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洛伐他汀对高糖环境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刺激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外基质(ECM)蓄积的作用。经体外培养人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C),分别用LDL和/或高糖刺激HKC细胞,并与洛伐他汀共孵育。采用^3H-脯氨酸参入法测定总胶原合成,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V型胶原和板层素浓度,RT-PCR技术观察HKC细胞中IV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FIV)mRNA表达。结果表明高糖和LDL均可增加HKC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V型胶原和板层素水平,并能上调IV型胶原和FN mRNA的表达,洛伐他汀可以部分或全部逆转高糖和LDL的作用。说明高糖和LDL均可促使HKC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洛伐他汀可以逆转它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糖刺激对人足细胞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和纤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以及SGK1超表达和灭活条件下FN的合成变化,揭示SGK1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高糖诱导足细胞细胞外基质聚集,引发早期糖尿病肾损害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高糖刺激人足细胞24 h,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GK1和FN蛋白水平的表达。利用构建好的SGK1激活型质粒(pIRES2-EGFP-SGK1SD)、灭活型质粒(pIRES2-EGFP-SGK1KN)和空载体(pIRES2-EGFP)分别转染人足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足细胞合成FN的水平。结果: 人足细胞中存在SGK1的表达,高糖刺激SGK1表达上调(50±4 vs 35±3),与此同时,FN合成亦明显增加(19±4 vs 12±2)。SGK1SD转染的足细胞中FN合成明显增加,相反,SGK1KN转染的足细胞中FN合成明显减少。结论: SGK1参与了高糖诱导的人足细胞FN的合成,可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足细胞的受损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nail 在AP-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对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AP-1阻断组。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纤连蛋白(FN)的浓度变化,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HK2细胞AP-1的改变, RT-PCR法检测vimentin mRNA和Snail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E-cadherin的表达。结果:高糖作用HK2细胞48h后,高糖组FN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AP-1阻断组浓度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高糖能够刺激AP-1结合活性,AP-1阻断剂可显著抑制AP-1的活化;高糖组Snail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AP-1阻断组其水平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AP-1阻断组其水平显著高于高糖组(P<0.05);高糖组vimentin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AP-1阻断组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结论:高糖可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AP-1活化,诱导Snail表达而下调E-cadherin,同时导致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细胞外基质FN的分泌增加,诱导其表型转化,参与糖尿病肾病的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锌指转录因子Snail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Snail1与IGF-1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中的关系。方法:高糖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NRK-52E 72 h后,给予Snail1 siRNA和IGF-1 siRNA处理,分为高糖组、non-targeting(NT)siRNA组、Snail1 RNAi组和IGF-1 RNAi组,并设置对照组。于转染后48和72 h两个时点收获细胞。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Snail1、IGF-1、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mRNA表达,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诱导NRK-52E细胞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F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同时,Snail1和I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明显升高(P0.01)。Snail1 RNAi组与高糖组比较,细胞中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FN、Snail1和I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Snail1的mRNA表达减少62.8%。与高糖组比较,IGF-1 RNAi组细胞IGF-1的mRNA表达减少61.1%,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F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NT组E-cadherin、FN、Snail1及I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高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RK-52E细胞中Snail1与IGF-1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52,P0.01)。结论:Snail1及IGF-1的mRNA和蛋白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过程中表达升高,且沉默Snail1基因,IGF-1表达随之减少,提示Snail1/IGF-1可能促进DKD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高糖培养的人系膜细胞(HMC)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的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主要作用环节。方法:用含有5.5 mmol/L、25 mmol/L葡萄糖和100 nmol/L胰岛素的DMEM培养基培养HMC细胞,即为对照组(NG)、高糖组(HG)、胰岛素干预对照组(NI)和胰岛素干预高糖组(HI)。4 h后检测SGK1的表达、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和IRS2)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24 h后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纤连蛋白(FN)的表达。结果:HG组、NI组和HI组SGK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NG组(P<0.01),高糖主要导致IRS2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增高(P<0.01)。胰岛素干预后,HI组IRS1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HG组(P<0.05),而IRS2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出现部分抑制(P<0.05)。高糖促进CTGF和FN的表达,胰岛素加强高糖此作用。结论:胰岛素和高糖能够通过不同的分子途径促进体外肾小球系膜细胞SGK1的表达,并最终促进ECM的合成;胰岛素的这种作用与IRS1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整合素连接激酶小干扰RNA(ILK siRNA)对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核内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分为正常对照组(NG)、高糖组(HG)、高糖+阴性转染对照组 (HG+HK)和高糖+ILK siRNA组(HG+ILK siRNA)。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IL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磷酸化GSK-3β(p-GSK-3β)和β-catenin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GSK-3β、p-GSK-3β、核β-catenin、总β-catenin、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1)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证实构建的siRNA重组质粒成功转染HKC细胞;(2)与HG和 HG+HK组相比,HG+ILK siRNA组ILK mRNA及蛋白水平下降,但较NG组表达仍高;(3)HG+ILK siRNA组ILK基因沉默后,p-GSK-3β与核β-catenin蛋白表达较HG及HG+HK组均下降,但较NG组表达仍高。而总GSK-3β与总β-catenin 在各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ILK、GSK-3β和β-catenin可能参与了高糖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ILK可能通过调节Wnt/β-catenin途径下游效应蛋白GSK-3β和β-catenin的表达而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Snail1 siRNA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变(TEMT)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5组:(1)对照组(含糖5.5 mmol/L);(2)高糖组(含糖25 mmol/L);(3)Snail1 siRNA处理组,转染Snail1 siRNA,6 h后更换为高糖(含糖25 mmol/L)培养;(4)control siRNA处理组,转染control siRNA作为siRNA阴性对照,6 h后换为高糖(含糖25 mmol/L)培养;(5)高渗组(含D-manntio19.5 mmol/L);72 h后收集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和半定量RT-PCR检测Snail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与高糖组比较,肾小管上皮细胞转染Snail1 siRNA后,Snai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62%和68%(P<0.01)。同时,Snail1 siRNA处理组α-SMA和vimentin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而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Snail1参与了高糖诱导TEMT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noN (Ski-related novel protein N)对高糖诱导大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纤维连接蛋白(FN)合成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RTECs,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细胞的上皮性钙黏蛋白、 角蛋白-18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鉴定培养细胞;正常糖(5.5 mmol/L)、高糖(25 mmol/L)和相同渗透压的甘露醇分别培养RTECs 30 min、2 h、12 h、24 h、48 h、72 h和96 h;SnoN siRNA转染RT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control siRNA组和SnoN siRNA组;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不同处理组RTECs中SnoN和FN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FN mRNA。结果: 与正常糖培养组相比,高糖刺激能抑制 RTECs中SnoN蛋白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高糖刺激能使RTECs中FN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与单纯高糖培养组相比,转染SnoN siRNA 能进一步促进高糖诱导的RTECs中FN蛋白表达(P<0.05)。结论: SnoN表达减少参与了高糖诱导的RTECs中FN合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人血白蛋白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蛋白对肾脏损害的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人血白蛋白(0、1、5、10、15 g/L)分别加入到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48 h,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HK-2细胞ACE2和ACE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培养状态下HK-2细胞(空白对照组)存在ACE2 mRNA和蛋白表达,加入不同浓度(5-15 g/L)的人血白蛋白剂量依赖抑制HK-2细胞ACE2 mRNA和蛋白表达(P<0.01)。正常培养状态下HK-2细胞AC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低,随着加入白蛋白浓度的增加其表达水平逐渐升高,10 g/L白蛋白显著促进了HK-2细胞ACE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在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存在ACE及ACE2 mRNA和蛋白表达,人血白蛋白可抑制其ACE2表达而促进ACE表达,这可能是白蛋白促肾小管间质损伤及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叉头框蛋白O1(FOXO1)表达和磷酸化过程对高糖刺激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C,给予高糖刺激后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FOXO1、磷酸化FOXO1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表达,油红O染色测定细胞内脂质沉积;构建野生型和磷酸化位点突变型FOXO1质粒,转染入HKC细胞后给予高糖刺激,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和油红O染色确定FOXO1磷酸化位点突变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高糖刺激HKC细胞48 h后,总FOXO1在正常糖组和高糖组的表达未见差异,而磷酸化FOXO1及SREBP-1表达明显上调,细胞内脂滴显著增加。将构建的野生型FOXO1质粒转染人细胞后,上调了总FOXO1和磷酸化FOXO1的表达,增加了SREBP-1表达和细胞内脂滴含量;而磷酸化位点突变的FOXO1质粒避免了高糖诱导引起的SREBP-1上调和细胞内脂质沉积。结论:磷酸化FOXO1参与了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SREBP-1上调和细胞内脂质聚集;磷酸化位点的突变可避免高糖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SREBP-1上调和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对高糖培养大鼠肾成纤维细胞(NR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NRK按培养条件分为常糖组:5.6mmol/L葡萄糖;高糖A组:15mmol/L葡萄糖;高糖B组:30mmol/L葡萄糖;PDTC对照组:5.6mmol/L葡萄糖+5.0μmol/LPDTC;PDTCA组:15mmol/L葡萄糖+10μmol/LPDTC;PDTCB组:30mmol/L葡萄糖+20μmmol/LPT-DC。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及ELISA测定各组培养24h、48h后NRK的VEGF及PEDF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常糖组相比,高糖各组NRK的VEGF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与高糖B组相比,PDTC干预各组NRK的VEGF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P<0.01,P<0.05)。与常糖组相比,高糖各组NRK的PEDF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P<0.05);与高糖B组相比,PDTCB组NRK的PEDF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PDTC能明显抑制高糖培养大鼠NRK的VEGF表达并明显上调PEDF的表达,间接提示NF-κB可能通过参与VEGF和PEDF的表达失衡导致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发现,癌胚纤维连接蛋白系新合成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标志,而高糖环境氧化应激与癌胚纤维连接蛋白的关系尚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高糖作用对人系膜细胞活性氧和癌胚纤维连接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培养的系膜细胞分为以下各组:正常对照组(5 mmol/L D-葡萄糖);渗透压对照组(5 mmol/L D-葡萄糖+           20 mmol/L L-葡萄糖);高糖组(25 mmol/L D-葡萄糖);α-硫辛酸干预组,分为高糖+LA50组(25 mmol/L D-葡萄糖+        50 μmol/L α-硫辛酸)、高糖+LA100组(25 mmol/L D-葡萄糖+100 μmol/L α-硫辛酸)、高糖+LA200组(25 mmol/L D-葡萄糖+  200 μmol/L α-硫辛酸)。以RT-PCR法检测癌胚纤维连接蛋白mRNA表达水平,荧光显微镜和荧光酶标仪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 结果与结论:高糖促进系膜细胞活性氧的产生,亦增加癌胚纤维连接蛋白mRNA的表达,α-硫辛酸可显著降低高糖负荷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同时减少癌胚纤维连接蛋白mRNA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提示活性氧介导高糖负荷致人系膜细胞癌胚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α-硫辛酸可部分逆转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13.
p38MAPK介导高糖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BMP-7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中培养的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p38MAPK阻断剂SB202190+高糖组和高渗组,处理72h后收集贴壁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MP-7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的表达;RT-PCR法检测BMP-7和FNmRNA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BMP-7主要表达于细胞浆,有少量总p38MAPK与FN表达,未见p-p38MAPK;高糖状态激活了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加,FN的表达也明显增多而BMP-7的表达显著减少;与SB202190共同培养72h后,p-p38MAPK的表达较高糖组减少约80%,BMP-7的表达却被显著上调,而FN的表达减少。高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高糖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BMP-7蛋白和mRNA均减少,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可促进内源性BMP-7增多,提示p38MAPK可能参与高糖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BMP-7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糖以及霉酚酸酯(MMF)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MCs分为正常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甘露醇渗透压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MMF-10组(30 mmol/L葡萄糖+10μg/mL MMF);高糖+MMF-100组(30 mmol/L葡萄糖+100μg/mL MMF),采用RT-PCR检测每组不同时间点(24、48、72 h)MCP-1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MCP-1及FN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组HMCs 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的分泌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且48 h表达最高;不同浓度的MMF均能下调MCP-1 mRNA、蛋白及FN的表达(P<0.01);不同浓度的MMF对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分泌的抑制程度不同,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MMF可以阻抑MCP-1的表达及FN的分泌,可能对延缓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胰岛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表达以及细胞内脂滴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0nmol/L、1nmol/L、10nmol/L、100nmol/L和200nmol/L胰岛素刺激HKC细胞6h。RT-PCR技术检测SREBP-1和FAS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ting检测SREBP-1蛋白的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结果:与0nmol/L胰岛素组相比,10nmol/L、100nmol/L和200nmol/L组HKC细胞SREBP-1和FASmRNA表达均升高,其中100nmol/L组升高最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显示SREBP-1蛋白定位于HKC细胞的胞浆,在10nmol/L、100nmol/L和200nmol/L组HKC细胞其表达明显增强。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10nmol/L、100nmol/L和200nmol/L组HKC细胞SREBP-1蛋白的前体和成熟片段表达增强,其中100nmol/L组表达最强,差异显著。油红O染色显示胰岛素刺激6h后只有100nmol/L胰岛素组HKC细胞内可见明显红染脂滴颗粒。结论:高浓度胰岛素引起HKC细胞SREBP-1和FAS表达上调并最终导致细胞内脂滴沉积,这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引起肾脏脂质沉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糖诱导内皮细胞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内皮细胞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易合并血管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 RT-PCR检测不同浓度D-葡萄糖(7.5、15、30 mmol/L)作用48 h及15 mmol/L浓度作用不同时间0、12、24、48、72、96 h内皮细胞LOX-1 mRNA表达;免疫组化观察葡萄糖15 mmol/L作用48 h LOX-1蛋白表达。结果:高糖组细胞粗糙,轮廓增强,细胞内有许多发亮的颗粒;不同浓度高糖均可诱导LOX-1 mRNA表达,30 mmol/L作用最强(P<0.01);同一浓度下作用不同时间,LOX-1 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加,48 h达高峰(P<0.01),之后下降;免疫组化显示葡萄糖组细胞棕色着色颗粒位于胞膜和胞浆,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高浓度D-葡萄糖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地诱导内皮细胞LOX-1 mRNA的表达;也可诱导LOX-1蛋白表达,表达的蛋白存在于细胞浆中和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这种作用可能是糖尿病容易合并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