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验针灸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针灸作用基础、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效应和机制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1]。在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必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2]。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中,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已成为日益受重视的一项重要课题。营造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环境,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笔者尝试在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的《实验针灸学》教学中引进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明确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课程建设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的需要,针对本实验学科特点我们制定了一整套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学生临床实践的综合能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针灸学》中,经络的循行、腧穴的定位、针灸的技能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针灸学》是归属于中医学的一部分,中医学的理论,遣方用药是针灸推拿学的根基,同样是针灸教学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中医经典、针灸手技、遣方用药合理分配,融入课堂,夯实中医基础理论,提高针灸手技,加强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理、技方、案联合应用,专业特色明显,教学特色突出,对针灸学人才培养乃至高等中医药院校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卢岩 《山西中医》2012,28(8):60-60,62
《实验针灸学》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为重点,是现代针灸学高等教育的桥梁课程之一。如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使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从而为学生日后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理念已发生明显转变,已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拓展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1-3].实验针灸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发展能力、创造性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和新的临床实践技能的人才.笔者所在教学团队2006-2009年尝试将自主设计性实验引入实验针灸学本科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发现在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默契配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开设自主设计性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灸学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指在针灸教学全过程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特别是结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有目的 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基于创新创业型教学模式,我们开展了相应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临床医师+技师型人才、临床医师+研究型人才、临床医师+对外交流型人才等的创新创业培养平台建设.这种培养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挖掘学生潜能,赋予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打好事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实验针灸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提出应增加实验课时 ,强化动手能力 ,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并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9.
易受乡  林亚平  彭艳 《光明中医》2008,23(10):1620-1621
实验针灸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目的在于提高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化实验教学效果,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构建实验针灸学自主设计性实验调查问卷,并开展问卷调查,探寻合理的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实施模式。方法 1系统收集关于自主设计性实验和实验针灸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文献,采用文献逻辑学方法,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构建调查问卷;2对200名参与过实验针灸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或实验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卡方检验中的Fisher's Exact Text方法对问卷选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教学模式、考核和成绩形成模式、小组最佳人数组成、文献检索模式、选题模式、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质量监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中专家评委组成7个模式,得到了从事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授课教师们关注,且参与实验针灸学自主设计性实验及实验教学的学生对上述7个模式认知和态度有所侧重。结论实验针灸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基本具备步入科学研究领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为发现刺法灸法学的提升刺法灸法学的教学质量,教研室在针灸科室进行大学生与临床代教教师两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针灸操作能力方面,大学生的自信程度不足;人文素质能力方面,学生过分自信与实际临床表现产生差距;临床思辨能力方面,前期知识与能力储备与综合运用能力不能满足中医临床需要。为此,教研室在刺法灸法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模拟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学习思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断打磨完善自我能力,为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 实验针灸学是我院根据针灸医学发展趋势和针灸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于1983年新创建的一门专业课。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及其在针灸教育中的意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爽 《中国针灸》2008,28(5):378-380
从实验针灸学的定义及实验针灸学的命名2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实验针灸学的定义限定了实验针灸学的研究内容;实验的特点及其重要性决定了实验的方法成为实验针灸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但实验必须与临床试验相结合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从实验针灸学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可以看出只有“实验针灸学”才能比较准确地概括本门学科。  相似文献   

14.
徐凤纳甲法阴时开穴电针的效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时辰针灸的效应差异。方法 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按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不同日期电针阴时开穴对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效应差异。结果与结论 按照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电针,不同日期的阴时开穴之间无明显效应差异。  相似文献   

15.
D Tang 《针刺研究》1991,16(1):76-8, 68
Experimental Acupuncturology is a new subject which probes the channel and principle of acupuncture with the help of modern scientific technique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In channel research, the basic responsibility of Experimental Acupuncturology is to expand the essence of the channel.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the research has been concentrated mainly on the channel detection, the phenomena of channel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nel-point and viscera, etc. In the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of acupuncture, Experimental Acupuncturology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information to prove that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s credibl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hus, it is also one of the basic tasks for Experimental Acupuncturology to programme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an overall analysis of symptoms and signs, so that the best wiring scheme can be chosen out. Summarily, Experimental Acupuncturology has, at beast, three important significances in training modern specialists of acupuncture medicine. Firstly, it can make it possible for students to get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the thought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and realize the advantage of acupuncture, thus, encourage their faith on this medical means. Secondly, it can enrich the contents of acupuncture medicine and broaden the outlook of students, because it introduces moder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xperimental method into traditional theory. Finally, it can train students' abil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es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bility of acupuncture. Therefore, its active significance in acupuncture education has been granted by acupuncture specialists in our country. Nowadays, more and more colleges of TCM has offered this subject which were welcome widely.(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6.
实验针灸学学科建设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德安  郭义 《中国针灸》2003,23(12):749-750
目的:探讨实验针灸学学科建设思路。方法:回顾实验针灸学的历史,总结实验针灸学的研究规律。结论:实验针灸学学科建设以遵循“坚持特色,阐明机理,掌握规律,指导临床”的思路为宜。  相似文献   

17.
对刺法量学要素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光 《中国针灸》2004,24(5):359-360
为了避免针灸学的量学研究背离中医学的原则和精神,指出新版中医专业针灸学教材中提出的关于针灸操作的量学要素的一些不妥之处.认为针灸的刺激强度不是一个机械的规定,而是应该根据不同个体对针灸的反应性来定,要"因人制宜";针刺的间隔时间,不应根据西医学的个别指标来定,要重视历史的经验,考虑到临床的可行性.指出针灸学的量学问题是一个复杂而牵涉面广的课题,要花大力气研究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河南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08年招生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表明本科生生源好于专科生;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等特色优势专业生源好于其他非优势专业;本地市生源好于外地市生源.提出抓好本科专业招生、打造强势专业、挖潜本地生源,拓展外地生源的招生理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质控图检测法评判针刺提插手法的可行性,为针刺提插法的教学和针灸专家手法技术整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针刺手法参数测试仪,对我校针灸教师的针刺提插手法进行测试,建立提插法的手法质控图,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在学习提插法后进行手法测试,根据仪器记录的波形参数用提插法的手法质控图进行评分,同时采用传统标准进行评分,用自身配对的方法比较两种评分方法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0名学生在学习提插法后的针刺手法传统评分值为(81.03±8.40)分,手法质控图检测法评分值为(80.60±7.48)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分方法呈正相关。结论:提插法的手法质控图检测法评分与传统标准评分具有正相关性,质控图检测法可用于提插法的评判。  相似文献   

20.
常用实验动物穴位的标准化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针灸科研水平的逐渐提高和针灸标准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急需对常用实验动物穴位制定国家级标准,因此研究科学的实验动物穴位定位方法对于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近年来动物穴位的相关研究,对常用实验动物穴位定位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常见的4种方法:1)中国兽医针灸学是实验动物穴位定位的参考,参考家畜的穴位对实验动物穴位进行模拟定位。2)比较解剖学是实验动物穴位定位的基础,将人的腧穴模拟到实验动物身上。3)经络穴位特性的现代研究是实验动物穴位定位的科学依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检测定位。4)穴位的效应是实验动物穴位定位的关键因素,把发挥效应的检测点作为穴位。以上4种方法各有利弊,可以综合利用上述方法,从而提高动物穴位定位的准确性,使常用实验动物穴位的标准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