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一氧化氮在脑缺血缺氧时是一种重要并且具有复杂作用的损伤因子,但由于一氧化氮不仅在脑缺血及再灌注中有量的增加,而且在不同的脑缺血模型中作用也不尽相同,文章旨在探讨一氧化氮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erebralischemia,cerebralanoxia,nitricoxidesynthase”,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4-01/2005-05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脑缺血,脑缺氧,一氧化氮合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上述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非随机的实验,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随机对照实验作为纳入标准。排除综述和重复性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6篇关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30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20篇重复性实验,6篇综述。资料综合:30个试验干预措施选用了脑缺血缺氧性损伤中3种一氧化氮合酶的神经毒性作用与神经保护性作用,其中位于神经元中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具有神经毒性作用,位于大脑内皮细胞中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位于炎性细胞和胶质细胞中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既有神经毒性作用又有神经保护作用。结论: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诊断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进展程度及损伤情况,并且针对不同阶段利用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一氧化氮合酶相关基因敲除技术以及RNA干扰技术等,发挥其调节和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一氧化氮在脑缺血缺氧时是一种重要并且具有复杂作用的损伤因子,但由于一氧化氮不仅在脑缺血及再灌注中有量的增加,而且在不同的脑缺血模型中作用也不尽相同,文章旨在探讨一氧化氮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5—01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cerebral ischemia,cerebral anoxia,nitric oxide synthase”.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4—01/2005—05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脑缺血,脑缺氧,一氧化氮合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时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上述IT预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非随机的实验,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随机对照实验作为纳入标准。排除综述和重复性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6篇关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一氧化氮合酶的作用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30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20篇重复性实验,6篇综述。资料综合:30个试验干预措施选用了脑缺血缺氧性损伤中3种一氧化氮合酶的神经毒性作用与神经保护性作用,其中位于神经元中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具有神经毒性作用,位于大脑内皮细胞中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位于炎性细胞和胶质细胞中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既有神经毒性作用又有神经保护作用。结论: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诊断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进展程度及损伤情况,并且针对不同阶段利用一氧化氮合酶选择性抑制剂,一氧化氮合酶相关基因敲除技术以及RNA干扰技术等,发挥其调节和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66Shc基因敲除对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 HIB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理。  方法  将C57小鼠分为假手术组(野生型, sham operation, SO)、HIBI野生型组(hypoxic-ischemic wild type, HIWT)和HIBI-p66Shc基因敲除组(hypoxic-ischemic knock-out, HIKO), 每组20只。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浸入低氧环境的方法制备小鼠HIBI模型。随后对各组小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HIBI损伤灶体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和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的水平进行测量和比对。  结果  HIBI造模24 h后, HIKO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87±0.30)低于HIWT组小鼠(2.49±0.26), HIKO组小鼠脑梗死灶体积[(22.66±4.20)mm3]小于HIWT组小鼠[(27.31±3.23)mm3], HIKO组小鼠血清NSE含量[(8.97±0.74)ng/ml]显著低于HIWT组小鼠[(11.26±0.68)ng/ml], HIKO组小鼠脑组织IL-1β含量[(1.72±0.30)ng/ml]显著低于HIWT组小鼠[(2.07±0.28)ng/ml], P均 < 0.05。  结论  p66Shc基因敲除可通过降低小鼠HIBI发生后脑组织IL-1β的表达, 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66Shc基因敲除对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HIB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理。方法将C57小鼠分为假手术组(野生型,sham operation,SO)、HIBI野生型组(hypoxic-ischemic wild type,HIWT)和HIBI-p66Shc基因敲除组(hypoxic-ischemic knock-out,HIKO),每组20只。采用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浸入低氧环境的方法制备小鼠HIBI模型。随后对各组小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HIBI损伤灶体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和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进行测量和比对。结果 HIBI造模24 h后,HIKO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87±0.30)低于HIWT组小鼠(2.49±0.26),HIKO组小鼠脑梗死灶体积[(22.66±4.20)mm3]小于HIWT组小鼠[(27.31±3.23)mm3],HIKO组小鼠血清NSE含量[(8.97±0.74)ng/ml]显著低于HIWT组小鼠[(11.26±0.68)ng/ml],HIKO组小鼠脑组织IL-1β含量[(1.72±0.30)ng/ml]显著低于HIWT组小鼠[(2.07±0.28)ng/ml],P均<0.05。结论 p66Shc基因敲除可通过降低小鼠HIBI发生后脑组织IL-1β的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血流减少而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称之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生与产科因素有密切关系。现将近2年在我院分娩的4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1(GM1)和康复训练对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8只Sprague-Dawley 幼鼠建立HIBD模型,分为对照组、GM1 组、康复训练(R)组、GM1+康复训练(GM1+R)组及假手术组。各组大鼠采用悬吊试验、斜坡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进行评定。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额叶皮质神经元活化型caspase-3 表达。结果各组间悬吊试验、斜坡试验结果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从高到低依次为假手术组、GM1+R组、R组、GM1 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间寻找平台潜伏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和GM1 组较假手术组长(P<0.05)。GM1 组和R组的海马、额叶皮质活化型caspase-3 水平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GM1 组、R组及GM1+R组海马活化型caspase-3 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组和GM1+R组额叶皮质活化型caspase-3 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马、额皮质活化型caspase-3 的表达与悬吊试验、斜坡试验结果正相关(P<0.05),与水迷宫试验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及应用GM1 对HIBD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疗效,联合应用存在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与神经元末梢突触后存在大量活化型caspase-3 有关。  相似文献   

7.
胎儿窘迫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以胎儿缺氧、酸中毒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可造成新生儿窒息及出生后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对缺氧缺血患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早期预测及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相关生物标记物发现,不但对急性期的诊断有益,而且对高危患儿的管理及早期干预有更深远的意义。本文就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预测方法包括胎儿娩出后即取脐动脉血及脐静脉血血气分析了解酸中毒程度,脐静脉血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国内外在已研究的数个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候选基因中,尚未发现肯定的致病基因。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consititu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ecNOS)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是否存在相关性?目的:通过大连地区汉族脑血管病患者ecNOS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探讨ecNOS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2001—12/2002—1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神经内科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0例(缺血性脑卒中组),本组又分为4个亚组:大血管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组108例,腔隙性脑梗死组30例。原因不明及心源性脑栓塞组1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4例。对照组为90例健康体检者及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既往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情况,吸烟情况、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含量、颈内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以及ecNOS基因类型。结果: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中,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者占66.3%(112/170),糖尿病史者占38.2%(65/170),吸烟者占44.2%(75/170),纤维蛋白原含量为(3.70&;#177;0.63)g/L、颈内动脉狭窄占53.5%(91/170)与对照组[23.8%(21/90),9.5%(8/90),19.0%(17/90),(3.44&;#177;0.32)g/L.19.0%(17/9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其余各项指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非条件性Losistic回归分析证实,ecNOS基因多态性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cNOS4a/b基因多态性与大连地区汉族人缺血性脑卒中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胞二磷胆碱在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方法:87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常规吸氧、维持心肺功能,抗惊厥,降颅压,控制脑水肿,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试验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7~10d为1个疗程。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很多研究都揭示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方法。 目的:就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现状、移植策略以及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等方面做一系统的归纳分析。 方法:检索2000年8月至2013年8月PubMed 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神经干细胞移植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neural stem cel s”,中文检索词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干细胞”。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9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血缺氧导致的神经功能的障碍,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给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带来新希望。但是该研究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影响移植的一些关键因素,如:移植途径、时间、单纯或联合移植以及移植的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等还不明确,还有待科学实验来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银杏内酯B(G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清洁级7d龄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后3组采用经典Rice法制作HIBD动物模型,模型制作4h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按5mg/kg、10mg/kg腹腔注射GB,其他两组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5d。每组随机分别在造模后第3,7,14,28天处死,单标、双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4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区(SGZ)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及皮质BrdU+/nestin+(聚蛋白)、BrdU+/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计数分析。 结果:HIBD后BrdU+、皮质BrdU+/nestin+、BrdU+/NSE+、BrdU+/GFAP+细胞数增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高于模型组,GB高剂量组的阳性细胞数高于GB低剂量组。 结论:GB能提高HIBD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能力,提示其可以促进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各型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7日龄SD大鼠,随机分组、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后,于不同时间点剥取脑海马,测定各型NOS的变化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别。结果HIBD后生理盐水组诱导型NOS(iNOS)活力水平于12h时始显著增高,48h达高峰,7d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0.05),12h、24h、48h、72h时胞二磷胆碱组、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72h时,辛伐他汀组显著低于胞二磷胆碱组(P<0.01)。生理盐水组结构型NOS(cNOS)水平于0h即显著升高,然后逐渐下降,72h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而胞二磷胆碱组、辛伐他汀组仍继续增高,48h达高峰,但辛伐他汀组升高更显著。结论各型NOS均参与了HIBD的发病过程,辛伐他汀和胞二磷胆碱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与其调节NOS有关,且辛伐他汀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3.
分娩发动对NO、NOS水平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剖宫产孕妇术前临产状态对其血清NO、NOS水平的影响以及在产后出血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孕妇180例,因臀位、社会因素、骨盆狭窄、胎儿宫内窘迫等行剖宫产术,按剖宫产术前临产与否分为临产组(n=88):阴道试产6小时以上者;未临产组(n=92):未经阴道试产直接行剖宫产术者;所有孕妇分别于剖宫产术麻醉前30分钟及术后2小时测血清NO及NOS,术中娩出胎儿后于子宫切缘上缘及胎盘母体面中央无钙化区分别取子宫肌组织及胎盘组织各一,切片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NOS的表达,准确收集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及产后24小时出血量.结果 未临产组产后24小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大于临产组;无论是临产组还未临产组,术前到术后血清NO及NOS水平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且未临产组术前、术后血清NO及NOS含量较临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临产组子宫肌和胎盘的iNOS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临产组(P<0.05);术前、术后血清NO、NOS含量与产后24小时出血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分娩发动且经过充分阴道试产的孕妇,随着其体内NO、NOS水平及表达下降,削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按摩对大鼠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过程中肌卫星细胞激活关键因子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 NOS)、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 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按摩对于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将44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抽样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n=4),自然恢复组(C组,n=24),按摩组(M组,n=16)。A组不做任何处理,C、M组用改良打击器制备大鼠腓肠肌急性损伤模型。C组不给予按摩,M组于造模后第3天介入按摩治疗。C、M组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及第28天取实验动物腓肠肌样本,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PCR检测肌卫星细胞中n NOS、HGF m RNA表达量。结果:按摩干预治疗后,M、C组与A组比较,各时间点n NOS、HGF m RNA表达量均高于A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1);M组与C组比较,在7天、第14天、第21天及第28天n NOS、HGF m RNA表达量M组均高于C组(P<0.01)。M组与C组比较,损伤区域成肌细胞更多,肌丝稠密,肌卫星细胞增殖明显,血供更丰富,坏死组织恢复更快。结论:按摩可有效提高肌卫星细胞中n NOS、HGF m RNA表达水平,激活更多的肌卫星细胞,促进受损骨骼肌的修复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行为学及其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15日龄SD大鼠平均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脑损伤模型组: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并置于含8%氧气和92%氮气的缺氧环境中,以此作为脑损伤模型;康复治疗组:造模后连续两周给予触摸(20 min/d)、丰富环境刺激(30 min/d)和平衡木训练(30min/d);假手术组:行左侧颈总动脉分离术后不作结扎及缺氧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康复治疗两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平衡木实验、步伐失误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并测定血浆、脑组织和脊髓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康复治疗组大鼠的平衡木实验评分增加1.6(P0.01),步伐失误率增加8.07%(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增加18.1s(P0.01),2min内跨越原平台的次数减少6次(P0.01),血浆、脑组织和脊髓中CGRP含量分别增加18.94pg/ml、103.38pg/ml和197.26pg/ml(P0.01);与脑损伤模型组相比,康复治疗组大鼠的平衡木实验得分减少1.8(P0.01),步伐失误率减少15.59%(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减少10.5s(P0.05),2min内跨越原平台的次数增加4次(P0.05),血浆、脑组织和脊髓中CGRP含量分别减少13.91pg/ml、86.57pg/ml和120.16pg/ml(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两周对脑损伤幼鼠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并能增加血浆、脑组织和脊髓中CGRP的含量,但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对急性创伤性脑水肿后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变化的影响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水肿模型,测定伤后不同时间点常温下及亚低温后颈内静脉血一氧化氮、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和脑含水量。结果:致伤后30分钟大鼠即出现脑水肿,伤后8小时达高峰(从伤前77.63%±0.21%升至79.83%±0.41%);一氧化氮具有同步效应〔从伤前(2.44±0.12)μmol/L升至(7.83±0.27)μmol/L〕;一氧化氮合成酶伤后30分钟达高峰〔从伤前(38.89±41.30)μmol·min-1·g-1升至(106.58±52.46)μmol·mn-1·g-1〕,以后逐渐下降,伤后8小时〔(58.29±19.42)μmol·min-1·g-1〕仍高于假手术组。而亚低温(32~33℃)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减少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伤后8小时分别为79.56%±0.27%,(6.84±0.37)μmol/L,(51.02±24.51)μmol·min-1·g-1〕。结论:一氧化氮在创伤性脑水肿发生发展中起作用,而亚低温可能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减少一氧化氮含量,对创伤性脑水肿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upregulation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 or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in the assumed imbalanc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rapid progressiv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 (RPPH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hypertrophy of the pulmonary arterioles and arteries leading to increased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Furthermore, to determine the cellular source and top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eNOS and iNOS.Material and Methods Lung biopsies were taken from two term neonates with clinical and echocardiographic evidence of RPPH and of three controls. Biopsies were obtained at an early stage of the disease as well as at post mortem and examin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for the presence of eNOS, iNOS and nitrotyrosine.Results The endothelial cells of pulmonary arterioles stained significantly for eNOS protein in RPPHN patients. This was not the case in the control infan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for nitrotyrosine or iNOS between RPPHN patients and controls.Conclusion Rapid progressiv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 leads to compensatory induction of eNOS synthesis specifically in endothelial cells of the pulmonary arterioles. This mechanism of compensation can lead to delayed presentation of RPPHN during the late neonatal period. Exogenous inhaled nitric oxide therapy does not lead to suppression of the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ic oxid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实验性铅中毒对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NOS)性的影响,探讨NOS在铅中毒中枢系统损害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按45mg/kg剂量行醋酸铅灌胃30d;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总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测定采用NOS催化L-Arg和氧分子生成NO法。结果 与空白对照纽大鼠比较,染铅组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总NOS活性明显降低,而iNOS活性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铅可以使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总NOS活性降低,iNOS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9.
同种异体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小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HIBD脑内后的迁移、分化,以探讨细胞移植治疗的机制。方法取7 d龄C57小鼠,制作HIBD动物模型。术后第2~3天,将ESc来源神经前体细胞植入小鼠损伤侧脑室,同时设对照组(只注射PBS)和正常组。然后对小鼠脑组织进行病理学、PCR、X-gal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结果ESc来源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HIBD脑内后,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的海马,构成海马结构,经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可分化为NF阳性的神经元。结论ESc来源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HIBD脑内后,能迁移至损伤的海马,分化为神经元,替代损伤或坏死的神经细胞,这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胍氨酸(AG)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抑制剂7-硝基吲哚(7-NI)对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在体神经毒性的干预,进一步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在Aβ神经毒性和Alzheimer病(AD)发病机制中的介导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生理盐水注射,Aβ1-40注射,AG+Aβ1-40,7-NI+Aβ1-40,花生油(Peanutoil,PO)+Aβ1-40、生理盐水+Aβ1-40共7组,每组5只。观察各组大鼠的Y迷宫学习记忆作业及局部神经元损伤情况。结果Aβ1-40海马组大鼠Y迷宫作业的获得和再现尝试次数均显著增加,分别是(27.8±2.3)和(19.7±4.7)次,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F获得=146.438,P获得=0.000;F再现=113.654,P再现=0.000)。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背侧带受损长度为(1.93±0.26)mm,局部胶质细胞反应明显。AG可逆转Aβ1-40导致的学习记忆和神经元损伤,其获得和再现尝试次数分别为(14.6±4.9)次和(8.5±2.1)次,与Aβ1-40注射组比较明显减少(F获得=146.438,P获得=0.000;F再现=113.654,P再现=0.000)。细胞带受损长度为(0.41±0.21)mm,胶质细胞反应减轻。7-NI则无干预作用。结论iNOS/NO参与了在体条件下对Aβ神经毒性的介导,在A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