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髋臼及其周围肿瘤的分区与重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髋臼及其周围恶性肿瘤行整块切除、不同方法髋臼重建的疗效.方法 72例髋臼及其周围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肿瘤整块切除、髋臼重建手术,男42例,女30例;年龄16~78岁,平均41岁.软骨肉瘤39例、骨肉瘤10例、骨巨细胞瘤9例、Ewing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血管外皮瘤l例、单发转移癌3例.肿瘤累及Ⅱ区、Ⅰ+Ⅱ区、Ⅱ+Ⅲ区、Ⅰ~Ⅲ区、Ⅰ~Ⅳ区和Ⅱ+Ⅲ+Ⅴ区者分别为4、16、29、7、10和6例.髋臼重建包括组配式人工半骨盆50例、马鞍式关节置换7例、骨盆灭活再植8例、股骨近端与盆骨融合7例.结果 6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5年(1~8年).11例局部复发,8例深部感染,6例脱位.45例行组配式人工半骨盆置换术患者ISOLS评分平均22分.优7例、良24例、可9例、差5例.其中优良病例均为累及Ⅱ区和Ⅱ+Ⅲ区者,评分差的病例均为累及Ⅳ区者.5例行马鞍式关节置换、5例骨盆灭活再植和6例股骨近端与盆骨融合术患者,ISOLS评分平均为10、17和14分.结论 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重建方法以组配式人工半骨盆置换术后功能最好,骨盆灭活再植次之,马鞍式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最差.组配式人工半骨盆置换对单纯Ⅱ区肿瘤切除重建功能最好,其次为Ⅱ+Ⅲ区、Ⅰ+Ⅱ区、Ⅰ~Ⅲ区、Ⅱ+Ⅲ+Ⅴ区,术后功能最差为Ⅰ~Ⅳ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盆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骨盆恶性肿瘤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5岁(29 ~72岁).原发性肿瘤15例,其中包括骨盆软骨肉瘤13例,成骨肉瘤1例,腺泡状肉瘤1例.Enneking肿瘤分期:ⅠA期1例,ⅠB期11例,ⅡB期2例,Ⅲ期l例.骨盆转移癌8例,其中前列腺癌1例,乳癌1例,肺癌2例,肾癌2例,胃癌1例,甲状腺癌l例.根据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Ⅰ区2例,Ⅱ区7例,Ⅲ区5例,Ⅰ+Ⅱ区3例,Ⅰ+Ⅳ区3例,Ⅰ+Ⅱ+Ⅲ区3例.其中外院治疗复发后就诊3例,本院手术切除后复发l例,从单纯Ⅲ区扩展为Ⅱ+Ⅲ区.单纯切除术7例,半骨盆截肢术1例.肿瘤切除、TSRH内固定、植骨重建术3例.半骨盆假体重建术2例,同侧股骨近端截骨并普通髋关节假体重建术2例.肿瘤切除股骨坐骨融合术2例.肿瘤切除股骨髂骨融合术2例(其中1例为单纯切除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内半骨盆切除术3例.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人工髋关节假体重建术1例.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1例.[结果]原发性骨肿瘤组织学分级:1级9例,2级4例,4级2例,其中1例复发由原来的2级变为3级.随访时间3~57个月(截止2010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死亡3例,1例为胃癌骨盆转移,l例为肺癌转移,l例为腺泡状肉瘤全身多发转移.复发2例.并发症7例:人工半骨盆假体松动l例;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l例;内半盆切除术后皮瓣坏死1例;切口感染2例,其中1例术中出现髂外静脉损伤;2例切口延迟愈合,其中1例随访时出现固定钢板断裂和2枚螺钉断裂.外科边界:囊内病灶刮除2例,4例为边缘切除,2例广泛切除但肿瘤污染,其余为广泛切除.MSTS功能评分平均为74%.[结论]骨盆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广泛的外科切除边界是患者长期存活、降低局部复发率的主要因素,个体化的切除重建方式是获得相对良好功能的关键,术前正确评估和术中仔细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盆Ⅱ区肿瘤完整切除及采用同种异体骨盆、组配式假体、3D打印假体重建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3例原发恶性骨肿瘤累及骨盆Ⅱ区,行肿瘤完整切除及髋臼重建术患者临床资料。男4例,女9例;年龄16~59岁,平均39.0岁。骨巨细胞瘤4例、软骨肉瘤5例、骨肉瘤2例、尤文肉瘤2例。骨盆肿瘤Enneking分区:肿瘤累及Ⅱ区4例,累及Ⅰ区和Ⅱ区4例,累及Ⅱ区和Ⅲ区5例。病程1~24个月,平均9.5个月。随访观察肿瘤有无复发、转移;影像学检查观察内植物在位、断裂,骨吸收、骨不愈合等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情况;术后根据国际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4~7 h,平均4.6 h;术中出血量800~1 600 mL,平均1 200.0 mL。术后无再次手术或死亡患者。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33.5个月。4例接受化疗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转移。术后1例出现创面感染;1例假体置换术后1个月发生假体脱位。1例骨巨细胞瘤术后12个月复发,穿刺活检提示骨巨细...  相似文献   

4.
Guo W  Sun X  Ji T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3):994-99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骨盆骨肉瘤的切除及重建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接受肿瘤切除重建手术的21例骨盆骨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0岁.肿瘤累及范围:Ⅰ区3例,Ⅰ+Ⅳ区3例,Ⅰ+Ⅱ区4例,Ⅱ+Ⅲ区4例,Ⅰ+Ⅱ+Ⅲ区1例,Ⅲ区1例,Ⅰ+Ⅱ+Ⅳ区5例.其中经典骨肉瘤19例,高分化骨肉瘤2例.21例均为ⅡB期.所有病例均行整块切除,外科边界为13例广泛切除,8例边缘切除.重建方式包括:可调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13例;自体骨移植+钉棒系统重建5例;半骨盆截肢2例;单纯切除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0.3个月(6.0~87.0个月).结果 21例患者中13例存活,总体生存率为61.9%,无瘤生存率23.8%;5年生存率为44.2%.局部复发率为28.6%(6/21),其中累及Ⅱ区肿瘤复发4例(4/13),Ⅰ区肿瘤复发1例(1/3),Ⅰ+Ⅳ区肿瘤复发1例(1/3),Ⅲ区肿瘤单纯切除的1例患者及2例半骨盆截肢患者未发生局部复发.肿瘤广泛切除术后复发率为23.1%(3/13),边缘切除术后复发率为37.5%(3/8).9例患者术后出现肺转移(42.9%),1例患者发生骨及淋巴结转移.13例存活患者MSTS 93功能评分为(20.6±5.4)分.4例自体骨移植+钉棒系统内固定患者功能评分为(22.5±2.1)分;7例町调式人工半骨盆重建患者,于术后8周开始扶拐行走,半年后可去拐行走,功能评分为(17.7±5.5)分.结论 选择合适的切除与重建方式,多数骨盆骨肉瘤患者可以行保肢治疗,可保留部分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盆Ⅰ-Ⅱ-Ⅳ区肉瘤整块切除后新设计的腰盆钉棒重建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肿瘤科,2009年6月到2010年12月期间,行骨盆Ⅰ区、Ⅱ区和Ⅳ区肉瘤整块切除和腰盆钉棒系统重建术的病例资料,评价该术式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入选条件:穿刺活检证实骨盆原发性肉瘤;肺部CT未见转移灶,Eneking分期为ⅡB期;患者能完成规范的新辅助化疗;术前MRI评估证实肉瘤未侵犯髂外动静脉、坐骨神经和盆腔脏器,确认肉瘤累及骨盆Ⅰ-Ⅱ-Ⅳ三个区域。结果 4例累及骨盆Ⅰ区、Ⅱ区和Ⅳ区的原发性肉瘤患者接受肿瘤整块切除后腰盆钉棒系统重建。患者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29.75岁(18~45岁)。病理类型包括:尤文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和骨肉瘤1例,尤文肉瘤和骨肉瘤完成新辅助化疗。肉瘤整块切除范围包括骨盆Ⅰ区、Ⅱ区和Ⅳ区肿瘤、肿瘤累及的髂肌、臀中小肌和部分臀大肌,同时采用骨盆髋臼和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重建髋臼、骨盆环和腰骶连接。术后3周患者开始进行康复治疗,术后3个月可扶拐行走。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9~19个月),目前尚未发现复发和转移。MSTS功能评分平均为66.67%(63%~73%);Harris髋关节评分良2例,差2例。结论骨盆原发性肉瘤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广泛切除而获得治愈,通过骨盆环重建挽救下肢的主要功能。骨盆Ⅰ区、Ⅱ区和Ⅳ区肉瘤整块切除和腰盆钉棒系统既能完整的切除肿瘤,又能有效重建骨盆和腰骶连接功能。这种重建方式近期疗效观察能够达到患者及骨肿瘤专科医生的功能期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以股骨近端上移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手术技术要点,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自2006年10月至2011年5月,对5例骨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同侧股骨近端截骨上移重建骨盆环连续性、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重建髋关节,男3例,女2例;年龄19~55岁,平均30.6岁。软骨肉瘤3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2例。3例肿瘤累及骨盆Ⅰ+Ⅱ区,2例累及Ⅱ+Ⅲ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国际骨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功能,评价肿瘤学预后。结果 至末次随访时5例患者中1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其余3例无瘤生存。主要并发症包括肿瘤局部复发、假体松动、植骨不愈合、浅表感染、坐骨神经麻痹。1例患者术后15个月发生植骨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可扶拐行走。1例患者因假体松动,术后26个月行翻修手术。1例患者术后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改行截肢手术;1例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未进一步处理带瘤生存。MSTS评分为11~25分,平均19.2分。结论 同侧股骨近端上移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是一种有效重建骨盆连续性的方法,既适用于骨盆Ⅱ+Ⅲ区缺损,也适用于骨盆Ⅰ+Ⅱ区缺损。但此术式仍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近期效果与骨盆假体类似,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切除、重建方式及并发症。[方法]根据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行Ⅰ区髂骨翼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重建3例;Ⅱ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异体半骨盆重建1例;Ⅲ区耻骨局部切除3例;Ⅰ、Ⅱ区转移瘤肿瘤血管介入与化疗1例;Ⅰ、Ⅲ区肿瘤切除+重建1例。[结果]7例良性肿瘤中1例Ⅰ区巨细胞瘤刮除术后局部复发,二次手术切除治愈,术后全部功能正常。5例原发恶性肿瘤中2例Ⅰ区淋巴瘤术后化疗,局部无复发,功能良好;2例Ⅰ、Ⅲ区和Ⅰ区肿瘤切除后重建,半年后可持拐下地,1a后步态接近正常;1例Ⅱ区肿瘤切除,异体半骨盆置换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不愈及局部肿瘤复发。1例Ⅰ、Ⅱ区转移瘤血管介入+化疗后存活2a。[结论]骨盆肿瘤的手术切除首先应考虑完整切除肿瘤,然后再考虑重建,术者要权衡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辅助骨盆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的骨盆恶性肿瘤病例手术范围和植入假体设计的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CT数据及快速成型技术,模拟骨盆肿瘤切除重建术,设计手术切除范围,制造病变骨盆精确模型和植入个体化假体;2003年6月~2007年7月,共有9位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个体化人工半骨盆重建术,其中男3例,女6例,骨巨细胞瘤4例,脊索瘤2例,软骨肉瘤2例,骨肉瘤1例.根据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Ⅱ区3例,同时累及Ⅱ区和Ⅲ区5例,同时累及Ⅰ区、Ⅱ区、Ⅲ区、骶骨区(Ⅳ区)1例.随访时间为12个月到5年.[结果]手术中病变切除彻底,假体安装顺利,术中平均出血4 700 ml,术后1例患者伤口内积血、感染,予以清创、灌洗引流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后痊愈.所有患者术后4~6周扶双拐部分负重行走,术后4个月逐渐弃拐,3例(33%)患者复发,其中骨肉瘤1例,术后18个月死于双肺转移;软骨肉瘤1例,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术后17个月死亡;1例脊索瘤术后半年复发,二次手术,半年后再次复发,放弃治疗,3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2年时出现螺钉松动,患者可持拐行走.其余5例患者假体无松动,患侧髋关节和对侧髋关节对称.[结论]计算机辅助下的骨盆恶性肿瘤的手术范围设计,使切除边缘更彻底,个体化的人工半骨盆,与患者骨盆形状高度一致,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良好临床效果,该技术在骨盆恶性肿瘤的切除及重建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后4个月逐渐弃拐,3例(33%)患者复发,其中骨肉瘤1例,术后18个月死于双肺转移;软骨肉瘤1例,术后13个月局部复发,术后17个月死亡;1例脊索瘤术后半年复发,二次手术,半年后再次复发,放弃治疗,3个月后死亡.1例术后2年时出现螺钉松动,患者可持拐行走.其余5例患者假体无松动,患侧髋关节和对侧髋关节对称.[结论]计算机辅助下的骨 恶性肿瘤的手术范围设计,使切除边缘更彻底,个体化的人工半骨盆,与患者骨盆形状高度一致,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良好临床效果,该技术在骨盆恶性肿瘤的切除及重建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骶骨肿瘤的分区与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分区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到2006年7月,共有251例骶骨瘤患者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年龄8-83岁;男124例,女127例。以S2/3椎间盘为界,将骶骨分为上位骶椎(Ⅰ区)及下位骶椎(Ⅱ区)二区;累及到腰椎定义为Ⅲ区;上位骶椎以椎管中心为界分为前(a)、侧(b)、后(c)三区。肿瘤位于Ⅰa区12例,Ⅰab区22例,Ⅰc区4例,Ⅰabc区28例,Ⅰabbc区9例,ⅠaⅡ区7例,ⅠabⅡ区10例,ⅠabcⅡ区51例,ⅠabbcⅡ区53例,ⅠabcⅢ区5例,ⅠabbcⅢ区3例,ⅠabcⅡⅢ区7例,ⅠabbcⅡⅢ区10例,单纯Ⅱ区30例。单纯累及Ⅱ区的肿瘤均行广泛或边缘性切除;单纯累及Ⅰ区的良性肿瘤均行刮除或边缘性切除;单纯累及Ⅰ区的恶性肿瘤行边缘性切除或广泛切除;同时累及Ⅰ、Ⅱ区的肿瘤采取广泛切除肿瘤的Ⅱ区部分,切、刮除肿瘤的Ⅰ区部分。结果:3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前即有创面严重感染,肿瘤突于皮肤外,术后死于重度感染;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另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7例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其中29例需手术清创、引流、二期闭合伤口;7例清创后因皮肤缺损较大,行局部皮瓣转移;25例(10%)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均经抬高床尾、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愈合。3例出现直肠瘘,经直肠造瘘后愈合。随访9个月-8年,42例转移瘤患者转入他科继续治疗,209例原发肿瘤患者失访31例,死亡34例,复发51例,无瘤存活93例。结论: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肿瘤累及骶骨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法。即使切除范围要达到S1水平,单纯后方入路仍能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构建包含肌肉韧带的骨盆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分析钉棒假体生物力学性能,并结合临床应用评价钉棒假体半骨盆Ⅰ+Ⅱ+Ⅲ区重建的疗效。方法 以2015年1月—2020年12月21例行半骨盆恶性肿瘤(Ⅰ+Ⅱ+Ⅲ区)切除、钉棒假体重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16~64岁,平均39.2岁。肿瘤类型:软骨肉瘤9例,骨肉瘤7例,尤文肉瘤3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2例;根据国际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分期:ⅡB期19例,Ⅲ期2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HHS)和MSTS评分分别为(54.4±3.1)、(14.1±2.0)分。术中15例病灶行广泛性切除,5例边缘性切除,1例病灶内切除。取1例患者术后CT图像,采用Mimics23Suite和3-matic软件建立患者骨盆三维实体模型,同时采用镜像操作获取正常骨盆三维实体模型。继而将两实体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2020R1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于肌肉构建前后分析双脚站立位的生物力学性能。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HHS评分和MSTS评分行术后功能评估,同时影像学复查局部复发及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盆环软骨肉瘤适当的切除及重建方式。方法1998年7月至2006年7月,56例骨盆环软骨肉瘤患者接受肿瘤切除重建手术。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Ⅰ区7例,Ⅰ、Ⅱ区9例,Ⅱ、Ⅲ区21例,Ⅰ、Ⅱ、Ⅲ区9例,Ⅲ区2例,Ⅳ区3例;骶骨软骨肉瘤5例。高分化软骨肉瘤7例,去分化软骨肉瘤5例,间叶型软骨肉瘤5例,39例为中等分化。髂骨翼局部切除+钉棒系统重建7例;髂骨翼局部切除+自体骨移植3例;耻、坐骨局部切除2例;半骨盆截肢8例;髋臼切除重建31例;5例骶骨软骨肉瘤中2例采用广泛切除术,3例采用分块切除术。结果行Ⅰ区肿瘤切除的7例患者,2例局部复发;行Ⅲ区肿瘤切除的2例患者未见局部复发;31例行Ⅱ区肿瘤切除、髋臼重建患者,4例局部复发;8例行半骨盆截肢术患者,2例局部复发;3例采用病灶内手术的骶骨软骨肉瘤患者均局部复发。9例行Ⅰ或Ⅲ区肿瘤切除的患者,术后行走功能基本正常。21例行髋臼周围肿瘤切除、组合式人工半骨盆重建的患者,术后8周开始扶拐行走,半年后可弃拐行走,ISOLS评分平均20分;5例行马鞍式关节重建的患者术后均须扶双拐行走;5例行肿瘤骨灭活再植+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3个月可扶双拐下地行走,1例术后伤口出现深部感染,经清创伤口仍不愈合,取出灭活骨、下肢旷置,术后2年复查仍有1例髂骨处接点不愈。结论髋臼周围软骨肉瘤切除后,以马鞍式假体重建的患者术后功能最差,肿瘤骨灭活再植重建患者次之,组合式人工半骨盆重建患者术后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骨盆原发恶性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探讨骨盆恶性肿瘤不同的切除、重建方式及并发症。方法1997年7月至2003年7月,收治骨盆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76例,男47例,女29例。软骨肉瘤31例、尤文肉瘤15例、骨肉瘤7例、淋巴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血管外皮瘤1例、骨髓瘤3例、骨巨细胞瘤13例。根椐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行Ⅰ区髂骨翼局部切除重建16例;Ⅲ区耻、坐骨局部切除9例;Ⅱ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与髋臼重建30例(人工半骨盆8例、马鞍式关节7例、肿瘤骨灭活再植 人工髋关节置换6例及肿瘤刮除 骨水泥填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9例)及半骨盆截肢2l例。随访时间为16个月-6年。结果(1)21例行半骨盆截肢术的患者中4例局部复发(19%),原因为肿瘤累及骶髂关节的骶骨侧。25例行Ⅰ区或Ⅲ区肿瘤切除的患者中7例局部复发(28%),主要原因是切缘离髋臼太近。21例行Ⅱ区肿瘤切除髋臼重建的患者中4例局部复发(19%),与肿瘤巨大、切除边缘可能残留肿瘤有关。(2)行Ⅰ区或Ⅲ区肿瘤切除的患者,术后行走功能基本正常。行Ⅱ区肿瘤切除髋臼重建的患者,术后2个月能正常坐与持拐行走,半年后部分患者步态接近正常。(3)3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余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率为90%。12例出现伤口并发症,8例需手术治疗。结论骨盆肿瘤切除重建的原则是首先完整切除肿瘤,其次考虑功能重建。髋臼重建方法的选择应权衡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辅助骨盆肿瘤精确切除和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ng H  Yi C  Tu Q  Wang H  Liu H  Zeng S  Liu B  Shen J  Wang Y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0):1218-122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在确定骨盆肿瘤切除边界、重建骨盆和髋关节结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1月-2009年4月收治5例骨盆肿瘤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4~62岁,平均36.4岁。骨肉瘤、骨巨细胞瘤、血管肉瘤各1例,软骨肉瘤2例。根据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Ⅰ区、Ⅰ+Ⅱ区、Ⅲ区、Ⅳ区、Ⅰ+Ⅳ区各1例。按反求工程的基本原理,采用CT、MRI扫描获取患者骨盆二维数据,计算机三维重建建立骨盆解剖模型,将解剖模型输入CAD软件精确界定肿瘤切除范围,并设计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个性化假体以及模拟肿瘤切除、骨缺损修复重建过程。术中按照CAD方案精确切除骨盆肿瘤组织,采用外形匹配的同种异体髂骨加内固定或同种异体髂骨加个性化假体修复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骨盆。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7.9 h,术中出血量平均3 125 mL。术后1例出现切口内积血,1例出现脑脊液漏,均对症处理后痊愈。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0个月,平均34.5个月。患者均于术后4~6周扶双拐部分负重行走,3~6个月恢复行走功能。2例于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1例行局部肿瘤再切除术、1例行局部放疗,无再复发。术后24个月采用国际保肢学会(ISOLS)推荐的骨肿瘤保肢术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定,获优2例,良3例。结论采用CAD设计的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个性化假体及模拟手术过程,保证了骨盆肿瘤切除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将骨盆肿瘤的切除和功能重建提升到个体化治疗阶段,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iewertⅡ型、Siewert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EG)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术(laparoscopic-assisted proximal gastrectomy with double-tract reconstruction, LAPG+DTR)与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Roux-en-Y重建术(laparoscopic-assisted total gastrectomy with Roux-en-Y reconstruction, LATG+Roux-en-Y)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营养状况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6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62例临床分期Ⅰ~Ⅱb期SiewertⅡ型、SiewertⅢ型AEG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APG+DTR组(32例)与LATG+Roux-en-Y重建组(30例)。观察两组病人围手术期临床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并分析两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记录术前及术后1、3、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不同类型骨盆转移瘤,特别是髋臼周围转移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7年7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88例骨盆转移瘤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4岁.其中乳腺癌23例,肺癌15例,肾癌13例,甲状腺癌3例,膀胱癌2例,前列腺癌3例,肝癌3例,胃肠道癌7例,妇科肿瘤3例,其他肿瘤3例,不明来源转移瘤13例;32例为骨盆孤立性转移灶,56例为多发性骨转移.单纯累及Ⅰ区18例患者,累及Ⅱ区50例,单纯累及Ⅲ区及Ⅳ区的各10例.肿瘤切除方法:行刮除术72例,整块切除16例.重建方式包括骨水泥填充或骨水泥结合斯氏针、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29例;重建髋关节50例;单纯肿瘤局部切除5例;4例患者因肿瘤巨大及严重疼痛行半盆截肢.结果 88例骨盆转移瘤患者中29例失随访,59例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前疼痛评分平均7.2分,手术治疗后86例(97.8%)有不同程度疼痛缓解和行走能力恢复,术后疼痛评分平均3.5分.保肢病例Enneking功能评分平均19.2分,涉及髋臼区的平均评分16.4分,非髋臼区患者23.5分.随访59例患者中,11例出现局部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5.6个月.主要并发症包括,8例伤口感染、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严重肺栓塞、2例假体脱位.结论 对于骨盆转移癌导致严重疼痛和行走困难的患者,外科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手术目的是缓解疼痛,力求恢复和维持髋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手术方式以刮除后骨水泥填充为主.对于单发、预后较好的骨转移病灶,可行广泛切除.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评价椎体矢状切除技术在胸腰椎肿瘤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椎体分区、分型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以椎体椎弓根的内侧缘、外侧缘和椎体中线为界,将椎体的解剖部位对称地分为Ⅰ/Ⅱ/Ⅲ区,并根据此分区进行分型,Ⅰ型,肿瘤累及Ⅰ区,矢状切除范围为同侧Ⅰ~Ⅱ区;Ⅱ型,肿瘤累及Ⅱ区,矢状切除同侧Ⅰ~Ⅲ区;Ⅲ型,肿瘤累及Ⅲ区,矢状切除同侧Ⅰ~Ⅲ区及对侧Ⅲ区。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于2018年6月~2021年12月在我科进行胸腰椎肿瘤矢状切除的患者共8例,男性6例(75%),女性2例(25%),平均年龄37.8±4.8岁。骨肉瘤2例,软组织肉瘤2例,转移癌2例,良性局部侵袭性肿瘤2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5例。分别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相关临床数据,包括肿瘤累及分区、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重建方式、手术并发症、复发率、远期并发症、Frankel分级,随访观察该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22.3±3.9个月(12~40个月),术中失血量为1812.5±333.0ml,手术时间为369.6±27.7min。有1例软组织切缘阳性,因患者在外院首次手术造成硬膜粘连,我院进行第二次手术;所有患者骨切缘均为阴性。肿瘤学结果包括1例肿瘤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局部复发率12.5%(1/8),1例远处转移,无感染及死亡病例,未见内固定失败病例。Frankel分级手术后未见恶化情况。结论:基于我们提出的分区、分型系统,可以有效指导胸腰椎肿瘤的椎体矢状切除,保留部分椎体,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术中,采用改良Gibson和髂腹股沟联合(modified Gibs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ilioinguinal,MGMII)入路的手术技巧,评估该手术入路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总结早期手术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3月,对7例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MGMII入路行肿瘤切除+3D打印半骨盆置换术。男6例,女1例;年龄23~68岁,平均43.7岁。软骨肉瘤1例、尤文肉瘤1例、骨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2例、转移性肝细胞癌1例。4例原发恶性肿瘤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病程6~12个月,平均9.5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HHS)为(82.1±1.4)分,美国肌肉骨肿瘤学会(MSTS)评分为(21.4±1.1)分。影像学检查肿瘤大小为5.1~9.1 cm,平均6.9 c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输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病理检查根据R分类标准确认肿瘤残留情况;影像学复查测量双侧下肢长度及髋臼高度、偏心距、外展角、前倾角,评估骨整合情况;测量双侧外展肌肌力,采用MSTS评分和HH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360 min,平均280.0 min;术中失血量1300~2500 mL,平均1785.7 mL;术后输血量为0~11 U,平均6.1 U。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患者在截骨导板辅助下获得R0切除。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48个月,平均41.3个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复查示7例均获得良好骨整合;患侧双下肢长度以及髋臼高度、偏心距、外展角、前倾角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达到解剖重建要求。术后3个月,患侧与健侧外展肌肌力比值为68.29%±7.41%,术后12个月为89.8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2,P=0.000)。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及HHS评分分别为(27.3±0.8)、(96.6±1.4)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均能无辅助下行走。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及死亡,均未见深部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或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nneking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术中,经MGMII入路能较好显露髋臼后柱,尤其是坐骨结节,有助于在肿瘤切除过程中避免瘤体破裂,在保证切除范围的同时保留臀中肌、髂肌等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髂骨翼肿瘤的切除与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uo W  Tang S  Dong S  Li X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2):813-816
目的 探讨髂骨翼肿瘤切除及重建方式。方法1998年7月至2004年7月,61例髂骨翼肿瘤患者接受髂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其中男38例,女23例;年龄12~78岁,平均43岁。根椐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肿瘤累及Ⅰ区36例,Ⅰ、Ⅱ区17例,Ⅰ、Ⅳ区8例。肿瘤切除术后,检查骨缺损的大小,将钉棒系统应用于髂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重建中。对于肿瘤累及Ⅳ区的患者,行钛网杯重建髋臼顶及全髋置换术。对于儿童患者,采用植骨或斯氏针+骨水泥固定。结果61例髂骨肿瘤切除的患者中4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个月至6年,平均43个月。其中33例存活,无肿瘤局部复发迹象;15例死亡。36例行Ⅰ区肿瘤切除的患者中,19.4%(7/36)出现局部复发;17例行Ⅰ、Ⅱ区肿瘤切刮、骨水泥填充、髋臼重建的患者中,35.3%(6/17)出现局部复发;8例行Ⅰ、Ⅳ区肿瘤切除的患者中,1例死于围手术期,50.0%(4/8)局部复发。功能结果:36例行Ⅰ区肿瘤切除的患者,术后有正常行走功能。17例行Ⅰ、Ⅱ区肿瘤刮除、骨水泥填充、髋臼顶重建、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可将钉棒系统应用于成人患者髂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重建中,维持骨盆环的完整。对于儿童的髂骨肿瘤切除后的重建,应尽量采用比较简单的固定。可应用异体骨或自体髂骨(取自残存的部分髂骨)植于髂骨颈与骶骨翼之间,用加压螺丝钉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39例接受外科治疗的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用于指导外科治疗的分区方法,并根据分区方法探讨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对1998~2009年收治的39例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X线平片判断病变范围,并根据股骨近端受累范围提出分区方法。分析分区类型与外科治疗方案的关系。并通过对患者术后局部病灶控制情况及术后功能(MSTS 93评分)评价外科治疗的效果。[结果]根据39例病变范围,并结合股骨近端解剖特点,将股骨近端分为四个区:Ⅰ区,股骨干(小粗隆以下);Ⅱ区,粗隆间(小转子至股骨颈基底部);Ⅲ区,股骨颈;Ⅳ区,股骨头。根据上述分区,病变分为7种类型,Ⅰ型9例,Ⅱ型12例,Ⅲ型3例,Ⅰ+Ⅱ型6例,Ⅱ+Ⅲ型5例,Ⅱ+Ⅲ+Ⅳ型2例,Ⅰ+Ⅱ+Ⅲ型2例,Ⅰ+Ⅱ+Ⅲ+Ⅳ型1例。手术主要采用病变刮除植骨+内固定。内固定方式有DHS,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其中DHS最常见于Ⅱ区受累(57.58%),其次为Ⅲ区受累(24.24%);髓内针固定见于I区受累(64.70%)及Ⅱ区受累(35.30%)。病变累及三区及三区以上的病例,采用关节置换。本组39例均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3年(0.5~11年)。MSTS 93评分:(91.70±9.64)%。局部复发率12.82%(5/39),均未发现局部畸形加重。本组病例随访结果满意,选取的治疗方法较为合理。[结论]制订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外科治疗方案时,应先考虑病变部位特点,从而选用合理的内固定方式,达到较好的外科治疗效果;本文提出的分区方法可以作为术前制订外科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骨盆肿瘤的切除与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盆不同部位肿瘤的最佳切除术式及其功能重建方法。方法1999年1月-2006年12月,对48例骨盆肿瘤患者进行骨盆肿瘤切除及重建手术。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4~72岁,平均45.1岁。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36例。肿瘤累及Ⅰ区14例,Ⅱ区11例,Ⅲ区12例,Ⅳ区3例:肿瘤侵犯2个及以上区域8例。手术治疗术式选择:良性肿瘤予以刮除或边界切除,或加植骨;恶性肿瘤予以广泛切除或边界切除,植骨或不加植骨;对于累及髋臼部位肿瘤,采取肿瘤切除后行半盆置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关节功能。结果12例骨盆良性肿瘤术后获随访12~72个月,均恢复较好的行走功能,1例半年后局部复发,放弃治疗。36例恶性肿瘤术后获随访6~72个月,其中生存6~12个月2例(5.6%),12~24个月2例(5.6%),24~36个月6例(16.7%),36~72个月14例(38.8%),72个月以上12例(33.3%)。21例行边界切除患者,未出现局部复发。28例(77.8%)恢复正常行走功能。21例行边界切除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静脉血栓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半盆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1例,经相应治疗已明显好转。结论根据肿瘤部位确定切除及重建手术,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