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受复杂海洋环境影响,基于统计理论的海面目标检测方法由于假设条件不成立,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实现高性能检测,本文从特征提取分类角度,通过深度学习分类方法对目标和杂波的雷达回波信号进行二元分类,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DCCNN)的雷达海上目标智能检测方法。首先,对实测海杂波和目标雷达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信号的时间-多普勒谱和幅度信息;然后,构建DCCNN对预处理得到的数据进行智能特征提取,得到信号的特征向量,并对不同特征提取模型性能进行测试;最后,通过阈值可设的Softmax分类器作为检测器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实现虚警率的控制。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通道CNN以及无虚警控制Hog-SVM分类算法相比,基于二维卷积核VGG16和一维卷积核LeNet的DCCNN特征提取模型和softmax分类器可实现更高的检测性能,并可以实现虚警率控制,为复杂海杂波背景下目标智能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恒虚警(CFAR)检测器虽然在多数目标场景中具有不错的检测效果,但在强杂波背景下其检测性能会下降。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可以提取深度特征用于目标检测,然而深度学习算法耗时长,很难应用于实际场景。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两步检测法实现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首先将雷达回波的距离-多普勒图以窗口滑动的方式截取小尺寸样本,通过全连接层网络(FCNN)进行初步检测,然后在检测区域截取更大尺寸的样本用以深度特征提取,通过多层卷积神经网络(CNN)区分目标与杂波,得到最终的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CFAR检测器和基于CNN的一步检测方法相比,文中所提方法保持较高检测概率的同时,能有效提升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NN)频谱感知方法提取特征能力受限于网络结构简单,增加网络结构又容易出现梯度消失等问题,该文通过在传统卷积神经网络中添加捷径连接,实现输入层恒等映射更深的网络,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该方法将频谱感知问题转化为图像二分类问题,对正交相移键控(QPSK)信号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归一化灰度处理,并作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残差学习训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取2维灰度图像的深层特征,将测试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中,完成基于图像分类的频谱感知。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频谱感知方法相比,在低信噪比(SNR)下、多用户协作感知时,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概率和更低的虚警概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NN)频谱感知方法提取特征能力受限于网络结构简单,增加网络结构又容易出现梯度消失等问题,该文通过在传统卷积神经网络中添加捷径连接,实现输入层恒等映射更深的网络,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该方法将频谱感知问题转化为图像二分类问题,对正交相移键控(QPSK)信号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归一化灰度处理,并作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通过残差学习训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取2维灰度图像的深层特征,将测试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中,完成基于图像分类的频谱感知.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频谱感知方法相比,在低信噪比(SNR)下、多用户协作感知时,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概率和更低的虚警概率.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雷达目标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淑雅  高跃清 《信息技术》2020,(1):91-94,100
雷达作为对低空和地面目标探测及监视预警的主要手段,在安全领域应用广泛。针对现阶段实际应用中雷达目标分类技术中过于依赖人工提取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对雷达回波数据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得到距离-多普勒图像,再以距离-多普勒图集作为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得到能够完成雷达目标识别的网络模型。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模型在省去人工工作的同时提高了目标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车载毫米波雷达目标分类方法存在静止杂波干扰和网络模型复杂度高的问题,本文将Ghost模块和MobileNet相结合设计了G?MobileNet轻量化神经网络,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车载毫米波雷达目标分类流程。首先对雷达原始AD采样信号进行向量均值相消处理,滤除静止杂波,再进行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得到目标的距离?多普勒(RD)图像,最后使用G?MobileNet对RD图像特征进行提取及分类得到分类结果。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消除静止杂波对多普勒特征产生的干扰,且分类网络模型复杂度低,在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的同时节省了网络模型储存空间和运行网络所需内存。  相似文献   

7.
机载气象雷达系统进行气象探测时易受到强地杂波的干扰,从而导致目标信息丢失。为准确检测地杂波中的气象目标,获取完整的目标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 CNN)的机载气象雷达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联合时域、多普勒域和俯仰维空域信息,将杂波相位对准指标、多普勒速度和干涉相位作为CNN的输入,并给出详细的网络结构。本文通过模拟雷达回波仿真产生训练集和测试集,并对所提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仿真结果表明,与目前的气象目标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概率,而且在谱矩信息变化的情况下仍可维持较好的检测性能,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此外,仿真结果表明CNN比传统的贝叶斯分类器和支持向量机等分类网络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基于雷达传感器的手势识别方法,大多先利用雷达回波对手势的距离、多普勒和角度等信息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各种数据谱图,然后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这些谱图进行分类,实现过程较为复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串联式1维神经网络(1D-ScNN)的毫米波雷达动态手势识别方法.首先基于毫米波雷达获取动态手势的原始回波,然后利用1维卷积和池化操作对手势特征进行提取,并将这些特征信息输入1维Inception v3结构.最后在网络的末端接入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来聚合1维特征,充分利用动态手势的帧间相关性,提高识别准确率和训练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过程简单,收敛速度快,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6.0%以上,高于现有基于数据谱图的手势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基于雷达传感器的手势识别方法,大多先利用雷达回波对手势的距离、多普勒和角度等信息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各种数据谱图,然后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这些谱图进行分类,实现过程较为复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串联式1维神经网络(1D-ScNN)的毫米波雷达动态手势识别方法。首先基于毫米波雷达获取动态手势的原始回波,然后利用1维卷积和池化操作对手势特征进行提取,并将这些特征信息输入1维Inception v3结构。最后在网络的末端接入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来聚合1维特征,充分利用动态手势的帧间相关性,提高识别准确率和训练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过程简单,收敛速度快,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6.0%以上,高于现有基于数据谱图的手势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0.
雷达动目标检测技术一直是雷达信号处理领域中的关键技术,而传统的雷达动目标检测技术仅适用于匀速运动目标,检测性能有限。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时频图处理的雷达动目标检测方法,通过从雷达动目标回波中提取多普勒频移信息,然后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转换为时频图,输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深度特征学习,进而实现检测和分类的目的。仿真数据验证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和区分匀速、匀变速运动以及微动目标,稳健性高,与传统动目标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钟俊  邢萌  刘星  曾琦 《电子与信息学报》2021,43(11):3220-3227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机场异物(FOD)检测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低功耗的特点,但是传统恒虚警(CFAR)类检测算法在低信杂比(SCR)情况下虚警过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Duffing振子的FOD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杂波图CFAR检测算法将雷达接收机接收回波中的背景杂波初步分离,获得目标(包含虚警)的距离信息,并利用该信息构造Duffing方程,之后将此方程作为系统检测模型,输入接收回波信号,求解输出信号方差,采用方差极值法区分目标和虚警。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杂比情况下,即使虚警概率为10–3,该文检测算法也可以降低虚警率,实现目标与虚警的自动判决。与传统CFAR检测算法相比,该算法的检测概率高于传统检测算法且随信杂比的下降减小速度缓慢,即使在信杂比–30 dB的情况下所提算法仍然可以保持84%的检测概率。  相似文献   

12.
在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目标检测中,由于场景杂波的复杂多变,对背景杂波统计模型估计难度增加,从而导致多数检测器容易受到背景杂波的干扰。针对如何避免场景杂波对目标检测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SAR目标检测模型。该模型将目标检测任务转化为像素分类问题,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数据集中目标像素特征和背景杂波像素的先验信息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减少了虚警目标的数量;通过对目标及其阴影区域的联合检测,提高了目标的检测概率。对多个不同场景图像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检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和鲁棒性能,与传统恒虚警检测算法相比,在无需考虑背景杂波统计模型前提下有效降低了虚警概率。  相似文献   

13.
王佳琛  吴亿锋 《信号处理》2022,38(10):2021-2029
针对雷达在检测概率要求严苛的多旁瓣干扰复杂场景下使用传统目标检测方法无法满足需求,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复值深度神经网络的雷达目标检测方法。传统脉冲体制阵列雷达的恒虚警率目标检测通常在和通道进行,在对回波信号进行空域相参预处理过程中获得了相参积累的同时丢失了阵元间的相位信息,而实际上目标回波在阵元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位关系。本文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拟合能力和分类能力,将目标检测视为二元分类问题,设计复值深度神经网络深入挖掘目标与背景在不同阵元间的幅度及相位信息差异,从而在传统目标检测和通道-距离-多普勒空间的更前端更好地区分目标与背景的差异,提升了雷达目标检测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在存在大量旁瓣干扰的场景下,相较传统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表现和抗干扰能力,且在杂波环境中也有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对基于盖革模式APD(GM-APD)探测器的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和虚警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系统原理与探测时序出发,研究了长死时间、回波脉宽大于时间数字转换器(TDC)分辨时间情况下目标探测概率与虚警率分布,分析了回波强度、脉宽、噪声与回波位置对目标探测概率与虚警率的影响;利用双探测器结构的探测模型,研究了双探测器结构在提高系统探测性能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回波越强,脉宽越窄,噪声越低,回波位置越靠前,目标探测概率越高,虚警率越低,系统探测性能越好;对于双探测器结构,与逻辑可很好地抑制虚警;或逻辑可提高目标探测概率;使用与逻辑和或逻辑相结合的双探测器结构,可以获得更高的目标探测概率和更低的虚警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目标检测算法在复杂背景条件下的对红外弱小移动目标的检测能力弱,虚警率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方法,分析了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到红外弱小目标检测领域,选择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学习训练学习出合适的模型参数,并将算法在以FPGA为核心的硬件平台上进行移植。实验表明,本文的算法实时性好,硬件移植工作量小,在复杂背景下能够得到目标掩码信息、有效检出目标。  相似文献   

16.
泄漏电缆入侵检测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较为复杂,为降低环境因素对泄露电缆入侵检测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算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处理大量的样本数据,并从数据中自动提取内在特性,实现泄漏电缆电磁入侵检测系统更低的误报率、漏报率和更高的定位精度的目标,搭建了卷积神经网络入侵检测模型,并用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模型测试结果表示其具有低漏报率和误报率,定位精度可达到1 m。  相似文献   

17.
利用CNN的海上目标探测背景分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雅楠  刘宁波  丁昊  关键  黄勇 《电子学报》2019,47(12):2505-2514
该文主要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的海上目标探测背景分类方法.以CNN中的经典网络LeNet为例,基于IPIX雷达实测数据集,进行控制变量的模型训练,对分类准确率、训练速度、一维信号的二维特征图变化等进行分析,基于实测数据集验证了利用CNN在一维雷达回波信号中进行海杂波与噪声分类的可行性,并同步分析了数据预处理、单个样本序列长度、网络结构参数等影响因素对分类准确率的影响,并针对典型探测场景分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LeNet卷积神经网络在海上探测背景区分方面,具有很高的分类准确率,并且数据预处理方式、单个样本序列长度对结果影响显著,而网络结构参数有一定的调节区间,在此区间内调整,影响不显著,所提方法在顺/逆浪向、高/低海况条件下杂波分类与杂噪分类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强海杂波与海面目标的复杂特性使得海面目标回波微弱,有效的海杂波抑制和稳健快速的目标检测是雷达对海上目标探测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的海面目标检测算法对于复杂环境下的目标检测性能有限,环境和目标特性适应性差。该文设计了一种杂波抑制和目标检测融合网络(INet),通过层归一化-传递和连接方法提取关键目标特征,采用注意力网络抑制杂波和增强目标,构建跨阶段局部残差网络保证检测网络的轻量化和准确性。基于导航雷达在多种观测条件下采集的回波数据,构建了海面目标雷达图像数据集;通过模型的预训练和平面位置显示器(PPI)图像的帧间积累对INet进行了优化,得到了Optimized INet(O-INet)模型。经过多种天气条件下实测数据测试和验证,并与YOLOv3, YOLOv4,双参数CFAR和二维CA-CFAR对比后证明,所提方法在提高检测概率、降低虚警率和复杂条件下的强泛化能力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