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同步电复律治疗持续性房颤的转律即刻成功率和维持窦律的近期效果、并发症.方法:持续性房颤病人25例,常规有效抗凝3周,转律前10天始服用胺碘酮片0.2,3次/日,5天后改为0.2,1次/日.建立输液通道,静推安定10~20mg,待病人入睡后选用100~150J双向波电流同步放电.复律后继续服用华法林抗凝4周,胺碘酮0.2,1次/日,长期服用维持窦律、观察病人症状、心功能分级、栓塞发生率、复发率.结果:本组25例经1次放电转复成功18例,第2次放电转复成功1例,第3次放电转复成功1例,合计20例,成功率80%,心功能好转,观察2~25个月,有5例复发,无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持续性房颤同步电复律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用胺碘酮0.6g≤日对4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转律结果。成功34例(79%)复律总量2.4~7.2g.维持量≤1.0g/周。无一例发生严重毒副怍用。通过对各种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与之进行对比分析,仅房颤持续时间同转律成功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直流电复律对风心病房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影响房颤转复能否转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风心病并房颤患者,乙胺碘肤酮与直流电复律治疗后转归情况。胺碘酮0.23次/日,7天;0.22次/日7-14天,不能转复者给予直流电150-300瓦,秒复律。结果:胺碘酮与直流电治疗后,房颤转复成功率为7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左房大小、房颤持续时间是转复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结论:胺碘酮与直流电复律联合治疗风心病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初发房颤患者的年龄、病因、临床特点及复发的状况。方法:对85例初发房颤的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初发房颤中,病因明确的占70.59%;特发性房颤29.41%。其中自行复律48例,占56.47%。静脉胺碘酮复律有效率为61.53%。早期转复的成功率更高。房颤复发与左房内径相关(P<0.05),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EF值与房颤复发无关(P>0.05)。一年内维持窦律者占57.35%。结论:初发房颤常见原因为特发性房颤、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初发房颤大多为自限性,药物复律成功率较高。复律的病例中,一半的病例1年内能维持窦律。左房内径与房颤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可达龙 (胺碘酮 )加小剂量地高辛对部分经冠脉造影确诊的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心病 )与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 (房颤 )转复窦性心律的可能与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住院连服 2周可达龙 (0 .2g,3/d)未复律的高心病、冠心病并房颤患者 32例 ,加服地高辛 0 .1 2 5g ,2 /d ,2周后为观察终点 ,判断其房颤转复成功率与用药安全性 ;并随访半年 ,观察房颤复发率。结果  32例中转复窦性心律 2 3例 ,转复率 71 .9% ,平均转复时间 (7± 2 )d ,无一例出现药物副作用 ;随访半年 ,复发 6例 ,复发率占复律者的 2 6 .1 %。结论 可达龙加小剂量地高辛对高心病、冠心病患者的房颤转复窦性心律 ,具有疗效较高 ,安全性与依从性好等优点 ,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慢性房颤直流同步电复律和药物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与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 瓣膜置换术后伴有持续性房颤,术后3个月心脏彩超左房内径大小恢复至≤50mm的62例患者,口服胺碘酮片200mg,1日3次,厄贝沙坦片150mg,1日1次,用7天后,若未自行转复者行200-300焦尔直流同步电复律,转复成功后继用胺碘酮片和厄贝沙坦片,3-6月后停用.结果 62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除2例在用药期间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外,60例患者电复律即刻成功率为93.3%(56/ 60),平均随访2.7士1.3年,电复律远期维持率在96.4% (54/56),窦性心律总维持率91.9%(57/62).结论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直流同步电复律治疗慢性房颤和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性好、转复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房颤转复前持续时间对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房颤病例共84例(男50例,女34例),根据转复前房颤持续时间分为2组。A组:持续时间小于48h;B组:持续时间大于48h。选用静脉点滴或口服胺碘酮来转复房颤,预防复发的方法为先用负荷剂量400mg/d,共14d,然后为维持剂量50~200mg/d,可根据患者的疗效以及副作用在此范围内调整剂量。分别于房颤转复后1月、3月、6月以及12月观察两组的房颤复发率以及胺碘酮的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服用胺碘酮后1月、3月、6月以及12月房颤复发率分别为0%、11%、23%、32%;B组患者分别为1%、15%、20%、41%,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转复前房颤持续时间对胺碘酮预防房颤复发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应用奎尼丁与电复律联合治疗的30例房颤病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心病者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非风心病者,且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差。年龄大小,房颤持续时间长短,心功能好坏,心胸比例,左心房内经对复律成功率影响不大,但与复发率及远期效果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陈建明  吕冰  何鑫  严秋霞  徐耕 《浙江实用医学》2002,7(3):153-153,169
心房颤动 (房颤 )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器质性心脏病者房颤发生率较多。房颤也可见于正常心脏。房颤持续时间长可形成心房内附壁血栓 ,并可导致心房电重构及复律困难[1] 。房颤目前主张尽早、尽可能复律 ,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为首选。本文观察静脉推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1月住院与急诊经心电图诊断的房颤病人 4 8例 ,男 31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 2 8岁 ,最大 78岁 ,平均 5 0岁。本次房颤发作在 4 8小时以内 ,2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西地兰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转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房颤发作48h内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46例和西地兰治疗组44例,观察治疗8h后房颤复律情况。结果 胺碘酮组复律成功35例(76.1%),平均复律时间6.5h;西地兰组复律成功17例(38.6%),平均复律时间7.5h。胺碘酮组成功率高于西地兰组(P〈0.01),且复律时间比西地兰组短(P〈0.01)。结论 胺碘酮静脉注射在阵发性房颤转复治疗中的疗效优于西地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胺碘酮转发复持续性房颤(>48h)的疗效。方法 选择7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安慰剂组35例,应用胺碘酮治疗后观察转律情况。结果 治疗组18例1个月内转复窦性心律(51.4%),安慰剂组无1例转律,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观察到影响转律的因素包括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房颤持续时间。结论 胺碘酮可用于转复持续性房颤患者,且短期应用副作用少,是目前用于转复持续性房颤有价值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在房颤发作时给以首剂负荷量胺碘酮3~5mg/kg,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继之以1.0mg/分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最大剂量为900mg或复律成功即停.同时加口服胺碘酮治疗.结果:用药48小时内复律成功者52例,转复成功率为86.6%.60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且作用迅速.1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例于用药后3小时出现长RR间歇,减少胺碘酮静脉药量后长间歇消失.余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对房颤进行药物复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房颤转复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BNP的变化。[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的150例房颤患者,根据复律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复律成功患者组,房颤复发组(复律1个月内再发),转律失败组。另选50例正常窦性心率者作为对照组。在转复前及窦性节律恢复后24 h采集周围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浆BNP。[结果]150例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110例,BNP水平由转复前的(136±11.3)pg/mL降至(68±13.0)pg/mL(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40例,BNP水平由转复前的(192±23.3)pg/mL降至(106±14.4)pg/mL(P<0.05)。转律成功未复发者86例,BNP水平由转复前的(138±15.5)pg/mL降至(73±12.2)pg/mL(P<0.05);转律后复发者(1个月内复发)42例,BNP水平由转复前的(218±13.6)pg/mL降至(172±23.3)pg/mL(P>0.05);转律失败者22例,BNP水平(265±12.8)pg/mL。[结论]在房颤复律患者中,BNP可预测房颤复律的成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胺碘酮在体外直流同步电复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中的作用.方法 165例瓣膜置换术后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电复律前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安慰剂.试验组除常规药物外,加用胺碘酮.两组比较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的成功率及复律1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试验终点为电复律后第12个月.结果 体外同步电复律后两组比较,试验组转复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70%),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复律12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试验组(74.11%)大于对照组(51.2%),有显著差异.结论 胺碘酮能提高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房颤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的成功率及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和评价心律平与西地兰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律效果,探讨更有效的转律药物.方法:采用静脉注射心律平70~210mg或西地兰0 4~0 6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和心室率的变化.结果:心律平组23例,转复成功19例,成功率82 6%,转复时间45 2±38 4分钟;西地兰组23例,转复成功11例,成功率47 8%,转复时间86 4±52 5分钟,P<0 05.结论:在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中,心律平成功率和转复时间都优于西地兰.  相似文献   

16.
尚兴福 《吉林医学》2010,31(31):5562-5563
目的:观察胺碘酮静脉加口服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病因引起的阵发性房颤36例,给予胺碘酮150mg+5%GS20ml于10min内缓慢静脉推注,观察半小时,房颤未转复,上述用药重复一次,继之给予胺碘酮1mg/min持续泵入,6h后减为0.5mg/min维持至48h,无论转复与否,改为胺碘酮0.2,3次/d,口服5d;再减为0.2,2次/d,口服7d,总疗程14d。结果:36例复律成功29例,48h内转复者14例,48h~7d转复者9例,7~14d转复者6例,总成功率8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静脉加口服转复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并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联合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患者节律控制的疗效.方法: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联合口服胺碘酮维持治疗6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观察电复律成功后窦性节律维持情况及相关并发症;中长期(>8周)随访房颤复发情况,观察维持组(房颤不复发)和复发组患者的年龄、左房直径及房颤持续时间.结果:59例房颤患者电复律(95.2%)即刻成功,3例(4.8%)复律无效;54例(87.2%)早期有效,早期复发5例(8.0%);晚期有效43例(69.4%,维持组),晚期复发11例(17.7%,复发组);维持组和复发组患者的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及左房直径比较,维持组明显低于复发组(P<0.05).结论:电复律联合胺碘酮维持治疗对持续性房颤转复及窦性心律维持具有疗效好及风险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可见于正常人、心脏与肺部疾病患者,新近发生的房颤用药物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可达70%以上,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房颤转复成功率低得多,对药物转复失败者可采用体外(经胸)直流电转复。本文分析了18例房颤体外电转复的资料,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静脉应用伊布利特注射液在转复房扑、房颤中所需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心电图确诊为房扑、房颤且发作时间在90 d以内,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13例,予以静脉推注伊布利特.首剂1 mg,如无效30 min后再次应用1 mg或0.01 mg/kg.用药前心理护理、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心电监测和护理.结果 13例患者中8例转复成功,转复期间加强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可能有助于提高复律成功率.结论 伊布利特是一个起效快,对房扑、房颤患者转复率高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应用前进行心理护理,用药时严密心电监护,缓慢匀速推注可减少不良反应,其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0.
侯勇  王联发 《现代医学》2011,39(6):738-739
在未使用复律治疗时,永久性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文献报道甚少。作者报道1例经常规复律治疗无效的永久性房颤,改为蜜蜂蜇刺腹部皮肤后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效果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