-4222
背景 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是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病因之一,而住院时间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疾病诊疗和管理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但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 分析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测评分模型,为临床干预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2019年从无锡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出院的PUB住院患者485例,采用随机化方法进行分组,其中2/3的病例纳入训练集,1/3的病例纳入测试集。以住院时间的第75百分位数为分界点(>8 d),将全部患者分为超长组和正常组。采用回退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依据回归系数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分,制定预测评分模型。分别绘制预测评分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预测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485例患者中训练集323例,其中超长组75例,正常组248例;测试集162例,其中超长组34例,正常组128例。回退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810,95%CI(1.567,5.040)〕、白细胞计数(WBC)和/或中性粒细胞分数(NE)升高〔OR=2.491,95%CI(1.310,4.738)〕、Forrest Ⅲ级以上溃疡〔OR=1.960,95%CI(1.098,3.498)〕、输血〔OR=3.367,95%CI(1.664,6.812)〕、合并肾功能不全〔OR=4.809,95%CI(1.456,15.884)〕是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评分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AUC为0.77〔95%CI(0.71,0.84)〕,在测试集中预测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AUC为0.76〔95%CI(0.66,0.86)〕,最佳界值均为2.45分。结论 年龄≥60岁、WBC和/或NE升高、Forrest Ⅲ级以上溃疡、输血、合并肾功能不全是PUB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依据危险因素制定了一种具有较高辨别力的简单易行的预测评分模型,具有为优化PUB患者住院评估及管理提供参考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及趋势,探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某三甲综合医院统计报表2000年-2010年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出院患者数量、每床日费用等指标数据,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法分析;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住院日与出院患者数量、病床使用率成负相关系,与术前平均住院日成正相关;11年中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结论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候时间,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及日问手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内长时间住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对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间ICU内119例长期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出院结局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比较,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长住院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付费类别、病种以及ICU住院时间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ICU住院时间以及是否输血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内超长住院日患者的预后受年龄、住院时间以及是否输血浆等因素影响,对具备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烧伤病人平均住院日影响因素模型,为缩短其平均住院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路径分析模型分析各因素作用路径及作用大小。结果烧伤病人平均住院日为20.0天,对其有直接影响的变量按影响大小依次为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并发症、烧伤部位、性别及呼吸道烧伤;有间接影响的变量依次为烧伤部位、烧伤面积及性别;总体影响按影响大小依次为烧伤面积(0.62)、烧伤深度(0.42)、烧伤部位(0.30)、并发症(0.26)、性别(-0.11)及呼吸道烧伤(0.05)。结论重点缩短小面积烧伤病人平均住院日,积极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以预防并发症,指导烧伤病人早期现场正确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王振宇  冷明祥  万彬 《医学与社会》2012,25(7):63-64,74
目的:分析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影响,为完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单病种患者住院病历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支付方式下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的差异.结果:公费医疗、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自费医疗3种支付方式就诊患者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不尽相同.结论:加强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完善支付方式及其管理体系,有利于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影响或预测芦山地震伤员住院时间的相关因素,为地震后一线医院床位资源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芦山地震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且记录完整的263例地震伤员的临床信息。统计可能影响或可能预测伤员住院时间的10个指标〔性别、年龄、院前时间、多发伤、并发感染、合并慢性疾病、以及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修正创伤评分(RTS评分)、CRAMS评分、院前伤情评分(PHI评分)〕和住院时间,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查可能导致或预测住院时间延长的指标。结果 合并感染的地震创伤员,ISS评分越高住院时间越延长,而院前时间越长,其住院时间反而缩短。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住院时间(h)=498.36+671.41×感染+43.87×ISS评分-5.12×院前时间。结论 地震后一线医院可根据伤员并发感染、ISS评分以及院前时间等情况,早期评估伤员病情严重程度,预测住院时间和床位资源使用情况,根据需要及时将患者转送至后方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