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CT对于引起胃壁增厚的胃部病变的诊断及应用价值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胃镜病理证实的82例胃壁增厚患者CT表现,并与正常胃壁厚度相比较,从胃壁增厚的程度、形态等来诊断及鉴别胃壁增厚的病变.结果 82例胃部疾病,其中胃癌45例、胃淋巴瘤17例、间质瘤12例、胃炎8例,累及范围共122处;其中胃窦部56处,平均厚度(19.3+11.8)mm;胃体部45处,平均厚度(32.6+12.3)mm;胃底贲门部21处,平均厚度(39.1+7.5)mm;与正常各区胃壁厚度有显著性差异.本组82例病例胃壁增厚的CT类型:条形或梭形增厚(30)、肿块形增厚(14)、结节形增厚(5)、溃疡型增厚(10)、不规则形增厚(8)、混合型增厚(15)等.结论 CT对于胃壁增厚的厚度、形态等的观察有很大的价值,能够较好地准确诊断胃壁增厚的相关疾病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取得螺旋CT图像上东北地区正常成人肺叶肺段支气管壁厚度,为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疾病的诊断,特别是中心型肺癌的较早期诊断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104例正常成人肺部螺旋CT扫描的中肺野区横断面图像行1mm重建层厚、1mm重建间隔和多平面重建,测量肺段及肺段以上支气管壁的厚度,并对27例中心型肺癌和1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图像进行相同的后处理和测量,结果肺段及肺段以上支气管壁正常厚度从3.87±0.35mm到2.45±0.5mm,各年龄组间及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27例中心型肺癌和1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病变支气管厚度与相应的正常值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2),27例中心型肺癌与1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病变支气管厚度统计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螺旋CT图像上东北地区正常成人肺叶肺段支气管壁厚度正常值对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正常胃CT解剖和扫描技术胃介于食管与十二指肠之间,分为胃底、胃体和胃窦。正常胃壁于CT能清楚显示,厚度为2~5mm,超过1cm为异常。粘膜皱襞变化很大。正常胃壁深度测量是从皱襞间的裂缝到浆膜外缘,有脂肪密度的轮廓,其深度不超过1cm。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是胃脂肪不足和胃内有未消化的食物潴留,很像胃壁增厚或腔内肿块。胃底连接食管腹内段与胃之间。于头侧层面,胃底内侧部示局限性胃壁增厚,可呈小肿块样突入胃腔。  相似文献   

4.
胃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钡剂(双对比)造影与胃镜检查,而CT做为一种补充的检查手段,在直接显示胃壁厚度,胃肿瘤性疾病的生长方向和向邻近器官的扩展及远处转移.术前分期方面有一定价值。对向胃壁外生长的疾病,如胃肠道平滑肌瘤,CT扫描有重要诊断价值:必须熟悉胃的正常CT解剖及变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OSAHS患者清醒状态下上气道螺旋CT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确诊的104例OSAHS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其清醒状态下的软腭后区和舌后区横截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及咽壁厚度,比较其与25例正常人各解剖数据的差异。结果不同程度OSAHS患者上呼吸道横截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程度越重,相应的气道面积越狭窄,咽壁厚度越大。结论OSAHS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狭窄,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可以有效判断上气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成像+窗口技术诊断早期胃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术前进行全胃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分别运用标准窗及窄窗+调高窗位进行观察诊断、比较.结果:早期胃癌的特征性CT表现为胃壁局灶性增厚且明显增强或仅明显增强而无胃壁增厚.窄窗+调高窗位能明显显示阳性病灶的对比强化、形态特征,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T分期准确率.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成像+窗口技术能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T分期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0层螺旋CT诊断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40层螺旋CT对298例无症状患者体检、可疑冠心病患者及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由两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是否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结果一致判定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疾病.并测量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分析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血管特点与临床关系.结果 298例患者检出80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22处,检出率26.8%.前降支近段、中段心肌桥比例最高(51.6%)心肌桥厚度1~2 mm组比例占61.2%.壁冠状动脉100 mm以下长度组为53.3%.疑有冠心病组检出单纯心肌桥(不合并有血管动脉硬化)多发生在前降支近段及中段且心肌桥厚度>10mm以上.结论:40层螺旋CT可以较准确判断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检出率高.壁冠状动脉发生的部位、长度及心肌桥厚度可能与患者的临床症状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18)氟去氧葡萄糖PET/CT显像对胃癌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PET/CT对胃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临床怀疑胃癌的32例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31~82岁)行18FDG PET/CT显像,显像前饮水600ml扩张胃腔,PET图像对目测阳性病灶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CT图像测量胃壁增厚的最大厚度,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或胃镜取得病理结果. 结果:经18FDG PET/CT检查的32例患者中,发现胃癌24例.18FDG PET/CT对胃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2.3%、100%和93.8%.胃癌患者的SUVmax与胃壁厚度呈正相关,有无淋巴结转移与SUVmax及胃壁厚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根据PET/CT检查结果对24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期:Ⅰ期9例,Ⅰ~Ⅱ期1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10例. 结论:18FDG PET/CT显像对胃癌的诊断、生物学行为评价及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在诊断气管、支气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支气管镜证实的肺癌及支气管内膜结核42例,均行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并行MPR重建,观察和测量病变支气管壁的厚度及长度。结果:26例中心型肺癌的叶、段支气管管壁厚度(T)平均为14.5mm,管壁增厚长度(L)平均为25.2mm,其T/L比值为0.58。1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T/L比值为0.17。结论:采用MPR技术观察和测量病变支气管壁的厚度、长度及其比值(T/L)有助于中心型肺癌与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骨性泪道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亮  许林森 《海南医学》2012,23(4):81-83
目的 获取骨性泪道各项CT测量数值,并分析年龄、性别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88例被检者进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测量分析骨性泪道各项数据.结果 骨性泪道上口前后径为(5.4±1.2)mm、左右径为(4.6±0.9)mm;中点前后径为(4.8±1.0)mm、左右径为(4.1±1.0)mm;下口前后径为(6.7±1.4)mum、左右径为(4.8±1.0)mm,长度为(13.5±2.9)mm;与鼻底平面交角为(69.6±7.2)°.分性别比较,男性骨性泪道较女性略长;分年龄比较,老年组骨性泪道上口及中点前后径较青年组及中年组大.结论 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是准确测量骨性泪道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