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探讨3号染色体短壁2区4带等位基因杂合缺失与口腔鳞癌临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抑癌基因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口腔鳞及正常组织的手术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配合限制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全球最致命的恶性肿瘤。肿瘤微环境是导致肺癌进展的关键因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作为肿瘤微环境中的核心调控者,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TAMs分为经典激活1型(M1型)和交替激活2型(M2型)2种。M1型主要介导抗肿瘤免疫效应,M2型促进肿瘤进展。其功能的不同主要受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综合调控。以TAMs作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研究的热点,有望成为肺癌治疗的策略之一。本篇将对TAMs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相关免疫治疗的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口腔肿瘤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放疗,早期口腔癌手术和放疗的疗效相似,T1期舌癌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达95%,由于手术对功能及美容的影响,因此对于口腔癌治疗手段的选择应慎重。目前,放疗没有造成残疾影响美容和功能的危险,所以放疗是口腔癌首选的治疗手段。但口腔肿瘤在放疗过程中,腮腺、口腔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口腔鳞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血管生成中的关系.方法:收集34例人口腔鳞癌组织标本,光学显微镜进行巨噬细胞和微血管的计数,图像分析软件检测VEGF的表达;8例正常口腔黏膜为对照组.结果:在口腔鳞癌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巨噬细胞计数呈现正相关(P<0.05);VEGF的表达、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口腔癌浸润的巨噬细胞中有29%~10%的细胞内有VEGF的表达.结论:VEGF的表达、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血管生成之间具有相关性,二者共同参与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环氧合酶2(COX-2)是一种诱导型环氧合酶,其调控机制复杂,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因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则有望成为有效的肿瘤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综述COX-2的生物学特性、致癌机制及其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王亮  张薇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0):2300-230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细胞的发生、生长、侵袭和转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功能特性类似M2型巨噬细胞.目前多项研究表明TAM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相关.基于TAM的促肿瘤作用,目前针对TAM的活化、招募、促血管生成活性、存活及基质重塑等方面设计的靶向治疗药物也进入了基础或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在口腔鳞癌的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MIF和CD68(标记巨噬细胞)在42例口腔鳞癌和10例口腔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观察MIF表达与巨噬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并观察MIF阳性表达率及巨噬细胞计数在口腔鳞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及不同TNM分期患者的中的差异.结果:MIF的表达水平和巨噬细胞计数在口腔鳞癌中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肿瘤组织中MIF的表达与巨噬细胞计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42,P<0.01),MIF阳性表达率及巨噬细胞计数在口腔鳞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及不同TNM分期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和巨噬细胞可能在口腔鳞癌的侵袭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巨噬细胞作用于肿瘤细胞并协助上调肿瘤细胞中MI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免疫抑制微环境和血管的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提示,TAMs并非单一起源于骨髓单核细胞。但在不同肿瘤中,其起源、表型与功能仍存在争议。对TAMs的起源及其与M1/M2型巨噬细胞的关系和TAMs作为治疗靶点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TAMs亚群及其在免疫治疗中意义。  相似文献   

9.
Notch信号通路作为细胞间一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其在细胞识别、增殖、分化及凋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也表明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目前已经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不同于将关注点聚焦于Notch信号通路与各器官肿瘤之间关系或与肿瘤单一调控因素关系等的相关文献,本文在归纳总结Notch信号通路作用基础上将重点放在Notch信号通路所参与的一系列肿瘤生物学行为如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的调控作用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简称舌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1]。MicroRNA(miRNA)对多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起重要的调控作用[2-3]。近年来,本课题组对部分抑癌相关miRNA,如miR-195/34a/26a/375/29b与舌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调控舌鳞癌细胞增殖、周期、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现将其主要结果及意义作一综述。 1miRNA异常表达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因素均可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对有较高复发率和淋巴结转移倾向的舌鳞癌进行早期预测,并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是提高舌鳞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临床常用的TNM分期不能完整体现肿瘤的遗传学和生物学特征,深入研究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机制以及肿瘤标记物,将有助于提高该肿瘤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制定个性化的辅助治疗方案,更有效地判断患者的预后。 miRNA是一种内源性的非蛋白编码RNA,长度22 nt左右,与靶基因mRNA结合后可以抑制其蛋白质翻译或使mRNA降解,进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在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如增殖、分化、生长、新陈代谢、凋亡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4]。多项研究表明舌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存在miRNA异常表达谱,提示miRNA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牙周炎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之一,不仅严重损害口腔健康,还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对牙周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如今集中在口腔微生物稳态及其与免疫系统的复杂相互作用上。牙龈卟啉单胞菌被认为是慢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研究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拥有一种特殊的血红素结合蛋白HmuY,其能结合血红素为细菌提供必需的营养,还能激活宿主免疫系统,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宿主体内的生长增殖、侵袭致病有着重要作用,是潜在的毒力因子。目前,针对HmuY的研究局限于其引发的宿主免疫反应,而对其是否通过其他方式如影响牙周骨组织代谢等参与牙周炎发病尚无定论。本综述跟进有关牙龈卟啉单胞菌HmuY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及其与牙周炎关系的研究新进展,为深入探究牙周炎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PD-1/PD-Ls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及其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英  孙宇  金惠 《医学综述》2013,19(11):1973-1975
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免疫共刺激分子PD-1/PD-Ls作为负性免疫调节分子,在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于PD-1/PD-Ls与肿瘤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入,主要包括其分子功能、表达水平高低与肿瘤预后的关系等,尤其是对以PD-1/PD-Ls为靶点的临床肿瘤治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文就PD-1及其配体PD-Ls的发现、表达、功能以及在肿瘤免疫逃逸、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等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是定植在肠道内的庞大微生物群落。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发育、炎性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密切相关。随着微生物分析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肠-肺轴”的提出更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肠道和呼吸道菌群的相关性以及与肠-肺轴之间的交互作用,重点介绍了肠道菌群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气道过敏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囊性纤维化、肺结核、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以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第五高、致死率第四高的恶性肿瘤.肝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近年来,Tregs(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免疫调节的T细胞亚群,其在肿瘤免疫方面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本综述旨在阐述调节性T细胞与肝癌免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参与机体的发育、器官功能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凋亡及微生物致病等诸多生物学过程,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miRNA可能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并有望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本文对近年来miRNA在胃癌的作用机制、miRNA与胃癌相关微生物的关系、miRNA与胃癌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属于传统医学“肠覃”、“积聚”、“脏毒”、“锁肛痔”等范畴。现代临床研究提出,痰湿内阻是肿瘤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痰致病的特点入手,探究大肠癌的病因病机、发生转归与痰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药论治大肠癌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7.
胃癌由于其患病率高、预后差和有限的治疗选择等,在当今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一个重要的临床挑战。除了遗传学改变外,表观遗传学改变在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胃癌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这些知识已经对胃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健康状态下,口腔微生物、黏膜免疫细胞及上皮屏障三者相互作用,维持口腔微生态稳定.疾病状态下,口腔微生态紊乱,各种致病菌及其毒力因子、代谢产物等激惹免疫系统,直接或间接破坏上皮屏障,促进口腔黏膜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免疫炎症反应或不可逆转的"炎-癌"转化.本文从口腔稳态维持与口腔黏膜病发生两个层面,针对口腔微生物与免疫细胞及...  相似文献   

19.
口腔的适宜环境为微生物定植提供了条件,而口腔微生物是诱发口腔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针对病原微生物的治疗是控制口腔感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青蒿素是从传统中医药黄花蒿中提取出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由于其具高效低毒的抗疟效果而成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抗氯喹疟疾治疗的首选药物。近年来,青蒿素已被证实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其他寄生虫、肿瘤等效果,而部分微生物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对青蒿素及衍生物在口腔相关微生物方面的作用效果进行综述,总结分析之前的成果及进展,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并展望新的研究方向。完善现有技术及标准以明确青蒿素及衍生物对效果存在争议的微生物的作用,扩大对口腔感染性疾病相关微生物的检测,在抗真菌领域明确与现有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这几个方向有待深入研究。另外在抗口腔感染性疾病研究过程中,青蒿素及衍生物的给药方案、潜在药物相互作用、毒副作用等方面是深入研究的必要条件,也是研究的新方向。随着制作工艺的成熟、相关研究的完善与口腔感染性疾病治疗潜在需求,青蒿素及衍生物在口腔微生物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口腔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病(CKD)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升高趋势,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CKD患者由于肾功能受损而导致病情反复,病程长达数年,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肾功能衰竭,并伴有严重的系统性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口腔微生物作为人类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人类健康状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口腔菌群失调与CKD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了解口腔微生物与CKD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慢性肾病患者口腔菌群特征,口腔菌群参与CKD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口腔菌群失调与CKD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通过口腔微生物靶点为CKD的早期防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